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概念:,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 是判断机体健康状态的基本依据和可靠指标。,2,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3,体温的评估,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相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低于体核温度。,一、概念,4,问 题,1.人体的热量来源于什么?,2.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3.人体皮肤散热的方式有哪几种?,体温的评估,5,体温的形成机理,体温的能量来源: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所得,产热:三大营养物质氧化过程中释放能量 产热器官:肝脏、骨骼肌,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散热器官:皮肤、呼吸、排尿、排便,6,体温的调节,7,1、正常体温,口腔温度为37(36.3-37.2) 直肠温度37.5(36.5-37.7) 腋下温度36.5 (36.0-37.0),体温的生理变化,8,体温的生理变化,性别,年龄,昼夜,运动,进食、环境温度,药物,2、生理变化,9,1、引起热的原因,感染性发热:有各种病原体(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所引起的感染。,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组织损伤及坏死产物,生物制剂或药物反应引起,甲亢、中暑等发热。,二、体温过高(发热),异常体温的评估,10,2、发热程度的划分,低热,中等热,高热,超高热,异常体温的评估,(口腔温度),11,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产热散热 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 病人自感畏寒、无汗、皮肤苍白,3、发热的过程,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 病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体温的评估,12,4、常见热型,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 -40 ,达数天或数周, 24h温差1 多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36,37,38,39,40,1,2,3,4,5,6,7,8,9,10,(日),重要,13,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24h温差1,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 多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等,14,3.间歇热 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发热时体温骤然上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退热时常伴大汗淋漓,经数小时或数日后又再次发热。多见于疟疾,15,4.不规则热 体温在一日内变化无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感冒、癌性发热,16,二高热病人的护理,17,降温 加强病情观察 补充营养与水分 促进病人舒适 心理护理,护理措施,18,1降温,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9,局部可用冰袋冷敷头部、大动脉,全身冷疗可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 药物降温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剂量、用法。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者要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及交班,19,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 高热病人增加测量体温次数,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博、呼吸、血压及出汗等。,T39 ,每四小时一次,并予对症处理 体温在38-39,每日四次 体温在37.5-37.9,每日三次 体温正常,每日一次,14:00时测,伴随症状:发热早期,病人常伴畏寒,皮肤苍白,应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 治疗效果 观察饮水量、进食量、尿量等,20,3.营养与水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鼓励少量多餐,多进水,每日3000 ml。 不能进食者,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21,4.促进病人舒适,卧床休息 高热时,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 口腔护理 高热病人口腔粘膜干燥,抵抗力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舌炎和粘膜溃疡,应协助病人漱口 皮肤护理 退热期病人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22,体温上升期:了解心理反应,给予精神安慰 高热持续期:解除身心不适,满足合理要求 退热期:清洁卫生,补充营养,5. 心理护理,6、健康教育,稳定情绪,饮食调养,补充水分,注意休息,学会体温的测量及物理降温法。