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_第1页
试谈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_第2页
试谈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_第3页
试谈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_第4页
试谈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洛市主要农产品十二五区域布局规划为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打造优质绿色食品基地,促进“三化同步”,推动商洛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依据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搞好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战略思想。这是“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谋划农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的重要原则,是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体现。我市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突破,就必须从搞好农产品区域布局入手,把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向适度规模和产业化转变。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搞好全市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先把优势区域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示范基地,从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不断增强我市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三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我市农民收入中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占40%左右,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优势区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主产区。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在提高主产区和优势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带动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时期,我市农民人均耕地刚性减少和农产品需求增长矛盾加剧,要确保主要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必须推进农产品区域布局,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整合涉农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改进种植业耕作手段,配套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提高全市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及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要求出发,以保障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目的,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承载、产业化推进、市场化开发”的思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宏观指导,实施政策倾斜,合理有效地配置农业生产要素,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和粮食主产区,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商洛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产业带和示范园区(基地),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既要立足市内省内市场,也要考虑国内国际市场;既要瞄准现实需求,也要着眼潜在需求。要立足多样化、优质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 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原则。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农产品和产业区域,尽快形成规模优势。 坚持产业整体开发原则。着眼于提高产业竞争力,立足于打造名牌产品,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坚持突出重点原则。对优势农产品扶优扶强,不搞面面俱到;对优势产区优中选优,不搞到处布点;对投资项目突出重点,不搞全面开花。 坚持科技引领原则。注重农业气象区划等成果的应用,注重与各地实际的结合,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积极示范引导,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主产区特别是示范园区(基地)要实现土地相对集中,法人独立生产经营。(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努力,优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农产品,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省内知名的优势产业带和示范园区,建立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大宗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通过更长时间的努力,构筑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布局,推动主导产业更趋明晰,主产区和优势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主要农产品经营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三、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一)确定主要农产品的原则 1、生活必需,消费需求量大,能够保障有效供给的“米袋子”产品。主要是小麦、玉米、马铃薯3个品种。 2、具有鲜明区域特色、比较优势明显、增收作用突出、竞争力较强及市场潜力较大的优势农产品。即“菜篮子”和“钱袋子”产品。主要是设施蔬菜、核桃、中药材、茶叶、烤烟、蚕桑、油料、魔芋、水杂果、花卉等10种经济作物。 (二)确定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的主要依据 一是资源条件好。