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业企业会计实务_第1页
试论商业企业会计实务_第2页
试论商业企业会计实务_第3页
试论商业企业会计实务_第4页
试论商业企业会计实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企业会计实务第一节 商品流通会计概述一、商业企业的会计对象,就是商业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商业企业资金的取得、占用、耗费、收回、补偿和分配。商业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组织商品流通,从事商品购销的活动。商品的购销,从实物形态看,它表现为各种商品的买进和卖出,即商品流通的两个阶段;从价值形态看,它表现为资金运动,即在商品购进阶段,表现为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在商品销售阶段,表现为商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随着商品购销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两种资金在购销两个阶段上依次转换其形态,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两种循环又是交叉进行的,即当一部分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资金的同时,另一部分商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种资金在购销两个阶段上的循环周转,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在空间上是并列存在的。商业企业的资金周转过程,不仅表现为资金形态的交替转化,同时,还发生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前者称为经营收入,主要是商品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后者称为经营支出,如销售商品的购进价,商品流通费支出等。企业已实现的商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商品进价后的剩余部分为销售毛利,销售毛利扣除商品流通费、销售税金以及其他支出后的余额,就是商业企业的利润,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商业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归纳起来就是:(1)企业为组织商品流通所取得的资金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2)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及其他支出。(3)通过商品流通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获得的利润及其分配的情况。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特点: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作帐的区别很大。 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是由会计主体所处的环境因素决定的。会计的环境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即不同行业经营业务的特点和不同性质企业的特点。企业总是从属于一定的行业,而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经营业务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一个企业会计方法的设计和选择。行业经营风险程度对会计选择的影响。不同的行业,风险程度不同。行业风险程度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各项准备金的核算上。行业风险比较小的企业其各种准备金如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的计提比例一般比较小,或可用直接转销法,而不必采用备抵法。而一些风险较大的企业,其各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比较大,因此常常采用备抵法。可见,风险程度的不同,客观上要求会计处理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即可选择性。 二者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上基本一致,具体应用时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予以取舍。与工业企业会计相比,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一)不需要计算生产成本,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内容,而商品流通企业则不存在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问题。(二)存货核算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存货类别特殊(1)工业企业的存货类别较多,包括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主要是商品存货,相对来说存货类别是比较单一的。(二)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品种规格特别多。2、存货入账价值的特殊性工业企业外购存货的实际成本一般要包括运输费、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附带成本在内;商品流通企业,由于商品品种规格繁多,周围速度较快,难以把一笔购货附带成本合理、正确的分配到某一批所购商品之中,因此,附带成本一般作为性生期的经营费用来处理。3、存货日常核算的特殊性商品流通企业一般在购进商品时就要确定好商品的销售价格,因此商品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也就是说,商品验收入库时,按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实际购入价格贷记“商品采购”账户,将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期末再把进销差价在已销商品与期末结存商品之间分配,以确定本期销售商品成本与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从而可以准确地确定企业此次商品流通的获益。