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及预测研究分析_第1页
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及预测研究分析_第2页
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及预测研究分析_第3页
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及预测研究分析_第4页
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及预测研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中国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预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于2006年7月2223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国研网国研大讲堂承办。邀请国内外各界权威专家及政府官员共同对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趋向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并放眼国际,聚焦金融与资本市场、能源与资源及消费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以下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演讲实录:刘世锦: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来参加这个会,咱们这个会昨天已经开了一天了,大的问题都涉及到了,所以今天我们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我今天主要是想从产业增长格局的演变和宏观经济走势,从这样的角度谈一些看法。首先我想声明一点,我个人今天发表的观点,完全是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研究方面的成果,与我本人的单位没有直接的关系。首先,我想谈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同志以前都进行过交流,一点历史一点理论,作为我们分析当前问题的前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好的增长成绩,三个数据可以说明中国改革开放20几年以来取得的成绩,13亿人口在28年的时间里边保持了9%以上的平均增长速度,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13亿人口在这样一段时间里边,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这样持续、快速的增长?这本身是一个理论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有很多种解释,理论上可以有10到20种解释,产业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基本的解释,经济的持久的快速的增长,是因为存在着主导产业,一组又一组的主导产业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像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已经没有明显的主导产业了,历史上曾经有过,也就是过去他们曾经有高速的增长,而现在没有了,而中国现在有高速增长的原因所在。这是基本的理论问题。中国来讲改革开放以来主导产业的增长,基本上随着这样的路线,由主导产业带动着经济持久快速的增长。80年代的主导产业是轻工、纺织品,90年代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的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样推动中国的经济在90年代初有相当快速的增长,当时我们也进行了宏观调控。但是到97年以后整个的经济增长速度落下来了。有几年时间我们一直在扩大内需,这个解释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从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分歧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解释,90年代初期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主导产业没有劲,新的主导产业没有出现,出现了一个主导产业转换的缺口。这样一搞就有四五年的时间,不得不在中国很有很大增长潜力的时候,扩大内需。 这种局面到2002年的下半年终于改变了,一批新的主导产业浮出了水面,带头的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批行业是先导行业,都具有一定的最终产品性质。都是和人的消费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它们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产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等,主要是材料和装备。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和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行业的增长,这些行业是基础行业,这是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是我们对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增长的产业结构的描述,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 这样一个新的增长格局对我们理解近四年来的经济增长,分析和展望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比如说2006、2007或者今后若干年,甚至10年左右的时间,我觉得都是一个基本的分析。在这样一个框架中间,大多数行业属于统计中的重工业,于是近两年出现了重工业增长加快、比重明显提高的现象,也有一种说法是“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描述,是不是进入了这样一种阶段,这样一种现象怎么来看,重化工业是不是太多了,像这种说法比较多。 我说明一下,包括先导产业里面,大家注意一下像住宅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品,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现在修马路,实际上是一种公共物品,这种物品实际上用于消费的,现在这些东西实际上统计为投资。我们现在讲的投资这个概念中间,实际上就相当一部分,实际上具有消费的功能,比如说冰箱可以用20年,但是我把它认为是一个耐用消费品,是一个消费,但是买住房大家认为是投资。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消费职能和功能的这样一部分产品,我们统计的时候算为投资,我们现在的投资比重比较大。