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片X线.ppt_第1页
平片X线.ppt_第2页
平片X线.ppt_第3页
平片X线.ppt_第4页
平片X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脊影像学诊断,韦以宗 Wei Yi-Zong,(选自中国整脊学),股骨下端骨软骨瘤,髂骨骨软骨瘤,多发骨软骨瘤:腓骨小头、股骨下端,多发性骨软骨瘤,颈椎正位X线片 (1、钩椎关节,2、第三颈椎椎体,3、棘突,4、横突) (本例4、5钩椎关 节不对称),【X线诊断】,下位颈椎与上位胸椎X光片 (1、第6颈椎之椎体,2、气管阴影之缘,3、椎体4、横突,5、肋骨头,6、肋骨颈,7、肋骨结节,8、肋骨体,9、肋骨头,10、肋骨颈,11、肋骨结节),上位颈椎X光片,张口位 (1、枢椎之齿突,2、寰枢之外侧块,3、寰枢关节, 4、枢椎之椎体,5、第3颈椎),颈前侧位X线片,脊柱颈曲清晰可见 (1、舌的咽部,2、会厌软骨,3、舌骨体,4、甲状软骨正进行钙化,5、寰椎前结节,6、枢椎棘突,7、软腭,8、特征性颈椎椎体,9、椎间盘,10、关节突关节,11、气管内空气),颈椎双侧斜位片:45度斜位片,观察椎间孔,颈椎标准侧位像生理曲度 (A、X线片测量法,图中示正常椎曲; B、图示下颌角A平C2下缘,示第1椎棘突基底部向下至第7颈椎后下缘连线,其中点连线经过C4、5间为正常椎曲),【X线片测量】,椎曲测量方法 为了更准确观测颈腰曲的变化,对标准颈、腰曲X线侧位片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计算前,先将X线侧位片按如下方法画线。,(1)颈椎侧位X线片需下颌角平第二颈椎下缘的标准侧位片。测量颈曲自寰椎棘突基底部(A)到第7颈椎后下缘(B点)连线。正常此线中心点经第4-5颈椎之间(C点)(图a);颈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正常颈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颈曲(A.为寰椎棘突基底部下缘, B.为C7后下缘)。,颈曲呈阶梯状改变 ,颈3-6诸椎体后缘不能构成连续弧线,而呈前后错位之阶梯状改变,上一椎体后移。以颈4-5之间最明显,颈曲阶梯状错位的测量线,显示上一椎体前移4mm,常规正位片双侧钩椎关节对称,无侧弯,钩突关节不对称 (正位相显示颈3-4间双侧钩突关节不对称),双边双突征 (颈椎侧位片,可见颈2、3、4小关节呈双突影(双边),说明颈4以上轴向旋转。),左右斜位第4以上椎间孔明显变窄,呈米粒状与颈5-7花生米状形态不同,后纵韧带骨化,颈6椎体后方,椎管前壁处后纵韧带呈细条状骨化 (注意骨化影与椎体后缘之间存在透亮间隙,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颈6椎体后方,后纵韧带细条状骨化。,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 (由颈1-4纵跨四节颈椎,长达6cm,颈椎前后顺列僵直, 于后纵韧带骨化之下方,即颈4-5处,顺列明显向后成角。 ),后倾角测量法 自第1颈椎前缘至第7颈椎前缘作AB线,E为反弓椎体后上角,AB线与EB线交角为后倾角。示椎曲消失且反弓成角。,寰枢关节错位侧偏型,寰枢关节腔右宽左窄,提示齿状突侧偏。,寰枢关节错位前倾型,左寰椎侧块(线条所指),出现双边征,提示齿状突前倾,椎体旋转。,颈椎椎体倾斜度测量法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在所需测量椎体的下一个椎体上缘作CD连线,并与AB线平行,将倾斜的椎体下缘作 EF连线,EF线与CD线相交角度,为该椎体倾斜度。,颈椎旋转棘横线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颈椎侧弯测量法。A、正常:正常ECD角=FCD角约10度,GCD角=HCD角约15度; 沿第7椎下缘至第1肋弓作AB连线,经第7椎棘突作CD垂线并与AB线成90度角,然后取上部颈椎颈3、4横突分别作EFGH点。,侧弯:ECD角12度减去10度,侧弯为2度,GCD角18度减去15度,侧弯3度。,颈前曲III型(上正下曲),颈后弓I型(直),颈后弓II型(全弓重),颈后弓III型(全弓严重),颈后弓IV型(上直下曲),颈后弓V型(上弓下曲),正常腰椎前后位像 (1、椎体,2、椎弓根,3、椎板,4、上关节突, 5、下关节突,6、棘突,7、横突,8、椎间隙,9、腰大肌),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椎椎体,2、椎间孔,3、棘突, 4、椎间盘部位,5、关节突间滑膜关节;),成年26岁男性腰骶部脊柱侧位X线片 1、腰骶椎间盘部位,注意呈楔形,2、骶岬,3、第1骶节, 4、骶骨椎间盘余留部,5、坐骨大切迹形态。