自然条件为该种农产品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具有生产传统、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二是生产规模大。能够集中连片生产,一般应在2万亩以上,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区域内商品总量在全市占有重要份额。 三是市场区位优。市场目标明确,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对产业发展带动力强。 四是产业化基础强。除粮食作物外,产品的生产、技术、市场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备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基础。 五是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农产品主产区及优势区区域布局 按照“稳粮、扩经”的总体要求,推动粮食向主产区集中,通过“压麦扩薯”优化粮食内部结构和高产创建提高单产等途径,在粮食总产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腾出更多的空间发展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加快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全市确定13种作物,规划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264万亩,示范园区(基地)28个82.1万亩。其中:规划粮食作物3个,主产区(小麦为高产园区)面积180万亩,示范园区(基地)6个50万亩,春玉米60万亩为套种;区域特色经济作物10个,优势产区面积84万亩,示范园区(基地)22个32.1万亩。到2015年,粮经比由“十一五”末的75:25调整到 60:40。我市马铃薯主要为菜用,若计入经济作物,则粮经比可达40:60,种植业结构更趋合理。 市上重点抓好马铃薯、设施蔬菜、核桃和中药材4大产业。各县区在抓好市级重点产业的同时,重点抓好2-3个县域主导产业,并根据各自实际积极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 1、马铃薯。突出秦岭南麓马铃薯产业带和南部冬播马铃薯产业带。主产区面积扩大到80万亩,力争达到100万亩,分布于7县区。市上集中力量抓好30万亩的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 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我市马铃薯上市早、适宜菜用的优势,大力实施“压麦扩薯”战略,以马铃薯高产创建为平台,形成优势产业,打造马铃薯优势产业品牌。坚持科技带动战略,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整市推进工程,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加快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全面推广地膜覆盖、规范间套、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关键技术,在主产区积极组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以湖北、河南和西安等地市场为重点,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扶持马铃薯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把我市建成百万亩马铃薯产业大市,形成北有榆林、南有商洛的产业格局。 发展目标:到2015年,马铃薯主产区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单产1500公斤以上,总产鲜薯150万吨,年总产值2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 2、玉米。主要布局在北部海拔900米以上春玉米间套区,主产区面积稳定在60万亩,集中在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区。 主攻方向:以高寒区地膜玉米间套马铃薯、中温区地膜马铃薯间套玉米、小麦间套玉米为主要模式,加快引进示范推广区域性中晚熟杂交良种,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发展饲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增强主产区玉米转化加工能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玉米主产区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单产500公斤以上,总产30万吨,年总产值6亿元以上,马铃薯玉米间套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整体效益大幅度提高,农民种植收益增加。 3、小麦。主要布局在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山阳5县区的河谷川塬地带。持续压缩播种面积,重点抓好5个共20万亩的高产创建示范园区。 主攻方向:以满足自给为目标,大力压缩低产区面积,坚持品质优先原则,加强区域性小麦优良品种的选育、繁育与推广,加大小麦机械播种和收获,推行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普及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节本增效。 发展目标:到2015年,20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园区间套田单产300公斤,纯种田单产450公斤,带动全市小麦单产提高,总产保持15万吨,保障群众基本口粮需求。 4、设施蔬菜。在县、区和重点镇周围发展设施蔬菜5万亩,建成商州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 主攻方向:设施蔬菜以提高自给率、保障中心城市“菜篮子” 需求为目标,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做大做强商州绿色蔬菜基地和品牌,以大拱棚、春提前、秋延后反季生产、精细菜生产为主,县区适度发展日光温室,积极发展设施瓜果,大力推行集约化育苗;推广“专业化种植+合作社经营”模式,鼓励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高标准的设施蔬菜示范园、示范乡镇,积极培育品牌。 发展目标:到2015年,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增加蔬菜供应能力25万吨,反季节蔬菜自给率提高到70%,总产值超过5亿元,促进菜农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基本满足市区及县城精细菜和反季节蔬菜的供应,解决市区及县城居民吃菜依靠外调和“吃菜贵”问题。 5、核桃。以商州、洛南、丹凤、山阳4县区为重点发展良种核桃标准化建园,面积20万亩,示范园区4个共10万亩。 主攻方向: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承载、品种化栽植、批量化生产”原则,以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为重点,着力打造洛河流域川塬丘陵区、丹江流域川道坡塬区及金钱河、银花河流域浅山区3大优势产区。