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ppt_第1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ppt_第2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ppt_第3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ppt_第4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内涵及特征,1、人与自然 自然提供了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通过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等形式威胁着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 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条件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一、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阶段,从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产业急剧发展时期开始(即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发展虽然经历了多个阶段,但是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却只经历了一个阶段,即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发展经济增长,没有把环境问题排在人类的议事日程上来。,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前发展时期、农业革命时期和工业时代这三个历史时期。,在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以前(距今一万年前)的漫长岁月里,人类主要是本能地利用环境,采集和捕食所必须的生活物质,并以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的经济水平融于天然食物链之中;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乱捕乱采而引起的局部物种减少和物质资料的短缺以及由此引起的饥荒。此时,人与环境的影响处于原始状态的协调。,前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是从一万年前至18世纪初。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由简单地利用环境进入到开始自觉改造环境的时代。 这种改造主要是进一步向大自然索取,农牧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天然生态性,即农牧业产品一般具有可再生性,也就是农牧业的排泄物又具有被农牧业自身消化吸收的天性。因此,容易实现生产生态之间的循环。 虽然由于简单的生产工具和自给型经济也对局部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坏、出现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和人口聚集区的环境问题等等。但从全局看,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基本上还是协调的。,农业革命时期,该时期是从18世纪初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电子时代开始。 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于战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世界一味追求高速增长,出现一股从未有过的“增长热”。 近一个世纪来,矿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约30倍,工业生产增加50倍以上。经济发展把一个受战争创伤的世界,在短短的2030年时间里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发达的电子时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工业时代,首先,大量矿藏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圈与大气圈之间产生强烈的物质流和能源流; 其次,工业生产消耗大量物料,产生大量的废物进入环境,几十万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进入水圈与大气圈,打破上亿年来地球表面形成的生态平衡。 尽管如此,响彻人类太空的仍然是对经济增长的一片赞歌。,所以,这一阶段就是发展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工业时代对环境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末到1972年,在经济增长、城市化和人口激增的巨大压力下,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开始深化。 1962年,美国出版了莱切尔卡荪(Mr Rachel Karson)编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环境污染事实,告诫人类一方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方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若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中央政府级的环境保护机构,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污染控制,我国的环境保护就是从工业污染的控制起步的,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国一些城市和地方成立了“三废”办公室,开始对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和治理。,那时人们的认识是如果控制住了工业污染问题,环境与发展就可以协调起来了,没有把污染与生态紧密联系起来,也没有把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联系起来。,本世纪七十年代,“发展”的观念中开始强调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作用,把发展问题同人类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尽管这段时期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有了飞跃,一些发达国家以人为中心的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全球环境仍然在恶化,第三阶段: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197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我国于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从此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5月,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环境保护正式纳入国家计划。,1979年9月全国人大五届11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4年1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1992年至今,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第四阶段: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人类发展历史,1962年,美国的莱切尔卡逊女士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引起强烈的反响。,2先觉者的呼声,寂静的春天是以一个“明天的寓言”开始的,描写了曾经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的小城镇,忽然面临着一片死亡的阴影。春天到了,曾经荡漾着小鸟歌声的小镇却是一片寂静,曾经摇曳着绿树的道路两旁却只是一片枯黄,“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寂静”。,以详实的资料列举了工业革命以来,化学药品特别是杀虫剂的使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阐述了杀虫剂在自然界中的聚积对自然的生产力乃至对人类健康的不可挽回的影响 “大自然在反抗”,人类在冒着极大的风险来改造自然,想把它变得合乎心意,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寂静的春天从环境污染的新视角唤起了人们对古老的生态学的兴趣,通过对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描述,揭示了环境污染对地球生态的深远影响,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必须建立起“合作的协调“的关系。,会议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文件中,其一是大会秘书长委托完成的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其二是大会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会议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斯德哥尔摩会议第一次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在各国政府面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世人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会议并未能把环境问题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暴露了环境问题却未能确定其根源和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未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响应,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影响,甚至认为环境污染是发达国家的事情,3第一座里程碑-斯德哥尔摩会议,同年,罗马俱乐部-约30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所组成的团体发表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以麻省理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研究小组,针对长期流行于西方的高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于1972年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增长的极限一发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其结论和观点存在十分明显的缺陷。但是,报告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以及唤起人类自身的觉醒,其积极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它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1982年5月10日,在内罗毕召开了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发现10年前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并未收到实效。这主要因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缺乏足够的预见和理解,在方法和努力方面为进行充分的协调,以及资源缺乏和分配均匀,等等。,4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生态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环境问题的焦点却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热带雨林在消失,良田由于过度开垦而逐渐变成不毛之地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展,酸雨、全球变暖和臭氧层耗竭等,对人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环境问题决不只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有可能真正取得进步,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 经过5年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WCED于1987年4月出版了其最终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同年12月,该报告经过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首次采纳了“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把环境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该报告将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在系统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之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报告深刻指出,在过去,我们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5第二座里程碑-里约热内卢会议,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有102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 通过了21世纪议程、里约宣言和关于森林问题的框架声明等三个纲领性文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国际社会就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为生存必须结成“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等问题达成共识,接受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纲领 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恶化负有主要责任、应当提供资金作为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id, ODA)并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有益于环境的技术等。,可持续发展给出的经典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这个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概念: 第一,“需要”的概念,特别是穷入的需要,应当对此给予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 第二,“限制”的概念,这并不是绝对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 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1)收入再分配以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降低主要是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损害的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发展的平等机会和选择自由。,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Fairness)内涵。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然而,在人类需求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涵义是: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 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 (2)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Sustainability)内涵。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就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Common)内涵。,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的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 为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由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从生态学范畴中引伸而来,当它应用于更加广泛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范畴时,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不同的认识与理解,也发生过某些混乱,并按照不同的理解被加入了一些新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成为可持续性 包括了两个概念: 发展和可持续性,(1)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量的增长)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仅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即强调量的增长。社会变革也只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联合国“第一个发展十年(1960 1970年)”开始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概括地提出了: 在这种发展 观的支配下,人们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 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继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间题。,发展 = 经济增长 + 社会变革,发展的内涵 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发展的内涵 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2)发展还包括质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但并不是充分的条件。低收人国家急需经济增长来促进改善生活质量,但这不是全部目的,也不可能无限地继续下去。发展只有在使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才能承认是真正的发展。 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它还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的昌盛、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秩序的和谐、国民素质的提高、环境生态的平衡等。简言之,既要 “经济繁荣”,也要“社会进步”。,(3)发展是受限制的,其中生态因素的限制是最基本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它必须保护世界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发展通常受到三个因素制约),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受限制的,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环境承载力极限之内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显然,地球的承载力决不是无限的,因为最基本的一点是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 80年代的事实表明,如果不从环境的角度来管理经济,经济增长就面临着极限;反之,如果对经济的管理是适宜的,则可以在确保维持最低的生态资源水平的一系列限制下得到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涵,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是指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所提高。如果某项活动是可持续的,那么它对于任何一种实践目的,都可以永远继续下去。 可持续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