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遍过专题16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docx_第1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遍过专题16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docx_第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遍过专题16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docx_第3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遍过专题16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docx_第4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一遍过专题16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6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C常温下,可使用铁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D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得不到氢气【答案】B【解析】A、根据氨气的物理性质: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通常用作制冷剂,选项A正确;B、氧化性的强弱和得电子的能力有关,和得电子的多少无关,浓HNO3氧化性强于稀HNO3,选项B不正确;C常温下,浓硫酸和铁、铝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进一步被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可使用铁或铝制容器储存浓硫酸,选项C正确;D由于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一般生成NO,还可以生成硝酸铵等,选项D正确。2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一种固体催化剂)合成的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该过程中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C基于合成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D工业中,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答案】A【解析】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氮气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A项错误;B. 该过程中,既有极性键(N-H、O-H)的断裂与生成,也有非极性键(NN、O=O)的断裂与生成,B项正确;C. 基于合成的过程是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C项正确;D. 工业中,氨可以通过与氧气催化氧化得到NO,NO被氧化为NO2,NO2再与水反应生成硝酸,D项正确。3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是空气B氧原子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催化剂CPAN()属于有机物D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大量排放有关【答案】B【解析】A光化学烟雾的二次污染物O3、醛类、PAN及硝酸分散在空气中,分散剂为空气,故A正确;B根据示意图,氧原子是中间体,不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催化剂,故B错误;CPAN()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由图示知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量排放有关,故D正确。4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中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答案】D【解析】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故正确;B. 中可能是浓硝酸分解产生的红棕色气体,故正确;C. 中浓硝酸和碳没有直接接触,装置中有红棕色气体,说明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浓硝酸与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二氧化氮为还原产物,故正确;D. 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可能是碳加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故错误。5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B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D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NOO24CO4CO2N2【答案】B【解析】A、由题目提供的图可知:2NO+O2=2NO2,2NO2+4CO4CO2+N2,NO2是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故A正确; B、NO与O2在通常条件下就可化合生成红棕色的NO2,故B错误;C、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故C正确;D、根据2NO+O2=2NO2 2NO2+4CO 4CO2+N2,+可得:2NO+O2+4CO4CO2+N2,故D正确。6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下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BCO2和NaOH溶液CNH3和H2ODO2和H2O【答案】D【解析】A.HCl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极易与NaOH反应,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B不符合题意;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C不符合题意;D.氧气不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D符合题意。7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2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B消除总反应为:4NOx(52x)O22H2O4HNO3C使用纳米TiO2,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x消除效率更高D1 mol比1 mol羟基(OH)多9NA个电子(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在TiO2的催化作用下,紫外线提供能量,发生反应4NOx(52x)O22H2O4HNO3,即有部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消除总反应为:4NOx(52x)O22H2O4HNO3,故B正确;C. 纳米TiO2与紫外线接触面积更大,将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从而消除更多的NOx,故C正确;D.1molO2-含有17mol电子,1mol羟基(OH)含有9mol电子,即1 mol比1 mol羟基(OH)多8NA个电子,故D错误。8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NH4+5O22 NO2-6HN2O5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属于固氮反应B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参加C反应中每生成 1molH2O 共转移 2mol eD向海洋排放含NO3- 的废水可能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答案】D【解析】A.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变为化合态的氮,不属于氮的固定,是氮的固定,故A错误;B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不一定有氧参加,故B错误;C.