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制药集团质量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doc_第1页
XXXX制药集团质量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doc_第2页
XXXX制药集团质量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doc_第3页
XXXX制药集团质量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doc_第4页
XXXX制药集团质量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资料质量部实验室综合管理制度【目的】为规范公司质量部QC实验室的管理,完善QC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室检验工作准确有序的运行,符合国内、国际认证注册要求,特制定本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QC实验室的管理。【定义】1、检测:是指按照规定程序,由确定给定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征、进行处理或提供服务所组成的技术操作。2、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3、验证:即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4、确认:证明设备或辅助系统,安装正确、工作正常,确实产生预期结果,并以文件佐证的行为。4Q分别为预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性能确认。5、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内容】1 组织结构与职责1.1 QC实验室要建立符合GMP、ISO9000等规范要求的组织和管理结构,根据工作职责设置岗位,按照相应的行政、业务关系绘制组织结构图(见附件1)。1.2岗位的设置要有管理和技术两条渠道,每一个岗位有明确的入职标准和职责,并对各岗位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应负职责进行详细描述(见附件2、3、4)2 人员2.1 QC实验室要按照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设置和入职标准,在每个岗位配备符合标准的人员,并按照综合素质(附件2)的高低将人员分为:分析员、分析师、分析工程师、高级分析师。2.2 必须建立培训制度,并根据不同人员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有培训效果和保证措施。培训计划要与实验室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每年至少一次GMP、SOP、分析技术、微生物学知识(微生物化验室人员)的培训。2.3 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或可证明的技能,QC实验室对人员进行资格确认,每年对照资格标准对人员进行一次综合评定,实行升降级或淘汰。2.4 建立每位员工培训档案,包括:所受教育、专业资格、专业培训、工作经历及具备技能和经验、现从事工作等。2.5 QC经理、主管,除了具备相应的检测方面的足够知识外,还需具有:a)制造被检测产品所用的材料和相应工艺知识,已使用或准备使用方法的知识,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降级等方面的知识;b)国外法规和标准中要求的知识;c)对有关原料和产品的超标及处理方面的知识。3 设备与设施3.1 设施和环境条件 3.1.1 QC实验室要有足够的设施满足各种检测对环境的需求,并有充足的空间供仪器设备的摆放和各项检测的正常进行。3.1.2在QC实验室以外的场所进行取样、检测时,其设施和环境条件必须达到相对应的技术要求。3.1.3 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如:温度、温度、供电、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声级和振级等),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的结果时,要停止检测。3.1.4不同的取样或检测区域要采取措施进行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3.1.5 根据检测需要设置相应的控制级别和范围,这些范围的进出和使用有明确的程序并加以控制。3.1.6要制订程序确保实验室现场的整洁有序,并得到良好的维护。3.2 仪器设备及其校准3.2.1QC实验室要配备正确进行取样、样品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所要求的所有设备,并建立主要仪器设备台帐。关键仪器设备要有运行状态标识,每台仪器应有受控的使用记录并立等可取。3.2.2 必须有包含足够信息的详细的仪器操作SOP,包括仪器的选择、仪器条件的设置、基本的操作程序、简单的维护保养和维修,保证实验室人员都能根据文件完成操作。3.2.3用于检测的设备及其软件要达到要求的准确度,新购买的仪器在投入工作前要进行4Q确认。3.2.4 要有程序规定实验室设备外部或内部校准,以维持设备状态的可信度,内容要包括需校准范围、操作说明、使用标准品和待测物、校准周期、需记录信息、限度或要求、审核和批准要求,校准要依照法定标准进行。3.2.5 QC实验室要制订需校准设备清单及校准计划以保证其能够满足实验室的规范要求。