第二节 商品流通会计实务概述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流通单位通过购销活动把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商品流通具有两个特殊性;一是商品流通的前提必须是商品实物已经转移;二是商品实物的转移必须通过货币支付。没有通过货币收付的实物转移,或只有货币收付而没有实物转移的,都不属于商品流通。一、商品流通业务的环节: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储存1、商品购进,是商品流通的起点,它是指商品流通企业为了销售或加工后销售,通过货币结算而取得的商品所有权的交易行为,凡是不通过货币结算而取得的商品,或不是为了销售的目的购进的商品,都不属于商品购进的范围,如收回加工的商品、收回购货单位拒收的商品、接受其他单位赠送的样品等,都不属于商品购进的范围。2、商品销售,是商品流通的终点,3、商品储存,是购进和销售的中间环节。二、交接商品的方式,在商品购销活动中,商品交接的方式一般根据商品的特点和运输要求由购销双方协商而定,在日常工作中,商品交接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送货制、发货制、提货制1、送货制 是指供货方把商品直接送到购货方的仓库或指定地点的交接方式,在送货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以及商品的损耗等,一般均由供货方负担。2、发货制,是指供货方按照购销合同规定的商品种类、规格、数量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商品委托给运输单位,由运输单位直接运送到购货方所在地的码头、车站、仓库等地的一种交接商品的方式,交接前发生的费用费用以及商品的损耗一般由供货方负担,交接后发生费用以及商品的损耗等一般由购货方负担。3、提货制 指购货方委托专人到供货方的仓库或指定地点提取货物的交接方式,费用及损耗一般由购货方负担。商品流转的核算方法商品流转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商品进价核算法和商品售价核算法。一、进价核算法,是指对商品的购、销、存都采用购进价格记账和控制的一种核算方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核算方法: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进价金额核算法。(一)数量进价核算法,是指以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为计量单位来反映商品的购、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1、特点:(1)库存商品的总帐和明细账都 按商品的原购进价格记帐:总账反映库存的进价总额,明细帐反映各种商品的实物数量和进价金额。(2)库存商品明细帐按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等分类,分别核算各种商品的购进发出结存的数量和金额。(3)定期与业务、仓管部门对商品数量与金额进行核对,并对实物进行盘点,做到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4)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或随时计算和结转已销售出去商品的进价成本。2、优缺点:优点为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种商品购、销、存的数量与金额指标,利于库存商品的管理与控制。缺点主要为:每笔进销业务都要按数量和金额逐笔进行明细账的登记,手续繁多;每笔进销业务都要按数量和金额逐笔进行明细账的登记,工作量也较大。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批量较大、交易次数不多的在中型批发企业、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及经营品种单一的专业商店。(二)进价金额核算法是采用购价金额来控制商品的购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又称为“进价记账、盘存记销”法。1、特点(1)“库存商品”账户与明细账皆按购进金额记账,平时不记数量,只记增加额。(2)建立实物负责制,库存商品明细账都按实物负责人分类。(3)商品销售后,按实际收到的货款登记销售收入,平时不计算结转商品销售成本,也不注销库存商品。(4)对于商品的升溢、损耗及所发生的价格变动,平时不做帐务处理。(5)月末对商品进行实地盘点时,按一定的方法计算出结存商品的金额,从而计算出销售商品的成本。计算公式为:本期商品的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期购进商品成本期末库存商品成本。优缺点:优点为核算方法手续简单,、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为管理程序不够严密,平时不能掌握库存商品的情况,容易出现管理年的漏洞,不对于对商品损耗的控制。一般适用于经营鲜货商品的企业。二、售价核算法。是指对商品的购、销、存都采用销售价格记账和控制的一种核算方法,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核算方法: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一)数量售价多金额核算法,是指以实物数量和售价金额为计量单位来反映商品的购、销、存的一种核算方法。1、特点:(1)库存商品的总帐和明细账都按商品的销售价格记帐:明细账即要记实物的数量,也记商品的售价额。(2)对于库存商品购进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额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账记进行调整的,月终按商品的存销比例计算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3)当商品销售价格发生变动时,就需要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及时调整库存商品的金额和差价,工作量较大。2、优缺点:优点为以实物数量和售价两种计量单位反映商品的购、销、存的情况,利于加强库存商品的管理与控制。缺点主要为:遇有商品售价变动时,应要盘点库存商品,调整库存商品的金额和差价,加大了核算工作量。一般适用于经营规模不大、批量较小的小规模商品流通企业。(二)售价金额核算法是建立在实物负责制基础上的按售价对库存商品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又称为“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法。