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设计.ppt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设计.ppt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设计.ppt_第3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设计.ppt_第4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活动的 理解与设计,山东师范大学 张茂聪 教授,几个问题 1、在新课程中各学科领域均强调学生“探究”“发现”“研究”,为什么还要设置“研究性学习”部分?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具有怎样的性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劳动类课程”?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吗?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课堂里进行吗?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吗?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有专人来“教”吗?,综合实践活动 两个误区,儿童沉溺于个人的空幻世界-自我膨胀 儿童屈服于抽象的权威-迷失自我,第一部分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这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师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为课程资源;以真实的实践主题为教学中心和基本线索;以自主选择的、亲身体验的、直接实践的、集体合作的学习为教学的基本方式;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养成和人格完善为主要任务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思想 是不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显然,现代人的态度、情感、精神更依赖于长期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是生活中的教育,实践中的教育。,一、主题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体验学习理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 间接知识与直接体验 虚拟的与真实的 亲身体验 早期体验 长期体验,1、为什么要提出体验教育?,学校的体验教育 完整的实施素质教育,2、什么是体验教育?,通过亲身的感受、尝试和实践的途径而接受的教育。,3、什么是体验学习?,通过亲身感受、尝试和实践而学习的方式。,(二)怎样理解体验学习,1、少年儿童的早期丰富的实践体验,尤其是成功的体验,对于提高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实践体验是儿童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 3、实践体验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开放和延展。 4、实践体验是一种真实有效的评价方式. 5、实践体验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6、少年儿童可以在实践体验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7、实践体验是一种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8、实践体验是儿童享受现实生活和走向未来的起点。,体验学习的意义,认知:见多识广 理解:求真悟道 掌握:熟能生巧 树立:厚德载物,二、体验是完整实施基础教育的应有之意,1.学习的本质 个体的过程 主动的过程 学习是 内化的过程 建构的过程 创造的过程,2.完整的教育的价值观,理解知识? 掌握技能? 树立态度、价值观 培养情感,3.完整的课程观,-知识 -技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4、完整的教育功能观,讲授 训练 养成 陶冶,5、全面的理解素质教育的目的,-信息 -理解 -行为 -素养,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原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生活是学生的第一本教科书。自觉的生活体验不仅可以使儿童提高生活质量,感受童年的幸福;而且可以增加学习机会,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早期的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人的一生都是不可重得的宝贵财富。,尊重个性,面向全员,深入实际,注重体验 增加选择,鼓励表现 提倡合作,多用团队 强调综合,着眼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平等中学习 在主动中学习 在体验中学习 在交流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 在分享中学习,四、教师的作用,创造者和设计者 组织者和协调者 指导者和服务者 爱护者和知心者,第二部分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解析 及其教学问题和设计,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容关系 1.以研究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实践。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在开展此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模仿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运用一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体验研究的基本过程。通过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发展良好的价值观。 2.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参观、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此类实践活动一般要在特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如社区福利院、孤儿院、小区、农村或农场、文化古迹、社会有关机构、街道、商店、公园等场所。,3.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活动方式。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出版(小报、墙报等)技术实践并不等于科技小发明和小创造,而是实践过程的必经环节。,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经验取向的课程。 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课程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观,而学科课程则偏重认知取向的课程观。,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学生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应防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倾向。 课程实施不能以书本为中心 课程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 课程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 课程实施不能以书面作业为主,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 的关系及有效指导,1.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2.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其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 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导师制”要求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由于学生班级人数的限制,一个班级往往需要由若干个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即教师小队来共同指导学生班级的活动。,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规则的告诉者、方法的规定者,而是一个“帮助者”。