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诊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文综-历史试题1.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A.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 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 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 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答案】A【解析】“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创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过去注重中华民族美德的培养,A正确;B是西周时期形成的;专制王权商朝尚未建立,C错误;D中等级森严不符合材料主旨。2.历史学家吕思勉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封建的四次反动”应包括A. 秦朝的焚书坑儒B. 明朝的特务统治C. 唐朝设置节度使D. 汉初分封同姓王【答案】D【解析】“封建的四次反动” 分别是第一次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材料中的封建应该是分封建邦,封建的反动是指诸侯王国对抗中央政权,D符合题意;A属于加强思想控制;B属于加强监察管理;C不属于封建的内涵。3.北宋时,在与辽、夏等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一一榷场里面,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A. 榷场是为了回购书画文物而设置的B. 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国依恋之情C. 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D. 北宋时期北方的经济水平低于南方【答案】B【解析】据材料“南宋时期,宋金边境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并结合南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南宋时期书画文物向南回流,体现了南宋人民对故土的依恋之情,B不正确;榷场是宋代边境地区设置的贸易场所,不是专为书画文物而设,A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是在南宋,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宋代民族关系的内容,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两宋时期民族关系有所掌握,南宋时期偏安江南,北方地区被金占据,宋人对北方故土的思念之情往往在文化领域体现的较为明显,结合材料回答即可。4.蒙古军队南下之后,“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孽畜”;1273年以后,大农司辑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各类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农书的种类和来源繁多B. 土地高度集中社会动荡C. 农耕文明的影响力很大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元朝建立之初,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占据大量的农田用以放牧,1273年以后,大量农书的出现,反映了元朝农业生产有所发展,说明农耕文明的影响力较大,C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动荡的相关信息,B不正确;D与材料所述无关。5.下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年代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数额(万两)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A. 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 “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C. 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显示18491885年政府收入表,农业税收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工商业税收呈上升趋势,说明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正确。ABC都是发生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题干的年份不相符,故ABC均错误。【点睛】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史实: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在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下,“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兴起。(2)代表:张賽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3)影响: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6.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西方人重“日进无疆”。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进步A. 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B. 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C. 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D. 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人好古,西方人重日进无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中国好古轻今的历史观,严复提出了进化史观,这些思想吸收西方进化论的思想,即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属于维新派,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结合”;D项是指洋务运动,排除。7.明清时期,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这表明:A.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江苏苏州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区域化的特点,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故A正确;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无关,排除C;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现象在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故D项错误。8.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 辛亥革命的促进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D. 国民政府的推动【答案】A【解析】根据“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可知,黄金时代指1903-1912年,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政府时期,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根据时间并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9.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的政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照旧交粮纳税”是维护政权正常运转的经济需要,即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太平天国是废除封建地租关系,封建地租关系不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并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而是政权正常运转必须征收一定的租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不是解决财政问题而是解决等级森严的秩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政策10.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A.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主意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因此D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答案为D。A项只说了民族方面,B、C项只是说了民主方面,均不全面,ABC均不选。【点睛】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王朝,结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5)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11.法国共产党员亨利巴比赛所著斯大林传的俄文译本于1936年出版,定价低廉到只要1卢布,印数则达到30万册。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B. 确立斯大林体制C. 鼓励个人崇拜D. 宣传法国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发展的基本史实,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建立了斯大林模式,当时的斯大林传低到只要1卢布,不计成本,印数30万册说明该书旨在鼓励人民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所以C正确。 30年代的斯大林传俄文译本出版,应该符合斯大林的个人要求,所以不可能揭露当时的历史真相,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确立斯大林体制,B错误。 斯大林传不可能宣传法国革命,故D错误。12.2017年4月底,日本右翼势力将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中部分内容编进日本教材,遭到日本民众和德国舆论的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做法违背了A.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B. 区域集团化的扩展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 军国主义色彩的传统【答案】C【解析】【详解】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应该牢记历史,防止法西斯势力沉渣泛起,而把希特勒的作品编入日本教材加以宣传,显然违背了当今和平和发展的主题,所以正确答案为C。材料中没有体现ABD的内容,均排除。13.人口流动时人类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历史现象,人口问题是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西部地区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极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答案】(1)变化:西汉至盛唐,西部地区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唐朝后期至元朝,西部地区人口比例急剧下降。影响: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农耕文明范围扩大。(2)态度:否定(批判)理由:中国增加人口,避免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评价:积极:孙中山的观点基于抵御列强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孙中山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忧虑: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局限:未认识到民族的延续强盛依靠综合国力,并非建立在人口数量增加者单一标准上。(或未能科学、辩证认识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经济繁荣发展,政策因素引导,生活条件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繁衍生息的观念影响等【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折线图从西汉至盛唐以及唐朝后期至元朝人口回答;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推动江南经济发展,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以及农耕文明范围扩大。(2)态度:依据材料二“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可知否定;理由:依据材料二“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可知答案。评价: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积极和局限性回答。(3)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经济繁荣、政策因素、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和生育观念影响等角度回答。14.阅读材料: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和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预期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严重,它丝毫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这样,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来支配着的。但是表面性是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材料,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拟一个论题,运用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信息1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相背离: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果未挽救统治危机,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辛亥革命:目的是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结果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其他如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信息2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一致: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1787年宪法等(逻辑推理严密,史实准确,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此为开放性试题,答题基本上要求具备四要素:论题、论据、论证、结论。鼓励考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题,让考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开拓考生思维,培养创新品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目标与人才选拔考试的要求。针对本题可以得出两个信息: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相背离和行动的目的与结果一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举例论证即可。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院校合并;扩展经费资助范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学校。(2)意义: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了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受教育人口,提高了国民素质。【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教育部进行院校合并、经费资助范围扩大、重视中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等均是可以答案的。(2)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按照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分别回答意义即可,例如,教育部进行院校合并极大的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再例如,重视中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则会促进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等。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1)根据材料,概括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1)加入欧洲国际组织(欧共体);拥有核武器;同法国合作以对抗美英等。(2)有利于提高德国的政治地位,消除德国狭隘的民族主义;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和社会的发展;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阿登纳对提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的政治构想与对策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欧洲式的思想即加入欧共体、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即强调联邦德国也得拥有核武器等。(2)阿登纳对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根据第一问的政治构想与对策逐条分析即可,例如,加入欧共体的对策在经济上能够促进欧洲的联合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政治上能够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等。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38年春,28岁的中国学生费孝通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并在第二年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费孝通是世界上第一个指出乡村也能发展工业经济的经济学家。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