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民营高科技企业治理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民营高科技企业治理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民营高科技企业治理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民营高科技企业治理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民营高科技企业治理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民营高科技企业治理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民营高科技企业出现的各种治理问题。然后,按照企业治理内在逻辑的分析框架,分析了民营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本特点对于治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改进其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治理结构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03年底,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总数已超过12万家,资产总额达44.688亿元。2001年上海市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高科技企业超过三分之一。浙江现有850多家省级以上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占95%以上。广东2003年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有262家,其高科技产品占全省一半以上。民营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随之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快速发展,其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其中,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该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为其他各方面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支持。基于此,按照企业治理内在逻辑的分析思路,深入研究民营高科技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治理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对于完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治理结构,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二、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治理问题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主体相对比较明确,因而其治理结构可以比较容易地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来。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除少数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规范外,绝大多数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治理结构都存在各种问题。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产权界定不清、结构封闭,股权流动性差从产权主体上看,民营高科技企业产权的排他性相对更明确,至少比公有制经济中的企业产权界定清晰。但是更深入地看,会发现许多方面存在界定含混的问题。首先,一部分以家庭或家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其产权所有者被界定为家庭或者家族。但是,在家庭或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却没有进行严格的界定。其次,另外的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其产权从一开始就天然不清,实际上是在没有真正严格的出资人的混浊状态下生成的企业。企业从来没有对其产权进行界定。事实上,也很难对其产权给予清晰、合理的界定。第三,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还表现在增量资产的界定问题。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产权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股权流动性差。而股权流动性差则大大降低了资本市场潜在投资者对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替代作用以及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激励约束作用。资本市场无法对私有企业内部治理形成相应的补充机制。从而使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制约。比如,单一结构的产权不利于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造成企业“一言堂”的决策模式,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当股权集中,且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时,在缺乏外部约束条件下,大股东可能利用其绝对控股地位,以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等。2.所有权经营权不分,权利制衡机制缺失现代公司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从而使得公司资本和股东不断社会化和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求股东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而是通过股东大会以及董事会选择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这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阶层职业经理阶层。与一般所有者相比,职业经理人具备更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影响力,从而可以引导企业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以及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缺乏良好的权利制衡机制。在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中,创业企业家占据了大股东主导地位,集所有者与经营者于一身,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为大股东所操纵,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小股东及其它非控股股东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力的保护。尽管在这些民营高科技企业中,也可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等权力制衡机构,但形同虚设,在实际中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在企业中处于支配与决定地位的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他同时也是经营者和决策者。虽然有的企业聘请了经理人员,但主要从事的是执行工作,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决策权和对公司资产的支配权,形成了强董事弱经理的模式。由于企业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决策主要体现了处于控制地位的所有者(大股东)的个人意志。所有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有限性导致了其个人决策的低质量,从而扩大了决策风险,阻碍了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股东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现在,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中,股东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初创期,资金的短缺使得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人,因此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大股东对公司具有高度控制权,股东本位主义根深蒂固。但是,随着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物资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而以知识为基础的人力资本成为了企业的最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和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中人力资本的升值加强了其所有者的经济地位,从而要求企业制度进行相应的变化和创新。其结果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公司治理,分享企业租金以及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这样,物质资本所有者(即股东)所固有的权利必须有所限制。从实践情况来看,只有合理地限制股东会权利,才能构建起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4.激励约束机制不全,人才流失严重对于民营高科技企业来说,影响其长期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拥有异质性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类企业中,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事实上,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也认识到了“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激励知识员工的创新热情。然而,长远眼光和全局思想的缺乏导致企业无法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浓厚的家族血缘关系,导致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失效,降低了人力资本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力,从而使激励约束机制作用在更大程度上被弱化。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很多民营高科技企业已经认识到“智力资本”的重要,因而常以高薪的方式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严重不健全,使得原本高素质的引进人才要么逐渐平庸而成为普通的员工,要么被迫离开。同时,企业内部的核心人才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激励而离职。结果造成人才大量流失,有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率高达50%以上。情况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自立门户,另起炉灶,成立了与原企业业务相同或类似的新企业,在市场上直接与原企业竞争,抢占原企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严峻威胁。具体来说,民营高科技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只用人不育人”的做法。企业员工培训缺乏系统性,并且经常流于形式;缺乏长期激励方式。员工评价一般采取简便的、可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也多采用现金实物方式进行奖励,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方式使用极少,甚至几乎不使用;公平竞争的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缺失。企业中血缘关系作用明显,内部竞争机制往往失效,破坏了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三、企业治理的内在逻辑企业治理结构是一套用以支配在企业中有重大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