,23,三、体温过低,体温在35.0以下 原因:散热过多 低温环境 产热过少 极度衰竭 病理原因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护理:环境温度、保暖、监测生命体征,体温的评估,24,825,轻度:32.135.0 中度:30.032.0 重度:30.0,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025.0,体温过低临床分级,826,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 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二)临床表现,827,环境温度: 2224 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 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 病因治疗 积极指导,(三)护理措施,体温的测量,28,1体温计种类,(1)水银体温计 口表:口腔或腋下测温 肛表:用于直肠测温,测体温,(2)电子体温计,(3)红外线体温计,(4)化学点状体温计,29,2.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体温计先全部浸于消毒容器内,5分钟后取出,冲洗干净,甩水银至35以下,再放入另一盛有消毒液容器内,30分钟后取出,用冷开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于清洁的容器内 切忌将体温计放在40以上的温水中清洗,以免爆破,重要,30,5min,30min,流水冲洗 甩表擦干,擦干备用,冲洗,体温计的消毒,31,体温计的检查,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测试过的40以下的水中, 3分钟后取出检视。 若读数相差0.2以上或玻璃管有裂隙的体温计不再使用,测体温,32,3测量体温的方法,(1)用物 体温计放入盘内(垫纱布)、纱布、手表、记录本,笔,测体温,33,(2)操作方法,测量前 清点体温计总数,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口腔测温,舌下热窝,(3分钟),记录结果,腋下测温,(10分钟),腋窝深处紧贴皮肤,直肠测温,插入肛门 3-4cm,(3分钟),测体温,34,测温部位的选择,口腔 用于成人清醒合作状态下,无口鼻疾患者 禁忌:昏迷、婴幼儿、口鼻手术者 腋下 用于昏迷、口鼻或肛门手术者、腹泻、婴幼儿 禁忌:腋下有创伤炎症、消瘦者,测体温,直肠 用于婴幼儿、不能用口腔或腋下测温者 禁忌:肛门手术者、腹泻、心脏疾病患者,35,(3)注意事项,测量前后,应清点体温计数目,甩表勿触及他物,以防破碎 凡给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病人测温时,应手扶体温计,防止失落或折断 病人进冷、热饮食、蒸汽吸入、面颊冷热敷须30分钟后,方可口腔测温;沐浴、酒精擦浴应隔30分钟后,方可腋下测温;灌肠、坐浴后30分钟,方可直肠测温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应守护病人身旁重测,测体温,36,(3)注意事项,当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 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立即口服大量牛奶或蛋白,使汞与蛋白结合,以延缓汞的吸收 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可服大量粗纤维食物(如韭菜),使水银被包裹而减少吸收,并增进肠蠕动,加速汞的排出,测体温,37,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38,概念,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扩张与回缩的搏动,这种搏动在浅表的动脉可触摸到,称为脉搏,39,正常脉搏,脉率 成人在安静时,脉搏为60100次/分 脉率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而变动 脉律 有规则、均匀的搏动,间隔时间相等 脉搏的强弱 取决于动脉的充盈程度、动脉管壁的弹性、脉压大小,脉搏的评估,40,异常脉搏,脉率异常 节律异常 强弱异常 动脉管壁异常,脉搏的评估,41,脉率异常,速脉 成人脉率100次/分 见于发热、休克、心衰等病人 体温每升高1,成人脉率增加10次/分,儿童增加15次/分 缓脉 成人脉率60次/分 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等病人,脉搏的评估,42,节律异常:,1.间歇脉 (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人。,脉搏的评估,重要,43,二联律 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节律异常,脉搏的评估,三联律 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过早搏动,44,2、脉搏短绌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其特点为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见于心房纤维颤动的病人,节律异常,发生机制 由于心肌收缩力强弱不等,有些心输出量少的搏动只发生心尖,但不能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造成脉率低于心率,脉搏的评估,45,节律异常,46,脉搏强弱的异常,1洪脉 见于高热病人 2细脉 见于大出血、休克病人 3交替脉 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病人,脉搏的评估,47,4奇脉 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甚至呈消失现象。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 5水冲脉 脉搏骤升骤降,急促有力,脉压差增大所致。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6重搏脉 正常脉搏下降过程中出现重复上升的脉波。,脉搏强弱的异常,脉搏的评估,48,测量脉搏的部位,脉搏的测量,49,触桡动脉测量方法,以食、中、无名指按于桡动脉处,一般病人半分钟,异常脉搏应测1分钟 脉搏细弱而触不清时,可用听诊器听心率1分钟,脉搏的测量,50,脉搏短绌的病人,应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两人同时开始,由听心率者发出“起”、“停”口令,测1分钟。 