1、特点(1)建立实物负责制,库存商品明细账都按实物负责人分类。把所经营的商品按品种、规格、类别及管理的需要等划分为多个实物负责小组,并确定实物负责人。实物负责人对所经营的商品负全部经济责任。(2)售价记帐,金额控制财务部门对各实物负责人所经营的商品的购销存只记售价金额,以随时反映实物负责人的经济责任。(3)设置“商品进销差价”帐户,对于库存商品销售价与购进价之间的差额是通过“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来核算的,并在期末计算和分摊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4)对商品进行实地盘点制,月末商品进行实地盘点,对库存商品的数量及价值进行核算,并与帐面资料进行核对,提示帐实的差额,做到账实相符。优缺点:优点为核算方法手续简单,、工作量相对较小。缺点由于明细帐不记数量,只记金额,商品的购销存的数量难以控制,盘点账实不符时,不容易查明原因。一般适用于商品零售业。商业企业会计基本实务之商品销售商品销售是指商品生产企业通过货币结算出售所经营的商品,转移所有权并取得销售收入的交易行为。对于商品销售的核算,同样由于企业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不同,其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 一、批发商品销售的核算 批发商品销售的核算一般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销售方式可以分为仓库销售和直运销售。(一)仓库销售的核算仓库销售是指购进商品储存在本企业的仓库或寄存外库,销售时再将商品从仓库中发出的交易行为。仓库销售分为同城销售和异地销售。1同城销售的核算同城仓库销售一般采用提货制或送货制的商品交接方式,采用支票、汇票等货款结算方式来进行。为了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的情况,应设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企业销售商品,实现销售收入后,将商品销售额计入该科目的贷方,将按规定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科目。结转已售商品销售成本时,应将已售商品的销售进价成本计入“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借方,并将已售商品从“库存商品”科目中转出,即贷记“库存商品”科目。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批发企业在销售商品后并不逐日逐笔地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和注销库存商品,而是等到月末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并结转全月已售商品的销售成本。批发企业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采用分批实际进价法、加权平均法、最后进价法、毛利率计算法等多种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毛利率计算法。毛利率计算法是根据本期商品销售额,按照上季度实际毛利率(或本季度计划毛利率)估算本期商品销货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期末库存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或者: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额X(1-上季度实际毛利率)采用毛利率计算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核算工作较简便,但计算结果不够准确。因此一般在每季度的前两个月采用此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而在季末采用加权平均法或最后进价法计算出全季度的商品销售成本,再减去前两个月用毛利率计算法计算出的商品销售成本,剩下的就是第三个月的商品销售成本,这样就将前两个月用毛利率法估算的商品销售成本与实际商品销售成本的差额挤到第三个月进行调整,可使得全季度的商品销售成本及季度结存商品的价值接近实际。例227:某商品批发企业上月毛利率为22%,本月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为1350万元,发生销售退回30万元。1)销售净额=1350万-30万=1320万销售毛利=1320万22%=209.4万销售成本=1320万-209.4万=1110.6万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商品销售成本1 110.6万贷:库存商品1 110.6万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如果分品种计算商品成本,工作量太大。而采用毛利率法用倒推的方式计算出商品的销售成本就可以大大减轻核算工作量。2异地销售的核算异地仓库销售一般采用发货制的商品交接方式,采用委托银行收款、托收承付及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货款结算方式。采用委托银行收款或托收承付结算方式下发货制的方式交接商品,企业将商品交运输部门发运,为购货单位垫付运杂费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商品发出后,企业向银行办妥托收手续,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商品销售收入”。(二)直接商品销售的核算直接商品销售是指批发企业将其从异地购进的商品直接发运销售给购货单位而不经过批发企业仓库储存的销售方式,采用这种销售方式可以加速商品流转、节约商品流通费用,所以是一种重要的销售方式。其具体做法是:批发企业从异地供货单位购进商品直接发给购货单位,办理直运时可以委托供货单位代办,也可以由批发企业派采购员在供货单位所在地监督办理。一般是批发企业向销货单位购进商品并向购货单位发运后,由销货单位填制两套托收款凭证,同时交开户银行办理委托收款,一份是以购货单位的名义向批发企业收款,货款由批发企业开户银行账户划回销货单位开户银行账户,另一份是以批发企业名义向购货单位收款,货款直接划回批发企业开户银行,收入批发企业账户。进行直运商品销售的核算,需填制直运商品收发货单,其中既要注明购进单价,又要注明销售单价,以此作为办理托收货款及记账的依据。直运商品销售的特点是:(1)批发商品购进与销售同时进行,企业一方面根据银行转来的结算凭证向销货单位支付进货款,作商品购进的账务处理;另一方面又根据销货单位或企业采购人员向购货单位发货,并向购货单位办理托收销货款手续后转给批发企业的直运商品收发货单位,作托收销货款及取得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2)商品直运不经过批发企业仓库,在核算上不通过“库存商品”科目。