设备维修、移动或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实验室要确保设备在使用前已经进行重新校准。3.2.6设备要由经过相关仪器设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或SOP要便于有关人员取用。3.2.7用于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每一设备及其软件,均要加以唯一性标识。建立有编号的设备档案及档案目录,设备档案包括: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确认;b) 制造商名称、仪器型号、系列号或其它唯一性标识;c) 校准及确认合格证书或复印件;d) 当前位置,购买、安装及移动时间、位置;e) 制造商的说明书,或其存放地点; f) 所有校准报告和4Q确认的日期、记录、结论,校准方案、验收标准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g)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记录; h)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时间和记录。 3.2.8 QC实验室要具有安全处置、运输、存放和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3.2.9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要停止使用,并作标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为止。实验室要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对先前的检测的影响,并执行“超标调查”程序(见7.1)。3.2.10需校准的所有设备,要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 3.2.11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要有程序确保其所有相关文件和记录得到正确更新。3.2.12检测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要有得到保护的相关规定,以避免发生致使检测结果失效的误操作。3.3玻璃仪器的管理3.3.1 QC实验室所有用于定量的玻璃仪器要按规定进行校准,校准后要使用标签、编码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3.3.2使用后的玻璃仪器要及时用清洁液或洗涤剂浸泡,然后用清水洗三遍,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倒置沥干,所有的玻璃仪器的内外壁不得有挂水。3.3.3清洗干净的玻璃仪器要保存在专用柜中,不用的玻璃仪器不能长期放在试验台上,玻璃仪器应有清洁状态标识。3.3.4滴定架上的滴定管上端应有防护措施(如倒扣小试管或小烧杯),滴定管内不得残留溶液,必要时滴定管上应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4 试剂、标准品与样品 4.1 试剂4.1.1 QC实验室要有与检测有关的试剂和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存储的文件,规定其领用前的确认、分类(至少包括:固体、液体、剧毒、易爆、标准品和菌种、消耗品)定区存放及对不同试剂的存放环境要求,存放试剂柜要进行编号、加锁,指定负责人。4.1.2 建立试剂使用有效期程序,对不同试剂开口前后的有效期分别做出详细规定,试剂瓶上要贴签标明名称、收到日期、开口日期、有效期、开口(领用)人等内容。 4.1.3 建立试剂数据库,定期对试剂进行检查,清除过期的试剂和化学制品,并保留其销毁或处理记录,保证试剂的帐物卡相符。4.1.4 对影响检测质量的重要的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要商名单。4.1.5 微生物检测用培养基和试剂要严格按照SOP和说明书要求条件存放,保证其使用有效。4.1.6 化验用的剧毒物品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和公司制度规定,剧毒品应存于保险柜(双锁)内,钥匙分别由两位管理员掌管,用多少领多少,使用前后毛重差与领用量的差值不能超过规定,并对领出和退回剧毒物品要详细登记;剧毒物品溶液的使用,归还和存放必须履行使用账目登记制度,并对废液、取样和检测用具的处理有详细的规定。4.1.7 所有配制的溶液要标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人等信息。4.2 标准品4.2.1 必须建立标准品的购买、验收、储存、使用的管理程序。4.2.2 对应不同检测,要购买相应的国家级标准品,如用二级标准品和自制标准品,要有相关标定的程序和详细的标定资料,并规定有效期和再标定期。4.2.3 要建立标准品的接收、保存、领用、销毁台帐,对相关标准品操作的人员和时间等详细记录。4.2.4 标准品要在加锁冰箱内按品种分类保存,对冰箱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有温度打印,建立标准品冰箱管理程序,设专人管理。4.2.5 要建立标准品开瓶后使用过程的管理程序,避免使用过程的污染和失效,并指定专人管理。4.2.6 微生物检测用菌种的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规定菌种的接收、保存和处理,最多传代次数,传代周期,接收的测试报告。4.2.7 要有标准溶液配制的程序,规定标准溶液的配制环境要求、配制周期、分析和配制用水质量、基准标准品的要求、有效期,并有有效期验证资料。