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教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厘米和米,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教师把弯曲的线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1课时认识线段教材第59页例1及相关练习。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画线段的方法。3能从生活中找到线段,能够数出一些简单图形中的线段的条数。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毛线、直尺、正方形纸、课件。课件出示两根毛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的。)师:对,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线,它们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教师把弯曲的毛线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师:我们把两手之间拉直的这一段叫作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1感知线段的特征。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师: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师:线段的两头也叫两端,两头的点叫作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2感知生活中的线段。师:直尺、课本的什么地方也可以看成线段?小组内互相在直尺和课本上指一指,说一说。师: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生:黑板的边、桌子的边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3折线段。师:把正方形纸对折,再打开。现在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生1:如果把正方形对角折,折出的折痕就比这条线段长。生2:把这条折痕对折,折痕的一半就比这条线段短。小结:线段是有长短的。4画线段。师: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教师演示画线段, 学生模仿画线段,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醒学生:(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左向右画;(2)画出的线段一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3)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1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主判断,再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2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2题。教师示范数出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再让学生分别数出其他的几个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3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3题。(1)先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2)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想一想,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4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1)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再让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画一画。(2)提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5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独立画一画,然后组内交流。(2)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共画了几条线段?是不是在每两点之间都画了一条线段?(3)小结:如果点的个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就越多。今天我们又学习了新知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相互补充,说说对线段的认识。(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的,线段具有可测量性。) 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来感知线段的特征,知道还可以用尺画出线段,体会几何图形的美。 鉴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2.在能力方面要培养学生眼、脑、手、口协调活动的能力。 3.在情感方面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在教学时,要使学生正确地画出线段,注重方法的选择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2课时认识厘米教材第6162页例2、例3、例4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2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课件、直尺。下面哪些是线段?小结:线段必须是直的,而且还要有两个端点。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有短,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的边有多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1初步感知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你们觉得课桌有多长?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动手测量,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师:同样的课桌边,为什么大家说的数不同?师:为了准确地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厘米。(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直尺图。师:这是直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又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一个这样的长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师: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 cm。(2)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3)师: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4)师:2厘米、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引导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指一指。3用厘米量。教师出示一支铅笔。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将铅笔的一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铅笔的右边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请学生说一说铅笔的长度。师:在量的时候为什么铅笔的左边要对准“0”刻度?不对齐行吗?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师:要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是从几开始画到几结束?生:要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4”。小组活动: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画的?1教材第62页“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主判断,互相交流,并说明理由。2教材第62页“想想做做”第2题。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注意测量方法的指导。3教材第62页“想想做做”第3题。(1)提问:红色线段长几厘米?是整厘米数吗?那么它接近几厘米?为什么?蓝色线段呢?为什么接近8厘米?(2)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长几厘米。4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5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6题。(1)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每条线段的长度。(2)组织交流:你是怎样看出每条线段的长度的?(3)小结: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4)教师演示: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移动直尺,使学生看到,这条线段的长度是确定的,它的长度不会因为直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6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画线段的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怎样画一条规定长度的线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两点:1.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2.体现两个“转变”:(1)学生通过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尺子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等。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3课时认识米教材第64页例5及相关练习。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形成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2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等活动,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建立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米尺、课件。师:我们测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我想知道黑板的长是多少,你会用你的尺子来测量吗?(请学生代表来测量。)师:用这种方法测量黑板的长度方便吗?师:我们要测量黑板的长时,尺子太短,厘米这个单位也太小了,要数出多少厘米很不方便,看来我们测量像黑板这种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米。1认识米。(1)教师出示米尺。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 m。(2)认识感知1米的长度。师: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身边的物体和米尺比一比,再和自己两臂伸开比一比。学生分组实践活动后汇报、交流。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交流。(3)1米和1厘米之间的关系。师:仔细观察米尺,你发现了什么?米尺的刻度是从几到几?小结:在米尺上,有刻度线和相应的0100这些数。通常我们把“0”刻度线作为起点,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为1米。学生活动:在米尺上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米,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师:1米是多少厘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1米。2用米尺量。(1)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在量的时候注意:应从黑板的一端开始,一直量到另一端,尺子要放平。(2)量一量教室的长度。(3)学生自由测量物体的长度。1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1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说出测量的过程。3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3题。师生共同完成,说明估计的方法。4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4题。同桌合作,量一量,比一比。5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5题。(1)学生自主完成。(2)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6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6题。(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小红是怎么走的?(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本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1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概念。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用“厘米”作单位太麻烦,从而产生学习较大长度单位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通过比比、看看、数数等活动感知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和探索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每两人1把米尺、课件。 师:同学们,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数学书大约长几厘米吗?说明: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体上的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方法来量一量,估计出数学书大约长几厘米。师:我们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在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体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1认识“身体尺”。(1)师:如果知道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就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上有哪些尺子?课件出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2)师:怎样测量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呢?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说明:一拃可以直接用尺子测量,其余的需要同桌合作。测量一步时,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一走,随机停下来再测量两脚脚尖之间的距离;测量一脚时,先站直,在脚的前、后画出两条线后再测量。(3)让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测量,然后在书上表格中填写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脚、一庹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4)师:根据同学们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庹的长度超过了1米,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测量活动:两人一组,对着米尺,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把自己表示1米的“身体尺”说一说。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同学的结果,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大约7拃长是1米,大约走2步是1米,大约5个脚长也是1米。2用“身体尺”量。(1)合理选择。 师:认识了四种“身体尺”,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几拃、几步、几脚来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长呢?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课桌的长,可以用拃来量;黑板的长,可以用庹来量;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来量,也可以用脚来量。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来测量。(2)实际测量。师:下面,我们就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分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在教室还是校园测量,准备测量教室或校园里的什么,选用哪种“身体尺”。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适当调整。引导学生按小组合作测量,要求先分工明确再活动,并提示如果自己小组测量结束了,而其他小组还没有量好,可以再选择一种物品量一量。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记录结果。(3)交流汇报。师: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量了什么?用的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小组长汇报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种情况:我测量的是(),长度是()步。结合汇报,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