根据4NH4+5O22NO2-6HN2O5H2O,氮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1价和+3价,氧元素化合价0价变化为-2价,电子转移总数20e-,生成 1molH2O 共转移4mol e,故C错误;D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反硝化作用增强,破坏原有的化学平衡和生态平衡,可能会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故D正确。9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影响了氮循环中的物质转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过程B硝化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C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D反硝化过程有助于稳定N2在大气中的含量【答案】B【解析】A人工固氮是人为的条件下将氮元素的单质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所以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属于人工固氮过程,A正确;B硝化过程中氨气、铵根离子中-3价的氮元素化合价变化为NO2-、NO3-中的+3价、+5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CNO2-、NO3-经同化作用变为动植物蛋白中的N元素,动植物蛋白经氨化作用过转化为氨气或铵根离子,故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相互转化,C正确;D反硝化过程,生成氮气,向大气提供氮气,即反硝化过程有助于弥补人工固氮对氮循环造成的影响,D正确。10氮化锂(Li3N)常作固体电解质和催化剂,遇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某实验小组用一瓶氮气样品制备纯净的氮化锂的装置如图所示。已知:连苯三酚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少量O2,氯化亚铜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少量CO生成Cu(CO)ClH2O且易被O2氧化;在加热条件下,CO2与锂发生剧烈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燥管e中试剂为无水CuSO4,用于检验氮气中的水蒸气B为了减少气体用量,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氮气Ca、c中试剂分别为连苯三酚碱性溶液、浓硫酸Da装置可以换成盛装赤热铜粉的硬质玻璃管【答案】C【解析】A.干燥管e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干扰实验,应该装有碱石灰,故A错误;B.未发生反应前,装置中有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会干扰实验,在加热以前,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B错误;C. 原料气中干扰气体要依次除去,a中盛放连苯三酚碱性溶液除去氧气,b中盛放氯化亚铜盐酸溶液除去一氧化碳,c中盛放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D. a装置若换成盛装赤热铜粉的硬质玻璃管,可除去氧气,但同时生成的氧化铜可以和一氧化碳继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干扰实验,故D错误。11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透明的油状发烟液体,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水合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丁A装置甲中试剂X可以选择生石灰 B装置乙作为反应过程的安全瓶C装置丙制备水合肼时氨气从b口进入 D装置丁可用于吸收多余的尾气【答案】C【解析】A项:装置甲用于制备氨气,试剂X可以是生石灰,利用CaO与水反应放热使氨气从溶液中逸出,A项正确;B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用装置乙作为安全瓶置于甲乙之间,B项正确;C项:为有利于氨气与NaClO溶液反应,制备水合肼时氨气应从装置丙a口进入,C项错误;D项:氨气会污染环境,实验时用装置丁进行尾气处理并防倒吸,D项正确。12练江整治已刻不容缓,其中以印染工业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4+ 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设计了如下工业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I中主要含有的气体有N2、NO、COBX在反应中作氧化剂,可通入过量的空气C处理含NH4+废水时,发生离子方程式是:NH4+NO2-=N2+2H2OD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答案】B【解析】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固体I为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NaOH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氮气,则气体II含有CO、N2,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A工业废气中CO2、SO2可被石灰乳吸收,生成CaCO3、CaSO3,因Ca(OH)2过量,则固体I为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2、NO、CO,A正确;B由分析可知,气体I是不能被过量石灰水吸收的N2、NO、CO,气体I通入气体X,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到的NaNO2,X可为空气,但不能过量,否则得到NaNO3,B错误;CNaNO2与含有NH4+的溶液反应生成无污染气体,应生成N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4+NO2-=N2+2H2O, C正确;D气体II含有CO、N2,经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D正确。13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BNO2与水反应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利用上述关系制取NaHCO3的操作为向饱和NaCl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的CO2、NH3,然后过滤得到NaHCO3【答案】C【解析】ANaHCO3不是化肥,故A项错误;B由方程式3NO2+H2O=2HNO3+NO可知,N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项错误;C在NH3和NO2中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价、+4价,由于在两种化合价之间有0价、+2等价态,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正确;D由于CO2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制NaHCO3时是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故D项错误。14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均观察到实验现象: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原因是硝酸被还原为NO2B由的现象可得出结论:Cu可与稀硫酸反应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3-+8H+ = 3Cu2+2NO4H2OD中可能产生SO2【答案】C【解析】A. 稀硝酸和铜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 = 3Cu2+2NO4H2O,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是因为NO被氧化为NO2,故A错误;B. 产生的现象是因为剩余的NO3-遇到硫酸中的氢离子发生了反应:3Cu2NO3-+8H+ = 3Cu2+2NO4H2O,故B错误;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O3-+8H+ = 3Cu2+2NO4H2O,故C正确;D. 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所以中不可能产生SO2,故D错误。