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岳麓版.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岳麓版.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单元检测试卷(一)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这些地区曾是商朝旧部所在地,可见此时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商族残余势力,A项符合题意,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防范诸侯坐大,B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强调的区域是加强对商族旧部的管理,不是为了文化传播,C项排除。从材料反映的区域来看,集中于东部地区,不在四周,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出现在秦朝,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提及丞相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其职责不是主要防止诸侯失仪,B项排除。材料提及西周时期的“相礼”,不能体现礼仪制度的完善,C项排除。3(2019西安高一检测)分封制又叫“分土封侯制”,是古代中国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由此可推断()A分封制产生于东周B古代历朝都实行分封制C分封的核心是土地D封侯有义务保护周天子答案C解析本题注意关键信息:“分土封侯制”,这突出了土地的重要性,故C与题意相符。A、B本身说法错误;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4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答案C解析从“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这些词可理解到,它们都与“祖”有关系,即血缘关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古代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宗法制,故C正确;A是政治制度;B是地方行政制度;D是选官制度。5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本题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A项更符合题意要求。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D解析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D项。7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与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客观上说明宗法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选B。誓词并不能说明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排除A。C项只是表象,而不是反映的问题,排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是在秦朝,排除D。8“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王位世袭制度B皇帝制度C“推恩令”制度D郡县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分析,“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纷争。王位世袭制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出现了,不选A。皇帝制度和“推恩令”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出现,不选B、C。郡县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被秦汉帝国承袭,故选D。9(2019潍坊高一检测)“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B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C有效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强化君主个人独裁答案A解析从“君臣集议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可知秦朝集议制度不是君主独裁,故可利用皇帝决策时吸取他人意见,故A正确;分封制是地方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与皇帝集议制度,增加了丞相的权力,不能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C错误;材料认为君臣集议不是强化君主个人独裁的措施,故D错误。10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易形成冗官现象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D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超出实际需要,机构职能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数过多和机构重叠的信息,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机事往往留滞”,意指三省分权并相互牵制,有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扯皮,进而耽误国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决策失误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于三省六部制的弊端,没有表达关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意思,故D项错误。11唐朝三分相权,三省长官品级较低,但均称宰相,共同辅政。如遇“诏敕有不便者”,门下省有权驳正违失、“涂改还奏”。这反映出()A君相权矛盾得以解决B三省职能趋于混同C群相制杜绝决策失误D君相关系深化调整答案D解析唐朝采取三省三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A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政令、审核、执行,故B错误;三省群相集体决策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但杜绝不了失误,故C错误;唐朝三分相权,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皇权,群相决策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D正确。12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举措()A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C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答案C解析三省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没有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清朝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走向顶峰,故B项错误;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D项错误。13(2018北京四中高一期中)清朝某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时,称这一制度导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极”。这一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制度是以门第选官,世家大族垄断仕途,这符合九品中正制的特征,B项正确;察举制是按品行、才能推荐,A项错误;科举制以才学作为选拔标准,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项错误;八股取士属于科举制,只是按一定的程式选拔人才,D项错误。14(2018巴蜀中学高一期中)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诗句与“此项制度”直接相关的是()A“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可知,该项制度是指科举制,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了考生在中榜之后欢快、愉悦的心情,D项正确。15(2018银川一中高一期中)秦朝建立了完备的监察机构,官员称御史大夫;汉武帝正式把“两千石违公不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内容;明太祖除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百姓进京上访。这从实质上说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A内容、范围不断扩大B以强化皇权作为出发点C对象包括官员与平民D首要任务是加强管理官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把列为监察内容”“除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百姓进京上访”等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强化皇权,故B项正确;A、C项与设问中的“实质”不符;D项无法由材料推出。