我现在说这个意思,并不是我们改变统计的方式,因为这是国际上通行的。有人讲中国现在消费太慢,我们想想城市里面的人,统计出来的消费的物品,有多大的扩张余地呢,现在消费升级的话就是买房买车,到城市里面去,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这样一些东西,实际上构成了我们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些内容,但是统计种类归为投资。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点争议,我简单的讲讲我们这一轮增长中间,我用了一个比较中性的词,重化工业或者重工业增长较快比重提高的这种现象怎么看,时间的关系我简单的说一下。作为高增长产业群龙头产业的住宅和汽车产业,近年来其产品的8090%由居民个人购买,居民个人已经成为这一批高增长行业的最终消费主体。企业家消费汽车,汽车是不会成为最高产业的,住房也是如此,这一轮增长过程中,这两个大的主导产业消费对象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阶段,特别持续长期的发展,应该说起到一个基础性作用。现在泡沫的问题很多,以大众消费作为支撑的话,不排除出现短期的泡沫,大范围出现泡沫的可能性比较小,出现了以后消除的可能性,手段还是很多的。 第二个,我们从供给方面来讲,基本上形成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国过去重工业的增长基本都是国有企业主导,比如说50年代的时候,包括90年代重工业在快速增长,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这一轮发生了实质上的变化,非国有的企业已经作为推动这些产业增长的主体力量。 第三就是以几个龙头产业为主导,相对形成了高增长的产业群。我们从纵向的角度来讲,都有投入产出的关系,汽车我们特别强调一个概念,就是汽车产业,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汽车制造业,汽车的总装零部件,上游是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等,有很长的拉动的产业链,汽车服务业,汽车出厂以后有汽车的信贷、保险、销售、各种各样的售后服务、保养、加油、汽车旅馆、汽车参观等等,很长的产业链。我们有的人说,中国的服务业发展得比较慢,如果说汽车制造业是“1”的话,汽车服务业可以达到“2”。更多的人使用汽车,汽车服务业就会更好,这里面通过具体的例子,我们看到所谓的这种重工业的发展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拉动建材和钢铁,我们最近几年变化有一定的波动,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和房地产的变化直接相关的。 第四强调一下,住宅、汽车在经济增长中龙头或主导地位的确立,将为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10到20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比如78%搭建基础平台。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增长了50多年了,但是在2002年以前我们基本上处在另外一个阶段,并没有进入大众消费阶段。我们展望以后,至少中国汽车工业保持20年的快速增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像住宅产业根据各方面的研究,今后再保持2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潜力也是存在的。这样两个大的产业,其实我刚才讲了大的产业增长的格局,处在龙头的位置上,这样两个大的产业主导地位的确立,为我们今后整个国民经济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上,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把它的中轴线提高了,平均的增长水平提高了,经济仍然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是平均增长的平台抬高了。所以我们现在对中国经济增长比较有信心。这个信心可能也是出自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从我们产业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两个大的主导产业这样一个龙头地位的确立使我们对今后经济增长比较有信心。 当然这一点国际经验应该说也能够得到支持,像美国在上个世纪几十年的时间里,钢铁、汽车、建筑三大主导产业,与我们目前的情况比较类似。由于技术进步、对外开放、改革深化等因素,现在发展重工业的环境条件,与上世纪50年代我们自己发展重工业时不同,与工业化先行国家相同阶段也不同。我们不可能完全重复原有的重工业发展道路,应当也有条件走一条技术含量高、效益好、消耗少、污染小,能够发挥我们多方面优势的新型重工业发展道路。真正的问题,不是要跨越重工业加快发展的阶段,而是如何走出一条重工业发展的新路子。 刚才讲了三个产业递次的拉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回到刚才讲的三种类型的产业相互的关系,2002年下半年增长加速以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现了突出的结构失衡,主要的表现就是中间投资品行业滞后于先导行业,基础行业滞后于上述两个行业。慢了以后,这个产品是市场调节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会出现涨价,比如说钢材、有色金属等等,大家回顾一下2003年2004年时的情景。价格是受政府管制的,就表现短缺,电力的价格是不能动的,但是出现了供电不足,没有电工厂不能开工。港口也是受到价格上的限制,船到了港口很长时间进不来,包括车皮不能满足需要,只能满足申请车皮的30%左右。价格能动表现为涨价,价格不能动表现为短缺。在座的经济学者,过去我们讲过两个信号,一个是价格,一个是数量,它们都在发生作用,这个东西少了,不够了,这个时候相关的行业会做出反映。 我们看看刚才我们讲的先导行业的房地产,2003年2004年达到了高点,房地产行业从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不低,但是在03和04年的时候是一个相对的高点。(大屏幕)汽车行业大家看两张图,一个张是红色的利润率,蓝色的是制造业的收入。利润率是2002年下半年2003年是最高的,2004年开始逐步的下滑,到2005年整个汽车行业笼罩着一种低迷的,萧条的气氛,有人说冬天来临了,但是冬天来临了春天还有多远。长期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汽车行业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反弹,反弹也好,或者是另外一个周期是不是又开始了。但是高点也是在03和04年。我们再看看中间投资品行业和中间的建材行业是在04和05年达到了高点,因为收入一直在持续的增长,以后就是从高点上下滑比较平衡,钢铁工业也是这个情况,基本上也是在04年05年达到了高点,05年以后开始下滑。中间投资品行业化工行业,大概也是04年05年达到一个高点。我们看看第三类行业就是基础行业,基础行业中间,石油天然气行业,在2005年和2006年基本上达到一个高点,但是利润水平已经开始下滑,煤炭行业也是如此,05年达到高点,06年开始下滑。