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第五章3).ppt_第1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3).ppt_第2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3).ppt_第3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3).ppt_第4页
国际贸易(第五章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思想: 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等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同时利用出口补贴、研发补贴来促进出口,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实现垄断利润从外国向本国的转移,从而提高本国福利。,5.4 战略性贸易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评价 (1)意义 A.论证了一国可以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实行贸易干预政策,促进本国战略性工业的发展,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一国政府发展本国经济与对外贸易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广泛借鉴和运用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方法的重要突破。 (2)局限性 A.难以准确选择战略性产业,很可能因战略性选择错误而造成资源浪费。 B.容易引发贸易战。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提高本国福利,这就令政策很容易引发贸易战,世界贸易规模将因此缩小,贸易利益下降。 C.政府通过贸易政策支持国内企业,这可能引发国内企业的“道德风险”,导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和所属产业的发展与成熟。,5.4 战略性贸易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1.历史背景 竞争优势理论是以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为背景的。 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经济实力强盛,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此后,由于其它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各项经济指标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和势力壮大,以及日本的崛起,都对美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构成了严重挑战。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严重削弱,就连新兴工业化国家(如“亚洲四小龙”)都在夺取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美国正像一个弱者,不断乞求于贸易保护主义。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昔日的竞争优势,必然成为美国朝野都关注的问题,波特的理论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应运而生的。,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迈克尔波特,出生于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大学教授(大学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是哈佛大学的最高荣誉,波特是该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世界管理思想界可谓是“活着的传奇“,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在2005年世界管理思想家50强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优势(1990)被称为竞争三部曲。 三部著作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较为系统的论述了“竞争”(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国家竞争)问题,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试图归纳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各派提出的观点,被认为是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综合和发展,它较为全面和综合的阐述了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从而对国际贸易的解释更具统一性和说服力,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雏形。,2.主要内容 “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 开发及竞争优势有很大影响,其 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四 项: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 与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与 竞争。除此之外,机遇和政府两 个重要变量也可能对国家竞争优 势产生重要影响。 该模型又被称之为“波特机 制”或“钻石体系”、“钻石模 型”。,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国家竞争优势模型,(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的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括土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A.基本要素与高级要素 基本要素: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力等。 高级要素:经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造出的要素,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或高新技术等。 B.特殊要素与通用要素 特殊要素:指不常见但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要素。 通用要素:指普通的要素。 如外语人才中学英语的人才为普通要素,学西班牙语的人才可认为是特殊要素。,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C.高级要素与特殊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竞争力 基本要素在许多行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重要性正在日渐下降 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越来越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以及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一个国家基本要素的重要性正在日渐下降,国内自然资源等基本要素的先天不足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日趋削弱。 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高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对于企业的国际竞争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级要素的优势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持续而可靠的来源。 D.一国的产业要素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进行要素创造 国家需要不断地进行要素的开发和创造,克服基本要素上的劣势对于竞争优势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竞争优势地位。,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2)市场需求 需求状况是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情况。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A.本国市场的需求量大,将有利于本国企业迅速达到规模经济。 国内需求增长迅速可以鼓励企业尽快采用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产品研发人员基本在国内,企业对国内需求的敏感比对国外需求更强烈;企业国内经营业绩的比较常常影响甚至左右经营者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迫使其重视满足国内需求。 B.老练、挑剔的国内买主有助于产品高标准的建立。 买方的高质量要求会使国内企业在买方压力下努力 改进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 生产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C.领先于世界的国内买方需求有助于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 在一国买方需求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将率先意识到新的国际需求的到来,并积极从事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使企业的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D.对于国内并非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来说,如果本国消费者有强烈的攀比心理,则会迫使本国企业不断跟踪国际水平,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的重要性是国外需求所取代不了的。