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_第1页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_第2页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_第3页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_第4页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数字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设数字校园,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构建一个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环境,以满足教师对科研、教学、管理以及学生对学习、科研、生活的个性需求。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中,教师能够通过良好的科研环境、教学环境,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培养优秀的学生;学生则能够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掘个人潜能。建设数字校园,是促进学校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举措。建设好“数字校园”,对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转型升位,具有重大意义。一、现状分析(一)“十一五”建设成就1.基础设施设备基本满足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学校已建成较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校园网覆盖率达100%,部分重点公共区域有无线覆盖,出口带宽834m,主干网带宽1000m, 公共ip地址资源数8512个,网络交换机节点数712个,无线网ap节点数100个,二级网站数110个。建设有校园网中心暨重庆教育城域网节点机房(60多平方米)和数据中心机房(150多平方米),建成“世界银行远程视频会议专网”、“一卡通专网”、“财务专网”、“医保专网”、“闭路电视传输系统专网”,“市教委教育电子政务专网”等专用网络,是重庆市教育与科研计算机城域网核心主环节点之一。2.资源信息共享基本实现传输线路共享,监控、闭路电视、广播等弱电系统的传输逐步使用网络传输;服务器集中托管,用于公共服务管理的服务器全部托管到数据中心机房,现有学校公用和部门托管的小型机、服务器共100多台;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规范数据唯一来源(如学生数据由教务处负责,教职工数据由人事处负责),通过公共数据库设计和数据交换平台,各系统的数据全部集中到公共数据库,其他系统直接从公共数据库调用;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共享,校内用户或通过授权都可获取资源用于教学和科研;一卡通系统贯穿教职工、学生整个生活应用,并与其他系统无缝共享。3.电子校务系统应用较广泛根据“教师一条线”、“学生一条线”、“管理一条线”思路通过自主开发和公司共建方式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经费查询预算申报系统、工作日志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管理系统、学生收发费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等系统,正在自主开发校产合同管理系统,与公司共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4.数字校园框架搭建完成编制形成 信息标准规范v1.0。实现信息交换标准和标准化管理,确定了公共信息代码集、教务信息代码集、人事信息代码集、科研信息代码集、招就信息代码集、财务信息代码集、学生公寓代码集、学生信息代码集等标准,并不断完善。建成统一数据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可以直接提供并获取共享数据,解决了大部分“信息孤岛”问题。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提供统一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用户使用统一用户名和口令即可进入各应用系统,让师生只拥有一个帐号就能访问到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建成统一信息门户。通过信息门户将数字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出来,实现单点登录各校务系统,提供全校各部门、各系统的信息汇总、分类、搜索。5.组织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通过正式文件明确组织机构和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重商院办200132号)、关于成立 校园网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重工商大200259号)、关于成立学校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的通知(重工商大2003323号)、关于成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重工商大2007148号)和关于调整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重工商大2010132号),设有专家咨询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心。(二)特色与优势1.基础网络实现全覆盖涉及到教职工工作和生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所有楼栋,全部覆盖网络信号,信息点达3万多个。教职工和学生使用网络积极。2.数字校园应用较广范2003年4月开始筹划建设“数字校园”,从“教师一条线”、“学生一条线”、“管理一条线”,按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数据库设计,站在全校角度规划建设数字校园,数字校园系统承载着教务、财务、学生、人事、科研等十多个系统,各部门之间实现了数据共享。3.一卡通系统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学校一卡通已实现补助、消费(食堂、超市、水控)、门禁、上机、圈存、交费、图书借阅及查询功能,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4.“全球发展学习网络”远程中心已成为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基地世界银行在我校设立的重庆市唯一的远程中心通过国家发改委“中国西部远程学习网”在线培训平台负责重庆、云南、贵州和广西地区的干部在线培训,年培训量超过10000人次;通过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干部在线网络学院”承担全市四十个区县全市干部在线学培训任务。将71门网络课程向全校2万多名学生开放。(三)差距与不足1.骨干网络设备需要升级我校校园骨干网络设备(核心和汇聚)共13台,其中七台(包括核心)是03年“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项目”的设备。有些设备已运行8年故障频发有些设备已无技术支持服务,有些设备与我校其他的骨干网络设备不兼容,导致我校的网络电视直播(采用组播协议)受到很大的限制,所有设备不支持ipv6协议,不能满足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对我校校园网要求。我校校园骨干网是千兆连接,大部分楼宇是百兆接入,随着校园网用户的不断增多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增加,网络容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需求。2.安全防御体系亟待加强二级网站(部门和学院)漏洞较多,易被黑客入侵和挂马;远程容灾备份系统尚未建设;安全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健全。3.资源信息共享无法满足学校的要求资源信息共享尽管一直在完善和补充,但仍无法满足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信息化支撑的需求;无法满足各部门协同工作的需求;无法满足各级领导对决策支持的需求;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4.人才和资金较为缺乏懂网络、安全、硬件、软件、数据库等方面的信息化人才偏少,数字校园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校数字校园的发展。