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学案.docx_第1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学案.docx_第2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学案.docx_第3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学案.docx_第4页
(课标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中国近代文明的进一步深化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意义五年内未考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春天”(2)中山装、旗袍;“断发易服”;报刊五年内未考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1)三民主义的提出和实践(2)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2017课标,29,4分民国初年“补脑汁”广告大获成功折射的实质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分析解读辛亥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使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文化层面。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不多,主要集中在民国初年思想解放等知识点上。从考查的方式来看,主要是通过新情境的创设考查主干知识,又坚持能力考查的目标,这一特征在未来高考中可能会延续。备考建议:本阶段最重要的事件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复习时,建议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把本单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真题典例】【破考点】【单元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近代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转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性变化。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在屡遭挫折后,最终走上了国共合作的道路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领导了一系列新型的革命斗争,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近代社会生活在社会巨变的影响下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思想文化方面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考点集训】考点一辛亥革命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9)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参与到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南北各省的独立。此现象主要说明了()A.封建统治基础全面崩溃B.立宪派与革命派有共同政治诉求C.“反满革命”已成为时代主流D.立宪派人士试图排挤革命党人答案B2.(2018湖北八校一联,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了“因人立法”之风,使国家根本大法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屈从于人的理念与意志,使法随人变,表现出很强的人治色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A.革命党人的软弱性B.专制传统和官僚政治C.民主共和未深入人心D.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答案B3.(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12)在袁世凯复辟称帝时,被称为“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在袁最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却默不作声,且冯在关键时刻还两次密电袁,要其“敝屣尊荣”,促其退位。“北洋三杰”的态度表明()A.袁世凯损害了北洋集团的利益B.袁世凯复辟帝制众叛亲离C.民众的民主意识有较大的提高D.“北洋三杰”信奉民主共和思想答案B4.(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16)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地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答案A5.(2018河南中原名校三测,15)“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中华民族”含义的变化反映出()A.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答案A6.(2017福建质检,29)1911年11月,清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规定: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位继承顺序,于宪法规定之。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由皇帝颁布之。宪法改正提案权属于国会。该规定()A.意在化解革命危机以维护皇权B.顺应维新派施行新政的呼声C.具有西方分权制衡的本质特征D.开启了晚清预备立宪的进程答案A7.(2017湖南百校联考,7)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费正清认为当时()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以植根于中国社会答案D8.(2017河南八市二检,9)为了苟延残喘,清政府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人目睹了清政府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材料认为()A.戊戌变法失败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辛亥革命获得了社会各阶层支持D.宪政改革加速了清朝灭亡进程答案D9.(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材料二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袁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而事实上,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摘编自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出台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7分)(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4分)(3)民国初年的两次“让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有何显著特点?(2分)答案(1)原因: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辛亥革命使清政府统治难以为继;共和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北方军事将领通电要求确定共和政体;民国给予清帝退位以优厚的条件。评价:清帝逊位,实行共和政体,是历史的进步;和平逊位减少了战争可能带来的损失。清帝逊位是清王朝一种无奈的自保举措,保留了宫中小朝廷,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的表现。(2)理解:清帝退位,享有优待条件;袁世凯获得大总统地位和全国的统治权;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借袁世凯之手实现了推翻清王朝、速定共和的目的;帝国主义、立宪派通过调停盼到了一个他们乐于见到的袁世凯建立的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3)特点:辛亥革命呈现出曲折性、复杂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革命党人软弱妥协;袁世凯善于权术,辛亥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等。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测,10)下面是19121920年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A.民国初期重工业发展迅速B.工厂已普遍使用蒸汽动力C.交通运输近代化程度提高D.外国资本仍控制着采煤业答案D2.(2017湖北孝感一调,9)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认为这是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答案A3.(2017福建泉州质检,29)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系根据清末各商会所商讨拟订的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由农商总长张謇邀请原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议,修正十余条,再交付国会议决公布。这表明北洋军阀政府()A.重视经济立法程序的规范性B.成为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代表C.经济立法借鉴清政府的经验D.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答案A4.(2017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三,17)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根本目的是()A.扫除封建专制B.维护革命成果C.改革风俗习惯D.祛除封建陋习答案B5.(2017天津十二校一联,5)“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反映了某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是由于()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教育因素D.科技因素答案A6.(2017湖北重点中学一联,25)(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上海总商会、沪南商会代表全埠商人致孙中山、袁世凯、临时政府、参议院、各省都督的电文:“民军起义,海宇光复。以战争之故,农辍于野,工休于肆,商绝于途。所望共和速成,国利民福,讵以南北统一,争持地点,纷扰浃旬,人心静而复动,大局安而又危。商界生计攸关,剥肤切痛。建设之初,端绪万千,一著之差,关乎全局。切盼早定统一政府,免再风动云绕,致生意外干涉。”摘编自申报(1912年3月9日)“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仍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1912年申报(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商人群体的政治诉求,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答案(2)诉求: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原因:政治:辛亥革命爆发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经济:希望发展经济。思想:多数国民对共和并不了解。考点三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四,12)新青年创刊之初,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1918年底,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关注时事,讨论政治问题,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A.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B.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结合C.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革命D.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答案D2.(2018河南中原名校三测,14)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C.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答案A3.(2017安徽合肥二模,30)在文学革命之后的最初几年里,文学市场上充满了日记、书信和自传体性质的作品全都是满纸的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而且激荡着青春的放纵。这表明当时()A.文学的发展B.礼教的荡涤C.个性的发现D.国民普遍觉醒答案C4.