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_第1页
试谈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_第2页
试谈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_第3页
试谈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_第4页
试谈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困境和挑战是教学的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改深化的关键。音乐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教学细节也许是教师的新课导入、情境创设、教学语言,也许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行为组合,也许是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各种行为反应。教师只有关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才能成就有效教学。 一、预设细节,打造灵动的课堂 教学细节作为一种情境是可以预设的,是预设中的生长与生长中的预设的和谐统一。精心创设情境这个细节,可以依于对音乐教材、学生、环境的深入把握和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音乐教师要善于预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寻找学生兴趣点。在课堂教学的40分钟内,开始的20分钟为高效期,一节课导入的成功则意味着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课的导入是往往被人忽略的一个细节,好的导入才能适合一节新课,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前巧妙预设导入的细节,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将表达的需要巧妙地融进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从而迸发出一句句灵动而诗意的语言。由此可见,细节预设很重要。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某些细节进行预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其次,捕捉学生情感喷薄点。“艺术就是情感”,情感是艺术教学的催化剂,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中小学音乐审美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审美。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情感喷薄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使学生的情感、心理与之共鸣,全身心地沉浸于其中。培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享受音乐的能力和情趣,净化其心灵,塑造其完美人格,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举例来说,教学热爱地球妈妈一课时,首先给学生播放大自然遭受洪涝、干旱、海啸等灾害的录象及图片,以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作背景,描述人类破坏自然遭受自然灾害的故事,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学生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接着深情并茂地范唱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这样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升华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环保的重大意义,并体会到环保应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自觉地做到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这个特殊的情景是结合教学内容,抓住了情感喷薄点,精心预设的一个教学细节,通过视听结合,以情动人,充分体现了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新课程理念。因此,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倾吐独特感受的机会。当学生充分感知歌曲后,对地球妈妈的热爱之情已油然而升,此时让他们演唱这首歌曲,便给学生们创设了倾吐感受和抒发情感的机会,他们的情感便如泉水一般喷涌而出。课堂因此增添了几分灵动。 二、巧妙利用细节,打造智慧的课堂 首先,妙用课堂“偶发事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学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个转瞬即逝的机遇。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意外”,教师要敏锐发现、巧妙利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寓教育于无痕。 其次,借助课程资源开发。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对于音乐课,适量适度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让师生在走进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例如,音乐欣赏保卫黄河。这首作品之所以被传唱多年,其原因是:它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旋律流畅,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等。学生回答踊跃,因课前搜集的资料能在班上展示而兴趣高涨,有一种成就感并形成了资源共享,扩大了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其实社区和家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各种资料,并且对资源进行筛选、编排、评议,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学习了。而且这种学习的成果对于学生来说是通过努力而得到的,所以记忆深刻并倍加珍惜。 三、充分挖掘细节,打造活力课堂 教学细节是外显的,是可以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行为的组合,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教师若能挖掘细节,教学活动就能逐步走向深入,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首先,抓住音乐要素。音乐要素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音乐教学的根本,音乐教学必须紧紧抓住音乐要素。如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去分析音乐作品,这才是深层次的欣赏。音乐要素为欣赏提供了最好的审美实践机会,使欣赏者感受音乐语言的同时,还能够从音乐作品题材、体裁、风格中理解音乐的意蕴美。 其次,运用赏识教育。教育家霍懋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教育能使学生们克服自卑,增强自信。爱是教育的生命之水,教师首先要具备仁爱之心,即爱学生爱教育事业,这是我们的人格魅力所在。 有一名学生,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倒数几名。因此,缺乏自信,性格内向特别胆小,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在一次音乐课上,教师发现她节奏感很好,而且音色也不错,于是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说她唱的很好,如果声音再放开些会唱的更好听。听了老师的表扬,她又放声唱了一遍,这一遍唱完后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在以后的音乐课上,教师时常为她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后来这名同学的性格变得开朗大方,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育家周弘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赏识是学生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学生的成长没有赏识是万万不能的。