15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MgCl2溶液D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答案】D【解析】A.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因为N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了NH3H2O,其溶液呈碱性,并不是氨气自身显碱性,故A项错误;B. 浓硫酸与NH3可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2NH3+H2SO4 = (NH4)2SO4,但无明显现象,故B项错误;C、该溶液可能为MgCl2溶液、AlCl3溶液等,解释不正确,故C项错误;D.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l气体遇NH3会反应生成白烟,该烟是NH4Cl晶体,故D项正确。16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制备少量氨气B吸收氯化氢C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D制备并收集少量NO2【答案】A【解析】A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反应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则选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试管口塞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故A正确;BHCl极易溶于水,则图中导管在液面下极易发生倒吸,故B错误;C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A。17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NO与铜粉的反应并检验N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实验开始前,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已知:在溶液中.FeSO4+NOFe(NO)SO4(棕色),该反应可用于检验N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E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B若观察到装置D中红色粉末变黑色,则NO与Cu发生了反应C实验结束后,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熄灭酒精灯D装置F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答案】C【解析】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能够被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前需要通入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一氧化氮中混有少量硝酸蒸气,可以通过水吸收后再干燥,然后再探究干燥的一氧化氮在加热时与铜的反应,未反应的NO可以利用硫酸亚铁溶液检验,A项,根据上述分析,装置F、I中的试剂依次为水、硫酸亚铁溶液,故A项正确;B项,若观察到装置H中红色粉末变黑色,说明NO与Cu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B项正确;C项,实验结束后,为了防止倒吸,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停止通入NO,故C项错误。D项,由于FeSO4+NOFe(NO)SO4(棕色),为可逆反应,装置J收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 ,故D项正确。18一定量的铁与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得到硝酸铁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铁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NaOH 溶液至Fe3+恰好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 )A300 mL B150 mL C120 mL D90 mL【答案】A【解析】3.36L O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NO2、N2O4、NO的混合气体与3.36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则铁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氧气获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故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生成Fe(OH)3,故n(NaOH)=3n(Fe3+)=0.2mol3=0.6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3L=300mL,故选A。19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2)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按气流方向,用各接口小写字母表示)。(4)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Y管中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将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冷凝打开K2_【答案】A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dcfei 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 8NH3+6NO27N2+12H2O 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 【解析】(2)在实验室中,利用氢氧化钙与氯化铵混合加热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氨气,由于反应物均为固体,因此选用A装置进行实验。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答案为:A、Ca(OH)2+2NH4ClCaCl2+2NH3+2H2O;(3)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由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需要利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进行干燥,再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这一性质,需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最后因为氨气对环境具有一定的污染性,需要进行尾气处理,可利用其在水中极容易溶解的性质,用水作吸收剂进行尾气处理。因此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其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dcfei。答案为:dcfei ; (4)NO2具有强氧化性,NH3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氮气和水,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方程式:8NH3+6NO27N2+12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现象是:Y管内看到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同时在注射器的内壁有水珠产生。答案为: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最终为无色、8NH3+6NO27N2+12H2O; 根据上一步分析可知发生该反应后由于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会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当打开K2后,烧杯内NaOH溶液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会倒吸进入Y管内。答案为:Z中NaOH溶液产生倒吸现象、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压。