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ppt_第1页
课件: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ppt_第2页
课件: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ppt_第3页
课件: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ppt_第4页
课件: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临床护理教研室 宋凌霞,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护理,2019,-,1,教学目标,(一)掌握破伤风、气性坏疽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二)掌握脓毒症、菌血症的概念。 (三)熟悉非特异性感染的概念、护理诊断,疖、痈、急性蜂窝织炎等几种主要非特异性感染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四)熟悉特异性感染的概念,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治疗措施。 (五)熟悉全身性感染的概念、护理诊断、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六)了解非特异性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与结局、辅助检查。 (七)了解破伤风、气性坏疽和全身性感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2019,-,2,第三节,非特异性感染患者的护理,2019,-,3,一、概 述,非特异性感染(nonspecific infection) 由病原菌侵入人体内生长繁殖所导致的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 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特点:一种致病菌可引起几种不同的感染,同一种感染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2019,-,4,(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1.病菌的黏附因子及荚膜:利于入侵及生存繁殖 2.病菌的数量及增殖速率:短时间内数量剧增 3.致病菌毒素: (1)胞外酶:侵蚀或分解组织 (2)外毒素:对组织细胞有选择性毒害效应, 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3)内毒素:引起发热、休克等全身反应,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019,-,5,(二)宿主免疫力:免疫应答不当 (三)人体易感因素 1.局部因素 (1)皮肤、粘膜等受损:开放性创伤 (2)病菌入侵通道开放:留置导管处理不当 (3)管腔性器官阻塞:乳腺导管阻塞致乳汁淤积 (4)异物及坏死组织存留:致吞噬细胞失效 (5)损伤、血管病变:引起缺血,降低修复力 2.全身因素:严重损伤、休克、糖尿病等 3.条件因素:不致病菌群致病微生物,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019,-,6,三、病理改变与结局,(一)病理 1.组织损伤,致病菌入侵局部炎症反应(充血、水肿 、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等) 2.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毒素进入血流全身性反应 (二)病变的演变与结局 1.炎症好转 2.炎症局限 3.炎症扩散 4.转为慢性炎症,2019,-,7,四、护理评估,(一)健康史 有无外伤、烧伤、手术等病史 有无休克、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病史,(二)身体状况,(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2019,-,8,1.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2)生化检查 血浆蛋白、肝功能、淋巴细胞分类、免疫球蛋白 (3)涂片及细菌培养 明确致病菌 2.影像学检查 有助于判断感染部位,(四)辅助检查,四、护理评估,2019,-,9,五、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一)疼痛:炎症部位疼痛 与局部炎症反应有关 (二)体温过高 与炎症及细菌毒素有关 (三)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致病菌入侵机体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坏死有关,(四)潜在并发症: 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脓毒症、 窒息、血栓性静脉炎、指骨坏死、肌腱 坏死、手功能障碍。,2019,-,10,六、计划与实施,(1)消除导致感染的病因和毒性物质等, 控制病菌生长 (2)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促进组织修复 (3)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一)治疗原则:,2019,-,11,1.减轻疼痛 2.主动配合降温措施,体温得到控制 3.正确进行皮肤自我护理,受损皮肤恢复正常 4.识别并发症征兆,无并发症发生,(二)护理目标,六、计划与实施,2019,-,12,(1)环境与休息 (2)感染局部的护理:抬高患肢、制动时功能位 (3)局部理疗的护理:热敷、红外线等 (4)提供有效的止痛方法 (5)协助药物止痛,(三)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六、计划与实施,2019,-,13,(1)病情观察:重点观察体温变化 监测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三)护理措施 2.