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1.ppt_第1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1.ppt_第2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1.ppt_第3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1.ppt_第4页
配网自动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沉兵兵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电自动化技术 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沈兵兵 配电分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2009年9月,目 录,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现状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规划 配电自动化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一、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三种类型 配电自动化系统(DA) 以馈线自动化(FA)为主的实时应用系统。国内第一轮配电自动化绝大多数试点项目都属于这类系统。 调/配一体化系统 将调度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合为一体的实时应用系统。最近几年各级供电企业的配电调度得到较多的应用,有较好的实用性。 配电管理系统(DMS) 实时应用和管理应用相结合,面向供电企业所辖的整个配电网的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工业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项目基本属于这类系统。国内大中型供电企业已开始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调配一体化系统 可做到:调/配一体化; 调/配/集控一体化; 调/配/集控/GIS一体化 国网公司农电部重点科技项目县级电网调/配/集控/GIS一体化系统(OPEN 2000D),2006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先在双流县供电局饮用,现已在中小型供电企业得到较广泛的推广使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DMS) DMS = DSCADA + DA + DPAS + DWM 其中:DWM = AM/FM/GIS + OMS OMS(停电管理系统) = TCM(故障报修管理) + SWITCHING(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 + WFM(现场工作管理) + MOBILE-COMPUTING(移动作业管理) 新一代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OPEN-3200) ,获2007年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电力科学进步二等奖。在世行贷款项目南京城区配电调度自动化项目中首先实施,现已在几个省会城市或大中城市得到应用。,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四步自愈法:自愈控制系统将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定义为紧急状态、恢复状态、异常状态、警戒状态和安全状态。四步自愈法的核心是:根据城市电网所处的运行状态,通过一定的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使配电网从当前运行状态向一种更好的运行状态转移。,基于主站的自愈控制技术,1. 电压型就地控制,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故障隔离和自动恢复送电由开关自身完成,不需要主站控制, 因此在故障处理时对通信系统没有要求,所以投资省见效快;,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馈线自动化采用就地、集中两种方式实现。其中,支线、幅射供电线路采用就地控制方式,局部范围内实现快速控制。配电主干环路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通过主站系统协调,借助通信信息传输来实现控制;,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续),3. 光纤快速差动型(就地或集中),系统具备专用的保护信息通道,通过比较相连开关间流过的 故障电流来快速隔离故障,可以通过主站,也可以通过局部范围 内的通信共享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来做出判断。,2. 电流型集中控制,采用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加配电测控终端的方式实现。由终端设备检测电流以判别故障类型,故障信息传送到主站,由主站确定故障区段,然后由主站系统发遥控命令控制开关动作,完成故障隔离并恢复非故障区供电。,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通信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配电主站到配电子站(配电汇接站)通信网络,配电子站(配电汇接站)到配电终端设备的通信网络。其中,配电主站和配电子站(汇接站)的通信一般利用现有骨干光纤通信网;配电子站(汇接站)到配电终端的通信网络,一般采用光纤、载波、无线等,因地制宜。 配电通信系统目前采用多种通信技术组合,包括光纤专网、无线专网、无线公网、中压配电线载波等。 我们在配电载波技术和装置(PLC 75系列)上取得突破,并在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电缆、尤其是混合线路上得到较广泛的使用。,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几种通信方式的比较,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对配网自动化的认识和定位不清楚,应用主体不明确,导致后期的应用没有具体的受益者。 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缺乏统一细致的规划,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提不出完整而准确的需求。 简单地将馈线自动化等同于配电自动化,只关注于局部区域的馈线自动化试点而没有立足对整个配电网实现科学管理,导致投入产出比很不明显 。 容易套用调度自动化的建设思路,过分强调实时应用,而没有针对配电信息量大面广的特点,忽视了对其它系统的相关数据利用和整合,造成配电系统的信息缺口很大,模型不完整,后期的应用无法实用化。 GIS在配电建模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只满足了静态应用(即图资管理)而不能满足动态应用(如实时应用和分析计算)。,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网架比较薄弱,一次设备存在缺陷,配电自动化应用基础不牢固。 配电终端的稳定性、可控性、可维护性不够,尤其是抗恶劣环境和装置电源的性能有待提高。 针对配电的通信技术不够成熟,通信手段和方式应用不恰当。 配电自动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等出台很少,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企业缺乏有强有力的部署和协调。 配电自动化涉及供电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环节较多,因此存在管理体制对自动化系统的不适应,或者说是自动化系统对不同的管理体制的适应性不强。