20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然而它们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已知:室温下,2NONa2O2=2NaNO2;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生成的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装置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_;(3)仪器D的名称是_;(4)A中滴入浓硝酸之前,应先通入N2一段时间,原因是_;(5)写出NO被酸性KMnO4氧化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6)若无装置D,则E中产物除NaNO2外,还有_(填化学式)。.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NO2与Na2O2能否发生反应进行探究。步骤1:提出假设假设一:NO2与Na2O2不反应;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假设三:_。步骤2:设计实验(1)实验时,将NO2气体通入盛有Na2O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假设_不成立。(2)为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定性实验研究,请完成下表内容。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试剂、仪器任选)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取适量的白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_【答案】C+4HNO3(浓)CO2+4NO2+2H2O 溶液变蓝,铜片溶解,有无色气体冒出 (球形)干燥管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后续实验有干扰 5NO+3MnO4-+4H+=5NO3-+3Mn2+2H2O Na2CO3(或Na2CO3、NaOH ) NO2能被Na2O2还原 一 再滴加稀硫酸酸化,最后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假设二成立 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假设二不成立(或再滴加稀硫酸酸化,最后加铜粉,若铜粉溶解且溶液变蓝色,则假设二成立,若铜粉不溶解,则假设二不成立,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 (1)装置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2)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所以反应现象为气体变为无色,溶液变蓝,铜片溶解,导管口有无色气体冒出;(3)仪器D的名称是干燥管;(4)A中滴入浓硝酸之前,应先通入N2一段时间,原因是由于装置内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及水蒸气会影响后续试验,先通入N2一段时间,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后续实验有干扰;(5)NO具有还原性,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氧化为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4-+4H+=5NO3-+3Mn2+2H2O;(6)装置D中盛有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CO2、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II.探究NO2与Na2O2能否发生反应,依据假设一:NO2与Na2O2不反应;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假设三:NO2能被Na2O2还原(1)实验时,将NO2气体通入盛有Na2O2的玻璃管中,淡黄色粉末完全变成白色,说明NO2气体与Na2O2发生了化学反应,证明假设一不成立。(2)假设二:NO2能被Na2O2氧化,则NO2被氧化变为NO3-,根据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可取适量的白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酸化,最后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若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则假设二成立。21某化学小组模拟工业生产制取HNO3设计下图所示装置,其中a为一个可持续鼓入空气的橡皮球。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B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装置E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4)请你帮助该化学小组设计实验室制取NH3的另一方案_。(5)装置D中的主要作用是 _。(6)干燥管中的碱石灰用于干燥NH3,某同学思考是否可用无水氯化钙代替碱石灰,并设计下图所示装置(仪器固定装置省略,挤出气体的气球紧套在玻璃管一端,玻璃管插在单孔橡胶塞上)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如下:用烧瓶收集满干燥的氨气,立即塞上如图所示的橡胶塞。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不能用CaCl2代替碱石灰。【答案】4NH3+5O24NO+6H2O 3NO2+H2O=2HNO3+NO或4NO2+2H2O+O2=4HNO3 吸收多余的NH3 方案:加热浓氨水制取NH3(或方案:向NaOH或CaO固体上滴加浓氨水制取NH3) 收集气体 气球膨胀 【解析】根据实验装置图,A装置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B装置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NO的装置,C装置吸收多余的氨气,装置中有氧气,生成的NO被氧化为二氧化氮,E装置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装置,F装置吸收尾气,(1)装置B中为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和水的反应: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2) C装置吸收多余的氨气,装置中有氧气,生成的NO被氧化为二氧化氮,E装置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装置,则E装置中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或4NO2+2H2O+O2=4HNO3;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或4NO2+2H2O+O2=4HNO3;(3)装置C中的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氨气,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NH3;(4) 实验室制取NH3的方案有:方案:加热浓氨水制取NH3;方案:向NaOH或CaO固体上滴加浓氨水制取NH3;故答案为:方案:加热浓氨水制取NH3(或方案:向NaOH或CaO固体上滴加浓氨水制取NH3);(5) 装置D用来收集二氧化氮气体,故答案为:收集气体;(6) 正立烧瓶,使无水氯化钙固体滑入烧瓶底部,摇动,氨气被无水氯化钙吸收,压强减小,所以气球膨胀;故答案为:气球膨胀。2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下图所示,方案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N2O4存在产生的影响):(1) 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2) 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3) 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 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 。