(2017湖南六校联考,9)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中指出:“欲建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材料反映出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B.宣传平等人权之新信仰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D.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答案C5.(2017湖北黄冈三联,30)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剀切指陈传统文化之弊B.片面地夸大了人性之美C.全面颠覆国人道德观念D.全盘肯定西洋人文主义答案A6.(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期中,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7分)答案(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地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探史料探究一为民主革命开路,为共和大厦奠基辛亥革命史料呈现史料1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上海一栋小洋楼)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演讲稿)史料2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清及不合共和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摘编自贾大泉、陈世松四川通史卷七史料3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在众多传教士眼中,“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了”。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史料2:民国初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史料3:辛亥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1中的“南京”“惜阴堂(上海一栋小洋楼)”、史料2中的“1912年四川军政府”、史料3中的“武昌起义”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材料背景是辛亥革命爆发后重点阐释史料1:说明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转移,值得肯定史料2:说明辛亥革命后,学校课程的指导思想以共和为宗旨史料3:说明在众多传教士眼中,辛亥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彻底的改变史料认识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场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为什么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答案原因:辛亥革命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价值: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2.根据史料2,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答案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3.根据史料3指出辛亥革命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印象: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合理性: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探究二在夹缝中求生存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史料呈现史料1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6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沈阳)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行业纺织业缫丝业面粉业火柴业水电业机器业矿冶业数量(家)82705328602073资本额(万元)1332.1556.9786.81303813.8352.12272.9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史料2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史料3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3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829.6读史指导史料主旨史料1:19011911年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史料2:19121920年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史料3:一战期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呈减少趋势史料解读时空定位根据史料1中的“19011911年”可判断此时是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根据史料2中的“1912年到1920年”和史料3中的“19131918年”可判断此时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重点阐释史料1: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概况。这一时期开办的工矿企业数量增多,资本总额增长,但地区结构和部门结构不合理史料2:19121920年间,民族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说明这一时期工业增长率大幅提高史料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呈减少趋势,说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史料认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有先天不足(资金、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特点,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在曲折中发展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答案特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成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2.依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出现的原因。答案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过单元【5年高考】1.(2018江苏单科,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2.(2018海南单科,8,2分)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D3.(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答案D4.(2017海南单科,10,2分)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C5.(2016北京文综,17,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图1图2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B.C.D.答案C6.(2016浙江文综,18,4分)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提倡使用白话文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答案B7.(2016海南单科,18,2分)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8.(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答案C9.(2015北京文综,16,4分)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答案B10.(2015海南单科,15,2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11.(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答案B12.(2015海南单科,16,2分)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答案A13.(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答案C14.(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答案D15.(2014安徽文综,15,4分)“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B.C.D.答案B16.(2016浙江文综,39,6分)(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3)侧重: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侧重: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17.(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辛亥革命1.(2013课标,29,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答案B2.(2015浙江文综,19,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答案B3.(2015海南单科,14,2分)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答案C4.(2015北京文综,17,4分)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恳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答案C5.(2014广东文综,16,4分)右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答案B6.(2015广东文综,38,13分)(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3)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评分说明】第(3)问,要求考生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合理联系,并围绕问题进行准确的、逻辑清晰的解读。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考点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1.(2015山东文综,17,4分)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答案D3.(2014浙江文综,16,4分)从甲图到乙图,表明()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答案B4.(2014江苏单科,6,3分)下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答案C5.(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答案B6.(2014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3)材料丙。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7.(2014重庆文综,13,8分)(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考点三三民主义与新文化运动1.(2016天津文综,7,4分)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A2.(2015上海单科,24,2分)在清末的学堂里,学生经常聚看、传阅不同政见的书报,其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应分别出自()A.民报时务报B.民报天演论C.天演论时务报D.海国图志天演论答案A3.(2017北京文综,37,14分)(节选)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一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年龄段称谓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13岁孩提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10岁以前孺子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满10岁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1315岁(男)舞勺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15岁左右(男)束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