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面积推广良种规模建园,以辽核、香玲、中林3大早实品系为主,加强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力实施商洛核桃标准综合体,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单产和质量;加快“商洛核桃”地理标志认证,以核桃节和旅游节为平台,发挥“中国核桃之都”的效应,着力把商洛核桃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加快企业整合,积极开发核桃系列产品,培育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提高加工增值能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良种核桃标准化建园达到20万亩,占全市核桃总面积的7%,亩产值4000元,力争基地镇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3000元,户均核桃收入9000元,园区农民人均核桃收入5000元,使核桃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6、中药材。以商州、洛南、丹凤、山阳为重点,耕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发展到17万亩,示范园区4个共6万亩。 主攻方向:以丹参、桔梗、黄芩、金银花等品种为主,建立道地中药材规范化基地,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模式,着力打造西部现代中药基地和“五大商药”品牌,做强现代中药产业,争取两个以上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发展目标:到2015年,耕地规范化种植面积发展到 17万亩,年产值5亿元,药农中药材收入达到年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7、茶叶。全市耕地优势区发展到7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3个共3万亩。 主攻方向:以绿色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主攻新建纯种茶园和低产园改造,加快良种无性系繁育体系建设,重视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无性系种苗、机械化修剪、采集、清洁化加工等关键技术,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推进品牌整合,积极拓展市场,加快提高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发展目标:到2015年,耕地优势区发展到7万亩,力争占全市茶叶总面积25%左右,优势区茶叶产值占全市茶叶总产值的40%以上,优势区群众茶叶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 烤烟。全市烤烟优势区面积发展到 12万亩,建成全国知名卷烟品牌原料基地单元6个,示范园区2个共4万亩。 主攻方向: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以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为目标,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采取“公司+基地+生产合作社”模式,实现烟叶原料保障上水平,进一步提高烟农和地方财政收入。 发展目标:到2015年,产收烟叶36万担,烟农收入3.6亿元,财税收入7900万元,成为全国优质烟叶原料主产区。 9、蚕桑。洛南县蚕桑耕地优势区栽植面积发展到8万亩,示范园区1个3万亩。 主攻方向:加快建设良种桑园,提高桑园综合科管、剪伐水平,着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加强桑、蚕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 发展目标: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2.5亿元,成为优势区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 10、油料作物。商南县油料作物优势区面积发展到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主攻方向:积极扩大以花生、油菜为主的油料作物面积,加快新品种引进,推广地膜覆盖、油菜育苗移栽、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等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打造无公害品牌,依托金丝源公司搞好食用油深加工。发展目标:到2015年,油料年产值达到1亿元。花生等油料作物成为商南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11、魔芋。镇安县魔芋优势区达到 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 主攻方向:应用新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实行规范化无公害生产,与玉米间套,在主产区成立魔芋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深加工。发展目标:到2015年,年产鲜魔芋15万吨,实现总产值4.5亿元,优势区群众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12、水杂果。以丹凤、商州为重点,水杂果优势区面积达到4万亩,示范园区3个共1万亩。 主攻方向:丹凤县和商州区以312国道沿线坡塬地为最佳适生区,大力发展以大粒樱桃为重点的水杂果生产,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建园,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着力提高果品质量,积极培育品牌,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推动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努力拓展农业功能。大粒樱桃以鲜食为主,以西安、武汉、南阳及本地中心城市为目标市场,坚持新建园和良种嫁接改造并重,加快规模扩张,尽早形成批量。丹凤县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依托丹凤葡萄酒厂建立酿造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行订单生产,实现原料供应本地化,保护和创新百年品牌。发展目标:到2015年,水杂果优势区发展到4万亩,示范园区发展到3个共1万亩,产值达到1.5亿元,成为优势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途径。丹凤、商州各创建1个0.3万亩的大粒樱桃示范园区,以大粒樱桃为主的水杂果优势区栽植面积达到3万亩(丹凤2万亩、商州1万亩),一半进入丰产期,年产量7500吨,产值1.1亿元;丹凤创建1个0.4万亩的酿造葡萄示范园区,优势区栽植面积达到1万亩,一半进入丰产期,年产量1.2万吨,产值4000万元。 13、花卉。柞水县花卉优势区发展到 1万亩,示范园区2个1000亩。