,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的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什么”的东西才是活动的内容。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才是内容,所谓的“劳动知识”也是围绕学生活动的主题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保证整个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学生的活动主题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自然方面的问题、社会方面的问题、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 妥善处理活动主题中的知识性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但每个活动主题都涉及知识性问题。任何主题活动都应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活动 活动就是其基本形式。然而,活动是多样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 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决定活动形式或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也要求活动方式的综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的活动实施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服务与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基本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 每个活动主题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从活动准备阶段,到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开展自主实践。经历活动主题的提出、制定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信息(文献资料,或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总结与交流。 例如,在准备阶段,活动主题的提出,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形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资料、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从问题上升为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指出与明确不能仅仅通过一节课就完成。要切实体现该课程的价值,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1.关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过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儿童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案例 学生活动日记1. 第一次调查就没有完成预定任务,回来后虽然满腹牢骚,但仔细想想,也怪我们事先没有弄清楚林业研究所是干什么的,如果知己知彼,不就百战不殆了吗?要想搞出成绩,得吃苦、勤奋,还得有组织、有条理才行。另外,不能太看重结果,而要看在探究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既使没有结果,我们毕竟经历过,对我们也是一个促进。 学生活动日记2. 那天我去一家饭店问老板:“你们这用一次性筷子吗?”没想到老板对我大吼:“去去去,你们这小孩就是有点四肢发达,头脑有毛病,我们这儿会用一次性筷子都怪了,没事儿赶快走,别耽误我的生意。”我只好气冲冲地走了。这是我最失败的事。这件事过后,我真想对老板说:“我只是来做个调查,你不必骂我一顿吧,真是没道理!”还想对自己说:“不能再那么不守规则了,要先讲明白我是干什么的再问。”以后就机灵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以活动主题为中心,丰富学生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是学生以活动主题为中心的经验重组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个体已有的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乃至对文化现象的认识和经验都可能受到来自亲历行为和亲历情境中新经验的冲击,或得到矫正,或得到改写,或得到充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经验重组的价值不是通过口耳相授或知识传承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儿童完整的、具体而生动的活动环节来实现的。从此意义上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经验的积累、总结与反思。,以活动任务为取向,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此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活动的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在于体验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实现。体验和生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性价值的核心。在活动过程中,所体验的也许是痛苦的、失败的经历或感受,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来说则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表现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实践能力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关注过程”不是关注活动的形式 关注过程,是关注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生成和经验重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感受和收获,即关注过程对学生的发展价值。 让每个学生切实经历活动主题实施的全过程。 例如: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地关注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从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问题到小组的活动主题的提出,应该让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形成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主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通过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并为活动的展开做好 充分合理的准备,发展他们的规划与组织的能力。在活动实施阶段,留给小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在开放的活动情景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在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引导小学生有意识地对亲历的行为和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亲历活动情景,体验活动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认识,提升观念,发展能力。关注过程不是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或表面的热热闹闹。关注过程反对“形式主义”,要求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完整地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获得实际的感受和认识。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亲历实际情景的时间和空间,并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及时总结。只有关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价值生成,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2.兼顾结果,综合实践活动追求什么样的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有其特殊性。 