造成 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楚,运行管理工作跟不上,系统应用和数据维护工作很薄弱。,前阶段配电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续),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二、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标准制定的现状,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DL/T1080(即IEC 61968)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 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陆续发布中) DL/T 721-2000 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814 -2002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 (正在修订) Q/GDW xx-2007 城市配电网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未下发,待批)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制订中)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制订中) 配电网调控一体智能技术支撑系统功能规范(待批),加快制定(或修订)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导则、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架、内容和建设模式等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 供电企业应根据本地区配电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本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做好总体设计和分步实施方案。 遵循IEC 61970和IEC 61968标准,针对配电的特点定义CIM模型和相关系统间的接口,这是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用性的关键所在。 针对配电管理量大面广的特点,突出资源整合,将企业现有的各个与配电有关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包括实时、准实时、非实时),通过信息交换总线(IEB)实现互连和共享,最大可能地扩大配电信息的覆盖面。 重点设计和解决好DMS/SCADA和GIS之间的关联,尤其是在模型导入、图形交换、和拓扑合并要考虑周密,形成有效的互补。,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关注点,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以配网调度为首要应用主体,着重解决配调的“盲调”现象;在全网拓扑的支持下,应具备具有配电特色的实用功能,例如,电源点追踪、接线分析、解合环潮流、区域潮流/负荷分析、配电线路/设备操作预演等。 强调对配电数据的监测(实现两遥),慎重选择对配电设备的控制(实现三遥),做到投资省,见效快,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整个配电网(即全部配电设备)的科学管理。 在提高配电终端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前提下增强其灵活性,可以方便地按需要配置和升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加强配电终端的自身处理能力,满足相对独立于主站的区域配电故障智能化处理的需要。 考虑好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扩展性和延伸性(尤其是与需方侧管理的结合)。例如实现与95598客服中心的关联,建立停电管理系统,把配电和用电的应用结合起来,缩短停电处理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应急机制的完善,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如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等。,当前配电自动化的关注点(续),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实 时 信息: EMS、DSCADA、DA、PLMS 准实时信息: 客户报修电话(TCM)、外勤巡视汇报(MC) 非实时信息: 基础资料(电网模型、设备信息、客户信息、人员信息)、停电计划、操作票、气象数据等,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来源,客户来电,接线员/自动电话系统,故障分析系统,报警 / 事件 数据库,抢修或生产任务派遣,现场工作人员,配电调度员,故障数据库,配电管理系统 (DMS),能量管理系统 EMS,工作计划,多媒体显示系统,配电图形数据库,用户信息数据库,配电生产管理 D-PMS,统计报表,客服CIS系统,AM/FM/GIS - 电网模型,操作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流程,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IEC 61968 (DL/T 1080)标准为电力企业内部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接口规范和实现机制。运用信息交换总线(IEB)可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相互平行的应用系统/模块(信息孤岛)以松耦合机制整合起来,组成一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效应用体系。使其为配电的管理服务,也为后续的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高端应用创造必备的条件。,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IEC 61968标准和系统集成,配电系统接口方式的变革,遵循61968标准的方式,原先的接口方式,三、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规则,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以覆盖全部配电设备为基本考虑 以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为重要手段 以配电调度/生产指挥为应用主体 以提高配电管理水平为主要目的,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原则和目标,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1. 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构架和数据模型 2. 可以对超量实时数据进行准确可靠的处理 3. 具备基于配电拓扑的分析应用和实用功能 4. 针对配网调度和故障抢修的“停电管理系统” 5. 采用信息交换总线实现与相关系统的互联 6. 各种通信方式综合应用支持配电信息传输,先进配电自动化的主要特征,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强调监测 慎选控制 突出管理 分步到位 力求实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实施原则,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1),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易型 1)系统简介 简易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基于就地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一种系统。