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数学教案_第1页
《千克和克》数学教案_第2页
《千克和克》数学教案_第3页
《千克和克》数学教案_第4页
《千克和克》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克和克数学教案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单位多为“斤、两”,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不一样,很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更好的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网小编与大家分享千克和克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程序:一、活动体验,感受质量。1、老师先和小朋友来玩个游戏。谁愿意来?(点名三人上台)你来背一背他们两人,等会儿让底下的小朋友听听你背的感觉,好吗?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他背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告诉大家你的感觉吧!很好,你们感受到了小伙伴的体重,有轻,有重。2、这是两袋食品:红枣,膨化食品,它们的包装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会重些?(指名23人)刚才是小朋友的猜测,那究竟猜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来验证小朋友的猜测?“掂一掂”这个办法真简单、真方便!“称一称”这个办法真科学!就请你来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3、今天来上课,我们带来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组长拿出两样不同的物品)请小朋友先不动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测一下,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静静地猜。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测?(指名23人)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把刚才的两个物品分别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边说边示范),看看你猜得对不对。依次序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谁愿意把你验证的情况说给大家听?(指名23人)用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4、小朋友,刚才通过背一背,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对吗?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秤。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们要确切地知道物体有多重,就要请什么工具来帮忙了呢?(秤)2、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秤呢?(生答,师相机点击电脑,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台秤 电子秤 弹簧秤)(选12个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秤,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3、(教师出示台秤画面)这就是小朋友刚才所说的台秤。小朋友有兴趣来和台秤交交朋友吗?瞧,我们的朋友来了。(小组长拿出台秤)让我们一起观察秤面,说说在这个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开始观察。指名回答(刻度、指针、数字、Kg)想想看,我们测量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那么,测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单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说明在这个台秤上称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小朋友一起在小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巡视)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三、提供机会,主体参与。1、(老师出示一袋鸡蛋。)谁来猜一猜,老师手里这袋鸡蛋重几千克?你来掂一掂,估计重几千克?老师放到台秤上来称一称,轻轻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开,看一看!几千克?你是怎么看的?小朋友们猜一猜: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呢?(指名23人),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数一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一千克鸡蛋在16个左右。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2、小朋友想亲自动手称物品的重量是吗?好,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袋盐,请小朋友轮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几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们用秤称一称,看看几千克?这是一千克的盐,我们来拎一拎,来感觉一下这一千克。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苹果,轮流着掂一掂,感觉一下会有几千克。我们来称称。按小组来说说,你们称出的苹果是几千克。一千克苹果有几个呢?数一数。有什么不同情况吗?怎么回事呢?4、感觉“1千克”。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称出了好几种1千克的物品。现在,让我们来感觉一下“1千克”。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这些1千克的物品,体会1千克有多重。把小组里的几种物品轮流着都掂掂或拎拎,多体会几次。好吗?开始!找到1千克的感觉了吗?真找到了?那我们又要来玩个游戏了。有兴趣吗?四、操作体验,巩固感知。1、称出1千克大米。我们来比赛称大米。请小朋友先不用台秤,在袋子里装米,最后去称一称,比一比谁装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学生活动)2我来评评:哪个小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少一些?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千克。1、想想做做1。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有多重吗?(出示)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千克说成公斤。(板书:公斤)1千克可以说成1公斤,5千克可以说成5公斤。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2、想想做做2。请看下一组。(出示)第2小题:如果这辆卡车的实际载重量为6000千克,让你当警察,你会让它通过吗?生活中啊,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这里提到的几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新的、与千克相关的数学知识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3、想想做做3。小朋友们,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离不开新鲜的蔬菜。我这里也有一组,看看它们各是多少千克?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23人)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来的?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体会有多重。六、全课总结,课后延伸。1、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相机出示课题:千克的认识2、学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我这里有两个建议,大家看看好吗?(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小朋友还可以把了解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千克的认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