(3)直运商品销售是整批购进直接销售,在商品销售的同时可按商品进价逐笔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即在做商品销售账务处理的同时,作结转销售成本的会计分录。直运商品销售由于批发企业收到银行转来销货单位结算进货款凭证的时间会不一致,因此在核算上也就会出现三种情况:先支付进货款,后托收销贷款;先托收销货款,后支付进货款;支付进货款与托收销货款同日办妥。二、零售商品销售的核算零售商品销售以门市销售为主,销货业务频繁,数量零星,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一)商品销售的核算在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零售企业每日营业终了时,各营业柜组(实物负责小组)清点销货款,填制商品进销存日报表及内部缴货单,连同销货款送交企业财会部门据以入账。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商品售价与批发企业不同,零售企业销售商品的售价是含税售价,即在商品的售价里包含了增值税销项税额,则零售商品实际销售额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计算方法为:商品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销项税额=商品销售额税率零售企业由于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对库存商品实行售价记账实物负责制,商品销售出去,库存商品减少,实物负责人的实物责任也相应的减少了。因此,在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商品销售收入”、“应收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的同时也应在账上注销商品实物负责人的实物责任。由于“库存商品”科目是按售价记账的,则注销实物责任时也按售价借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即在平时暂按售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到月末采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后,再对“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进行调整,将平时按售价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商品销售进价成本。 (二)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调整零售企业在月末,一般是采用差价率计算法来计算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即:首先计算企业商品的进销差价率,进而据以计算出本月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额,再将已售商品进销差价从“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转出,并对“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进行调整。企业商品进销差价率,是企业全部商品的进销差价额与按售价计算的全部商品额的比率。全部商品进销差价额可以从月末分摊前的“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中取得。而全部商品售价总额则是月末结存商品售价金额加上本月已售商品的售价金额。由于实行售价金额核算企业的“商品销售成本”科目在平时商品销售后就以售价记账,所以已售商品的售价金额可以从“商品销售成本”科目取得。其计算公式如下: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本期入库商品的进销差价)(期初结存商品的进销售价+本期入库商品的售价)100 本月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已售商品售价总额综合平均差价率调整后的“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余额,是按售价计算的已售商品额减去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后的数额,即为本月已售商品的实际进价成本。而调整后的“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是将已售商品进销差价转出后的剩余数额,即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额。零售企业在采用差价率法计算已售商品进销差价时,可以根据企业各种商品的汇总资料,计算出一个综合平均差价率,再按已售商品售价总额和综合差价率计算出已售商品进销差价。这样做可以简化核算工作,但由于企业经营的各种商品差价率并不相同,各种商品的销售比重也不相同,简单地用一个综合平均差价率来确定企业全部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额,准确性就比较差,从而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当然,如果企业的经营品种比较单纯,各种商品的差价率相差不大,而且销售比重较稳定,采用综合差价率还是比较合适的。为了克服综合差价率的不足,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企业可以将差价率的计算范围缩小,按各类商品或各柜组商品分别计算分类或分柜组差价率,这样做可以使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因而为零售企业所广泛采用。采用这种方法需将“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商品销售成本”科目按照商品的类别或营业柜组设置明细账,以便分别计算各类(各柜组)商品的差价并据以计算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分别调整“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然后加总求出全部已售商品的进销差价额及销售进价成本。企业还可以采用盘存商品进销差价计算法计算已售商品进销差价。