发热护理,六、计划与实施,2019,-,14,(1)病情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等 (2)局限感染病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敷鱼石脂 软膏、金黄膏、硫酸镁等 (3)创面护理:化脓伤口或溃疡面,可用依沙吖啶、 呋喃西林溶液等药物湿纱布外敷 (4)脓肿切开引流的护理:切开引流后观察敷料是否 湿透、有无出血、体温计疼痛变化,并保持引流 通畅和局部清洁。,(三)护理措施 3.感染局部的护理,六、计划与实施,2019,-,15,(1)对于“危险三角区”未成熟的疖应避免挤压, 若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时提示合并颅内化 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2)痈、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患者出现寒战高 热、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血细菌 培养阳性时提示合并全身脓毒症。 (3)急性蜂窝织炎患者出现呼吸费力/困难、发绀等 症状时提示可能出现窒息;颈、面部感染患者应注意识别 窒息征兆,并做好气管插管的急救准备。,(三)护理措施 4.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六、计划与实施,2019,-,16,(4)指头炎患者应及时配合理疗,脓肿形成后及时 切开引流,以预防指骨坏死的发生(当患者指头剧烈疼痛突 然减轻,皮色由红转白时提示指骨有坏死的征兆)。 (5)手部感染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按摩、理疗和手功 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手功能障 碍的发生。 5.健康指导,(三)护理措施 4.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六、计划与实施,:指甲不宜剪过短,以免感染。,2019,-,17,七、护理评价,(一)疼痛等不适减轻 (二)体温恢复正常 (三)组织逐渐修复 (四)无并发症发生,2019,-,18,第四节,特异性感染患者的护理,2019,-,19,特异性感染(specific infection),定义 : 指由一些特殊致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致病菌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白色念珠菌、梭状芽孢杆菌等,引起较独特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2019,-,20,一、破伤风(tetanus),是指由破伤风梭菌入侵人体伤口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常与创伤相关联,也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一)定 义,2019,-,21,(二)病因与机制,1.破伤风梭菌特点:革兰染色阳性的专性厌氧菌,抵抗力强,多存在于粪便、泥土尘埃中,不能侵入正常皮肤和黏膜,仅在局部伤口生长繁殖。 2.致病关键: 机体抵抗力下降 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且创面存在缺氧环境,一、破伤风,伤口较深,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2019,-,22,痉挛 毒素,破 伤 风 外 毒 素,脊髓前角和 脑干运动神经核,横纹肌 收缩与痉挛,溶血 毒素,组织坏死、心肌损害、溶血,体温 心率 血压 ,阻断脊髓对 交感神经的抑制,(三)病理生理,一、破伤风,2019,-,23,(四)护理评估,1.健康史 (1)开放性外伤史及伤口情况 (2)产妇和新生儿: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 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伤口渗出物涂片 4.心理-社会状况:痛苦 濒死感 孤立、无助感,一、破伤风,2019,-,24,(五)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潜在并发症:窒息、骨折、尿潴留、体液不足、 心力衰竭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不能进食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创伤导致组织损伤有关,一、破伤风,2019,-,25,(六)计划与实施 1.治疗措施 (1)清除毒素来源 (2)中和游离毒素 (3)控制和解除痉挛(重要环节) (4)防治感染,一、破伤风,2019,-,26,(六)计划与实施 2.护理目标 (1)无并发症发生 (2)未发生误吸和呛咳 (3)正确进行皮肤自我护理,受损皮肤恢 复正常,一、破伤风,2019,-,27,(六)计划与实施 3.护理措施 (1)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观察并预防窒息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减少刺激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意外发生:牙垫、软垫、约束带的使用 避免尿潴留:留置导尿 维持体液平衡:补液、抽搐后检查静脉管道 心电监护,一、破伤风,单人隔离病房,室内安静、舒适、光线暗淡,门窗安装较深色的帘布;护理操作集中有序,一般在使用镇静剂30分钟后进行。,2019,-,28,(六)计划与实施 3.护理措施 (2)饮食护理 进食原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补充足够营养和水分。 安全进食:少量多餐,频繁抽搐者禁止经 口进食。,一、破伤风,2019,-,29,(六)计划与实施 3.护理措施 (3)伤口护理 伤口隔离:接触隔离 清创护理:彻底清创 敞开引流 3%过氧化氢冲洗,一、破伤风,2019,-,30,(六)计划与实施 3.护理措施 (4)药物治疗与护理(见治疗措施) (5)健康指导 1.