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单元过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韶关高三调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当时()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解析:选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反映了中外民族矛盾激化,国人存在盲目排外的倾向,“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说明此时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故B项正确。2(2019衡水中学模拟)“今日翊(yi)赞宏图,有不当置西人之事为而弗取也。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材料意在说明() A“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 B向西方学习要结合本国国情 C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及中国 D选择性引进西方科技很重要解析:选A。根据材料“是道德纲常者,体也;兼及西人事为者,用也。必体用皆备,而后可备国家器使,此尤今之所不可不知者也”可知“中体西用”是治国之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结合中国国情来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西政治制度的优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学习和引进西方科技需要有选择性,故D项错误。 3(2019山西高考考前质检)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解析:选B。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A项错误;冯桂芬主张学习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制度,都为中国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故B项正确;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4(2019濮阳模拟)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未给官绅讲习新法,导致官绅对维新认识不足,这是维新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得到的启示就是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 5有人指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在辛亥革命前的近半个世纪,中国在磕磕绊绊之中已艰难地启动了这一新的历史进程。贯穿“这一新的历史进程”的主题是()A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B抗击西方列强侵略C使社会走向开放文明 D维护清朝统治秩序解析:选C。“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无法实现中国的民主,故A项错误;晚清最后十年的“新政”没有以抗击西方列强侵略为目标,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均促进了近代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走向文明开放,故C项正确;“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主要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故D项错误。61907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提醒“盖使举世唯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黄金黑铁,断不足以兴国家”。这说明()A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B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C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D鲁迅否定“科技救国”论解析:选A。20世纪初,唯科学主义思潮在世界泛滥,亦波及中国文化思想界,科学对立面是迷信,推崇科学则要批判迷信,对此,众多国人不加辨析地盲从之,题干中鲁迅的这段话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发表的,这说明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故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国人对科学思想推崇备至”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要说的是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鲁迅并没有从“儒家伦理思想根深蒂固”的角度去论述,故C项错误;鲁迅对科学做出了批判性思考,并没有否定“科技救国”论,故D项错误。7(2019石家庄模拟)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这体现了()A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B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C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D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解析:选B。通过“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可以得出满汉差异在变小,但不能说完全消失,故A项错误;这些人士的言论体现国家危亡之际的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民族意识的兴起是国难的结果,政权的变更不是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政党的主导作用,故D项错误。8(2019芜湖模拟)五四的激进民主派开始超越对西方具体宪政制度的盲目崇拜,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理想、民主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这说明激进民主派()A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C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范 D.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确实是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但这仅是破旧,还有着另一方面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全盘照搬,这才是激进民主派的全部观点,故A项错误;这种全盘照搬西方、摒弃传统的思想显然不是一条正确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故B项错误;全然照抄照搬西方不可能实现对西方的思想超越,故C项错误;只停留在片面学习西方而不懂得从近代中国的实际出发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这正是资产阶级局限性的一种体现,故D项正确。9(2019南阳模拟)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青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B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D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解析:选C。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来的,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据材料“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青年以信仰主义为时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不能说使“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故D项错误。10(2019达州高三诊断)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段话说明()A不同阶级政见相似B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C上海多元文化并存D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解析:选B。据材料“如果没有就没有”可知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故B项正确。11(2019榆林模拟)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融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箴,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解析:选D。孙中山的“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融铸,不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故A项错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据材料“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箴,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这才是孙中山这样推崇“博爱”的目的,故C项错误,D项正确。12(2019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主要阐明()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解析:选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和革命性质上具有一致性,但领导阶级和未来前途是不同的,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主要比较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目标、领导阶级、革命性质、未来前途上的不同,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C项在材料无体现,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但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江西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相同点与不同点。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启蒙运动的扩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德意志的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第二小问内涵,根据信息归纳。(2)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和材料二“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结合所学归纳。第二小问不同点,主要在于对待传统文化和产生的影响不同,据材料结合所学从这两方面归纳即可。答案 (1)背景:启蒙运动的扩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内涵: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2)相同点:都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科学、民主、理性、进步等启蒙思想;都要求实现国家统一,使本民族适应世界而生存。不同点: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文化运动是在彻底否定中国旧文化的基础上,主张以世界新文化取代中国旧文化。前者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自信,滋生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后者在推动中国近代文学艺术转型的同时,削弱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产生许多负面影响。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上半期,面对洋货、洋烟对中国经济生产与社会秩序的大冲击,传统士绅的本能的反应就是将其拒之门外,以保护小农经济免遭破坏,国内白银不致外流,文化风俗与社会秩序不受侵扰。管同、黄爵滋、龚自珍等人在鸦片战争以前的主张就表明了这一点。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国人逐渐意识到,与坚船利炮相伴随而来的西方廉价工业品不仅难以被拒于国门之外,而且其本身还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无论是否愿意,中国已经不太可能回到那种闭关锁国、自我封闭的老路上去了。因此,自鸦片战争以后,由魏源开其端绪,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寻求和平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挽回国家利权的办法。甲午战前,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即由国家扶持、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抵御西方经济渗透与经济侵略,阻止中国利权外溢,是近代洋务人士与早期维新派人士的一个共识。依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阐述“无论是否愿意,中国已经不太可能回到那种闭关锁国、自我封闭的老路上去了”这一观点。(12分)解析 首先要明确观点,观点:向西方学习,走强国御侮之路,然后史论结合进行论证。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到维新变法向西方学习制度,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要从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失败,到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的发展方向来阐述。答案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由一个传统的封建国家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不可能再维持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