这种方法又称为实际差价计算法,是在对库存商品进行盘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商品的盘存数量,逐项计算其盘存的进价、售价金额求出已售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是将各种商品的实际盘存数量分别乘以该种商品的原进价和最后进价,求出各种商品以进价计算的实际盘存金额,然后加总求出全部商品的进价总金额,再用月末“库存商品”科目的售价总金额减去实际盘存商品进价总金额,计算出月末结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再用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减实际盘存商品进销差价,则可计算出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额。计算公式如下:盘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期末库存商品售价总额盘存商品进价总额已售商品进销差价=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盘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采用盘存商品进销差价计算法,能够正确地反映结存商品的实际库存价值。但核算工作和盘点工作量较大,因此企业平时不采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在年终为了确定库存商品的实际价值并对“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进行核实调整时,才采用此法。 调整后的“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与盘存商品实际进销差价相符,从而反映出年终企业库存商品的实际价值。售价金额法举例:某商业企业购入商品一批,采购价500 000元,增值税85 000元,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计算出该批商品的售价720 000元,其进销差价220 000元。(1)采购时会计分录如下:借:商品采购5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 000贷:银行存款 585 000商品入库时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720 000贷:商品采购500 000商品进销差价220 0002.发出商品时按售价结转成本接上例:该企业本月销售商品实现销售收入480 000元(售价金额)。结转成本的分录如下:借:商品销售成本480 000贷:库存商品480 0003.期末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应分配的进销差价计算进销差价率按上例:假设该商业企业期初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方余额为80 000元,本期购入商品的进销差价为220 000元;期初库存商品的售价280 000元,本期购入商品的售价720 000元。其商品进销差价率为: 计算已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已售商品应分配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按上例:本期商品销售收入 480 000元,应分配的商品进销差价为:480 00030%=144 000(元)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就是已销商品的毛利。 结转本期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分录如下:借:商品进销差价144 000贷:商品销售成本144 000实际上是用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毛利)来冲减当期的销售成本。原来是按销售收入480 000元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现在通过结转商品进销差价,冲减了销售成本144 000元,结果使销售成本从480 000元减到了336 000元。销售成本被冲减了以后,便形成了毛利,当结转损益以后便产生了利润。三、商品削价的核算商品削价是指企业的商品由于残损变质或质量低劣,不能按原售价出售,或由于商品款式陈旧过时,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或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商品呆滞积压等原因,企业对这类有问题的商品,只能按低于原进价的售价出售,即进行削价处理,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资金周转。商品削价与商品调价不同,商品调价只是对商品的售价进行调整,即调高或调低,而调低的幅度不低于商品的原进价,所以并未造成企业的实际损失。而商品削价一般是指削价商品的新售价低于原购进价格,因而造成企业的实际损失。因商品削价而发生的商品削价损失,在核算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提取商品削价准备,以弥补商品削价损失采用此方法的企业,逐月按以进价计算的库存商品期末结存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商品削价准备,计入商品销售成本。提取时,借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商品削价准备”科目。当商品削价损失发生时不论库存商品是按进价记账还是按售价记账,都不用调整“库存商品”科目的账面记录,而是编制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弥补,即借记“商品削价准备”,贷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二)商品削价损失发生时直接转销不提取削价准备的企业,可以在商品削价损失发生时直接转销,将损失体现在当期的损益中。(1)库存商品按进价记账的核算。如果企业的库存商品是按进价记账,则在商品削价损失发生时,按低于原进价的新售价“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按高于新售价的原进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以此来体现商品削价后的实际情况。 (2)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的核算。如果企业的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记账,在商品削价损失发生时按低于原进价的新售价计入“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按高于新售价的原售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月末削价售出的商品和其他已售商品一起分摊已售商品进销差价。即削价商品还是按削价前的进销差价额调整商品销售成本,将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原进价成本,并将削价损失体现在当期损益中。