记录:以分数式记录。记录方法为心率脉率,如心率为100次,脉率为76次则写成10076 次分。,触桡动脉测量方法,脉搏的测量,51,注意事项,1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20-30分钟后再测 2不可用拇指诊脉,以免拇指小动脉搏动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3. 偏瘫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脉搏的测量,52,第三节 血压的评估,53,血压概念,在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当血液射入主动脉,此时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压力降至最低位,称为舒张压 临床上所指血压一般是指动脉血压 血压值: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静脉血压,54,血压概念,脉压=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 13脉压,5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血压 与心输出量、外周阻力成正比 与血管壁的弹性成反比,血压的评估,56,血压正常值,肱动脉血压 正常成人安静时 收缩压为90 140mmHg 舒张压为60 90mmHg 脉压为30 40mmHg,血压的评估,57,生理性变化,1 年龄和性别 2 时间和睡眠 3 环境 4 精神状态 5 体位 立位坐位卧位 6 一般 右上肢血压左上肢 10-20mmHg 7 下肢血压上肢 20-40mmHg 如下肢血压低于上肢血压,提示相应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见于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髂动脉或股动脉栓塞,血压的评估,由于右上肢肱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直径大、行径短;而左上肢肱动脉来源于主动脉弓的第三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行径长,由于能量消耗,使得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比较国人左右肱动脉管径,右左占(58.793.83)%,左右占(24.853.36)%,右=左占(16.362.88)% (刘炎玲,赵曼一.600例左右肱动脉压比较观察J.实用护理杂志,1990,6(2):26-27.),58,异常血压,高血压 低血压 脉压的变化,异常血压,血压的评估,59,高血压、低血压,血压的评估,60,脉压的变化,脉压增大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 脉压减少 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血压的评估,61,血压计的种类,汞柱式血压计 (台式、立式两种,立式血压计可任意调节高度),弹簧表式血压计,血压的测量,62,血压计的种类,电子血压计,血压的测量,63,监护仪,血压的测量,64,肱动脉测量血压,(1)测量前,嘱病人休息15分钟,检查血压计 (2)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露出上臂手掌向上 (3)袖带缠于上臂,下缘距肘窝23cm , 能放入一指(袖带太松,血压偏高;太紧血压偏低),血压的测量,65,(4)戴好听诊器,将听诊器胸件紧贴肱动脉处,不宜塞在袖带内,向袖带内打气至动脉搏动音消失上升20-30mmHg,收缩压:放气时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汞柱上所指刻度。 舒张压:放气至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5)关闭水银槽开关,记录 如120/80mmHg,肱动脉测量血压,血压的测量,66,注意事项,1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2测血压时,心脏、肱动脉应在同一水平 3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尽量做到“四定”, 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血压的测量,67,4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需重测者,先将袖带内气体驱尽,汞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测量 5、应相隔12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注意事项,血压的测量,68,5注意测压装置、测量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保证测量血压的准确性。 6为偏瘫病人测血压,应测量健侧 7小儿测量时注意使用小袖带,69,有关血压测量的研究1,70,有关血压测量的研究2,71,有关血压测量的研究3,72,(四)异常血压的护理,发现血压异常时,不要流露出紧张表情 1. 应与病人基础血压对照后,给予解释、安慰,并严密观察,做好记录 2体位:病人血压过高,应卧床休息; 血压过低者,取平卧位或休克卧位 3. 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73,第四节 呼吸的评估,74,概念,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呼吸的全过程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75,呼吸系统解剖图,76,呼吸的过程,77,CO2,CO2,O2,血液循环,组织 细胞,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 血液中 的运输,组织 换气,细胞内氧 化代谢,外呼吸,内呼吸,呼吸的过程,呼吸运动是外呼吸的一种综合表现,吸气+呼气两个过程,78,呼吸的调节,呼吸中枢:分布于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层等部位 呼吸反射性调节: 肺的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和喷嚏)。 