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专题强化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 、语言 ) 考点19 形象 5颗星考点20 语言 5颗星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幽居张咏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1.下面对诗的分析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中“落花时节”点明时间,“江城”点明居住的地点,加上“掩关”“绝酒徒”的行为,写出了诗人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心态。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不如意的经历比作来袭的风雨,虽只有孤灯相伴,但并不妨碍酣眠,他相信酣眠醒来必是满屋绚烂的阳光。C.颈联写到易经的卦象显示着不能为官的征兆,而诗人并不为此唉声叹气,表达了他无欲无求的心理,这是当时诗人们普遍的心态。D.尾联写生活中有“岩僧”频频造访,和首联“绝酒徒”相呼应,看来前后矛盾,其实与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思近似。E.本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全诗又遵循韵律特点,用的是平声韵,可以说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七言律诗。2.本诗题目为“幽居”,“幽”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鹧鸪天 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的前两句写征尘扑面,去路迢道,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开篇暗含愁苦之意,为下片抒写羁旅之悲作了铺垫。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C.下片前三句由景转入,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D.最后两句中的“愁”字是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一句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E.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2. 简要赏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中的叠词。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雨夜眠 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注】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瓶:烤火用的烘瓶。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一个“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D.诗歌对人物的描写极具层次,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写得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E.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元和十四年(819年),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潮水:河流名, 流经潮州。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流露出对韩愈深切的眷念。B.颔联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C.颈联上句写险峰上驿路高悬被流云遮断,与韩愈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相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D.颈联下句写潮州老树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E.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银辉遍洒,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2.唐诗贯珠评价本诗“庸肤剥尽,请指出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并简要赏析。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齐天乐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B.“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C.“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是伤心。D.“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晨到晚上的美好景致。B.颈联从近处着笔,视听结合,自然亲切。“度”写出了钟声的传递感,“悬”表现了缺月浮于山头的姿态。C.“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承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D.诗人在诗中着意刻画了田园生活的安逸,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绪,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无奈之情。2.请赏析“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的精妙之处。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踏莎行山居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D.上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下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诗中有画,情景交融。E.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不仅音韵和谐,辞意兼美,而且十分典雅,含蓄蕴藉。2.词人的山居生活有什么特点?词中是怎样表现的?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献浙东王大夫方干出镇当时移越俗,致君何日不尧年。到来唯饮长溪水,归去应将一个钱。吟处关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四方皆是分忧寄,独有东南戴二天。【注】一个钱:后汉书记载,会稽太守刘宠在任时除去苛法,爱民如子,任期结束归去时,百姓送百钱谢之,刘宠难以推辞,就拿了一个钱离开了。戴二天:“感戴二天”的简写,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不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献”字暗示本诗对王大夫有赞颂之意,“浙东”二字呼应了首句的“越”字。B.首联写出了王大夫的功勋:他使皇帝变成了像尧一样的君主,天下因之成了太平盛世。C.“飞鸟避旌旃”的意思是就连飞鸟都因为对王大夫充满敬佩,在他出行时避开他的旌旗。D.尾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天下各地都有官吏治理,只有浙东百姓对王大夫爱戴有加。2.本诗写出了王大夫这一形象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E.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杜鹃花真山民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排遣抑郁。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D.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E.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2.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一、诗歌鉴赏1.答案:1.BC; 2.环境清幽:暮春落花中掩门而居,夜晚孤灯雨中摇曳,醒来满屋烟霞;生活悠闲:掩关静修,春宵足睡,闲适自得;情怀豁达:听到可以赋闲的消息,没有长吁短叹,无欲无求,超脱淡然;远离尘世:只与脱离尘世的高僧交往,拒绝庸俗的酒肉之徒。解析:B,不是比喻手法,风雨、烟霞均为实写。C,“诗人们普遍的心态”推断没有依据。2.答案:1.AC; 2. 历历,是清楚明白,分明可数的意思。穿着戎装的战士们,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陈述内容)两个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从表达效果)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从情感角度)同时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从艺术效果)解析:(A项,没有羁旅之情。C项,“旌旗”是借代修辞。)3.答案:1.CD; 2.安闲清静的老翁形象。颔联“卧迟”写老翁年老瞌睡少,不喜早睡;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却安然“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年老体衰的老翁形象。颈联燃料经夜化为灰烬,夜已过去,老翁却“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睡,体现老翁的体衰闲散。孤寂淡泊的老翁形象。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漫不经心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的闲散无事、孤寂淡泊。解析:C项“只是反映出了老年人年纪大怕冷的特性”错,“寒”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D项“又写了醒后起床赏景的情况”错,“霜叶满阶红”并非老翁晨起后所见。4.答案:1.BD; 2.构思精巧。前句写途中景象,后句写潮州景象,虚中有实,落笔超逸。取象不凡。险峰、驿路、断云、沧海、城根、老树,蕴藉深沉,境界开阔。用字脱俗:“悬”“浸”二字,俯仰结合,形象而贴切,写出驿路艰危,海城湮湿。 (或“断”“秋”二字,移情于物,写阻隔处含牵挂,写凄苦处寄关切。)解析:1.B项,“也包含了对二人同为奸佞构陷的慨叹”理解错误,“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D项,“反衬出韩愈被贬滴后孤寂、迷惘的心绪”错,这句是写韩愈到任后的景象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2.【诗歌鉴赏】此诗首联两句笔力奇横,写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情,流露出对韩愈的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域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域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域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景物烘托中透露诗人深沉的关怀心情。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宕开一笔,别开生面:“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貶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5.答案:1.BE; 2.(1)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机织声,大自然的风雨声,捣衣的砧杵声,被囚者的哀叹声,儿女的欢笑声,哀苦的琴声。(2)这些声音都是作者听到或联想到的一切声响,这些声响,并不是客观声响的简单模拟或再现,而是作者深深愁思与哀怨的艺术反映,其中“儿女的欢笑声”属于乐景与哀情,与凄苦之景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作品主旨。解析:1.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对君王的幽怨理解有误。E.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客子,儿女等看似不相干的人事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理解有误。点睛:诗歌的选择题是在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手法的赏析的综合类考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结合选项中的理解和分析,准确作答本题。2. 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类考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题干的理解和诗歌的理解,准确作答。(1)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机织声,大自然的风雨声,捣衣的砧杵声,被囚者的哀叹声,儿女的欢笑声,哀苦的琴声。(2)这些声音都是作者听到或联想到的一切声响,这些声响,并不是客观声响的简单模拟或再现,而是作者深深愁思与哀怨的艺术反映,其中“儿女的欢笑声”属于乐景与哀情,与凄苦之景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作品主旨。6.答案:1.B; 2.比喻,将柳絮比作雪,生动形象地写出柳絮的洁白、美丽;“涨”字描写了春雨过后溪水上涨,春水丰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描绘了南园清新淡雅的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7.答案:1.AB; 2.山居生活惬意闲适。表现:通过美丽清幽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的;通过与山村野老相伴对酒共话的清闲生活来表现的。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分析及手法赏析。C项,“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理解不正确。D项,应为“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幽静的山居之景”。E项,这首词的语言特色应是“清丽秀润,亲切自然”。2.从词的结尾一句可以看出山居生活的特点,是惬意闲适的。关于“怎样表现”可以从词的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从内容上看,写了自己与山村野老月下共饮;从手法上看,是写景抒情。据此分析即可。点睛: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如本题美丽清幽的自然环境的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