它采用故障指示器获取配电线路上的故障信息,由人工现场巡视故障指示器翻牌信号获得故障定位,也可利用GSM等无线通信方式将故障指示信号上传到相关的主站,由主站来判断故障区段;在一次设备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重合器或配电自动开关,通过开关之间的时序配合就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恢复供电。 2)主要特点 可不需要通信系统和主站而独立工作,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农村单辐射配电线路和城市中无专门通信条件区域的配电线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2),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实用型 1)系统简介 实用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如光纤、载波、无线公网/专网等),以两遥(遥信、遥测)为主,并具备简单遥控功能的实时监测系统。它的主站具备基本的SCADA功能,对配电线路、开闭所、环网柜等的开关、断路器以及重要的配变等实现数据采集和监测,对部分具备条件的一次设备可实行遥控。根据配电终端数量或通信方式的需要,该系统可以增加配电子站(或通信汇接站)。在一些没有条件或没有必要实时监测的线路,依然可以采用简易型的配电自动化模式。该系统既可以是独立的配电监控系统,在有配调机构情况下也可做成调度和配电监控一体化的系统。 2)主要特点 结构比较简单、以监测为主、具备简单的控制功能,对通信系统要求不高,投资比较节约、实用性强。它主要为配电运行管理部门和配网调度服务。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等规模配电网且已设立或准备设立配网调度机构的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3),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标准型 1)系统简介 标准型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在实用型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主站控制的馈线自动化功能(即FA:故障定位、隔离、恢复非故障区供电),有条件区域还可实现网络重构。它对通信系统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光纤通信,它还需要比较完善的配电一次网架且相关的配电设备具备电动操作机构和受控功能。该类型系统的主站具备完整的SCADA功能和FA功能,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主站和终端的配合实现故障区段的快速切除与自动恢复供电。它与上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电GIS应用系统的实现互连,具备完整的配网模型和丰富的配电数据,因此可以支持基于全网拓扑的配电应用功能。它主要为配网调度服务,同时兼顾配电生产和运行管理部门的应用。 2)主要特点 系统结构完整、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较高。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多电源、多分段的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其中馈线自动化建议在新区或电缆化程度较高的区域里实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4),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集成型 1)系统简介 集成型是在标准型的基础上扩展配电管理功能和综合应用功能,通过基于IEC61968标准的信息集成总线实现与各类相关实时系统和管理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接口,并具有配电网的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功能。 2)主要特点 系统结构完整、自动化程度高、管理功能完善、运行方式灵活,投资较大。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大中型城市较大规模、结构复杂的配网自动化建设;供电企业内部各类相关系统已经建立且应用比较成熟。,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五种建设模式(5),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智能型 1)系统简介 智能型是在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基础上扩展对于分布式电源、微网以及储能装置等设备的接入功能,实现智能自愈的馈线自动化功能以及与智能用电系统的互动功能,并具有与输电网的协同调度功能,以及多能源互补的智能能量管理网分析软件功能。 2)主要特点 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智能化程度高、运行方式灵活,管理相对复杂、投资大,建成后综合效益好。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配电一次网架结构完善、已完成集成型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供电企业,且已开展分布式电源或微电网及储能建设、智能化用电营销系统建设等。,四、配电自动化与智能电网的关系,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需要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采集尽可能多的配电信息,并向下延伸到低压用电信息的汇集。 配电自动化和用电营销自动化的有机结合,直接面向最终电力 用户,是智能配电网的具体体现,它将极大地改进客户服务。 智能电网最终体现在配电和用电营销方面,渗透到家用电器,人们会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感受到它带来的许多益处。 智能配电网强调电力公司和电力客户之间的互动,用户可以通过家里的电力智能控制终端(ICT)随时了解电网的供电情况,及时调整家用电器的设定参数;用户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当地供电公司网站,方便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电网供电/停电情况和事故处理信息等。,智能电网和配电自动化的关系,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面向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阶段: 智能配电网网架体系研究。 智能配电网标准模型及交换服务集成总线。 灵活、健全的通信体系,标准的信息模型。 智能设备、智能终端、智能电表、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开发。 智能配电网实验室的建立。,智能配电网的研究方向,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配电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阶段(续): 智能配电网生产、管理、报修等子系统一体化、可视化支撑平台。 配电故障报修接警分析,95598呼叫中心的健全。 快速仿真、状态估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