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ppt_第1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ppt_第2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ppt_第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ppt_第4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生物学科教学实施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施忆 Shi_yi_25126.com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生物学科专业指导组,三个重要文件: 浙江省普通高中 生物 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一、高中 生物 新课程实验实施意见,1.指导思想 2.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课程设置 4.教学建议 5.评价建议 6.保障措施 7.研究专题,3.课程设置,必修1:分子与细胞 模块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必修2:遗传与进化 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体自身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模块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本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 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学生在学习了必修1的内容之后,既可以先学习必修2的内容,也可以先学习必修3的内容。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从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确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为侧理学生限定选修内容;“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为侧文学生选修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为自由选修内容。,选修A:侧理学生修习,选修B 侧文学生修习,选修B 自由修习,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省高中生物教学实际,稳步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统一从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进入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具体安排为:高二年段完成三个必修模块教学,每周3课时,共计108课时。每学期可按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用于复习考试。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获得2个学分,即高二年段共计6个必修学分。 参加高考的侧理学生在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必须修习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可获得2个学分。建议侧文学生在高三年级可选修模块2:生物科学与社会,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可获得2个学分。对生物学有兴趣的学生可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每周2课时,可获得2个学分。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作为侧理学生的高考复习准备时间,每周2课时。,4.教学建议,1领会新课程理念,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重要地位。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系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与产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2把握课程目标体系,既要重视知识方面的目标,又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和能力方面的目标,重视让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过程和学习科学史,促进他们对生物科学产生深刻的心理体验。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体现目标的整体性;目标表述中尽量应用行为动词,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3理解模块教学的价值与意义,运用模块的灵活性和选择性,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解决生物科目设置的相对稳定性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实施好各个选修模块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实现学生自己的远大志向。 4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切实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课程改革成效的标志之一。在正确、全面把握各类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围绕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结合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生物教学的实际,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条件合理设计和运用教学方式。,5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和发展。这是此次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高中生物课程中实验和活动的量与质都有了较大增加和提高,根据浙江省的教学实际,确定了学生必做的实验和活动。广大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开展实验教学和其它实践活动的意义,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必做实验和活动的开设。 6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整合学校内外各种有利的教育因素,树立“大课程观”,打破“唯教材施教”的狭隘课程观念,多渠道、多途径开展教学活动,全面实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目标。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变革,积极推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为什么要制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 各模块、章节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什么我们要制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考虑高中课改的分步推进 考虑新旧教材的平稳衔接 考虑我省生物教学的实际,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体现和落实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和处理好关键性问题。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需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精神,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推进浙江省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所使用教材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 “课标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实验与活动建议”,1“课标内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标准。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1)“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 (2)“发展要求”是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可能存在的空间,着眼于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出发而确定的在“基本要求”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的教学要求。 (3)“说明”是从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选用作适当控制。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或高中生物教学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自行取舍。,“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3“教学建议”是针对教师在实施高中生物新课程中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从课时安排和教学方法二个层面上提出的建议。,(1) “课时建议”是按每模块36个课时、每周教学3课时,以节为教学单位作出的计划,总的课时安排见下表。,(2)“教法建议”是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提出的教学途径或方法,不作为刚性、统一的要求。,4.实验与活动建议是从实验教学应把握好的环节、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建议。,各模块、章节 的 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教学要求 与 教学建议,必修:分子与细胞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 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 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家访谈”代序 这是对传统教科书中的“绪论”或“前言”的突破,体现了: 见人物、见事实、见鲜活的精神; 有知识、有过程、有殷切的嘱托。,编者亲访了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邹承鲁写成的。以“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寻找答案,而对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阐明,又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由此切入本模块的主题。 最后以“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作结。 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尽在其中!,第1章 走近细胞,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二、教学要求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3课时),本章教学要旨: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所谓“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其他学科中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要旨: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实验与活动建议 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生物材料,展示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增加一项: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二、教学要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5.细胞中的无机物,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本章教学要旨:通过思考与讨论、实验等活动认识细胞的物质基础。 强调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实验与活动建议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与原教材相比,与原教材相比,提高了要求,增加了检测材料和方法的选择性,以及对检测结果的预期。 实验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多准备实验材料,便于让每组学生自己选择一两种样品;(2)实验前,对每一种实验材料中含有哪些有机化合物,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预测;(3)实验中,要求小组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协调,使实验能有序开展;(4)实验结束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和不同种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对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与化学试剂的颜色反应,只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其原理不要求学生掌握与深究。,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强调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标内容 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3.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4.