综合实践活动不可以追求系统化的理论化的知识,但要求学生通过主题活动自主获取知识,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整体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不追求基于文本学习的纯粹的认识结果,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联系活动主题的实际,形成对有关事物或事务的基本认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综合实践活动不刻意追求小学生活动结果或活动产品的科学性和独创性,但要求学生通过主题活动体验研究、设计、制作等实践方式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不仅仅兼顾有形结果,而且要突出无形结果。 有形的活动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的活动论文、报告以及具体的产品等,而无形的结果则主要表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的兴趣、主动性、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等。 学生的实际发展就是活动的结果,远比有形的产品重要。而这些无形结果往往是与活动过程相伴随的,是在过程中生成的。从此意义上讲,关注过程就是关注了这种“无形的”活动结果。,3.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能完全脱离结果来关注过程的价值,也不能脱离过程来追求纯粹的活动结果。为了保证活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关注过程”的同时,不能没有“结果”意识。如何保证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应有明确而具体的活动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是开放性的先天性活动和学习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是随意的、盲目的,相反,活动的展开应该是具体的、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在全班学生形成了一个或几个综合活动主题后,指导教师要参与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引导,并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保证活动方法的合理性。只有学生进行有知性的活动和有理性的实践,才能为活动结果的合理性奠定扎实的基础。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如何进行小实验,如何表达与交流等等,在活动准备阶段以及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都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活动结果表达的形式多样化。活动结果的表达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活动报告、研究小论文、设计的产品,方案、也可以是日记。,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时间与空间,1.时间与空间的开放性、规范性和计划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不同于学科教学的时空 时空的开放性; 时空的规范性和计划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实施、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活动时空的规范性和计划性决定了过程与步骤的程序性和完整性。,根据活动主题决定活动的时空 关注学生活动主题的实践过程中细节性环节; 注重主题的整合; -适当减少活动主题数量,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参与和深度体验的时间与空间。 -处理好“长作业”与“短作业”、“大主题”与“小主题”的关系;,2.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制度创新 时间管理制度:集中与分散 空间管理制度 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 各阶段实施的管理制度,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系统,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有基本的支持系统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的课程,它客观地要求拥有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资源的背景支持; -学生家长的支持因素; -观念与文化的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它客观地要求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系统; -教师政策支持 -学校内部制度支持 -评价政策支持,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政策不到位 -教师编制、教师评价、专兼职教师等政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改革 -班额 -学生安全保障 社会与家长支持系统的不足 -社会机构与社会资源对教育系统的封闭 -家长的观念问题,3.对策 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保障 教师政策:配备“专职”教师等; 管理政策:课程督导等; 评价政策:中考、高考的改革。 设计地方与学校实施规划,协调与社区的关系; 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重建学校文化。,第三部分 关于设计问题,1、关于教学设计 2、关于教学问题 3、关于教学主题设计,1.关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内容、知识、游戏为主要载体,教学设计的新理念,从备课到教学设计(重在设计“教”活动) 课堂结构-多个教学活动 从教师到学生 从教懂到学会 从设计提问到设计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分析和准备阶段 思想观念的准备 分析教科书 分析儿童情况 2、教学设计的决策和生成阶段 3、教学设计的评价阶段,怎样进行教学设计,1.树立新的教科书观、课程观、学生观、学习观 2.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内容 3.明确教学设计的特点 4.了解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 5.熟悉每册教科书的全部内容、制定好教学计划,怎样进行教学设计,6.注意活动连续性和上升性 7.为学习活动设计的生活事件要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 8.以普通生活事件为主,不单纯追求新颖和奇异 9.主题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项目主题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指导要点和难点、活动过程、时间安排、注意事项(问题与对策),但是,设计是静态的 教学是动态的 设计有课程设计(教材、课程资源等)和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预设),2.教学问题,讨论法 1必须有一群人:这群人最好是六至十人左右,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彼此影响者。 2.必须有特定的时空:此一时空足以容纳上述那群人。 3.必须有一定的沟通程序:此一沟通程序就是博弈理论(Game theory)中所谓的游戏规则,此一规则,规范了讨论活动的进 行,好让参与活动的每位成员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并随时准备 接受其它成员的挑战。 4沟通方式的多元化的:所谓多元化系指形式不只一种,举凡说、听、观察、表演皆可以做为沟通的方式。 5必须有教学目标:做为一种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也有其特定的教,讨论法的流程,1.引起动机-谈论个体与意见 2.提示研究问题 3.辅导学生-参考资料 (1)阅读与参考资料(参观访问,观赏影片) (2)分组讨论(提出讨论的主题,进行讨论的活动, 综合、检讨,结论) 4报告与讨论 5总结 (1)归纳大家解答问题的意见 (2)纲领式的复习,要成为一个真正建构论实践者,它必须先把握建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精神,进而灵活运用建构论者所提出的各项教学模式,易言之,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思考一下的问题: 是否设法引起学生们讨论问题 在问问题时,是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 是否设法从学生们经验的情境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是否在未说出自己的想法前,能鼓励学生们说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