4.3 取样和样品管理4.3.1要制定物料的取样程序,对取样的洁净级别、取样台的清洁、捕尘设施效果、取样器的存放、取样容器的清洁、人员的操作等有详细规定,取样计划和程序在取样的地点要能够得到,取样计划要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4.3.2与取样有关的资料和操作要及时记录。这些记录包括所用的取样程序、样品的识别、取样量(重量)、环境条件、取样地点、取样和接收时间、取样程序所依据的统计方法。4.3.4要制定检测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清理的程序,包括为保护检测物品的完整性(微生物检测)、分析时间限度(样品及其溶液)、防止混淆、以及QC实验室正常检测所需的全部条款。4.3.5 QC实验室必须建立检测样品的标识系统,样品在QC实验室的整个期间要保留该标识。标识系统的统计和使用要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或在涉及的记录和其他文件中混淆。4.3.6设立专门的样品发放区域,不同样品分类存放,防止交叉污染。4.3.7在接收检测样品时,要记录异常情况或对检测方法中所述规定条件的偏离。当对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产生怀疑或外观不符合标准时,QC实验室要在开始工作之前问询样品提供部门,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下内容。5 文件和记录5.1 文件5.1.1 QC实验室要建立和维持程序来控制构成其质量体系的所有文件(内部制定或来自外部的),并对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和发放有程序规定,文件要根据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且详细、易于操作。5.1.2 QC实验室要具备最基本的文件,具体要求见附件65.1.3凡作为质量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要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要建立识别质量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并易于查阅,以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的文件。5.1.4所用文件要确保:a) 在对QC实验室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所有作业场所,都能得到相要文件的授权版本; b) 定期审查文件,必要时进行修订,以保证持续适用和满足使用的要求; c) 及时地从所有使用和发布处撤除无效或作废的文件,或用其他方法确保防止误用; d) 需保留的作废文件,要有明显的作废标记。 5.1.5质量体系文件要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的编码方式要有统一规定,还要包括发布日期、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发布机构、接受机构、相关人员签名和受控标识。5.1.6文件的变更要由指定审查责任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被指定的人员要具有进行审查和批准的资质。5.1.7更改的或新的内容要在文件或适当的附件中标明。5.1.8如果QC实验室的文件控制度允许在文件再版之前对文件进行手写修改,则要确定修改的程序和权限。修改之处要有清晰的标注、签名并注明日期,修订的文件要尽快发布。5.1.9要制定程序来描述如何更改和控制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5.2 记录5.2.1 QC实验室要建立和维持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程序。5.2.2所有记录要有签名和日期,每张记录要有唯一编号,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和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适宜环境的设施中,所有记录指定人员管理。 5.2.3所有记录应予以安全保护和保密,对电子存储的记录实验室要有程序规定存储方式和备份周期,并防止未经授予权的侵入或修改。 5.2.4 原始检测记录、导出数据及图谱、开展跟踪审核的信息、校准记录、设备使用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报告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5.2.5每项检测的原始记录要包含足够的信息,并保证该检测能够复现,检测结果、数据和计算过程要在工作时予以记录。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要划改,不可擦涂掉,并将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要有改动人的签名和日期。6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验证6.1检测方法6.1.1 QC实验室制定所有与检测相关的方法和程序,包括被检测物品的取样、处理、运输、发放、接收、检测、存储、销毁和分析检测数据的统计技术。6.1.2有评定测量操作和结果偏离的程序,构成偏离的来源包括所用的标准物质、检测方法、设备、环境条件、被检测物的性能和状态以及操作人员。 