16(2019惠州高中调研)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是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在每郡设立一名监郡御史,代表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府监察一郡的地方官吏,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17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管理地方行政的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由中央和皇帝牢牢控制答案D解析本题易错是因为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点认识不清。分封制下各级诸侯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统治。而郡县制下地方官吏被中央牢牢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B、C三项只是表面现象,都不能反映郡县制的本质。18(2019临沂高一检测)“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C节度使发展成割据势力D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答案C解析由“方镇相望于内地”“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可知,材料所述现象为唐代藩镇割据,故C项正确;A项为分封制的影响,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所述现象出现于唐代,行省出现于元代,故D项错误。19(2018天津卷)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答案A解析A对、B错: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行省“凡钱粮、兵甲无不领之”可知行省有实际权力,但地方官吏和军队由中央管辖,由此可知地方有适度的权力。C错:根据材料“地方官吏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可知,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制约。D错:行省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它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20史书云:“(宋)太祖鉴前代之失,集精锐于京师。”“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备征伐。”这表明当时的战略方针及其主要意图是()A分化事权强化皇权B守内虚外消灭割据C重文轻武中央集权D精兵简政抵御外患答案B解析“集精锐于京师”和“禁兵者皆以守京师”反映的是“守内虚外”的方针。“鉴前代之失”指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备征伐”指在当时内有割据和外有边患的情况下皇帝随时都可调用禁军。“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消灭割据、抵御外患的需要,也是当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只有B项正确。A、C、D三项所言“方针”均与题旨不符。21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C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断扩大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极不稳定,变化较大”体现了中央不断调整对地方管理的政策,说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故选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排除D。22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举荐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控制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B元代中书省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答案B解析据材料“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举荐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控制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元代中书省的权力很大,故B正确。唐代尚书省,不能草拟诏书,故A错误;明代内阁,不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故C排除;清代军机处,也不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故D排除。23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在中央也设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中书省作为三省之一,负责决策,元代中书省综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隋唐时的中书省具有一定决策权,一定程度上是君主的顾问机构,但没有行政权,元代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不具有决策权,决策权归最高统治者所有,故选B。根据分析,可以看出A项错误;C项错误,专制制度的顶峰是以军机处作为标志的;D项错误,为加强对地方控制而设立的是行省制。24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其所反映的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一致的是()A不识字小太监任服务人员B大臣职务由皇帝临时交办C章京年初一也须当差入值D大臣膝处用圆布中置棉絮为衬答案C解析题干史实反映的是军机处“勤”的特点。A项反映的是保密性;B项反映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与题意不符;通常情况下,满汉章京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处也要当差入值,C项符合题意;D项所述是由于军机大臣是跪着“承旨”的,久跪辛苦,大臣们总结了一些小窍门,这样跪着就不疼了,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6分,第27题20分,共52分。)25(16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8分)(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8分)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制度:郡国并行制。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四七,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材料二知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老早就说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1941年,主持复兴书院的马一浮邀请钱穆前往书院讲演,钱穆的演讲主题便是反驳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成见:“国人竞诟中国传统政治,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帝皇专制。余窃欲辨其诬。”马一浮听后,大为赞赏。吴钩宋朝是一个专制王朝吗(1)据材料一,概括归纳两汉魏晋南北朝丞相制度的演变规律。(6分)(2)材料二所述钱穆的论述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试以唐、明两代初期中枢机构的变革为例论述这一观点。(10分)答案(1)规律:皇帝利用自己的身边亲信来分割相权;相权一次次被分割,相权越来越分散,而丞相的职务并未被取消,体现了皇权与相权既互相依赖又有矛盾。(2)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观点是片面的。论述:唐朝:皇权相权是划分的,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丞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明朝: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明太祖时中书省被废、丞相被罢,说明中书省、丞相的设置不符合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中书省综理机务,丞相高踞百官之上,对皇帝的权威构成潜在威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实际上是皇权完全兼并了相权,从而保证了一切最高的军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材料一反映了司马光论两汉、魏晋南北朝丞相制度的演变。材料表明西汉丞相为百官之首,大权在握;东汉的尚书逐渐侵夺公卿权力;曹魏时期,中书开始抬头,尚书的权力渐被侵蚀;东晋以后,门下省开始抬头,中书的权力又被分割。第(2)问,所论述的观点据“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反驳那种认为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成见”概括即可;需要明确钱穆的观点是唐朝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明朝可以看作皇帝独裁专制。2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教廉(能尽孝道,做事正直),有的叫茂材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