月末分摊商品进销差价并调整“商品销售成本”科目。零售商品销售的核算程序如下(见图64):四、代销商品的核算 代销商品是商业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采用的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的特点是,委托方向受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并不转移商品的所有权,也不作商品销售处理,直到代销商品销售后才确认商品销售成立。商品企业可以接受其他单位委托代销商品,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本企业的商品。(一)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受托代销商品是指企业接受其他单位的委托代销商品。企业接受代销商品时,应设置“受托代销商品”科目,对受托代销商品进行核算,以便同本企业库存商品相区别。同时还应设置“代销商品款”科目,核算接受代销商品的价款。 1视同买断如果代销商品的受托方与委托方商定以商品销售毛利的方式结算代销费用,受托企业则将代销商品的销售视为本企业的商品销售处理。代销商品销售后,企业将代销商品收入及应交增值税计入“商品销售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的贷方,并将收入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按代销商品进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采用进价核算的企业按代销商品进价借记“商品销售成本”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其核算程序如下(见图6-5)。2以手续费的方式收取代销费用如果代销商品的受托方与委托方商定以手续费的方式结算代销费用,受托企业在将代销商品销售出去后,一方面以售价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表示这笔款项需付还委托单位。另一方面要以进价借记“代销商品款”科目,贷记“受托代销商品”科目;企业向委托单位付还代销商品销售所得款项时,应借记“应付账款”科目,并从中扣减代销费用,贷记“代购代销收入”科目,售价减代销费用后的余额为实际支付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其核算程序如下(见图6-6):(二)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委托代销商品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本企业的商品。企业作为委托方发出代销商品时,由于商品的所有权没有转移,所以不能作商品销售处理,而应设置“委托代销商品”明细科目进行核算,直到委托代销的商品售出后,委托企业收到受托企业开出代销清单时,才作代销商品销售处理。 企业支付委托代销费用的方式不同,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如果企业以手续费的方式支付代销费用,则将所支付的代销费计入“经营费用”科目。其核算程序如下。商业企业会计基本实务之商品流通费 商品流通费是商品流通企业费用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加强商品流通费的核算是商品流通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商品流通费的概述 1商品流通费的确认 在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通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流通时间的必要,决定了这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是必要的。商品流通费就是商品流通领域内的各种必要耗费的货币表现。因此,在商品流通企业中,凡是与组织商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正常耗费都应确认为商品流通费。商品流通费,既是实现商品流通的必要耗费,也是对社会财富的扣除和损失,它还是综合反映商品流通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正确确认商品流通费,对于如实计量商品流通费,对比收支、计算盈亏,考核经济效果和促使企业有效的控制商品流通费,不断降低商品流通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商品流通费确认的原则 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过程中,发生必要耗费的时间,称为费用的发生时间;而企业以现金或转账方式支付费用的时间,称为费用的支付时间。在实际工作中,费用的发生时间与支付时间可能是一致的:在费用发生时,企业也实际支付了费用。这两个时间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不一致的情况包括两种:一是费用的发生时间在前,支付时间在后;一是费用的发生时间在后,支付时间在前。在费用发生时间与支付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就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做,费用发生后,不管是否已经实际支付,都确认为费用;如果费用没有发生,即使已经实际支付,也不能确认为费用。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确定费用发生的时间。在判断费用何时发生时,企业要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根据一定时期内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将为取得本期收入而发生的费用作为该费用96发生时间,并在本期确认为费用。根据商品流通费发生与支付时间以及支付方式的不同,它可以区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直接支付费用。是指本期发生、本期支付并在本期确认的各项商品流通费。比如:支付的当月工资、进货运杂费、仓储保管费等。 (2)转账摊销费用。是指不通过货币结算,而以转账摊销的方式来确认本期发生的各项商品流通费。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无形资产的摊销,按规定计提的坏账准备,外币账户期末外币余额按期末市场汇价折合人民币金额与账面人民币余额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汇兑损益等。 (3)已付待摊费用。