来自国内需求的信息常常在企业决策中占支配地位,一件产品的设计几乎总是首先反应国内需求的 。,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荷兰人对鲜花特别喜爱,由此产生了庞大的花卉产业。阿姆斯特丹西南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花卉市场阿尔斯梅尔;海牙以北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鳞茎花公园,以盛产郁金香而闻名于世。 正是由于国内对于鲜花的强烈需求,才使得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花出口国,贸易额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60%以上。,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举例荷兰的花卉业,郁金香,阿尔斯梅尔,(3)相关与支持产业 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支持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 一个国家的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早的、迅速的为国内企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品,而且它们与主导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临近,将有利于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技术交流,从而有力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集群”。,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底特律汽车城,硅谷,温州人从1985年生产第一批打火机起,到成为世界生产基地,前后不到20年时间。最红火时生产厂商有3000家,款式品种上万种,产品仅出口就达6亿只,占世界市场80%。其国际竞争力所向披靡,迫使日本、韩国等同行企业纷纷关门大吉。 以温州大虎打火机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个龙头企业,员工1000人只管装配生产,而为之配套服务的零配件企业有15家、1.5万人,它们之间毫无资产关系,却构成紧密合作伙伴,保证了低成本和高质量,产品出口68个国家,10年无一退货。产业集群的魅力,在温州达到了极致。,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举例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温州打火机,温州大虎打火机公司,(4)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合理与国内竞争激烈有利于提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不同国家的公司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都大不相同,国家优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 波特认为,强大的本国竞争对手是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并得以长久保持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他反对“国内竞争是一种浪费”的传统观念,认为国内企业的竞争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损失一些资源,但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国内竞争对手的存在,会直接削弱国内企业可能享有的一些优势,从而迫使它们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竞争力。 这方面在我国有很多实例,如我国的冰箱、洗衣机、彩电等行业。相反,国内竞争不激烈的产业往往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如我国的邮政行业等。,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5)机遇 机遇包括重要的新发明、重大技术变革、外汇汇率的重要变化、突然出现的世界或地区需求、外国政府的政治决定和战争等。 机遇对于竞争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打断事物的发展进程,改变一个国家在一个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地位,是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效,使落后国家的企业能顺应局势的变化,抓住新机会获得竞争优势。,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6)政府 政府对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四种决定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上。政府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政府行为只是创造国家竞争优势的一个辅助因素,其作用是为企业提供一个有利的竞争环境。,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波特将一国优势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1)要素驱动阶段 在要素驱动阶段,基本要素的优势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产业竞争主要依赖于国内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拥有状况。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那些资源密集型产业。 (2)投资驱动阶段 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产业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愿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3)创新驱动阶段 在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创新。产品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愿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4)财富驱动阶段 在财富驱动阶段,产业竞争依赖于已获得的财富,产业竞争能力逐渐衰弱。这一阶段产业的创新、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都会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推动,企业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4.评价 (1)该理论弥补了其它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较圆满的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点在于竞争,而竞争优势是上述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特摆脱了传统理论的片面性、孤立性,从多角度和高层次对国家优势和国际贸易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体系和理论框架。 (2)该理论发展了传统贸易理论对于在要素基础上形成优势的静态观点,突破了就单项因素或其简单组合为出发点来展开理论分析的不足。 波特认为,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使其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这种国际竞争优势才应该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个阶段的划分,从全新的角度阐明了各国比较优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的观点,也为传统理论所不及。,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该理论应用贸易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分析思路。 波特摒弃以往大多数的理论或者只涉及贸易方面、或者只涉及对外投资方面的研究方式,来解释一国之所以能成为在一个特定产业中的优胜者并维持其竞争优势的原因,就在于成功的国际竞争者常常以全球战略竞争为目标,而贸易和对外投资在全球战略中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 (4)该理论强调国内因素对于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性. 传统的贸易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国内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及国内竞争等因素对于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而波特非常肯定地认为,国内因素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国内需求的增长、国内需求的结构、相关与支持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竞争强度等都对一国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影响。国内因素对于竞争优势的作用往往是国外的同类因素取代不了的。波特的理论观点弥补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也为实践所证实。,5.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经济学家吸收了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些思想,较好地解释现实中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于是,出现了贸易政策或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1. 