主攻方向:以鲜切花为主,突出重点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扶持龙头企业,加快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将花卉作为种植业最具活力的产业,建成供应西安等大中城市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年实现总产值2亿元,带动5000余户群众从事花卉产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四)县域具体布局 1、商州区 规划粮食作物3个、经济作物4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53万亩;示范园区(基地)5个,面积17.3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20万亩;春播玉米主产区15万亩,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6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园区1个5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1万亩,市区联动建成1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园区;耕地核桃标准化建园6万亩,示范园区1个3万亩;耕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以大粒樱桃为主的水杂果优势区1万亩,示范园区1个0.3万亩。2、洛南县 规划粮食作物3个、经济作物5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76.8万亩;示范园区(基地)5个,面积21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20万亩;春播玉米主产区25万亩,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6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园区1个5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0.8万亩;耕地核桃标准化建园6万亩,示范园区1个3万亩;耕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4万亩,示范园区1个1万亩;烤烟优势区8万亩,建成全国知名卷烟品牌原料基地单元4个,示范园区1个3万亩;耕地蚕桑优势区8万亩,示范园区1个3万亩。 3、丹凤县 规划粮食作物3个、经济作物4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28.8万亩;示范园区(基地)5个,面积9.7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10万亩;春播玉米主产区5万亩,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3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园区1个3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0.8万亩;耕地核桃标准化建园4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耕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3万亩,示范园区1个1万亩;水杂果优势区3万亩,示范园区2个0.7万亩,其中葡萄1万亩,示范园区1个0.4万亩;以大粒樱桃为主的水杂果2万亩,示范园区1个0.3万亩。 4、商南县 规划粮食作物3个、经济作物3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22.8万亩;示范园区(基地)3个,面积8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5万亩;春播玉米主产区5万亩,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2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园区1个2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0.8万亩;耕地茶叶优势区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油料作物优势区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 5、山阳县 规划粮食作物3个、经济作物4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45.8万亩;示范园区(基地)4个,面积14.5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20万亩;春播玉米主产区10万亩,马铃薯春玉米间套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5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园区1个5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0.8万亩;耕地核桃标准化建园4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耕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耕地茶叶优势区1万亩,示范园区1个0.5万亩。 6、镇安现 规划粮食作物1个、经济作物4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 30.4万亩;示范园区(基地)3个,面积9.5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20万亩,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6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0.4万亩;耕地茶叶优势区1万亩,示范园区1个0.5万亩;烤烟优势区4万亩,建成全国知名卷烟品牌原料基地单元4个,示范园区1个1万亩;魔芋优势区5万亩,示范园区1个2万亩。 7、柞水县 规划粮食作物1个、经济作物 2个,主产区和优势区面积6.4万亩;示范园区(基地)2个,面积2.1万亩。其中马铃薯主产区5万亩,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面积2万亩;设施蔬菜优势区0.4万亩;花卉优势区1万亩,示范园区2个0.1万亩。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重点在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内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加快灌溉渠道修复改造,切实提高农田灌溉能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搞好新增耕地地力评价,开展坡改梯、平整土地、加厚土层,改造中低产田,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项目,增施有机肥,开展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利用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积极支持农民购买中小型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依托项目建设,建立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支持基地建设、园区建设、优良品种引进、农业技术集成推广、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建设等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点环节。