6.1.3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检索和备份时,QC实验室要确保:a) 检测使用的计算机软件要被制订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验证;b) 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要包括: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c) 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提供保护检测和校准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和运行条件。6.2 检测方法的验证6.2.1 QC实验室新制定检测方法时首先制定验证计划,其中至少需包含下列信息:a) 对方法适当的识别; b) 方法的适用范围; c) 被检测物品类型的描述; d) 被测定物结果标准范围; e) 装置和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f) 所需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g) 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期; h) 程序的描述,包括:物品的附加识别标志、处置、运输、存储和准备;工作开始前所进行的校核;检查设备工作是否正常;观察和结果的记录方法;需遵循的安全措施。i) 接受的准则和要求; j) 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方法。6.2.2 非标准方法、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要进行验证,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实验室要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验证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声明。6.2.3 方法验证内容根据药典标准规定进行。7 超标调查及纠正预防措施7.1超标调查OOS(Out-of-Specification)7.1.1 OOS调查要从确定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开始。原因可包括:样品确认、样品规格、方法和程序、员工的技能和培训、消耗品、设备及其校准。7.1.2实验室要将OOS调查所要求的任何变更制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7.1.3实验室展开的OOS调查要保证: a) 确定对偏差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及要采取的措施(必要时暂停工作); b) 对偏差的严重性进行评价; c) 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对偏差的可接受性作出决定;d) 确定批准恢复工作的职责。7.1.4 OOS调查包括:质量反馈、质量控制、仪器校准、消耗材料的核查、对员工的考察或监督、检测报告的核查、管理评审和内部或外部审核。7.1.5 OOS调查的结果必须进行监控,以确保将来采取的纠正活动是有效的。 7.1.6附加审核常在OOS调查实施后进行,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只有在证实了问题严重或对业务有危害时,才有必要进行附加审核。7.1.7当评价表明偏差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的运作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 要立即执行纠正措施程序。7.2预防措施7.2.1预防措施采取前要确定偏差的潜在原因和所需的改进,并制订、执行和监控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7.2.2预防措施程序要包括措施的启动和控制,以确保其有效性。 7.2.3除对操作程序进行评审之外,预防措施还包括趋势和风险分析在内的资料分析。8 检测结果8.1 检测结果的趋势分析8.1.1 QC实验室数据的记录方式应便于发现其发展趋势,并采用统计技术对结果进行审查。8.1.2趋势分析要有计划并加以评审,包括下列内容: a) 定期使用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b) 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验证; c) 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 d)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 e) 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8.2 结果报告8.2.1每一项检测结果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并符合标准要求,结果以检测报告的形式出具,并说明检测结果所用方法的全部信息。8.2.2每份检测报告要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例如“检测报告”); b) 单位的名称和地址; c) 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 d) 所用检测方法; e) 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批号; f) 检测的日期; g) QC实验室或其它机构所用的取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h) 检测的结果带有测量单位; i) 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j) QC实验室作出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测报告的声明。