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_第1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_第2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_第3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_第4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卢健张亚【学生分析】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本文所涉及的人和事距今并不遥远,对于最后一次讲演和昆明血案,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不过,对于学者身份的闻一多,对于他的作品死水、红烛,学生知之甚少。这会给本文前半部分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这一因素。【教学建议】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明确的朗读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朗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优美典雅、精练含蓄,情感充沛且富于音乐美,适合朗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的方式,抓住“说”和“做”,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同时,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形象、精练含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想和做)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诵读积累:学生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整体感悟: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于一般人之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三、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在学生回答后给以明确: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在学生讨论、回答后给以明确: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明确: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从课文、小节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看出。、第小节引用了闻一多先生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格?“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想像一下闻先生讲的是什么样的话。你能帮他说一说吗?明确: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等。、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闻一多是一个_的人,我从这里可以看出。、讨论交流: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学生纷纷回答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分组讨论、学生思考后回答、思考后回答、大家各抒己见四、互动释疑、教师准备:“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年到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总结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教学反馈】一、基础知识测评、给加点字注音地壳()无暇()澎湃()锲而不舍()校补()兀兀穷年()群蚁排衙()迥乎不同()、解释下列词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锲而不舍:_。目不窥园:_。兀兀穷年:_。群蚁排衙:_。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年到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三、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四、欣赏七子之歌,并说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闻一多先生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写出了七子之歌,表达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恋,读后催人泪下。【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合作探究、互动质疑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课文。合作探究、互动质疑部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互动学习,这一部分的教学须教师精心准备,要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质疑有较完备的考虑。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反馈情况对自身教学得失进行分析。【案例推荐】一、解读: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学者,一个治学严谨的学者;一名战士,争取民主的战士。这两者的关系是融为一体的,但在语言上又似乎是矛盾的。这个表达上看似矛盾的地方,正是深入理解的突破口。传统的知识分子是“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一点在闻一多先生身上恰恰并不印证。作者要赞扬闻先生的正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当时环境下显示出来的“匹夫之责”。二、教学目标、认识一种表现人物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去表现人物,并且让这几个方面能有机地统一。、认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三、教学过程:(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较为简明,故不作讲读。本课设计了一个口语练习)、教师设计几个题目请学生复述例:闻一多,一个严谨的学者闻一多,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闻一多,一个贪吃精神食粮的人闻一多,做了不说或做了再说的人闻一多,不仅说,而且做、学生抽签,选定题目、口述的要求:根据题目要求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材料,组成一事一题的小记叙文进行口述。、根据学生的口述表现,教师进行评点。四、练习、从网上收寻一些资料,写一篇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传记(以局部的人生经历作为传记的内容,而不是完整的从出生到去世的传记。比如截取闻一多先生的一段经历,取题为:闻一多先生在昆明)、在网络不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使用过去的教参(是指教参上资料性的东西)印发给学生、传记以过程清楚为主要目标,尽可能做到事情翔实【练习题库】一、基础、积累与运用、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宰割头颅家喻户晓、彷徨白皙一反即往、独栽覆盖惹人注目、衰微愁苦锋芒必露、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平沙无垠,复不见人。平沙:平旷的沙漠。、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加黑字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警报叠起字音:di字义:屡次、群蚁排衙字音:y字义:衙门、蓬断草枯字音:png字义:蓬松、兀兀穷年字音:w字义:劳苦的样子、仿照下列句子造句。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仿写:_。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问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年到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能概括出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答:_。、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答:_。、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诗兴不作”:_。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_。、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答:_。、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答:_。三、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送报的少年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我家住楼,每天清早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和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响得很快活。送报少年那双清澈的眼睛总是亮闪闪的,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过得无忧无虑。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跃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赖在床上,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他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年轻人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点半钟,他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低声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如果送晚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小说中写了两个少年,其中_是作者要表现的主人公。、文中加线的文字通过对“我”儿子的_描写和_描写,表现了这个少年的_。、用一段完整的话具体说说送报少年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答:_。、作者写“我”儿子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分)答:_。、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答:_。【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 、略。二、阅读理解、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过渡。仅。三、拓展延伸、送报少年、动作语言懒散,自私,不理解、不关心他人(懒,自私)、门没开时,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时,他有礼貌地说话,这表明他很懂礼貌;他能够替“身体不大好”的父亲送报,表明了他的孝敬、懂事;他被北京大学录取,表明他能够勤奋向上;冒雨坚持送报,表明他有责任感。(符合文意即可)、和送报少年形成对比,突出主题。、青少年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好、品质好。(意思对即可)【资料链接】一、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象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光明,恰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青的战士们的血换来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听众表示接受)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鼓掌)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象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的鼓掌)二、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朱自清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关于后一方面,作者知道的比较多,现在且说个大概,来追悼这一位多年敬佩的老朋友。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态度。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者都认识了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而有所表现,可是闻先生认识得特别亲切,表现得特别强调。他在过去的诗人中最敬爱杜甫,就因为杜诗政治性和社会性最浓厚。后来他更进一步,注意原始人的歌舞:这是集团的艺术,也是与生活打成一片的艺术。他要的是热情,是力量,是火一样的生命。但是他并不忽略语言的技巧,大家都记得他是提倡诗的新格律的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诗大家都知道,不必细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