二、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渝委办发200950号)等文件要求加快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数字校园”建设是贯彻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四次、五次全委会精神,在教育系统落实“五个重庆”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市委市政府建设“五个校园”一项重要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是实现国家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加快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需要;是把重庆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城市的客观需要;是加快重庆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建设步伐的客观需要;是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客观需要;是提高我市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客观需要。(二)面临的挑战学校现有的基础网络已完全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核心骨干网络设备老化,容量无法满足师生需求,缺乏安全可靠的防御体系。尽管数字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一定差距,需要持续地完善。信息孤岛仍然存在,各部门已有信息系统中存在冗余和不一致数据,业务部门之间数据交互性、业务流程整合尚需进一步建设;部分业务部门还没有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体制仍需根据建设进展逐步完善;学校师生对数字校园要求越来越高; 各兄弟高校都在加大投入建设数字校园,进展迅速。三、定位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稳定安全、融合集成、创新高效”为原则,以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应用软件建设、教育资源和信息集成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革新教学、提升科研、优化管理、改进服务为目的,全面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步伐,支撑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引领教学方式、管理水平、培养方式的改变,促进全校各项工作全面进步。(二)发展定位升级校园骨干网为万兆,建成安全稳定、适度超前的基础网络硬件平台;构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完善电子校务系统和信息门户;依托校园网络,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切实将校园网建成集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师生互动、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化便捷网络,努力将重庆远程学习中心打造成为重庆地区与世界无缝衔接的学习平台。(三)发展目标1.大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建成万兆、支持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安全、可控、可管、可运营的,具有高带宽网络出口、有线与无线融合的校园网络系统,使其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服务器集群,构建安全防御体系。2.继续完善资源信息共建共享通过公共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库等方面的建设,构建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部门网站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开发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3.不断深化电子校务系统应用电子校务系统投入使用后,需要持续的升级开发,并不断进行数据的规范和及时维护,保证实时、可用的数据进入公共数据库,使各校务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数据实时、充分共享。根据需求不断开发新的校务系统满足管理需要。4.切实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开展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四)重点任务1.做好信息基础网络升级工程(1) 校园网骨干万兆升级、楼栋千兆接入升级及ipv6全网建设。全网支持防范arp病毒和防范私架dhcp服务器,支持ipv4/ipv6双栈协议,并可收看网络电视。(2) 校园网计费管理系统硬件升级。计费管理系统并发数10000升级到16000,2个千兆接口升级到4个千兆接口,并实现校园网准入准出一体化。(3) ups电源扩容。新购40kva ups电源,分担原校园网和数据中心机房ups电源负载。(4) 校园无线网络扩建。建设学校的办公、教学、科研以及图书馆等区域室内无线网络覆盖,提高无线网络覆盖率。(5) vpn系统建设。新购ssl vpn设备,满足师生从校外使用校园网的需要。(6) 电子邮件系统扩容。升级亿邮电子邮件系统到最新版本;扩容邮件系统及垃圾邮件网关系统用户授权10000个(总授权达28000个);邮件系统实现邮件到达手机短信提醒,并和门户系统集成,实现单点登录、未读邮件提醒等功能。(7) 新购用户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和校园网出口流控系统。按公安部要求对校园网用户的上网行为实施记录和审计,通过应用控制管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过滤有害网页信息,营造健康网络环境。(8) 构建安全防御体系。在数据中心前架设一台ips设备,对数据中心进行信息安全防护。并实施安全服务外包。(9) 建设远程容灾备份系统。随着数字校园应用增多,中心机房集群的设备也越多,对电力容量要求和机房空间要求也越高,必须进行中心机房扩建或易址才能满足需求。数据是核心,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需新建远程容灾备份系统。2.建设资源共享平台(1)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功能,持续建设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库,不断增加中经视频和世行课程资源。(2) 外语自主学习平台。不断完善 外语在线、新视野英语、蓝鸽英语在线、新时代英语、moodle社区等的资源建设。(3) 数字图书馆。不断完善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索引文摘、多媒体数据库、自建数据库等。 (4) 服务器集群和存储扩容建设。新购刀片服务器,实现校园网硬件集群,充分利用服务器性能,获得高的计算速度,提供强的计算机能力,为各种服务动态分配计算资源,扩容统一储存容量。(5) 高性能计算集群服务器托管和服务。为我校的计算机模拟仿真(cae)、多媒体、动画制作以及集群渲染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支撑。3.开发校级统一系统(1) 完善门户网站。通过门户集中展现数字校园相关系统的信息,让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只拥有一个帐号就能访问到权限范围内的所有资源;实现单点登录功能,进入门户后,用户不需二次登录直接进入各校务系统;能让分管领导直观、方便了解学校相关方面的情况,为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推动已建校务系统的使用和未建校务系统的建设进程。(2) 开发和升级校务系统。开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校产合同管理系统、数字校园用户服务网上营业厅等各部门需要的业务管理系统;升级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经费查询预算申报系统、工作日志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管理系统、学生收发费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校友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等。(3) 研发统一服务系统。在整合基础设施、整合数据环境、整合用户、整合应用、整合权限和整合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信息集成,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教师和学生应用数字校园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多个系统,目前各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存在同一信息在多处维护的现象,存在不同系统中数据不一致的现象。统一系统将使用统一的界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相关数据直接推送到相关的业务系统中,并自动生成各种需要的报表。(4) 实现部门网站集群。将各部门现有的结构化、非结构化的信息资源统一标准进行采集、整合、归档、编辑、发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解决原有建设的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访问速度慢、安全没有保障等问题。4.完善校园应用(1)校园一卡通系统升级。一卡通让全校师生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