9 信息9.1 QC实验室要与客户保持联系及技术方面的良好沟通。9.2应从客户处搜集正面的和负面的反馈资料,这些反馈用于改进质量体系、检测和校准工作及对客户的服务。9.3来自客户的质量反馈要有程序处理,并保存所有反馈的记录,以及实验室针对反馈所开展的调查和纠正措施的记录。10 内部审核与评审10.1 内部审核10.1.1 QC实验室要按照日程表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内部审核计划要涉及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质量负责人负责按照日程表的要求策划和组织内部审核。审核要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审核人员要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部审核的周期通常为一年。10.1.2当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导致对QC实验室运作的有效性,或对QC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怀疑时,QC实验室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10.1.3审核活动的领域、审核发现的情况和因此采取的纠正措施,要予以记录。 10.1.4跟踪审核活动要验证和记录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有效性。10.2 管理评审10.2.1要根据预定的时间和程序,定期地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改动或改进。评审要考虑到:a) 程序的适用性; b)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评价报告; c) 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d) 纠正和预防措施; e)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f) 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 g)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h) 客户的反馈; i)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员工培训。10.2.2管理评审的周期为1年,评审的结果列入实验室计划系统,列入下年度的目标、评审计划。10.2.3要记录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和由此采取的措施,管理层要确保这些措施在适当的时间内得到实施。11 安全与环保11.1安全11.1.1日常操作要求:a) 在QC实验室内实验室人员必须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安全防护眼镜,根据试验的特殊要求,穿戴个人防护用具(面罩、帽子、围单、绝缘橡胶或特殊处理的手套),禁止在实验室穿宽松的衣服及披散长发;b) 不允许在实验室吃东西,嚼口香糖,冰箱内不得存放食品和饮料;c) QC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了解工作场所中所有可能发生紧急事情处所;d) 不要堵住通道和应急出口的门,近灭火设备处及附近永远不能堆放物体或堵塞;e) 了解消防器材的位置和洗眼器的位置及使用方法;f) 丢弃盛酸或碱的容器时用自来水稀释并冲洗容器至少三遍,最初的两遍冲洗液要收集于酸碱废液容器内;丢弃盛剧毒品的容器时,须用自来水稀释并冲洗容器至少三遍,最初的两遍冲洗液要收集于第三类废液容器内;g) 在进行消化、蒸馏、回流、加热等凡有火源的操作时,试验人员不容许离开岗位。h) 实验做完或离开实验室时,应全部关闭水、电、气,并由指定的安全负责人负责进行安全检查,若必须在晚上无人时运行的仪器和设备要挂上”正在运行” 的标牌;i) 不能用嘴吸取任何液体,要使用吸球或液体分配器;j) QC实验室人员必须随时保持设备和工作区整洁,工作完毕,应清理好工作台面;k) 易燃液体必须贮存在安全柜内,并且不能在电炉等明火附近使用,酸碱等有腐蚀性的试剂应存放在耐腐蚀柜中,并分开存放;l) 经批准的参观者需由负责参观的职员陪同,并遵循公司的有关规则,进入实验室须穿戴防护用品;m) 由QC经理和主管负责进行安全巡视,每人负责一个月,轮流值日,安全巡视至少每天下班前一次,安全巡视后填写安全巡视记录。没有加班人员的情况下,QC实验室安全由安全负责人全权负责。在有人加班的情况下,安全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巡视后并向加班人员交待安全注意事项后才能离开,QC试验室安全由安全值日人和加班人员共同负责。11.1.2 紧急情况的处理a) 凡发生事故,不论大小,都应及时报告主管,并报告QC经理,由QC经理报告主管领导和总经理。b) 若事故发生,应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处理,若事故为化学品的伤害,应按照相关预案处理,若事故为外伤则应立即送医疗室,并经受过训练的人处理治疗,以防感染。主管应对事故进行调查,要有调查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c).