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十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过关检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生用书P361(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南六市高三联考)以下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这表明()年份1927192819291930离婚率10%15%12%3%A.新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及家庭稳定 B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美国家庭稳定C经济水平与家庭稳定程度正相关 D.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解析:选D。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项错误;1927至1930年美国一直推行自由主义思潮,故B项错误;1927年到1929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离婚率比1930年资本主义大危机发生之后的离婚率要高,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离婚率反而下降了,说明家庭稳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故D项正确。2(2019丹东高三质检)1924年,苏联同外国资本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数量为5个,1929年时,增加到70多个,1931年,已增加到124个;1931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数量,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约占50% 。材料主要反映出苏联()A尝试打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B抓住契机为工业化服务C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 D.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解析:选B。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提及,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契机大量进口其先进的机器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飞,故B项正确;大量进口西方的机器设备并不意味着苏联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承认支持,这实则只是西方国家减轻经济危机对本国冲击的无奈和被迫之举,故C项错误;“(苏联)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这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故D项错误。3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解析:选A。“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即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故A项正确;“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即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国家政策“决裂”,不涉及公平竞争的信息,故B项错误;“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农业方面的措施无关,故C项错误;“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整顿银行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4(2019江南十校高三联考)强国之鉴把美国的崛起归纳为五个台阶,即奠基与立国(16071789)、扩张与起飞(17891865)、重建与发达(18651930)、危机与调整(19301945)、称霸与冷战(19451990)。其中,第四台阶美国崛起的最主要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调整B科技革命的推动C政治制度的创新D侵略战争的刺激解析:选A。“第四台阶美国崛起”指的是“危机与调整(19301945)”即罗斯福新政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面对19291933年世界大危机,罗斯福进行了调整,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故A项正确;在19301945年期间,科技革命尚未发生,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前后,其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19391945年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故D项错误。5(2019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布克斯顿的描写()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 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解析:选D。材料只是说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没有涉及材料作者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故A项错误;布克斯顿是英国工党秘书,他不可能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也就是1918年帝国主义就开始干涉苏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布克斯顿的描写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故D项正确。6(2019临沂高三质检)1919年9月,某位苏俄领导人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这反映了该领导人()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 B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C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 D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解析:选A。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可以得出该领导人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俄国可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建设的设想,与资本主义妥协和革命意志消退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为获得西方技术放弃社会主义理想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主张俄美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秩序也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7(2019德阳诊断)下表反映了苏联农业发展状况,这集中体现了苏联()时间粮食产量粮食出口1930年835.4亿千克483亿千克1931年694.8亿千克518亿千克A.农业集体化导致了粮食产量的下降 B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加大粮食出口C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对外关系改善导致了粮食出口的增加解析:选C。A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A项错误;B项是体现之一,但不是集中体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粮食产量下降,但是粮食的出口却增加了,表明苏联当时牺牲农业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C项最能反映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故C项正确;苏联与西方大国仍然处于敌对关系,对外关系并没有改善,故D项错误。8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4年就完成了。这项“自上而下的革命”使苏联的工业产量大大增加虽然是以杀戮、饥荒和大批的人口迁移为代价。对于斯大林来说,前进的高昂代价是不重要的。他说,“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50年或100年”“要么我们这么做,要么就完蛋”。这种情况说明在当时苏联()A从事经济建设必然会导致流血牺牲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C避免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D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解析:选D。材料强调苏联以高昂代价换取工业的进步,甚至不惜杀戮、饥荒和大批人口迁移,说明其国家利益至上,故D项正确。9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C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D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解析:选B。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它的军用技术和空间技术,与美国不相上下,故A项错误;苏联的目标是使自己在军事与空间技术上足以与美国对抗,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集中人力与物力使苏联在军事及空间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但这与整个国民经济并没有关系,相应的技术也并没有运用到国民经济中,这也是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多在军事与空间技术领域,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在客观上促进了科技创新,故D项错误。101950年到1953年赫鲁晓夫三次在莫斯科附近试验种植玉米获得成功,他萌发了大量种植玉米的念头,60年代苏联出现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苏联能够大规模推行玉米运动的原因是()A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B赫鲁晓夫想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C赫鲁晓夫试验成功的刺激D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严重失误解析:选A。苏联能够大规模推广种植玉米说明从中央到地方执行力强,得益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推广玉米是赫鲁晓夫的主观意愿,违背苏联建设实际,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的试验成功不能代表推广具备普遍性,故C项错误;此时经济体制改革并未触及体制根本,故D项错误。11(2019内江模拟)当代学者在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世界的国家和经济的关系时说:西欧国家社会生活中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存在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并具有爆炸性。西方国家的应对措施是()A实行亚当斯密的理论主张B确立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政府干预经济解析:选D。在面对经济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的尖锐矛盾时,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以解决这一矛盾,故D项正确。12(2019临沂模拟)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衰退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C欧盟日本崛起D不结盟运动兴起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题干中“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濮阳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业政策,主要表现于1933年提出的“四年实业计划”和1935年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振兴农业运动方面是:“增加农业生产,凡制肥、选种、改良农作方法、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一方面增加农业原料之生产量,同时提倡农业之就地加工制造。”其“四年计划”采取之主要方式是“统制经济政策,先以保险业、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用政府力量通盘筹划,使其统制起来”。摘自陆仰渊、方庆秋国民社会经济史材料二根据1933年5月(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小麦、玉米、烟草、棉花、牛奶及猪肉等)的生产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租金;同时,相应于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1934年,罗斯福把农业调整法 扩大到农业生产的一切主要产品,同时,进一步给各州、各区直到个别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定额的产量谋以重税,对违反合同的农场主施以罚款及徒刑的制裁。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和罗斯福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目的与措施。(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种农业政策的共同特点,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解析 (1)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振兴农业”“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等信息得出国民政府旨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振兴农业;根据材料二“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的生产加以控制”“为了消灭现有的过剩产品,罗斯福政府拨出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等信息得出罗斯福政府旨在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一“四年计划”“统制经济政策”得出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施农业统制政策;根据材料二“政府与有关农场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由政府付给农场货币奖金作为补偿”得出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利用奖励和津贴缩减农业耕地面积。(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初步目标”、材料二“对价格下跌最大的七种基本产品的生产加以控制”等信息得出两者都有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材料一“四年计划”、材料二“农业调整法”得出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南京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从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答案 (1)目的:国民政府旨在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振兴农业;罗斯福政府旨在减少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言之成理即可)措施:国民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实施农业统制政策;罗斯福政府调节农业生产,利用奖励和津贴缩减农业耕地面积。(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都提供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言之成理即可)评价:二者利用政权的力量发展经济,彰显政府承担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言之成理即可)但国民政府实施农业统制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很难起到振兴农村经济的作用;罗斯福政府重视市场和计划相结合,调节农业经济的发展,利于缓和经济危机。(言之成理即可)14(2019河南六市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12分)(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解析 对材料的分析:有的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后面是强调的重点: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突出政府因素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认同即肯定政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认同即政府政策对经济有消极作用,也可辩证的认识,在论证中运用近现代的中外史实。世界分析体现在苏联的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体现在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成立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史实。答案 示例一:我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理由: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12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