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拥有爱心和感恩之心,让他们学会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教师应该小心翼翼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更多地使用赞扬和肯定的手段,让学生感到安全,得到尊重,受到鼓励。这样就能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学生们都在艺术的滋养中健康成长。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赏前意识”的培养(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音乐课程新标准提出音乐学科教学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赏前意识”的研究,强化学生“赏前意识”的培育,对于落实音乐课程新标准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所讲的“赏前意识”是泛指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听音乐、谈音乐、想音乐、玩音乐等所有的审美创造活动。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要求学生听赏作品的最后效果如何,而更要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听赏创造的过程,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观察、体验、感悟,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特征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在充满情趣的艺术创造中引发学生对艺术美和表现美的求索,使欣赏和实践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实施审美情感体验、开展艺术创造活动的乐园。 一、在大自然中开展情感体验是培养“赏前意识”的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自然生活中有我们所熟悉的各种造型、构造以及意境之美、色彩之美。大自然还涌动着能给学生以心灵激奋的生命感性品质。无论在风和日丽的原野上,还是风雨欲来的山川巅峰,自然生命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的具有内在紧张感的生命品质,使学生在这些充满神秘效力的有机形式中,能感受到一种有着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动。这种自我活动在一种绝妙的和谐氛围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唤起我们的生命感。面对这种有机的生命律动,“赏前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在探寻自然外在美的同时,去捕捉这些鲜活的富有动感韵律的生命之美。通过对生命韵律的追求,学生尝试用心灵去体会自然的神韵。“赏前意识”要培养学生在审美主客体相互贯通的过程中敏锐提取自然神韵的能力,引起他们对音乐作品形式美的思考,从而逐步体会“乐之形色,孕育于自然,自然之理法,又非乐中之理也”。比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乐曲时,湖州有优美的太湖和江南水乡风韵。课堂教学可把这些自然资源作为学生感受体验生活的主题之一。 二、认识音乐艺术特征是培养“赏前意识”的主体要素 开展音乐教学,可以运用音乐动机和织体等音乐语言,以联想和表现的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方式表现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音乐构思与审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赏前意识”总是先由认识和理解音乐本身的特殊性质,继而转变到支配审美心态和音乐实践的主导意识。如音乐中的艺术特点是作者通过音乐中的旋律、节奏的律动和音乐织体的构成等而完成作品的表现力。正如达芬奇所说:“艺术依靠感觉艺术不同于文学,不需多种语言的翻译,就能像自然景物一样即刻为一切通晓。”音乐作品的可感性和可视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性。在“赏前意识”的培养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艺术强烈的可感性和可视性特点。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局限性,决定了“赏前意识”对于听觉和视觉艺术创造的特殊意义。客观事物形象无时无刻都在传递着自身生长的形态品格。要在教学中运用听、视觉艺术语言,把握音乐物质的特性,将自然事物表现为音乐形象。学生在视听训练过程要融进主观的选择意识,去发现物象自身的美,使音乐艺术审美创造显得更生动丰富,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体验音乐的个性和情趣追求。 三、培养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是“赏前意识”培育的重要方面 既然音乐作品是创作者对自然生活观察体验之结果。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把握客观事物的艺术感觉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艺术感觉是学生在审美创作中对于客观世界感悟的心理体验过程,具有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在欣赏评价音乐作品时,常常会脱口而出:“某某同学的感觉很好,某某同学的感觉找得对。”它表现出的摹本特征无需逻辑分析,是学生直接整体把握生活精神实质的一种本能反映,是由学生灵感派生出来的激情和敏感。这种激情与敏感虽然短暂,但却是形象思维过程中明亮的一瞬,是自身艺术素养和个性直觉品质高低的灵感再现。在欣赏的具体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始终依靠自己特定的音乐艺术感觉,不断完善对音乐语言的思考。 音乐艺术感觉需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发展。例如,在音乐欣赏的构思、构想训练中,教师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深入到朴实无华的现实生活中去,接触不同类型的视、听觉形象,品味客观自然的丰富品质,使每个学生迸发出对音乐题材的艺术审美直觉,以及对旋律、节奏、音乐色彩以及意境美所产生的表现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大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观摩欣赏和学生音乐才艺的展示分析,加强学生的音乐直觉训练,营造并延伸学生的“赏前意识”境界。 四、音乐想象和形式美创新是培养“赏前意识”的重要环节 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在培养音乐感觉能力的同时,由于特定的环境氛围引起的另一种“赏前意识”现象,即音乐想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当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畔,当面对生动的音乐或某种艺术氛围时,学生的音乐情绪会空前高涨,音乐想象也特别丰富。这些音乐想象和联想虽是瞬间的,有时甚至是模糊或破碎的,却具有音乐艺术语言的特定含义。因此,教师要开发多种形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与即兴创作表演和展示,促使学生的音乐想象转化为音乐艺术构想创造。 要深化学生的音乐想象,把想象展现为可视的创造,就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音乐形式美的引导,此时也是学生学习、了解音乐基本表现技法的有利时机。要运用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音乐创意。音乐的表现形式通过点、线性的有序和无序组合,达到学生音乐审美的和谐统一,使得全体学生“赏前意识”的培养更为丰满。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赏前意识”的研究,对于促进广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音乐艺术创造能力,效果是明显的,意义也是深远的。教育教学研究材料论教学细节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作用(20102011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