破伤风知识宣教 2.家属教育:避免各种刺激及消毒隔离方法 3.社区预防宣教 普及科学接生,及时正确地处理伤口 创伤后,且伤口污染时及时接受自动及 被动免疫预防注射,一、破伤风,自动免疫: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被动免疫: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019,-,31,(七)护理评价 1.未发生窒息、骨折、尿潴留、体液不足、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2.营养的摄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量 3.伤口愈合良好,一、破伤风,2019,-,32,谢 谢!,2019,-,33,二、气性坏疽(gas gangrene),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或肌炎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一)定 义,2019,-,34,(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梭状芽胞杆菌特点: 厌氧或微需氧,革兰染色阳性,常见有产气荚膜杆菌、 水肿杆菌等,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 2. 致病关键:机体抵抗力下降 伤口缺氧环境,二、气性坏疽,2019,-,35,分解糖类大量不溶性气体(如硫化氢,恶臭)组织膨胀、气肿 分解蛋白质组织细胞坏死、渗出水肿,(三)病理生理,梭状芽孢杆菌产生外毒素和酶,二、气性坏疽,皮肤表面“木板样”,2019,-,36,(四)护理评估,1.健康史:开放性外伤史及伤口情况 2.身体状况 3.辅助检查:伤口分泌物涂片、X线、血常规 细菌培养及病理活检 4.心理-社会状况:焦虑、恐惧,二、气性坏疽,2019,-,37,(五)护理诊断 1.疼痛:创伤肢体痛 与创伤、感染及局部肿胀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组织感染坏死有关 3.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坏死组织和毒素吸收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5.体象紊乱 与失去部分组织和肢体有关,二、气性坏疽,2019,-,38,(六)计划与实施 1.治疗措施 (1)严格隔离 (2)彻底清创以减少组织坏死 (3)大量应用抗生素 (4)高压氧治疗 (5)全身对症支持治疗,二、气性坏疽,首选大剂量青霉素,每天至少1000万U,提高组织含氧量,抑制杆菌生长繁殖。,2019,-,39,(六)计划与实施 2.护理目标 (1)疼痛减轻 (2)正确配合伤口清创,避免截肢发生 (3)了解发热原因,主动配合实施降温 (4)识别并发症征兆,无感染性休克发生 (5)接受并应对自身形体改变和肢体功能改变,二、气性坏疽,2019,-,40,(六)计划与实施 3.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 (2)伤口护理:伤口观察 接触隔离 清创护理 (3)高热护理(第五节讲) (4)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病情观察 配合急救,二、气性坏疽,2019,-,41,(六)计划与实施 3.护理措施 (5)截肢患者护理:截肢前解释说明 截肢后心理调适、适应性训练 (6)药物治疗与护理(见治疗措施) (7)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患肢按摩及锻炼,尽快恢复患肢功能 指导正确安装和使用假肢,并进行锻炼 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创伤早期使用大剂量抗生素,二、气性坏疽,2019,-,42,(七)护理评价 1.疼痛减轻 2.受损组织逐渐恢复 3.体温恢复正常 4.无感染性休克发生 5.接受并适应截肢后生活,二、气性坏疽,2019,-,43,第五节,全身性感染患者的护理,2019,-,44,全身性感染(systematic infection) 指致病菌经局部感染病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症状或中毒症状,通常指脓毒症及菌血症。,一、定 义,2019,-,45,脓毒症(sepsis) 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有明显改变。 菌血症(bacteremia) 是脓毒症的一种,即血培养检出病原菌者。多指临床有发热、寒战、食欲不振、头痛等明显感染症状,血培养持续阳性的菌血症。,一、定 义,2019,-,46,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致病因素: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 抵抗力低下。 (二)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 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感染、开放性骨折合 并感染等。,2019,-,47,(三)常见致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大肠杆菌 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芽孢厌氧菌:梭状杆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019,-,48,(一)革兰阴性杆菌: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 性介质全身炎症反应综 合征脏器功能受损和功 能障碍 (二)革兰阳性球菌:外毒素周围血管麻痹、 扩张经血液传播形成转 移性脓肿,三、病理生理,2019,-,49,(三)无芽胞厌氧菌:与需氧菌协同作用组 织坏死,形成脓肿 (四)真菌:常与细菌感染混合存在经血液 传播形成肉芽肿或坏死灶,三、病理生理,2019,-,50,四、护理评估,(一)健康史:有无局部感染病灶、有无化疗等 降低机体体抗力的情况 (二)身体状况 (三)辅助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等 (四)心理-社会状况,寒战高热时抽血做细菌培养,较易发现致病菌,2019,-,51,五、常见护理诊断/问题,(一)体温过高 与全身感染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器官功能衰竭,2019,-,52,(一)治疗原则 采取综合治疗措施,重点处理原发感染灶 (二)护理目标 1.