呼吸的化学性调节:PaCO2、PaO2、H+,呼吸的评估,79,呼吸的化学性调节,呼吸的评估,80,正常呼吸,正常呼吸运动表现为胸壁自动、频率和深度均匀平稳、有节律的起伏 成人在安静时16-20次/分 新生儿可达44次/分 呼吸率与脉率之比约为1:4,呼吸的评估,81,生理性变化,年龄,活动,情绪,意识,呼吸的评估,体温,血压,82,异常呼吸,频率异常:呼吸过速、过缓 节律异常:潮式呼吸、间断呼吸 深浅度异常:深度、浅快呼吸 声音异常:蝉鸣样、鼾声呼吸 呼吸困难,呼吸的评估,83,频率异常,1呼吸过速(气促) 呼吸频率增快,成人24次/分钟 2呼吸过缓 呼吸频率减少,成人12次/分钟,呼吸的评估,84,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氏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20秒)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的评估,重要,85,2间断呼吸 又称毕奥氏呼吸 其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暂停呼吸,周期长短不同,随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常在临终前发生。,呼吸的评估,节律异常,86,深浅度异常,1深度呼吸 又称库斯莫氏呼吸 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2浅快呼吸 若呼吸浅而快,见于胸壁疾病或外伤;若呼吸表浅不规则,有时呈叹息样呼吸, 见于濒死病人,呼吸的评估,重要,87,声音异常,1蝉鸣样呼吸 即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多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 2鼾声呼吸 由于气管或支气管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使呼气时发出粗糙的鼾声。,呼吸的评估,重要,88,呼吸困难,病人主观上感到胸闷,呼吸费力;客观上可见呼吸用力,张口抬肩,鼻翼煽动,辅助呼吸肌也参加呼吸运动,呼吸频率、深度节律也有改变,可出现紫绀。,呼吸的评估,重要,89,呼吸困难临床分型,呼吸的评估,90,测量呼吸的方法,1在测量脉搏之前或之后,护士的手仍按在病人手腕处,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因紧张而影响检查结果 2观察病人胸部或腹部起伏次数,一吸一呼为一次,观察1分钟 3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花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被吹动的次数,一分钟后记数,呼吸的测量,9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 叩击,重要,3. 体位引流,5. 必要时进行吸痰: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1. 有效咳嗽,4.遵医嘱应用雾化吸入、给予祛痰药物等,利于痰液排除。,92,1.有效咳嗽训练,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取坐位或半卧位,屈膝,上身前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液咳出。,重要,93,2.叩击,手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者将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即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手指弯曲,拇指紧靠示指,有节奏地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叩打。边叩击边鼓励患者咳嗽。 注意:不可在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乳房等部位扣打。,重要,94,3.体位引流,概念:置病人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 适应症: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大量脓痰者 禁忌症:高血压、高龄患者、极度衰弱等病人,重要,95,体位引流实施要点:,体位:病人患病肺侧处于高处,其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便于分泌物顺体位引流而咳出。 引流间隙深呼吸,并尽量咳嗽,护士协助叩背,提高引流效果。 辅以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等。 每日2-4次,空腹时为好,每次15-30分钟。 引流时监测:病人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停止引流;观察引流液色、量。,96,危重病人,年老病人,昏迷病人,麻醉未清醒前病人,适应症:,5.吸痰法,97,吸痰装置,中心吸引器,吸引途径: 经鼻吸痰 经口吸痰 经人工气道吸痰,电动吸引器,98,电动吸引器吸痰法的操作方法,99,吸痰操作方法,(1)检查吸引器,调节负压(40-53.3 K pa) (2)连接吸痰管并试吸,冲洗皮管。,( 3 )将病人头部转向护士 ( 4 )反折吸痰管先吸口鼻腔,换管后病人吸气时插入气管内,自下而上边吸边左右旋转导管退,同时观察病人的呼吸。,( 5 )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 (6)吸毕,将病人口腔周围擦净。并观察吸出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必要时做好记录,100,吸痰法注意事项,吸痰动作要轻、稳。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 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储液瓶洗净后,应盛少量的消毒水备用。 