电力行业,比较特殊的一点不是非常的典型,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电力行业价格受到管制,所以表现不够典型,比如这个地方有比较大的下调,但是在05年的时候仍然达到了高点。 实际上这里我们可以有一些探讨的现象,在三类产业之间存在着大约一年左右的增长的实质,这个原因是什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不展开了。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先导产业项目比较小,上马比较快,中间投资品行业和基础行业投资规模比较大,整个供给周期的形成比较长。先导行业包括一部分中间投资品行业主要是地方政府在这儿,企业在这儿驱动的,市场比较快。技术行业一般是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一些全国性的国有大企业,处在垄断性行业。市场反映比较慢。第三个和国家的管制政策有关系,前两类行业政府放得比较快,基础行业有限制。所以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实质,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的,但是我想这个问题,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好的阶段,价格信号和数量的信号出现了以后,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起来,短缺的东西可以补上,应该说这种状况还是相当得不错。但是毕竟有增长的实质,在宏观上就表现为增长在加快,但是通货膨胀率比较高,特别是投资品的价格上涨。 由于存在着产业关联,需求拉动,在价格上涨的刺激下,滞后行业的投资和产出快速增长,随着先导行业增速的下降和中间投资品行业基础行业增速的加快,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失衡状况出现了。这两天大家讨论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个概念,说煤、电、油、运大大的缓解了,不像前两年那么紧张了。应该说到05年的下半年随着技术行业的增长达到高点,从02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增长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达到了相对的均等,具体表现为三类产业之间的供求缺口缩小,通胀的压力很小,特别是投资品价格涨速明显下降,反而是通缩的压力在加大,当然整个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到去年的下半年以后,先导产业率先发动,上升以后,引起了三类产业的缺口基本上补上,整个的增长规模都扩大了,最后在一个新的水平上,也就是说在一个更大的规模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这个时候出现的状况是什么?整个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低的,经济总量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价格水平基本上是一个通胀的压力已经很小了,反而大家感到一些通缩的压力,会谈论产能过剩的问题等等。 总的来讲,三类产业达到比较好的均衡。 第三个问题关于下一步走势的分析。首先我们谈一谈,06年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超出了去年年底大多数人的预期。是“高位趋稳,稳中趋降”,如果说我们倾向于这种看法,理由是产业间的共同缺口在减小,增长的动力在减弱,还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因为供求缺口已经比较小了,增长的动力在减弱。今年上半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0.9%,这样的增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我们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先导行业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调整后,再次出现增长加快的趋向。例如,汽车增长27.8%,其中轿车增长53.2%,这样的增长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大程度的超出了去年年底的预期。实际上汽车行业是不是经历了2004年2005年这样的调整以后,现在又进入了新的提速阶段,我觉得这个还需要探讨。 另外,像房地产,房地产是局部的市场,应该说今年上半年一部分地区,比如像环渤海地区,房地产的增长速度有一定程度的加快,特别是房价,中央也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实际上房地产和汽车都属于我们讲的先导行业,先导行业又开始启动了,这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我们去年的时候估计过,我们估计这种先导行业在底部徘徊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会起来或者反弹,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第二原因,就是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个我想最近几年大家谈论比较多,包括“十一五”开局和地方换届,地方政府以各种方式改善投资环境。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发展比较快,制造业发展投资基本上还会是民间的投资,或者是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吸引人的投资,或者我们讲非国有的投资,政府主要是改善环境。把改善环境的力度加大了。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增加了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的投资,包括加快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地方政府的行为相当的复杂,我觉得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体制条件下,地方政府的作为是相当复杂的问题,时间的关系不展开讨论了。这里我强调一点,地方政府其实做这些事情,也可以早点做也可以晚点做,现在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把这个事的速度加快了,本来可以晚做的事,提前了,这样的话就表现为投资的速度加快了。包括我们现在工业上增长的速度,在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7%以上。 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先导产业重新加速拉动了新一轮扩张的周期。刚才讲的三个层次的产业,在过去几年里面,先导产业增长加快,对后两类产业形成了个缺口,这样拉动了后两个产业的增长,推动经济比较持续的高的增长的过程。去年年底的时候一个周期性的波动已经过去了,今年上半年先导产业又起来了,所以大家可能面临很多问题,是不是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扩张周期,所谓“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这个过程是不是又开始了。