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企业自愿采用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驱动力:理论框架及实证分析近年来,一些自愿性的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如ISO14000等),在国际范围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申请认证贯标。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于1996年开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陆续颁布实施,其中,目前仅有ISO14001标准可供申请认证。作为一种提高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绩效的新方法,ISO14000标准描述了有效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企业环境方针(即明确的管理承诺)、目标设置、实施计划、实施效果监测、问题纠正以及体系评估等(Tibor&Feldman,1996);其原则与ISO9000有颇多相似之处,比如注重过程、第三方认证、持续改善等。自1996年起,中国贯标企业(及其他组织)总数至2001年底有1024家,2002年底增为1718家,至2003年底总数已逾5000家(注:数据根据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网站()及中国ISO14000认证,2004年第一期内容整理。)。这种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是非强制性的,而且贯标过程相当烦琐,包括申请、内审、外审和定期复审等程序,同时需要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那么,企业为什么会自愿采用这种不属于法律强制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对此问题,目前还缺少足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而中国背景下的相关研究尤为欠缺。本研究试图从制度理论出发,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和若干研究假说,用以解释企业自愿贯标(voluntaryadoption,以下有时简称VA)的驱动力。我们利用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研数据来检验研究假说,并提出一些旨在促进企业有效贯标的管理启示和推动中国工业环境绩效整体改善的政策建议。本文结构:第一部分是文献评述,第二部分为理论模型及相关研究假说,第三部分描述研究方法、实证资料收集和处理,第四部分报告实证分析结果,第五部分是讨论与结论。一、文献评述现有研究对企业自愿贯标的驱动力还没有形成明确和统一的认识。我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简要回顾和评述相关文献。在理论方面,现有文献大体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假设为基础,强调基于效率的(efficiencybased)的驱动作用。这种观点认为,VA是决策者根据相关的(或感知到的)成本/风险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而作出的选择(例如,Khana,2001),亦或是出于对竞争优势的考虑。例如,企业通过VA提高其环境改善行为的可信度,有助于支持其相关的绿色差异化战略,并借此扩大市场份额。按照这个逻辑,企业选择VA是因为分析其净收益为正,否则,企业只会参与那些被强制要求的活动(Pratima&Roth,2000)。另一种观点则根植于组织社会学的制度理论(institutionaltheory),侧重非效率的(non-efficiencybased)视角,认为企业决策或经营成果未必基于管理者的理性经济分析(DiMaggio&Powell,1983;Oliver,1991;Scott,1995;Powell,1996)。这种观点认为,除了在经济利益上的细致计算,政府管制、市场要求和社会期望等制度因素对VA的影响作用十分重要(Delmas,2002;King&Lenox,2000;Hoffman,1999)。例如,政府逐步加强法定环境标准的承诺在客观上激励企业采取创新性的环境改善措施(Hart,1995;Porter&VanderLinde,1995),来自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竞争者的压力也会促使企业改善其环境表现;企业还将面临来自媒体和环境保护团体等方面的社会压力(例如,Klassen&McLaughlin,1996)。在有些情况下,企业也可能通过VA来避免将来面临更为严格的管制(Segerson&Miceli,1997,1998)。在实证研究方面,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VA决策的经济理性以及财务意义上的成本和收益分析(Khana,2001)。从制度理论出发的实证研究大多关注外部驱动力,组织内部特征一般被视为背景因素。另外,企业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view,RBV)也被用来从组织内部的角度考察VA问题(Russo&Fouts,1997;Rugman&Verbeke,1998)。Sharma(200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VA行为取决于决策者将外部因素理解为机会或是威胁。Christmann(2000)对88家美国化工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互补性资产(complementaryassets)对基于过程的创新(ISO14001贯标亦是一种基于过程的组织创新)起着关键作用。Christmann和Taylor(2001)通过对深圳和上海101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可能采取VA行为。Darnall(2001)认为,要在公司层面上采用ISO14001,首先需要基本的系统管理知识和现有环境管理能力的支持。总之,目前的研究状况是,理论上,虽然对外部和内部因素均有分析,但尚未提出完整的驱动力模型;缺少对驱动企业自愿“绿化”的不同因素进行概念上的区分,也未明确各种类别的驱动因素之间是兼容或互斥的关系。相应地,实证研究结果还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因此,需要对已有VA驱动力研究结果的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建立具有清晰的VA驱动力概念类别的模型。另外,在社会经济背景方面,现有文献缺少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尚未探讨VA驱动因素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何异同。二、概念、理论与假说(一)制度理论与合宜性概念对企业自愿贯标的理论分析之所以有基于效率和非效率的两种视角,是因为企业同时生存于两种不同的环境中,一是技术环境,二是制度环境。虽然所有组织同时面临特定的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但受二者影响的情况不同(Meyer&Scott,1983,p.140)。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交换获得回报,在技术环境的影响下,这依赖于其经营效率,成本效益好的企业回报高;因此,从技术环境出发的效率视角的分析注重财务效果。然而,在制度环境的影响下,一个组织能得到的回报取决于其行为过程是否得当,能否获得外部各种因素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其产出的数量和效率;所以,从制度环境出发的非效率分析注重组织的结构和过程。我们采用制度理论来解释企业自愿贯标行为。对企业的机会和行动构成制约的外部制度因素非常广泛(Scott,1987),制度理论实际上也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理论,而是多种理论的集合。根据制度理论,组织在适应其所处的长期制度环境的过程中,其结构、战略和行为上会逐渐变得彼此相似。这是一个制度化的过程,其结果表现为“组织合宜性(organizationallegitimacy,以下简称合宜性)”。合宜性(legitimacy)一般含义相当于:因被接受而适宜,毋庸置疑的可信性等。在中文里,目前对“legitimacy”一词有多种译法,比如合法性、合宪性、合理性、正统性、正当性和正确性等。这些译法在中文语境下的意义与制度理论中legitimacy的意思存在较大的分歧。例如,合法性及合宪性的译法与法律概念容易混淆,合理性的译法与英文“rationality”概念重叠,正统性的译法容易有“派系”或“传承”的理解,正当性和正确性的译法中含有鲜明的价值判断。为避免产生歧义,我们保留制度理论对legitimacy概念的基本定义,暂且用“合宜性”与之对应,表示社会参与者(socialactor)所接受或赋予的状态(Ashforth&Gibbs,1990),包括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所承担责任的期许和认同。企业的行为是否真正获得合宜性取决于其表现是否符合这些期许或得到认同。显然,消极遵守法定污染排放标准的行为虽然合法但未必合宜,因为这可能不符合多数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假定企业ISO14000贯标的行为可以准确、可信地向利益相关者传递其积极改善环境表现的努力,则企业贯标行为是被期许的。因此,企业谋求合宜性的主要动机是期望借此提高自身行为在某一既成制度、规范、价值或信仰情境中的适宜性,从而获得各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支持(Suchman,1995)。(二)外部合宜性与内部合宜性制度理论对VA的解释侧重于组织外部压力和社会期望(例如,Sharma,2000)。DiMaggio&Powell(19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