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及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指出:“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他认为A.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 D.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出分封制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 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 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3秦朝在郡一级地方,除了郡守以外,设有郡尉和郡监两个郡一级长官。郡尉和郡监与郡守平级,可自行任命署吏,直接听命于中央。与此相似的是,在一县之内,亦分别设置令(长)、尉、监。由此可见,秦朝A. 地方所有署吏均由中央任命B. 中央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系D. 中央军政大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4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A. 中书省是审议机构 B. 门下省是决策机构C. 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D. 行政效率大大下降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A. 郡国并行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6“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7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8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军机大臣权力日重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 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9一西方史学家这样描写近代某一战争后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现在冲破了长久以来包围着她的愚昧和迷信,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他描写的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A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11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 日本获得赔款增强国力 B. 三国“仗义归辽”旨在维护中国主权C. 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D. 列强掀起了强瓜分中国狂潮13右图时局图反映了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机局面,这种局面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4 “此次(占领北京与上次)大为不同,为时长达十三个月,采取报复性的、有系统的枪杀。”日本人植松良二现场报道说:“街市毁失十分之二三,妇女任人凌辱。联军将校率军士,公然大肆抢夺。金银珠玉自不必言,此外书画、古董所获均属不少。城中各处朝衣朝冠之男尸,凤冠霞帔、补服、红裙之女尸,触目皆是。”此处描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A.反封建不彻底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16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的目的是“条陈款列,善辅国政,以新民德”。下列最能体现出这一目的的内容是A. 定都天京,建立革命政权 B.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 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17清政府于1909年和1910年分别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乡地方自治章程等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可以行使一定程度上的立法权和行政权。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体制走向崩溃 B对地方制度改革的尝试C地方实力派的离心倾向 D地方自治改革成效显著 18时人所著中国革命史一书指出:“中国革命自古有之,唯在本朝以今岁为烈。而川省抗路风潮亦与革命有至大关系。”作者评论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1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该规定集中体现了A. 君主立宪原则 B. 民主共和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直接民主原则20“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21近代法学家吴经熊曾经这样回忆:“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这体现出A. 民众完全不能理解革命 B. 新旧杂陈的近代社会风貌C. 专制统治已经彻底终结 D. 剪辫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22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231688年,七位英国贵族领袖在密室策划,邀请一位外国君主前来“捍卫自由”。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光荣革命 B. 权利法案颁布C. 责任内阁制确立 D. 1832年议会改革24钱乘旦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中指出英国“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符合该观点的表述是A通过权利法案 B责任内阁制形成C君主“统而不治” D1832年议会改革25“现在沃波尔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材料说明英国A. 发生“光荣革命” B. 需要扩大王权C. 形成责任内阁制 D. 亟需议会改革261746年2月10日,英国首相配兰因与英王乔治二世政见不和,带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遂让普特尼重新组阁,但普特尼不是下院议员,得不到下院的支持。当他邀请上届内阁的阁员入阁时,被冷言回绝。无奈之下,他只好在2月12日辞职。这一事件后,英国责任内阁开始出现 议会掌握了最高立法权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首相必须得到下院支持A. B. C. D. 27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28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新东西”主要指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29美国各个州的法律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刑事凶杀案,有些州有死刑,有些州则没有。但最高法院享有特殊的司法审查权,即有权通过具体案例宣布联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违宪。这体现了美国哪一制度A. 总统制 B. 三权分立制 C. 联邦制 D. 民主共和制30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选举两名参议员,这一规定调和了A.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B.美国与英国的矛盾、C.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矛盾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二、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每题2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31清朝雍正帝建立军机处,标志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到达顶峰。32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就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3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34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开展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5美国总统是美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统帅,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36.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7.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大借外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38.英国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权力,使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权力中心。39.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后者是一种更先进的政治体制。40.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三、材料解析题:41. (10分)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史记陈丞相世家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2分)(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行省有什么特点。(4分)42. (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里程碑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之革命发韧于甲午以后,盛于庚子,而成于辛亥,卒颠覆君政。夫革命非能突然发生也。自满洲入据中国以来,民族间不平之气,抑郁已久。海禁既开,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满州政府既无力以御外侮,而钤制家奴之政策,且行之益厉,适足以侧媚列强。吾党之士,追随本党总理孙先生之后,知非颠覆满清,无由改造中国。乃奋然而起,为国民前驱;激进不已,以至于辛亥,然后颠覆满洲之举,始告厥成。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因为他们知道,民心系共和,如果丢掉共和,自己的统治必将难以为继。但既保留了民主共和形式,所以又不得不遵循民主的某些程序,受宪法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尽管为了摆脱这些制约,军阀们动辄以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但又害怕激起更多的反对,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四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能保障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胡锦涛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据材料一,孙中山为什么认为“革命非能突然发生”?(3分)(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们受到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制约?(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2分)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CCCD6.DBCAC11.CBCDC16.DBDCD21.BCAAC26.BDDCD31.ABBBBA36.BABBA41 (1)职能: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或据材料具体展开。(1分)官制:三公九卿制。(1分)(2)弊端:行政效率低下。(1分)成因:程序繁琐;相互牵制。(2分)改进:设政事堂或三省长官合署办公。(1分)(3)唐朝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决策草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