同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建立财政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资金引导机制,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市级有关部门要组织县区积极发挥高产创建、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农民增收专项资金、退耕还林后续项目、核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项目资金作用,认真落实各级配套资金及工作经费,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发展农业中,切实加快马铃薯、设施蔬菜、核桃和中药材产业发展。各县区也要建立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财政投入机制,实施项目资金整合,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金融支持全民创业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市金融办、人行商洛支行金融支持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大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积极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发展,以扶贫贴息、创业贷款及银行小额贷款等途径解决种植大户、小型涉农企业、个人创业等10万元以下的资金需求;要重点破解规模经营户、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100万元额度贷款的瓶颈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支农产品,改进授信制度,积极探索信贷模式,适度放宽担保条件,创新担保方式,推动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农村宅基地抵押、存货质押、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及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允许私营业主和民营企业法人个人财产抵押贷款,开办互保、联保等贷款业务,不断改善信贷服务,提高审贷效率,优先安排主产区和优势区信贷投放,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要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担当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帮助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解决大额资金需求,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要大力争取申请建立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和规范民间融资。保险业要积极探索农业保险试点,开发烤烟、核桃、设施蔬菜等保险产品,率先在优势产区开展试点。 (四)做精做强示范园区(基地)。要把加强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作为推进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要途径,实行市、县区分级负责,着力建成一批省、市、县级示范园区(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和模式,市级重点抓好马铃薯、设施蔬菜、核桃和中药材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各县区按规划要求认真抓好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各级都要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着力建设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基地),积极发挥园区(基地)成果展示、技术集成、企业引进、产业开发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衔接融合。 (五)扶持壮大市场主体。在主产区和优势区,对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认定,申报有关扶持项目。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吸引各类资本投入优势农产品开发,积极培育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龙头企业,努力增加农民就业,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主产区和优势区经济活力。加快组建各类优势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国家有关项目。发挥合作社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农资服务、信息服务和价格谈判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主产区和优势区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规范中介组织、经纪人等各类营销队伍建设,加强优势农产品营销服务,大力开拓市场。 (六)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坚持群众自愿、依法、有偿原则,积极引导主产区和优势区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要借鉴全国土地流转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总结和完善适合我市的土地流转模式,加强“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产业带动,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大户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监管水平,进一步规范流转行为。 (七)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按照全市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规划,科学划定主产区、优势区及示范园区(基地)范围,制定具体措施,抓好项目落实。在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搞强迫命令;要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不要一哄而起。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实施的新机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实施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三化同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精心组织,切实把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作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八)加强协调配合。