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与保养,保持其良好效能。 口鼻腔和气管切开需吸时,先吸气管切开,101,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 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吸出 1) 吸痰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吸痰管每次使用后更换,治疗罐、治疗巾每日更换消毒 2) 每班取出内套管清洗消毒 ,更换切口处纱布 3)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出,雾化吸入 4) 观察套管松紧 发现有血性分泌物,病人呼吸异常或呛咳等现象,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同时检查气管套管位置有无不当等情况,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注意事项,102,五、痰标本采集法 P424,(一)痰常规标本 清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蜡纸盒或广口瓶内,如查癌细胞,瓶内应放10甲醛溶液或95酒精溶液固定后送验 (二)痰培养标本 先用朵贝氏液,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12口痰于培养皿或瓶中,及时送验。,103,(三)24小时痰标本 嘱病人将晨7时至次日晨7时的痰液全部留在容器中送验,不可将漱口液、唾液等混入 观察痰液量、性质、有无分层(支气管扩张病人痰液分层) 病人无法咳嗽,吸痰时用集痰器,痰标本采集法,104,咽拭子标本采集,【目的】 取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病毒 分离,以协助诊断。,14 105,【方法】 用培养管内长棉签擦拭两侧腭弓、咽及扁桃 体上分泌物,咽拭子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做真菌培养时,须在口腔溃疡面上采集分泌物。 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棉签不要触及其他部位,防止污染标本,影响检验结果。 避免在进食后2小时内留取标本,以防呕吐。,14 106,常用的血氧指标:,氧分压(PaO2): 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 O2 产生的张力。,107,2. 氧饱和度( SaO2 ),正常值,动脉血 93-98 % (鲜红) 静脉血 70-75 % (暗红),取决于 氧分压,Hb与氧结合的百分比,108,缺氧的程度,6.6kPa,9.3kPa,11.9kPa,轻度缺氧,中度缺氧,重度缺氧,需吸氧,PaCO2,PaO2,SaO2,6.67kPa (50mmHg),4kPa (30mmHg),60%,80%,109,缺氧的分类,吸氧 效果好,110,各型缺氧血氧指标变化的特点,111,临床上常为混合性缺氧,休 克,中毒,112,氧气吸入的适用范围,1呼吸系统疾患 如哮喘、肺气肿、肺不张 2心功能不全致呼吸困难者,如心衰时出现呼吸困难。 3各种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使氧不能由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而产生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 4昏迷病人 如脑出血或颅脑损伤后 5某些外科手术后病人 如胸外科大手术,大出血休克病人,113,氧气筒和氧化表,(压力表压力-5Kg/cm2) 氧气筒容积 供氧时数= 每分钟用量(升)60分,氧浓度和氧流量的换算公式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1mPa=10Kg/cm2,114,供 氧 方 法,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氧气头罩法,氧气枕法,家庭供氧法:氧立得、小型氧气瓶,115,鼻塞、鼻氧管给氧法,用塑料或有机玻璃制成带有管腔的球状物,塞于鼻孔,代替鼻导管用氧的方法鼻塞大小以恰能塞鼻孔为宜 此法可避免鼻导管对鼻粘膜的刺激,病人较为舒适,116,面罩法,将面罩置病人口部,用松紧带固定,再将氧气接于氧气进孔上,调节流量,氧流量需6-8L分,117,氧气头罩法,一般应用于小儿,118,氧气枕法,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由于氧气筒准备不及或转移病人途中,可用氧气枕代氧气装置,氧气枕为一长方形橡胶枕,枕的一角有橡胶管,上有调节器以调节流量,119,氧气管道化装置,医院的氧气供应可集中由供应站供给,各用氧单位配有氧气表。,120,氧气吸入浓度,低于25的氧浓度无治疗价值 高于60的浓度,持续时间超过12天,则发生氧中毒 对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滞留,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121,氧疗的副作用,氧中毒 吸收性肺不张 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呼吸抑制,122,氧中毒,氧中毒时出现细胞实质性受损,一般认为与活性氧的毒性作用有关。可分为肺型与脑型。 氧浓度60%,持续24小时以上可出现。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咳嗽、胸痛、呼吸增快。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 预防: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血气分析,123,吸收性肺不张,呼吸空气时,肺内含有大量不被血液吸收的氮气,构成肺内气体的主要成分,当高浓度氧疗时,肺泡气中氮逐渐为氧所取代。当有支气管阻塞时,肺泡内的气体易被血液吸收而发生肺泡萎缩 预防: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改变体位,防止分泌物阻塞,12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由于早产儿眼睛的血管未形成,容易受各种因素如新生儿窒息、吸氧、感染、应用激素等的影响而发生晶状体后纤维增生性眼病 (ROP)。 