贸易政策的制定框架 从经济理论上说,政府应是全民利益的代表,政府经济政策的目标应是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现实中,政府的目标往往是多重的,既有经济的考虑,也有政治和社会的考虑。不管政治体制如何,政府在制定或选择贸易政策时,都会权衡利弊,考虑其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从贸易利益分配的角度出发,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是政治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达成均衡的过程,贸易政策的供给方是政府,贸易政策的需求方是各种利益集团。,5.6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美国经济学家罗德里克(Rodrik)用了一张示意图描述贸易政策的制定框架(见下图),图中包括了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四个重要部分,为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提供了一条思路。,5.6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各种经济单位的利益与政策偏好,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和政策偏好,政府结构和政策制定机制,利益集团,贸易政策的制定,贸易政策的需求方,贸易政策的供给方,2.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模型 (1)中点选民模型 举例来说,如果把一个国家的居民分为九个集团,根据这些集团对关税的态度排列如下图所示。设第一个集团的主张关税率为10%,第二个集团主张20%的关税率,以此类推,第九个关税集团主张的关税率是90%,那么第五个集团就是中点选民。假设有A、B、C三个政党参加选举,A、B首先提出他们的关税主张,A提出60%,B提出70%,主张较高关税的7、8、9三个集团就会加入A政党,在选民没有其它选择的情况下,B政党将会获得1、2、3、4、5、6集团的支持。这时如果有第三个政党C参选提出50%的关税主张,它将赢得1、2、3、4、5集团的支持,而支持B政党只剩下第6个集团。,5.6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集团关税态度,1 2 3 4 5 6 7 8 9,这个模型说明,在制定 贸易政策的时候,政府 将尽量采取折中的态度, 以争取最多的选民支持。,(2)集体行动模型 在民主选举的国家,许多情况下,贸易政策保护的是少数人。例如,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保护农产品,而农民占这些国家的总人口都不到10。在发展中国家中农民是大多数,但这些占大多数的农民却得不到保护。钢铁、纺织品等行业在美国已是夕阳工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少,但他们受到的保护仍很高,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为了保护这些少数人而支付了不小的代价。 集体行动模型认为,一种政策是否被政府采纳的关键在于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是否有效。 假如一国政府考虑是否对进口苹果征收10的关税,征税的结果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反对这项政策。相反,本国的苹果生产者获得利益,因而支持征税。从人数上来说,苹果的消费者一定比生产者多,但在集体行动方面,消费者一定不如生产者有效,其主要原因是,人越多。“搭便车的人” 越多,积极参与的人反而少,意见也不容易统一,集体行动的效率低,而人少则更容易组织。在影响政府政策的游说中,人数较少的利益集团容易统一,从而在集体行动中步调一致,在游说中往往也能取得成效。,5.6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搭便车: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1.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拉美、非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同时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然而,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旧的国际分工体系的严重阻碍。 在这一背景下,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外围论”。,5.7 中心外围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二战后,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和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制度形成的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表现为:(1)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殖民主义经济体制,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仍从属于发达国家;(2)国际货币制度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中所占投票份额仅为三分之一,加权表决制使这两个机构处于发达国家操纵之下;(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所规定的无条件、无差别的最惠国待遇和互惠原则,对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并且多年来遭受殖民主义或半殖民主义之害的第三世界国家来说,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平等互利。,5.7 中心外围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劳尔普雷维什,劳尔普雷维什(19011986)是阿根廷著名的经济学家,是20世纪拉美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被公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代表”。,普雷维什是拉美发展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是世界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1981 年他荣获第三世界经济和社会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基金奖”。他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经济理论家, 1923 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 他先是进入阿根廷统计局工作(1925) , 然后任阿根廷财政部副部长(1930 1932) , 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1935 1943) , 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1949 1963) ,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第一任秘书长(1964 1969) , 联合国特别顾问及经济和社会事务副秘书长(1973 1976) ,拉美经委会评论杂志主编(1976 1986)。,1949年5月,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 递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中心外围”理论。,2.主要内容 (1)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个部分 普雷维什认为,国际经济体系在结构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发达工业国构成的中心,另一部分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 中心国和外围国在经济交换和利益分配上是不平等的:中心国是技术的创新者和传播者,外围国则是技术的模仿者和接受者;中心国主要生产和向世界出口制成品,外围国主要从事初级品生产和向中心国出口;中心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外围国则处于依附地位并受到中心国的控制和剥削。 在这种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下,中心国享有大部分国际贸易的利益,而外围国则很少甚至享受不到这种利益。,5.7 中心外围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2)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普雷维什用英国60多年来(1876-1938)的进出口价格的统计资料推算了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价格指数之比,以说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和主要出口工业品的中心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 推算的结果表明,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出现长期恶化的趋势,此即著名的“普雷维什命题”。 若以1876-1880年间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为100的话,到1936-1938年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已降到64.1,这说明与19世纪70年代相比,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了35.9。,5.7 中心外围理论,第5章 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恶化了。,(3)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 A.技术进步的利益分配不均 科技发明往往发生于中心国家,而这些发明直接用于中心国家的工业发展,使得中心国家在高科技产品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外围国家由于自身工业技术基础等条件的限制和中心国家的限制措施而几乎享受不到世界科技进步的利益。 B.中心国家工业制成品需求收入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