(5) 为了更直接地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_【答案】4HNO3(浓) 4NO2+O2+2H2O 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浓硝酸时产生了大量水蒸气 2Cu(NO3)22CuO+4NO2+O2 正确 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 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 【解析】(1)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 4NO2+O2+2H2O,故答案为:4HNO3(浓) 4NO2+O2+2H2O;(2)该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加热过程中有水蒸气生成,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抑制了NO2的助燃,导致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假象,所以不正确,故答案为:不正确;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浓硝酸时产生了大量水蒸气;(3)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NO3)22CuO+4NO2+O2,故答案为:2Cu(NO3)22CuO+4NO2+O2;(4)2Cu(NO3)22CuO+4NO2+O2,该反应中氧气占总气体体积的四分之一。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根据实验现象知,二氧化氮支持燃烧,故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5) 实验步骤为:制取二氧化氮气体洗气干燥验证得出结论,所以先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部分水蒸气,且二氧化氮气体是酸性气体,所以可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干燥二氧化氮,然后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从而确定二氧化氮是否支持燃烧,故答案为: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23查阅文献:在浓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过程中,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其生成的产物有4、2、3价氮的化合物。FeSO4 + NOFe(NO)SO4(棕色)H0。NO2和NO都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吸收。甲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表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CO2,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浓硝酸缓慢滴入烧瓶中,关闭活塞无明显现象加热烧瓶,反应开始后停止加热A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B中溶液变棕色;C中溶液紫色变浅。反应停止后,A中无固体剩余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前,向烧瓶中滴入浓硝酸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 检验是否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 甲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实验现象是_,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原因_,甲依据该现象得出结论:铁与硝酸反应有NO生成。乙认为甲得出A中有NO生成的证据不足。为获取充足的证据,乙仍采用该装置和操作进行对照实验,乙作出的改变是_,证明有NO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答案】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或常温下,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即生成了3价氮的化合物 棕色溶液变浅绿,有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FeSO4NOFe(NO)SO4(棕色)H0,由于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将浓硝酸换成稀硝酸 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 【解析】(1)常温时,铁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铁和浓硝酸进一步反应,即产生钝化现象,所以滴入浓硝酸加热前没有明显现象,故答案为:常温时,铁遇浓硝酸形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2)生成-3价氮的化合物对应的是铵根离子,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3)取少量B中溶液,加热,棕色溶液变浅绿色,有无色气体逸出,且该气体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应为可逆反应FeSO4 + NOFe(NO)SO4(棕色)H0,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Fe(NO)SO4(棕色)降低,所以溶液颜色变浅,故答案为:棕色溶液变浅(或绿),无色气体逸出,且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FeSO4 + NOFe(NO)SO4(棕色)H0,正反应放热,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能使硫酸亚铁溶液变成棕色,所以不能证明铁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NO生成,为排除生成的NO2干扰,把浓硝酸换成稀硝酸,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没有二氧化氮生成,则A中气体是无色的,且B中溶液变为棕色,则说明生成的一氧化氮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棕色,从而说明A中无色气体是一氧化氮,故答案为:浓硝酸换成稀硝酸;A中没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中溶液变为棕色。24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但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某学习小组通过如下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略去)制取NaNO2样品并对样品含量进行测定该小组先查阅资料知:NO、N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NO3。(1)装置A中用于盛放浓硝酸的仪器名称为_,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装置C中所装的液体需满足的条件是_。其作用为_。(3)装置E的作用是_。(4)为测定制得样品中NaNO2的含量,该实验中需配制KMnO4标准溶液并酸化,应选择_(填化学式)来酸化KMnO4溶液。(5)已知: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为测定样品中亚硝酸钠的含量,该小组称取4.0g样品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消耗20.00mL酸性KMnO4溶液(杂质不反应)。滴定过程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所得样品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分液漏斗 Na2CO3+NO2+NO=2NaNO2+CO2 既不能溶解NO2、NO,也不能与NO2、NO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观察广口瓶液体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来控制NO2、NO的混合比例 吸收过量的NO2、NO,避免尾气造成环境污染 H2SO4 做氧化剂和指示剂 86.25% 【解析】 (1) 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装置A中用于盛放浓硝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装置A内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装置B内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两种气体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NO2+NO=2NaNO2+CO2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分液漏斗;Na2CO3+NO2+NO=2NaNO2+CO2 。(2)因为两个反应产生的NO2和NO最终要和碳酸钠反应,因此装置C中所装的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