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把实施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列为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发改、财政部门要搞好农业项目培育、筛选、评审和申报工作,在申报项目时要优先考虑;金融办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推广农业保险;国土部门要在用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农业、林业、科技、质监部门要积极推广农林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标准,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加工生产工艺升级改造提供科技服务;交通、水务、电力、环保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和优势区、龙头企业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建设项目;气象部门要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提高主产区和优势区的防灾减灾能力;供销、商务、粮食部门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销售;招商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产品推介、招商引资力度;工信、工商、税务、扶贫等部门要积极落实中省各项创业发展优惠政策,并制定具体扶持措施;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将我市主要农产品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上一个新水平。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二、规划地域层次和规划区范围 本规划分市域、商丹一体化地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四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商洛市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292平方公里。 商丹一体化地区范围:包括商州区的城关街道办事处、大赵峪街道办事处、刘湾街道办事处、陈塬街道办事处、杨峪河镇、沙河子镇、张村镇、白杨店镇、夜村镇、孝义镇,丹凤县的龙驹寨镇、棣花镇、商镇。面积约112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商州区的城关街道办事处、大赵峪街道办事处、陈塬街道办事处的全部行政管辖区,刘湾街道办事处、杨峪河镇、沙河子镇、张村镇、白杨店镇、夜村镇、孝义镇的河谷平原和缓丘地区,麻街镇、板桥镇、龙王庙乡南部的仙娥湖(二龙山水库库区)控制范围。合计总面积约434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指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三、市域规划 (1)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25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9万左右,暂住人口4万左右;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25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52万,暂住人口5万。规划预测2015年市域城镇化水平43%左右,城镇人口109万人;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50%左右,城镇人口129万人。 (2)市域产业布局 第一产业:重点以发展茶、畜、果、油、药五大主导产业为主,打造“一村一品”的区域特色。其中,丹江沿岸带,以大米、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作物种植为主;浅山丘陵区,以建设绿色种养基地为主,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烤烟、畜牧等多种经营;中高山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强绿色生态林区、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城郊及集镇周边地带,发展特色蔬菜种植;利用退耕还林地、坡源地、河滩地,做大作强中药材基地建设。 第二产业:重点建设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以发展新能源材料、化工材料、锌合金材料等为主;建设以柞水大西沟为核心的钢铁产业集群,洛南钼材料产业开发链,山阳、丹凤、商南、镇安钒材料产业开发链,商南钛材料产业链,山阳、洛南、商州金属镁冶炼-镁合金产业链、丹凤、山阳、柞水铜材料产业链。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和现代中药,以山阳的中药材加工,商南的茶叶加工,镇安的水果加工、丝织,洛南的肉类加工、核桃加工,柞水的板栗、木耳等农产品加工为特色。 第三产业: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物流、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产业,建设特色农产品配送中心、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交易市场。 (3)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主、三辅、七心”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 一核:即商丹一体化组合城市核心地区,是市域城镇发展的核心,由商洛市区和丹凤县城构成。 两主:两条城镇发展主轴,即沪陕高速公路发展轴和包茂高速公路发展轴。 三辅:洛南商州山阳 十堰发展轴;商南山阳镇安宁陕洋县发展轴;商州312国道洛南307省道(洪箭公路)发展轴。 七心:分别为商洛中心城市和柞水、镇安、商南、洛南、丹凤、山阳等六个县域中心城市。 (4)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市域中心城市指商洛市中心城区,是商洛市域发展极核。县域中心城市指丹凤、洛南、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6个县城,是各自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镇是市域中发展基础较优的中心城镇,规划市域共9个重点镇。一般镇是镇级区域的管理中心与商品集散地。 (5)市域城镇规模结构 城镇的规模结构分为“一级(40万人)、二级(5-10万人)、三级(1-2万人)、四级(1万人)”四个层次。四、商丹一体化规划 (1)地区发展目标 推进商丹一体化发展,构建商丹组合城市,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和价值的最大化,形成西安东南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规划2020年商丹一体化地区城镇人口达到55万人左右,其中商洛中心城区40万人,丹凤县城10万人,白杨店镇1.5万人,夜村镇1.5万人,孝义镇2万人。