我个人的判断,认为可能是上一轮周期的变动引起的。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把均衡的状态应该保持比较长的时间,如果说我们再开始由先导产业加快增长以后又拉动新的一轮三个层次的产业进一步扩张的话,中国的经济会超出承受能力,我们潜在的经济增长力恐怕很难支持再一轮的扩张。 所以,谨慎的保持2005年底搭成的产业间均衡增长的格局,将使中国经济在比较高的速度平台上保持更长的持续,更具有可持续性。宏观政策的着眼点大家应该有一个理解,我们应该通过调控先导产业来间接的影响后两类产业的走势,对它进行宏观调控,或者说稳定,应该是这样的逻辑思维。前一段时间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包括抑制房价过快的增长,抑制地方投资过快的增长。我觉得应该说体现了上述的思维,实际上是在抓先导行业,先导行业不能上得太快,汽车我觉得上一点实际上也不要太快,但是上一点影响倒不是很大,关键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就是地方政府把它往下按一按,让它稳一点。也就是说,煤、电、油、运,在这样比较高的增长水平,先导产业发展得比较快,在这样高水平的平台上,持续的时间长一点,经济的稳定性会比较好,实现一个我们平常讲的,既是高增长,又是低通胀的格局,或者说又快又好的增长,这是一个新的说法。 最后,我想谈一个问题,最近大家谈得比较多,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应该有正确的理解和应对的措施。首先产能过剩原因比较多,我们从产业间均衡的角度谈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一段时间以来,大家讨论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可以看成是产业间均衡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超过高点以后减速了,之后有人觉得这个东西多了会形成所谓的产能过剩。从我们现在讲的产业之间均衡问题看,其实是一个均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说下一轮的增长开始以后,缺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剩,这个过剩很大程度上可以被消化。比如说像2004年以后,汽车行业是过剩的,当时增长比较高。2005年以来钢铁工业有过剩的担忧。另外,前一段时间,2007年2008年还有一个电力工业过剩的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放在三个类型均衡的框架里面考虑的话,作为一个过程来看的话,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只是在均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一旦增速加快以后,过剩有可能变成短缺。比如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加速了,之后大家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不是有很大的担忧呢。有一部分产能跟不上,还有产能是过剩的。至少大家还会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是不是很严重呢?所以产能的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是增长过程中产业间均衡的必要现象,问题是在速度和稳定之间达到比较好的平衡。 目前认为过剩的产能,应该说和未来中国工业化和今后一段时间,还没有达到将来可能需求的高点或峰值。汽车行业2010年有可能达到1000万辆,长期有可能达到20003000万辆,钢铁行业,过去业界的权威看法是钢产量不超过1.4亿吨,今年上半年达到2.2亿吨,因为前苏联包括美国、日本等等国家最高产量也就这么多,中国不可能更多,今年超出4亿吨已成定居,我记得大概两三年以前中国的钢产量突然上升以后大家都会忧虑,同时有点迷惑,当时我记得讨论的过程中,我个人冒了一句我说是不是3.8亿吨,有人说最多4亿吨,今年看起来4亿吨的估计是保守的。今年有人估计说是4.2到4.5亿吨,这个到头了吗?中国现在用钢材比较多的时间,还要延续几年。中国经济有13亿人的经济规模,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缺失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如此大规模的入口进入工业化,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我们没有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在新一轮的增长过程中,我们对一些重要产品的估计出现了相当大的失误,包括电力、钢铁、煤炭、汽车等等。这里边有一个方法论问题,当我们所估计的数字和实际出现的数字,或者市场上出现的实际需求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怎么看?有人可能会说市场的问题,市场的错,我觉得这个看问题的方法有问题。我们坦白的说,市场出现这些多东西,有它自己的道理,这涉及到我们对中国的经济这么大的增长规模,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个方面一些判断的理解,包括产能过剩问题的理解,我觉得应该是在这样大的视野下讨论的问题。 再一点,我们应该把已经形成的产能和适应市场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产能投产。笼统的讲产能,很容易忽略、掩盖落后产能问题。前几年我到南方去,包括一些彩电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有一个老板告诉我,别看现在有多少生产线多少生产能力,很多实际上没有用,生产出的产品市场不要,我新上的一条生产线,是最先进的,最有竞争力,我们讲产能的问题,一定要有概念,就是有效产能,就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可以卖得出去的产能有多少?如果把机器可以生产出来的产能都作为产能,都是合理的话,包括潜在的意思,有些落后的产能没有竞争力的产能,是不是也应该承认它呢。 在产能的问题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扭曲的问题。前一段时间估计产能过剩不少是企业在行业怎样处在上升期的时候的预期和规划,企业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已经做出的调整,另外有些企业喊出了在几年以后我的产能达到多大的规模,只是一种市场策略。我们不能把有些企业实际上属于预期或者规划的产能,有些作为策略行为喊出来的产能,都当真统计到产能里面去,这样对实际的状况很难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第三,就是如何认识和应对产能过剩。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懂。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过剩太多也是一个问题,但是完全没有过剩也不正常。市场经济有一定程度的过剩,这样才能竞争啊,如果东西都是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