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调研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末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2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接近()A0.5克B5克C50克D500克【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个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3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地面上有霜B秋天,树叶发黄变干C夏天清晨,树叶上有露水D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符合题意;B、树叶变干是其中的水蒸气吸热汽化成为了水蒸气。故B不符合题意;C、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故C不符合题意;D、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4下列情况中,一只金属棒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A放在火炉上加热B带入太空中C用砂轮进行加工D用机器把它压成金属板【分析】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解:A、质量与物体温度无关,金属棒放在火炉上加热,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将金属棒带入太空,位置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C、用砂轮对金属棒加工过程中,金属棒损失了一些金属屑,物质的总量减少,所以质量减少,故C符合题意;D、用机器把金属棒压成金属板,形状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B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远离平面镜时,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分析】利用对应的光学知识,分析选择项提到的物理情景的形成,从而可以确定选择项关于其形成原因是否正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的距离相等。解:A、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色散形成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错误;B、日食现象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的倒立的实像,故B正确;C、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C错误;D、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学知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6学校的跳远比赛,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因为若拉不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大B偏小C没影响D无法判断【分析】跳远比赛要求测量的是跳出的直线距离,所以应使卷尺的刻度与跳远经过的直线距离等长。解:刻度尺使用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沿着被测长度放置”,如果卷尺拉不直,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更多,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故选:A。【点评】弯曲的卷尺会使尺的刻度与被测长度不一致,只是要注意搞清到底是偏大还是偏小。7一短跑运动员在10s内跑完了10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动员,羚羊、汽车【分析】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汽车的速度:v汽车72km/h20m/s;羚羊的速度:v羚羊15m/s;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汽车、羚羊、运动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比较速度大小。8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铜铁铝)()A铝球B铁球C铜球D不能确定【分析】密度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种特性。由铜铁铝水,要想知道哪个球投入杯子溢出的水多,只需要看哪个球的体积大即可,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解: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由铜铁铝水,所以三个球都下沉到水底,铝球的体积最大,排除的水就最多。故选:A。【点评】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物质在水里的沉浮条件的知识点。9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解:照了某人一张2寸的半身照之后,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所成的像变小了,故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所以人应远离照相机,同时使镜头往里缩。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10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步行的是图中AB段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D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s【分析】通过对st图象的分析可知,在OA段,路程为1800m,时间为5分钟,在AB段,路程为3600m1800m1800m,时间为20分钟,根据公式v可计算两段路程的速度。解:根据公式v可计算两段路程的速度:(1)OA段:v16m/s(2)AB段:v21.5m/s因为6m/s1.5m/s所以步行的是图中AB段,骑车的是OA段;骑车速度6m/s,步行速度1.5m/s,小华走完全程的时间是1200s。从图中可看出小华家到小明家的路程为3600m。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体运动图象与速度公式的综合运用,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1“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光速在真空中约为3108m/s。【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如果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为3108m/s。解: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真空中光速约为c3108m/s。故答案为:地面;3108。【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2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信息”或“能量”)【分析】要明确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警笛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行人或其他车辆听到警笛声会及时让道,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空气;信息。【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信息的传递,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还考查我们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13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会聚作用。【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造成火灾。故答案为:凸透;会聚。【点评】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小孔成像;放大镜中的像;投影仪上的像;平面镜成像;照相机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填序号)。【分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上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照相机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可知:属于实像的是;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了解三种现象的成因及相关实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上升,汽油的密度会变小(选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夏季每升(每立方分米)汽油的价格应比冬季的价格下调(选填“上调”或“下调”)。【分析】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体积变大,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知密度的变化,从而判断出每升汽油价格的变化。解: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体积变大,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知密度变小;根据公式mV可知,相同体积的汽油质量变小,所以每升汽油价格下调。故答案为:变小;下调。【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知道不管体积和密度怎样变化,质量始终保持不变。16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甲,物体A由甲物质组成,物体B由乙物质组成,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之比为4:9。【分析】在图象中分别读出甲、乙物质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物质的密进行比较,然后按照密度公式计算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之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质量m3g时,对应的体积V2cm3,所以甲物质的密度甲g/cm3,当乙物质的质量m2g时,对应的体积V3cm3,则乙物质的密度乙g/cm3,比较可知,密度较大的是甲;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物体B的体积之比:4:9。