当突然发生停电时,正在运行的仪器设备操作者应迅速切断电源开关,待通知来电,并电源稳定后,再接上这些仪器设备的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有问题,如无问题,可以继续使用,如有问题应立即通知工程部维修。必要时,有些设备可以先由工程部检查后再接上电源。d).收集原料和试剂遇到情况发生时,所有QC试验室人员能迅速查阅其内容并要求分析人员要掌握自己常接触物质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当发生化学试剂泄漏时,要求按照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指南进行处理。e).当遇到应急情况,需紧急疏散时,正在运行的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应以最快速度按照程序关闭所用仪器设备的电源后,从应急出口疏散。如果不能及时关闭的,疏散后应将情况及时汇报给应急反应小组。11.1.3化学品泄漏的处理a).使用人员应掌握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有关泄漏处理的方法。使用人员应知道吸收物品(如吸收棉等)的存放地点,并掌握其使用方法。b).当发生化学品泄漏时,使用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如关闭阀门,堵漏等),防止泄漏的进一步扩大。c).泄漏制止后,应迅速用吸收棉将泄漏物围起来,然后按有关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泄漏处理将泄漏化学品收集起来,并将现场清理干净。d).收集物放在垃圾袋中,贴上标签标明泄漏化学品名称。e).所有泄漏处理的废料一律交由安全环保部门处理。f).在处理时需注意戴上相关的防护用具,做好自我保护。g).泄漏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工厂安全环保部门。11.2 QC实验室环境管理11.2.1 QC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a) 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须保持桌面整洁;分析完成后,试剂、仪器应排放有序,并擦净桌面。b) 分析仪器和设备的清洁工作由专人负责,分析师负责自己桌面卫生及物品的整洁。c) 办公室的文件、纸张、参考文献资料等应排放整齐,用后应归还原处,桌面应保持整洁。d) 每天须将所有桌面擦一次,地面拖一遍。实验室的门窗须每周擦一次,墙壁每月打扫一次,随时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微生物无菌室每天用75%酒精或其它消毒剂擦洗桌面、地面及窗户、墙面。e) 每天下班前须将废弃物清出,并统计废弃物的总量,于每月初汇总上月的废弃物总量交安全环保负责人处。11.2.2废物处理a) 无机酸及碱、有机溶剂、重金属残留和其它有毒物质用带螺旋盖的高密度聚乙烯罐(不能用敞口的桶)或具塞玻璃瓶储存这些废物,并对废液收集罐进行编号。废液分成以下5类:水溶性有机溶剂,放在1号废液收集罐;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放入2号废液收集罐;重金属残余物、硫化氢溶液与三氯化铁反应后倒入3号废液收集罐;氯化了的有机溶剂和氯仿等,放入4号废液收集罐;无机酸碱等倒入5号废液收集罐。b) 安全罐上要有明确的标签,分析人员必须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分类存放在规定的容器中。1、2、4号罐须远离一切火源和热源。c) 当安全罐满后,由实验室人员把安全罐密封并贴上明确的标签,然后把这些罐送到工厂有毒有害废弃物储存间,并与相关部办理交接手续。由相关部与废弃物处理机构联系安排处理。可修改编辑精选资料附件1QC实验室岗位组织结构图QC实验室方法验证杂质研究文件档案管理稳定性实验试剂管理OOS调查设备仪器确认报告管理原材料检测成品检测微生物检测药理检测标准溶液工艺用水检测样品管理注: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机构中的岗位。附件2: QC实验室分析人员入职资格表技术职位最低入职资格要求学历职称执业资格英语水平仪器掌握程度分析技能分析员相关专业中专(或中级技工)-懂基本专业词汇熟练正确操作本岗位所用仪器记录准确及时,掌握基础分析知识,熟知岗位标准分析师相关专业大专(或高级技工)助理工程师(或高级技工)-借助工具查阅英文药典熟练正确操作本岗位所有仪器,能对仪器简单维修熟练掌握本岗位分析方法,能进行偏差调查,分析图谱和数据、审核记录。分析工程师相关专业本科工程师执业药师或质量工程师四级、能够查阅翻译书面资料熟练操作各种仪器,了解仪器原理,能维修和校准具有数据统计分析、起草新方法研究方案、方法验证、起草质量标准、偏差调查处理能力高级分析师相关专业本科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或质量工程师六级、能够英语对话熟练操作各种仪器,了解仪器原理,能维修、培训具有新方法开发,方法验证、偏差调查、预防纠正、质量标准制定、检测结果统计分析能力注:1、新入职人员应是大本以上学历,实习期一般为三个月,所有实习期人员执行分析员待遇。2、实验室人员符合入职资格要求后,参加每年定期的操作和理论考试,成绩达到90分以上方可取得相应技术职位。3、实验室人员取得执业药师或质量工程师资格的,职称相当于工程师;相关人员在技能和知识水平上已经具备晋级水平,在职称和英语其中一项没有取得对应资格,可根据实际情况走破格程序晋级。4、相关专业包括:化工、制药、分析、微生物、发酵或机械设备管理等专业。附件3:QC分析人员晋级评定管理流程图主管部门/岗位石药集团/质量专业流程图名称QC分析人员晋级评定管理流程图流程图编号CSPC/SMP/ ZL/006-01第1 图/共1 图正常评定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