主要症状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125,呼吸抑制,慢性缺氧病人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对CO2的刺激不敏感,其呼吸主要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 若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导致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预防: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126,吸氧注意事项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先分离鼻氧管与湿化瓶连接处,调好流量再接上。,吸氧(VCD),127,常用湿化液冷开水、蒸馏水。急性肺水肿用20 % 30%乙醇 氧气筒内氧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0.5mPa(5kg/cm2) 对未用完或已用尽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或“空”标志 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吸氧注意事项2,128,氧疗监护内容,(1)缺氧症状:患者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变慢、血压上升、呼吸平稳、皮肤红润温暖、发绀消失,说明缺氧症状改善。 (2)实验室检查:可作为氧疗监护的客观指标。主要观察氧疗后PaO2、PaCO2、SaO2等。 (3)氧气装置:有无漏气,管道是否通畅。 (4)氧疗的副作用:当氧浓度高于60%、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可出现氧疗副作用。常见副作用有氧中毒,肺不张,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呼吸抑制。,重要,129,附:高压氧疗法,高压氧疗法是指在高于一个绝对大气压的密闭环境下,利用吸氧进行治疗的方法。通过增加血液中的物理溶解氧的含量和提高血氧分压,提高血氧向组织弥散的量,改善病变组织的氧供应,促进有氧代谢而使病变组织上和功能上的恢复。 具体做法:在特殊的加压舱内,将纯氧在23个大气压下供给病人。主要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复苏、脑血管阻塞性疾病,130,思考题:B型题,患者女性,74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型呼吸衰竭。现意识清楚、口唇轻度紫绀,血气分析示PaO2:50mmHg、SaO2:85%、PaCO2:60mmHg。 1、护士为患者安置卧位时应选择 C A 中凹卧位 B 侧卧位 C 半卧位 D 端坐位 E 膝胸卧位 2、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应为 A A 2L/min B 3L/min C 5L/min D 6L/min E 8L/min 3、该患者吸入的氧浓度是 B A 25% B 29% C 37% D 41% E 53%,131,患者,男性,56岁,诊断为肺脓肿。现发热,体温38.9,咳嗽、咳痰,痰液黏稠、量多。 1、患者的发热程度为 D A 超高热 B 高热 C偏高热 D 中等热 E 低热 2、护士为患者物理降温,错误的措施是 B A 32温水拭浴 B 50%乙醇拭浴 C拭浴时尽量避免摩擦 D头部置冰袋 E 30分钟后复测体温 3、为患者实施体位引流,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C A 采用头低足高位 B 引流前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C可于餐后进行 D 每次1530分钟 E 痰量大时注意预防窒息,B型题,132,多选题,1、下列疾病的患者中,可出现脉搏缓慢的是 DE A 疼痛 B 贫血 C 心功能不全 D 颅内压增高 E 镇静剂过量 2、下列疾病中,可出现腹式呼吸减弱的是 ABC A 大量腹水 B 腹腔巨大肿瘤 C 腹膜炎 D 腹壁静脉曲张 E 急性肾盂肾炎 3、给患者吸痰时,应注意的是 ABCE A 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 B 成人负压吸引压力为4053.3KPa C 吸痰管每次使用后更换 D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5s E 痰液粘稠,可配合叩击 4、取咽拭子培养标本时,正确的是 ACE A用无菌长棉签擦拭蘸取 B 防止细菌混入,先用抗菌漱口溶液漱口 C 进食2小时后才可留取 D 用力擦拭,取足量分泌物 E 送检试管应密封,133,多选题,1.测腋温时发现体温不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ABCDE A 病情变化 B 腋下汗液未擦干 C 测量时未夹紧体温计 D 体温计损坏 E 测量时间少于10min 2下列疾病中,可出现低张性缺氧的是 ABE A 高山病 B 先天性心脏病 C 心力衰竭 D 一氧化碳中毒 E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3下列关于吸气性呼吸困难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E A 上呼吸道部分梗阻 B 吸气时间延长 C出现三凹征 D 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强 E 常见于喉头水肿的患者,134,The end,135,(一)低张性缺氧,特征,PaO2 ,1. 原因与机制,(1) 吸入气氧分压过低,(2) 外呼吸功能障碍,(3) 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慢性肺部疾病,右向左分流,组织供氧不足,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136,正常 Normal,静脉血分流 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