是指为正确计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对本期支付而使长期收益的费用,采用待摊的形式在以后各受益期内确认费用。已付待摊费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比如:预付保险期在一年以内的保险费,预付租赁期在一年以内的租赁费,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在一年以内分摊的数额等;另一类是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各项费用,比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和大修理支出等。 (4)预提待付费用。是指为正确计算企业的财务成果,对应在本期确认而本期尚未支付的费用,采用预提的方式确认为本期费用。比如:预提租金,预提利息,预提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等。 (二)商品流通费的分类商品流通企业在组织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耗费是多种多样的,其涉及面相当广泛,为了在会计上对商品流通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有效地控制费用开支,客观上需要对商品流通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它是确认和计量费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主要介绍和采用按经济性质和经济用途两个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1按经济性质分类 商品流通企业的费用,按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性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两类。生产性流通费用,又称追加费用,是同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进行有关的费用。例如:商品的运输费用,商品生产出来后,不可能全部就地消费。商品的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之间必然会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将商品从生产地点运送到消费地点,商品才能进入消费领域。所以,运输过程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的继续,运输费用是社会对于商品追加的必要费用。这些费用参与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创造新的价值,理应算作生产性流通费用。商品的包装费、仓储保管费、装卸费、整理费等,均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由货币形式到商品形式和由商品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转化所引起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广告费、展览费、办公费、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均属于纯粹流通费用。这些费用,不参与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不创造价值,它是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来补偿的,但同时它也是实现商品价值必不可少的费用。所以,纯粹流通费用也是完成商品流通所必须的费用。从理论上讲,生产性流通费用应计入商品的价值,是商品成本的组成部分;纯粹流通费用不能计入商品的价值,不构成商品成本。但根据现行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这两种完成商品流通所必须的费用均作为商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核算。 2按经济用途分类 商品流通费,按其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经营费用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整个经营环节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管理费用是指商品流通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商品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经济用途对商品流通费加以分类,便于企业对其确认和计量,现行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均采用此分类方法对商品流通费加以分类,并对各类费用包括的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它们是企业搞好费用确认和计量的重要依据。(三)经营费用 1经营费用的性质和内容 经营费用是商品流通企业在商品购、销、存整个流通环节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它即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如进货运杂费、整理费、包装费等。也包括纯粹流通费用,如展览费、广告费等。经营费用的具体内容如下: (1)进货运杂费。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过程中,使用各种运输工具所支付的运费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搬运费以及同运输有关的各种杂费,如调车费、站台、码头租赁费、港口建设费等。凡商品流通企业在当地购进的商品和从外地购进商品有销货方负担的运费,不能在此项目中列支。 (2)装卸费。是指由车站、码头、仓库、货场发生付给装卸单位的费用。如装卸搬运费以及结合装卸进行的灌装、封口、过磅费等。 (3)整理费。是指专门进行挑选整理商品,如商品的分类、分等和其他整理工作所雇佣的临时工的工资、修理用材料、工具消耗费用及其他零星费用。 (4)包装费。是指为商品调拨、储存而支付的有关合理费用,包括包装或改变包装所支付的包装用品(如麻袋、油桶、木箱、瓶子、纸箱、纸盒、纸袋、包装纸、塑料袋、捆扎用绳、用布等)费,包装物折损(一次使用即废弃的草袋等)与修理费,包装物挑选、整理、洗刷、修补费,包装用品租用费以及不能列入包装物进价的运杂费,委托外单位改进商品包装装潢的设计费,采用外单位设计商品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