依托铁路、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建设陕西、河南、湖北交界地区的交通枢纽。 结合商洛城区、丹凤县城、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机械制造,商贸为特色的综合经济中心。构筑秦岭、关中文化特色鲜明,环境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 (2)商丹一体化空间结构规划 以丹江为城镇发展轴线,拓展带状城市结构,以商州城区和丹凤城区为重点,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 “两城、三镇、四区”的城乡结构。 两城,分别为商州城区、丹凤城区。 商州城区:范围东至张村镇、西至熊耳山、南北至山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40平方公里。商州城区承担商洛市域中心职能,是商洛市域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规划结合商州城区沿丹江轴向拓展格局,形成东西两个城市片区。丹凤城区:范围东至龙潭水库、西至棣花镇、南北至山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丹凤城区作为商丹一体化发展地区的副中心,承担部分市域中心职能。规划形成龙驹寨城区、商镇城区、棣花镇城区三大组团,以丹江为生态联系轴,以312国道为交通联系轴。 三镇,为白杨店镇区、夜村镇区、孝义镇区。 规划形成三处城镇组团,作为农村迁移安置和产业发展空间。三镇作为所在镇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并作为商洛城区远景发展拓展空间,规划期内以建制镇进行规划和管理,远景随着城市拓展也应纳入城区共同管理。 四区包括水源及丹江生态保护区、浅山丘陵农业资源保护区、高山生态保护区、远景城市发展储备区。 水源及丹江生态保护区:范围为仙娥湖水库、南秦水库、鱼岭水库、龙潭水库、丹江及主要支流的生态保护区。浅山丘陵农业资源保护区:范围为丹江峡谷地区浅山和丘陵地区的农业地区。主要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村庄。保护农田、山水格局,形成农业资源保护、村落群和传统农林风光区。 高山生态保护区:以南、北高山地区为基础,结合秦岭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保护山水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涵养保护区。 远景城市发展储备区:主要集中于白杨店、夜村、孝义三镇结合地区及丹凤城区周边的一般农田、滩涂、缓坡丘陵地区,作为商丹一体化地区未来城镇发展的储备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村庄发展,为远景城镇拓展预留空间。五、城市性质与规模 (1)城市性质 秦岭腹地生态旅游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西安大都市圈的宜居养生城市。 (2)城市规模 规划预测2015年商洛中心城区人口28万人,2020年为40万人。 规划商洛中心城区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达到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六、中心城区规划结构 (1)城市发展方向选择 拓展带状组团结构,城市生活用地向西、向南发展,工业用地向东发展,北部依托坡地适度发展旅游休闲和生活用地。 (2)空间布局结构规划 以丹江两岸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山水,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水穿城过,山水相映,融山、水、城于一体”的城市格局。以天然河流、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形成 “一湖两城七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湖:为仙娥湖。 两城:分别为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以城市公共服务、生活居住、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主,东部城区以工业、仓储、配套生活服务为主。 七组团:分别为丹北组团、旅游休闲组团、丹南组团、南秦河组团、工业区北组团、工业区南组团和工业区东组团。 (3)各城市组团的功能规划 西部城区,包括丹北组团、旅游休闲组团、丹南组团、南秦河组团。 丹北组团:加强旧城改造,增加商业服务设施;西部结合行政中心和广场建设城市主中心,东部建设城市副中心;沿丹江地区逐步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广场,构筑沿丹江景观休闲带。旅游休闲组团:利用缓坡地发展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低密度住宅,建设成为景观环境优美的高级生活娱乐休闲社区。 丹南组团:安排居住、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体育、教育用地,发展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城市新区;与丹北组团共同建设城市主中心;加强沿丹江地区和沿山体地区的环境保护和绿地广场建设。南秦河组团:发展居住、商贸、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小型博物馆等用地,鼓励建设文化村、民俗村、艺术村,重点对接西安居民旅游休闲和第二居住区的要求;在沪陕高速公路入城口建设长途汽车站,并发展商贸、市场等功能;东部与丹北组团共同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南秦河景观休闲带。 东部城区包括工业区北组团、工业区南组团、工业区东组团。工业区北组团:结合现状镇村、炼锌厂和火车站,重点发展工业、配套居住、仓储物流;结合龙山、冀家、沙河子等镇或村,建设配套生活区;将现有火车站改造成货运站兼顾编组功能,并配套仓储物流用地,为工业发展服务。 工业区南组团:结合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比亚迪项目等,发展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组团;在西涧利用山谷地区发展科技研发和配套生活设施。 工业区东组团:结合火电厂、化工项目,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工业;在现状张村镇地区建设配套居住和拆迁安置用地,迁移附近张村、白杨店居民进入安置区。 (4)城市轴线规划 城市发展轴,包括城市发展主轴和城市发展次轴。 城市发展主轴沿丹江、北新街、城市主中心布置;城市发展次轴沿南秦河布置。 (5)城市中心 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七组团中心”的城市中心结构。 主中心:在城区西部、丹江两侧建设商洛城市新中心。该地区应在行政中心基础上,同时建设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商务中心、教育科研中心等城市中心功能,配套各项辅助设施和现代化生活社区,加强绿地广场建设,构筑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并带动城区西部建设用地的发展。 