故答案为:甲;4:9。【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相关的信息。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7(5分)小明家驾车旅游途径某地,观察到公路旁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通过获取的信息可知:(1)此地到南阳的路程s是多少?(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2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是否违反交通规则?【分析】通过标志牌可得路程和限速数据,还知道通过这段路的时间,可求此时车的速度,然后与此路段最大限速比较即可。解:(1)由标志牌可知,此处到南阳的路程(距离)为18km,此段路速度最快为40km/h。(2)用时t20minh,汽车的速度为v54km/h40km/h,所以,违反交通规则。答:(1)此处到南阳的距离为18km;(2)汽车的速度为54km/h,违反交通规则。【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还有单位的换算。关键是理解交通标志牌的含义。18(5分)一巨石体积60m3,敲下一小块样品,称其质量为90g,体积30cm3,求:(1)巨石的密度?(2)巨石的质量是多少吨?【分析】(1)已知巨石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求出样品的密度即为巨石的密度;(2)知道巨石的密度和体积,根据mV求出巨石的质量。解:(1)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其密度与该物质的形状、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巨石的密度:3g/cm33103kg/m3;(2)巨石的质量:mV3103kg/m360m31.8105kg180t。答:(1)巨石的密度是3103kg/m3;(2)巨石的质量是180t。【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统一。四、综合题(共28分)19按照要求作图: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0(1分)请你在图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凸,焦距变长,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矫正。由图中可知:物体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是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如图:【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21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由空气射向水面的光线,请画出其反射光线的准确方向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由图知,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也为60,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22(5分)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处静止开始下滑动,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1)实验的测量原理是v;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2)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cm,猜想AC段的平均速度会小于(选填“大于”或“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得时间tAB1.8s,tAC2.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50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根据小车的运动快慢即可猜想运动的快慢;根据图象读出AB和BC段的距离,计算BC段的时间,运用公式v求出BC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解:(1)根据公式v计算小车的速度的,所以该实验是通过测量出路程和时间,则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BC段的路程:sBC40.0cm0cm40.0cm,由于小车运动越来越快,所以猜想AC段的平均速度会小于BC段的平均速度;BC段的时间:tBCtACtAB2.6s1.8s0.8s,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50c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故答案为:(1)v;秒表;(2)40;小于;50;(3)小。【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23(4分)小芳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1)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2)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小芳再次实验时为了节省加热时间,减少了水的质量,请在图乙中大致画出能体现这项措施的图线。【分析】(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2)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可以撤去酒精灯,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即可得出结论;(4)液体从加热到沸腾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与很多因素有关:水量的多少、水温的高低、火力的大小、是用酒精灯的外焰还是内焰加热等等。解:(1)图中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壁;(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液体99开始沸腾,此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能够继续沸腾;(4)原来是10min开始沸腾,当减小水的质量后,水会提前进入沸腾状态,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2)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停止加热;(4)见上图。【点评】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并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4(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10.00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D。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分析】(1)图中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2)根据图示的物距与题干中告诉的焦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可以确定此时的成像情况和光学仪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3)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当将凸透镜的部分遮住时,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00cm10.00cm10.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cm,fu2f,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是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即把凸透镜移至40cm刻度处,像距变为15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u16cm10cm6cm,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4)挡住透镜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完整的,只是会聚光线比原来变少,像变暗了,D正确;故答案为:(1)10.00;(2)倒立、放大;40cm;(3)B;(4)D。【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25(6分)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利用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2)小组成员认为该方案会使测量结果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9.8g(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1.12g/cm3。(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加盐(选填“加盐”或“加水”)。【分析】(1)盐水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表示即可。(2)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测得的盐水体积V偏小,但质量准确,所以密度变大。(3)调节横梁平衡时,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向右移动平衡螺母;若指针指针分度盘的中线的右侧,需要向左移动平衡螺母。根据指针的位置确定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根据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可以求得盐水的质量,利用求得的盐水质量和告诉的盐水体积,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盐水的密度。(4)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解:(1)盐水的密度;(2)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大。(3)将天平放在水平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0g+5g+4.8g59.8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2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