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广东双转移.ppt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3广东双转移.ppt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3广东双转移.ppt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3广东双转移.ppt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3广东双转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双转移现象,必修三探究问题重点考核:课标中“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广东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如人均发展水平落后、区域发展不协调、环境资源压力加剧、土地瓶颈制约突出、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及人口结构素质不够优化等。,何谓“双转移“ 是广东创造性地提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统称。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双转移“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功能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在办好现有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产业转移园)基础上,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转移集群,推动我省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劳动力素质整体提升,就业结构整体优化,本省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以及向二、三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力争做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产业转移政策措施 包括实行产业转移集聚发展;加大用地扶持力度;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环境保护。 劳动力转移政策措施 加快省内劳动力向珠三角发达地区转移;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企业招用本省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优秀农民工激励机制等。,“产业空心化”危机 实施“双转移”,原有落后产业淘汰搬迁之后,珠三角地区能否及时补充更高级的产业形态,这对政府是一个重大考验,也就是所谓的“产业空心化”危机。对此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表示:可能会出现暂时断档,会有阵痛,但良药苦口。,广东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珠三角、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据统计,2007年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的GDP只相当珠三角的8.4%,9.3%和8.3%,与2000年相比,均呈下降趋势,表明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的差距正在拉大。 广东各区域经济水平差距呈扩大趋势,带来明显的消极作用,特别是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狭小,市场日益萎缩,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关系的扭曲,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反过来也拖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2007年,广州、深圳两个龙头城市GDP分别达到全省23.0%和22.1%,但两市目前都尚不拥有足够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从30年前承接了境外第一批产业开始,广东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迅速形成了大规模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广东制造”因“世界工厂”而闻名。 但当一拨又一拨的“民工荒”、土地紧张、环境压力接踵袭来,广东人醒悟了:广东虽经济总量名列全国第一,人均指标却落后于长三角等地区,经济块头虽大,发展质量不高。放在全球产业链看,广东工业整体上被挤压在全球分工体系的产业链末端。,掣肘:产业结构调整箭在弦上,经过30年发展与积累,广东已迈入工业化中期,对于赶超型国家与地区,这是重要的发展阶段。 但就在这个重要阶段,资源、能源、环境、人口的压力接踵而来;发展的深层制约因素也逐渐暴露: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国际形势同样风云变化,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区域间竞争压力增大、面临国际经济增长放缓与国内通胀压力特别是聚集着6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的珠三角地区。 掣肘广东再发展的,还有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在广东,既有先行一步、富甲天下的珠三角,也有贫穷落后、人均GDP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粤北山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点,迫切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加快推进“双转移”工作,痛并快乐地转型,在阵痛之后找到一种更好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探索:全力破解产业优化难题,将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去,在珠三角进行“腾笼换鸟”,引入一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破茧:双转移决定横空出世,广东目前虽是全国第一农民工用工大省,但劳动力素质结构难以支撑产业升级转移。就此决定提出了每年对100万在岗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对全省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中青年农民提供一次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实实在在的措施,以适应产业升级优化对劳动力的需要。 通过产业结构与劳动力配置的调整与转移,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共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省地区与城乡的巨大差距,推动广东新一轮大发展。,不要为名次速度所累,“双转移”过程中,要走科学发展的路子,要强调又好又快。既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不要为名次、速度所累。如果由于片面追求“快”而影响到“好”,忽视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的付出,将来要花更大代价进行补偿,这样的“快”宁可舍弃。 新建的产业工业园不能简单地重复先发地区走过的老路,要注意吸收经验、教训,走自主创新之路,走产业集聚发展之路,尤其要注意在吸收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要积极地做好增加附加值、创造品牌以及其他将来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工作。,主观题的答题方法,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 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 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主要步骤:,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操作步骤: 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 2.找出“中心词”、“修饰词”,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中心词1,修饰词,中心词2,优点? 缺点?,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例3:甲地区所在国家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哪些 人为原因?,中心词,修饰词3,修饰词2,人类活动,注意转换,例2:根据地形地势,对比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异同。,中心词1,中心词2,修饰词2,分析角度,包括因素,相同? 不同?,中心词3,答题内容,修饰词1,灾害类型,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河流水文特征要素: 1.补给水源(降水、地面积雪、冰川积雪、地下水) 2.流量大小、流量变化情况(汛期时间、长短) 3.流速、水能大小(上中下游) 4.含沙量大小 5.结冰期(有无、长短) 6.凌汛(哪些河段?),河流水系特征要素: 1.长度(发源地、入海口) 2.支流多少、形状 3.流域面积大小 4.弯曲度、平直度 5.河床状况(高度、宽窄、形状),农业区位要素: 1.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温度)高低、变化(日较差、年较差)、 光照、降水(大小、变化) 地形:地形类型、地貌类型、海拔高低 土壤:土壤类型、干湿度、酸碱度、肥力高低 水源:水源来源、数量多少、季节变化、灌溉便利程度,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供求情况、需求变化、距市场远近 交通:是否发达、交通类型 政策:限制?促进? 技术:种植经验、良种培育、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地价:距城市远近,经济水平高低 壁垒:绿色壁垒、价格壁垒,工业区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 2.环境因素 3.自然因素,城市和交通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 2.自然环境 3.社会经济因素,灾害因素: 1.空间位置 2.灾害类型和发生季节 2.自然因素 3.人为因素,资源因素: 1.资源类型和组合 2.数量多少(总量、人均) 3.人口城市、工农业消耗量,究地点(考虑特殊方面),1.看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看发达程度、城乡位置 3.看地区特殊性:边疆地区、战乱地区 4.看时间特殊性: 所处历史阶段、发生季节 5.看地理事物特殊性:地质地貌类型、农作物、工业部门,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修饰词: 1.把握答题方向(自然、人为) 2.界定答题范围(时间、空间;异?同?) 3.注意地区特点(位置) 4.结合具体地理事物(农作物、工厂),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