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鹿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题1.5分,总计72分。请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的改进B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3.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4.1956年,在江苏铜山洪楼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面刻有几个人物在织布、纺纱和调丝操作的图像。这说明西汉A.纺织业种类繁多 B.纺织技术的成熟C.生产的分工协作 D.注重机械的革新5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6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7下图为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农业税相对稳定 B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C政府推行农商皆本的政策 D工商杂税总体增长幅度较大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9.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0.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1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12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西安B上海 C广州 D天津13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由于出口额的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小农经济解体B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C列强对原料掠夺加剧D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14.迫于马关条约给予外商设厂制造权的压力,清政府鼓励和允许私人资本在一些领域中发展。清政府对私人资本的宽允意在A.塑造良好政府形象 B.解决政府财政危机C.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D.瓦解革命派的力量15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16.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在经济方面逐渐由平时经济体制转向战时经济体制,全面实施统制经济。这一转向A.遏制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B.为民族资本创造宽松环境C.解决了战时经济的需要 D.强化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17.1953年,党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把对手工业的社公主义改造列为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必要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的任务之一。这表明,对手工业实行改造A.重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B.为过渡任务完成奠定基础C.意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D.开辟了中国发展的新道路18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由此可知,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C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19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化水平达到197成为城市化新高峰,其主要原因是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20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据此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 B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C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1做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断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五大22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在1995年到2000年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23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改革举步维艰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24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反映了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B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C有轨电车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D近代以来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25史观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整体史观是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按照这观点,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该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26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住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27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A西班牙、荷兰 B意大利、英国 C意大利、西班牙 D荷兰、英国28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来自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的产业有A化学工业 B电力工业 C机器制造业 D纺织业29.下表为19世紀20、50年代英国成立的协会(工会)。这些组织的成立A.反映了工人地位提高 B.受马克思主义指导C.表明英国产生了垄断 D.是蒸汽机推广的结果30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的发电机 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B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中国近代重工业暂时摆脱列强控制 C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原子能时代 D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新经济” 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31.“这场革命使欧美主要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重工业为主导。”材料中的“革命”A.使世界市场甚本形成 B.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推动了工厂制度出现 D.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2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至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主要说明A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内燃机的运用使得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善C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D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33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税法案,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A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 B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C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D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341929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思考的头等大事。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A发放救济金 B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C通过社会保险法 D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35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迎来了新一轮的经济扩张,创下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美国经济学家乐观地认为,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彻底克服通货膨胀,保持美元坚挺地位 B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几乎为零C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出现新经济增长点 D缩小贫困差距,避免了财政赤字36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国家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符合这一特点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37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38下面是两则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海报的可信程度更高B都能够全面反映历史C对同一事件认识相同 D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性39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A农业生产管理体制松散 B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不高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低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40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南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A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B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C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D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41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据此,戈尔巴乔夫A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制定“加速发展战略”C加强执政党地位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2下列关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在美国金融实力占绝对优势基础之上 B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C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 D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43美元与黄金的关系,经历了从二战后初期的“挂钩”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脱钩”。这一变化说明了A美元不再是国际支付手段 B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C世界银行组织已瓦解 D美国与其同盟国关系破裂44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3的是模式特点模式1关税、市场、司法统一模式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模式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洲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45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出现缘于A欧共体的成立 B欧元的问世和流通C欧盟的诞生 D经济全球化加速46自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参选以来,美国和墨西哥的双边关系一直备受争议。特朗普大肆抨击墨西哥非法移民抢走美国人的工作岗位,他认为正是二十多年前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造成了这种情况。特朗普把该协定称为“历史上最糟糕的贸易协定”。该则材料表明A美、墨之间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墨西哥经济发展远远超过美国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47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90。这说明A跨国公司已经垄断了世界经济 B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激烈C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已被清除 D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48 G20由美英法等八国集团和中国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于1999年6月建立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反映了A区域合作成为国际发展趋势B合作协商日益被国际社会重视C制度化体系化成为历史潮流D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49题6分,50题13分,51题9分,共计28分。)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一 美国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发源地,因而受的打击特别严重。1932年工业生产总值比1929年减少46;财政金融濒于崩溃,有1万多家银行破产,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由于生产萎缩和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1700万;某些衣产品价格下降了2/3,“过剩”的农产品雄积如山,大批农场破产或濒临破产;进出口贸易大规模缩减,1932年出口总不足1929年的1/3。材料二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他立即大刀阔斧地推行一系列反危机措施,实行“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是第一阶段,罗斯福政府通过国会制定了70多个法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集中克服大危机带来的紊乱状态。从1935年4月起,又敦促国会共通过了700多个法案,掀起了“新政”的第二次高潮,这时的“新政”内容多侧重于社会改革,是“新政”的第二阶段。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标志着美国向战时经济体制过渡,“新政”遂告结束。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材现代卷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6分)5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1921年,随着外来干涉被粉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就策”弊端开始显露,引发了部分农民和工人的不满和骚乱。面对严峻的形势,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新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经济和一定范围内的私人贸易;允许私人开设小型工业企业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推行后,很快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高长武试解邓小平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一次评价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庭建设模式与改革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邓小平最后把它归結到一句“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攷策”,从而肯定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开创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局面,使得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被挑抛弃以后,在社会主义中国得到了合乎社会发展的延续。 摘编自姚春林论邓小平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6分)51.根据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