了解发热相关知识,配合处理发热,体温 得到控制 2.识别并发症征兆,无并发症发生,六、计划与实施,2019,-,53,(三)护理措施 1.高热护理 2.观察和防治并发症 (1)病情监测 (2)识别并发症征兆 (3)感染局部引流护理 (4)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5)协助留取血培养 3.药物治疗与护理 (1)抗菌治疗的护理 (2)提高机体抵抗力 (3)氧疗护理 4.健康指导,六、计划与实施,寒战高热后有无意识障碍、体温降低或升高、尿量减少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若为厌氧菌培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抽血后立即堵塞针头。,2019,-,54,七、护理评价,(一)体温恢复正常 (二)未发生并发症,2019,-,55,谢 谢!,2019,-,56,2019,-,57,痈,2019,-,58,象皮肿,2019,-,59,肛周脓肿,急性淋巴管炎,2019,-,60,危险三角,2019,-,61,2019,-,62,(四)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1)潜伏期:612天,个别12天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症状 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 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 持续1224小时,一、破伤风,2019,-,63,(四)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3)发作期 典型症状: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基础上发生的阵发性强烈痉挛。 紧张性收缩 阵发性痉挛 并发症,一、破伤风,2019,-,64,紧张性收缩 咀嚼肌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肌(颈部强直、头后仰)背腹肌(角弓反张、侧弓反张) 四肢肌(半握拳、屈肘、伸膝)膈肌、肋间肌(呼吸困难甚至窒息),(3)发作期,一、破伤风,2019,-,65,阵发性痉挛 轻微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可诱发。发作时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手足抽搐等,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分钟,间隙期长短不一。表情痛苦,但神志清楚。 并发症:肌断裂、骨折、尿潴留、呼吸骤停、水电解质 平衡紊乱、心力衰竭等。,(3)发作期,(4)恢复期 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多能自行恢复。,一、破伤风,2019,-,66,药物:破伤风抗毒素( TAT)(用前需做过敏试验, 阳性者采用脱敏法注射) 用量:2万5万U 用法:肌内注射或稀释于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滴。 药物: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无需做过敏试验) 用量:3000 6000U 用法:肌内注射,通常只需一次。,(2)中和游离毒素,2019,-,67,(3)控制和解除痉挛,镇静药、解痉药交替使用 病情较轻者使用一般镇静剂,如地西泮肌注或静滴、苯巴比妥钠肌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病情较重者可用冬眠1号合剂。 痉挛发作频繁不易控制者,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情况下,遵医嘱使用硫喷妥钠和肌松剂。,2019,-,68,(4)防治感染,药物:青霉素和甲硝唑 用法与用量:青霉素80万100万U,肌注,每4 6小时1次,或大剂量静滴。甲硝唑 2.5g/d,分次口服或静滴,持续7 10天。,2019,-,69,(四)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1)发病特点 伤后1-4d发病,最短为8-10h,最长为5-6d 病情急剧恶化、烦躁不安、有恐惧或欣快感、 皮肤及口唇变白、大量出汗、脉速等。 (2)前驱征兆:自觉伤肢沉痛,包扎过紧或疼痛, 持续加重。,二、气性坏疽,2019,-,70,(四)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3)发作期表现 突发“胀裂样”剧痛,应用止痛剂不能缓解 局部肿胀明显,进行性加剧,压痛剧烈 皮肤肿胀、紧张、苍白、发亮,迅速转为紫 红色,继而紫黑色 伤口可流出浆液性或血性液体,恶臭且夹有气泡,二、气性坏疽,2019,-,71,(四)护理评估 2.身体状况 (3)发作期表现 皮下若有积气,可闻及捻发音。 肌肉失去弹性和收缩力,脆弱软化甚至坏死,呈暗红 或土灰色,刀割不收缩、不出血。 全身表现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出现高热、大汗、进行 性贫血、溶血性黄疸等。,二、气性坏疽,2019,-,72,气性坏疽,2019,-,73,四、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1.突发寒战,继而高热可达4041或体温不升 2.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 3.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面色苍白或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