副中心:在朝阳路以东,丹江两侧,联系东西两城区的结合地区建设城市副中心,借助西商高速公路复线出口、城际铁路站等对外交通条件,结合丹江、南秦河交汇口,发展商业、办公、会展、娱乐等功能和绿地、水系、广场等开放空间,形成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推动城区向东拓展。 组团中心:规划形成七个组团服务中心,分别为丹北组团中心、旅游休闲组团中心、南秦河组团中心、工业区北组团西部中心、工业区北组团东部中心、工业区南组团中心、工业区东组团中心。 (6) 生态休闲旅游 规划形成“一带一湖群山”的生态休闲旅游布局。 一带:沿丹江景观休闲带。 一湖:仙娥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群山:包括龟山、金凤山、东龙山、静泉山、松道山、熊耳山等山体。七、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分为13个居住社区。包括松道山、城西、城中、老城、大赵峪、丹南、江南、两江、杨峪河、南秦河、冀家、西涧、沙河子-张村居住社区。 (2)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行政办公设施:规划三处行政办公集中区域。整合老城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形成办公街坊;商洛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布置在西部城区西侧的丹江两岸,形成“一江两岸”的空间布局形态,主要单位包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级职能部门;在南秦河组团的东侧布置商州区的行政办公设施,带动东部地区的发展,并发展成为城市的副中心。 商业服务设施规划:结合旧城居住区改造和行政办公的外迁,对老城的商业设施进行整合,形成城市的传统商业中心;在丹南组团,结合城市文体设施的建设,规划商务办公、金融用地,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新区商业中心;在南秦河组团的东部,依托城际铁路站和商州区的行政办公设施,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形成东部的商业中心。在各城市片区内,结合片区中心、城际铁路客运站等布置商业设施。在南秦河组团的东部规划一片市场区,主要提供建材、家俱、汽车、食品、农副产品等批发零售和展示服务。 文化娱乐设施规划:规划在城市的主中心和东部城市副中心各规划一处文化娱乐集中区,按现代化标准建设文化宫、电影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老城区对现有较大规模的文化设施用地基本予以保留,并在现状基础上,逐步按组团级、居住区级完善相应文化配套设施。 体育设施规划:规划续建位于丹南组团的市级体育设施;对位于老城区的体育场、馆,进行合理改善,使之合乎标准,直接服务于老城区居民;在东部城市副中心布置区级的体育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规划按照“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配套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保留老城区内的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原址扩建、更新,提高规模和服务水平。在丹南组团新建市级的综合医院,在东部的城市副中心新建区级的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设施规划:规划保留位于老城东部的商洛学院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续建位于城市西部、丹江以南的教育科研设施,在东部工业城区的西涧组团布置教育科研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保护各级历史文物,主要包括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东龙山遗址、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东龙山双塔、商洛城隍庙、东龙山双塔、云盖寺、商洛崖墓群、大云寺。 其它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有商洛市救助站、社会福利院、收容所和宗教场所等。规划保留现有的设施,在原址上适当扩建。新城区根据人口规模配建福利设施。原则上是一个行政区(镇、街道办事处)一所国办的福利机构,规模不低于20亩地,100张床位。1/3以上居住社区要建有不同形式的养老场所(机构),使老年床位每千人达到10张以上。(3)中心城区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5处工业集中区(园)。分别为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西区、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中区、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北区、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东区。 (4)中心城区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3处集中仓储物流区,具体如下: 龟山南部物流仓储区:位于东南四路以东、南环路以南、货运站以西、和平街以北。规划结合公路货运站和沪陕高速入城口的交通条件,主要发展城市生活配送、日用品仓储等功能。 火车站物流仓储区:位于商洛火车站附近,在现状仓储区基础上改造和扩建,主要为区域物流和工业生产服务。 工业园中部仓储区:位于南新东街以北、新和路以东、昌工街以南、厂七路以西。主要为工业生产配套服务。八、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 路网模式与格局 规划强化轴向交通联系,采取建设过境通道、区间快速联系通道和组团内部道路系统相结合的路网基本模式。形成以轴向主干路为骨架,纵向主干路强化交通联系的路网格局。 轴向主干路:北环路、北新街北新东街、江滨大道、商鞅大道、南新街南新东街、南环路。 纵向主干路:西环路商州路州城西路州城东路、通江路、工农路南秦路、新洛路、朝阳路、东环路、新安路、新和路、新平路、新泰路、环江路。老城组团与园区组团分别形成两个环路: 老城区环路: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 园区环路:北环路新泰路南新东街新安路。 (2)道路网等级规划 规划道路分级体系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 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为40米,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5-30米,支路红线宽度25米。九、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总体结构 规划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一环、两轴、两楔、七带、九园”。 一环:中心城区外围的金凤山、熊耳山、龙山、静泉山等外围山体形成的绿化环。 两轴:丹江和南秦河绿轴,为城市内部集休闲、绿化、商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游憩带。 两楔:东龙山静泉山绿楔、张村与沙河子之间的绿楔。东龙山静泉山绿楔作为东、西城区之间的隔离带,张村与沙河子之间的绿楔是东部城区内部工业组团之间的隔离带。 七带:指依托道路、河流在城市组团内部形成的绿化带,包括马莲峪河绿带、通江河绿带、南秦路绿带、柳家河绿带、东环路绿带、西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