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二、教学要求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本章教学要旨: 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章引言、节标题、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等)。 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模型方法等) 介绍科学家的故事,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实验与活动建议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技能和方法”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做。细胞的来源可以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可以组织培养,可直接用胰酶将细胞从培养瓶上消化下来,制成细胞悬浮液。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2“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删除)”的实验是必做实验。观察线粒体不作要求。叶绿体的观察相对较容易,学生在观察时,可以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也可了解细胞质的流动。 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模型建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选做。材料建议学生利用各种安全的废旧物品,在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上通过小组之间展示真核细胞的模型,以交流引发学生对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兴趣。,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课标内容 1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二、教学要求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本章教学要旨:重点是水的跨膜运输。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与以往教材中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有很大区别,探究的问题主要是膜的特性和跨膜运输。,实验与活动建议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活动”与老教材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验证实验不同,它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进出细胞的条件等问题。因为这是高中必修模块的第一个“探究”,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教材在这些环节都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案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实例解释引入如何提出探究问题,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后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根据参考案例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句话不是假设,教科书有误,应删除)“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渗透失水而使细胞皱缩”“皱缩的植物细胞在清水中会渗透吸水而使细胞膨胀”。根据参考案例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进行实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记录、结果分析讨论与交流。组织进一步探究活动的设计,如细胞液浓度的测定、植物细胞是否会由于过多吸水而胀破等等。,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课标内容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5.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二、教学要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10课时),本章教学要旨:通过实验与探究活动,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认识。,实验与活动建议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与原教材相比,本实验设置了四支试管,其中前两支试管不加任何催化剂,这是过去教材所没有的,教师应明白这两支试管的意义:一是让学生掌握设置对照实验的基本方法,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4号是实验组;二是通过2号试管的加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加热可以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成活跃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这个实验是学生第一次在高中生物中接触到的对照实验,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操作,更要在实验中让学生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活动。 作为探究活动,它与验证实验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教材提出“溶液的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就这两个条件让学生验证一下,就草草了事,应尽量体现出探究的理念,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在引导探究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提问,也可以补充其它的资料,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创设问题的情景。在每一步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多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激发与内容的评判,同时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做好指导与监控作用,保证学生能有序、高效地完成探究过程。,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实验中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环节。制备滤液时一定要剪碎叶片,研磨成糊状然后过滤,研磨时要做到迅速而充分。划滤液细线时,可以用去掉铅笔芯的自动铅笔代替毛细吸管,并根据自己制备的滤液颜色的深浅,重复划滤液细线26次。层析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观察色素带时,要注意色带的排序、颜色及宽窄。在实验中涉及到苯与丙酮等有机溶剂,要注意通风,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用肥皂洗手。,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一、课标内容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4说明细胞的分化。 5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6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二、教学要求 第1节 细胞的增殖,第2节 细胞的分化,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 细胞的癌变,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本章教学要旨:让学生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注意这是有相当思维力度的问题。 课标对细胞分化从知识层面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验与活动建议 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般按照验证性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去完成。建议教师在每张学生实验桌上放一张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固定切片、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或者教师提前准备好五台显微镜,分别示范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不同时期。 2资料搜集和分析活动可以课前布置,作为预习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课后作为一个活动落实下去。有电子阅览室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搜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只能是部分的,更多的可以采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在教室内、校园内展示。 3教师要关注国家发布的最近信息,如2006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以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要求 与 教学建议,必修:遗传与进化 该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课标内容 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教学要求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5课时),本章教学要旨: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即从个体水平出发,来展示人类探索遗传规律的历程。,实验与活动建议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为了保证学生抓取彩球的随机性,模拟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两个桶内的彩球要尽量满足以下条件:(1)形状、大小、质量等同(2)放入桶中的数量相等(3)在材料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放得多一点,至少保证应各有20个及以上。在抓取彩球进行组合、记录结果时,应尽可能多地进行重复,以满足实验样本数目足够大的条件。在统计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安排好,以保证统计的有序性与正确性。,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 伴性遗传,一、课标内容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概述伴性遗传。,二、教学要求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 伴性遗传,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7课时),本章教学要旨:围绕着科学家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而展开。首先是细胞学揭示减数分裂的过程,提出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进而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然后,通过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得以确认这一假说。,实验与活动建议 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好高倍显微镜,尽可能地找全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以建立更多的直观印象。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同时帮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构一幅减数分裂动态过程图,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减数分裂的全过程。教师可以用显微镜示范各个时期。,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一、课标内容 1.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4.概述DNA分子的复制。,二、教学要求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6课时),本章教学要旨:基因是什么?DNA或蛋白质?几多实验,几多论争,是谁将谜底揭破?,实验与活动建议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建议在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熟悉制作模型用的各种零件所代表的物质,再开始动手制作模型,体验制作过程,最终达到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一、课标内容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二、教学要求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三、教学建议 1课时建议(共计4课时),本章教学要旨:是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遗传物质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即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一、课标内容 1.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列出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 5.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6.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二、教学要求 第1节 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第2节 染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