,腰椎斜位像 (椎弓关节及椎弓在斜位像上近似一狗的外形, 1、耳为上关节突, 2、其嘴相当于横突,3、颈为峡部, 4、前腿为下关节突,5、体为椎弓, 6、体之后部为椎弓及对侧之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7、为椎体),腰椎滑脱测量法 (将下一个椎体分为4度,上椎体向前移动度为滑脱度, 左图为1度,右图为2度。)0.5cm以下为假性滑脱,0.5cm以上考虑部分椎弓根断裂,1.0cm以上基本椎弓根断裂,同一病例,斜位片右大致正常,左第5椎弓峡部裂(线条所指)。,椎体鉴别法: 正位片,根据腰椎横突嵴的特点,即第3腰椎横突最长(3长),第4腰椎横突向上翘(4翘),第5腰椎横突扁大(5扁)。,腰椎弓顶距离及前突指数(Seze测量法) (A、X线片测量法;B、弓顶距离测量图示12胸椎后下缘向第1骶椎后上角连线正常a线为1.82.2cm,前突指数b线正常2.5cm以内。,(2)腰椎侧位片测量腰曲。腰曲自第12胸椎后下缘(A点)到第1骶椎后上缘(B点),正常此线中点在第3腰椎中间(C点)(图b)。腰曲变小也按此测量法。,(3)C点与AB线中点D,作垂直延长线,此线与AC或BC线(图中虚线)中点E的垂直延长线相交点为G,即为扇形圆心。 AG、BG交角即为圆心角,DG线为三角形的高h,AG、BG为圆的半径r (4)计算法 测量AG、BG、AB(即L)、DG(即h)的长度,再测量AGB角度,然后按照以下公式运算,即可测出弓形面积。,运算公式:,正常腰曲弓形面积测量图示 (A.为T12后下缘,B.为S1后上缘),r.为半径 .为圆心角 L.为AB弦长 h.为圆心至AB的垂直距离,例如:颈曲面积:,腰曲面积:,经240例国人正常颈腰曲弓形面积测量结果,正常颈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14.10cm2(标准差S2.86 cm2)正常腰曲弓形面积为均值 32.36cm2(标准差S5.26cm2)。临床应用参照表2。,表2 颈腰椎曲分级标准,腰椎棘横线(旋转)测量法A、棘突,B、C、左右横突,正常AB线等于AC线,如不相等,则椎体旋转。本例ACAB是旋转倾斜。,椎体旋转级评价 根据正位片上椎弓根和椎体侧壁的位置关系分为5级(0级为椎弓根对称,1级为凸侧椎弓根移向中线但未超过第一格,凹侧椎弓根变小,2级为凸侧椎弓根移至第二格,凹侧椎弓根消失,,3级为凸侧椎弓根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根消失,4级为凸侧椎弓根超越中线,靠近凹侧。)上图A测量法,B显示第1椎2级旋转,2、3椎1级旋转。,腰椎侧凸轴凸角测量法 (A、沿骶椎上缘作横线,取棘突为中点作90oAB垂线,椎体椎弓根C点与A点组成的角度为正常的椎弓根侧偏角,一般是10o左右。B、腰椎侧凸CAB角大于10o,本例为20o),脊柱侧凸Cobb测量法,腰骶角测量法(水平角)正常为30o42.5o左右。,腰骶角测量法(轴交角正常为130o左右 ),腰曲I型(全直),腰曲II型(全弓),腰曲III型(上弓下直),腰曲VI型(全曲),女性,24岁,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位片(左)显示侧弯,腰4椎体倾斜、旋转; 侧位片(右)腰曲变直,腰5骶1椎间隙变窄,女性,50岁,腰椎正位片轻度侧弯,侧位片第5椎旋转, 腰曲呈上弓下曲,腰骶轴交角变小。,腰椎正位,腰骶后关节病,腰骶关节左右不对称,右为矢状面,左为冠状面,并第5椎向右旋转,右侧小关节软骨发白,提示慢性骨性关节炎。,腰椎侧位,第5椎变小,提示旋转, 椎体向前位移旋移性滑脱,男,45岁,腰痛、步行困难、双下肢无力1年半,伴有低热、出汗、X线片正侧位显示L4椎体上缘软骨面消失,骨质破坏、椎体变扁、椎间隙变窄。诊断: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椎体”,腰椎骨髓炎,椎骨钙化,椎间隙存在,休门氏病,椎体楔状改变,椎间隙软骨面正常。,骨质疏松症,椎体多个元宝状改变,软骨面、椎间隙存在。,腰椎第4椎半椎体(女性,22岁)(正位),腰椎第4椎半椎体(女性,22岁)(侧位),颈7胸1椎体半融合(线条所指)(X线片),骶椎腰化,男性骨盆第5腰椎层面CT像 (1、腰神经丛;2、臀中肌;3、髂骨肌;4、右髂骨翼;5、升结肠;6、外斜肌;7、内斜肌;8、腹横肌;9、回肠;10、右总髂骨动脉及静脉;11、肠系膜脂肪;12、横结肠;13、降结肠;14、髂骨肌;15、左总髂骨动、静脉;16、第5腰椎),颈椎后纵韧带钙化与椎管关系,椎间盘病变CT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病变CT片:左侧椎间盘突出及钙化,椎间盘病变CT片: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病变CT片:右侧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增大,神经根淹没,包某,男,38岁,L5S1间盘左后型突出,突出物大小约突入30.2X7.2mm,CT值58.7Hu,左侧椎间孔被部分填塞,相邻之硬膜囊及左侧神经根受压,矢状面重建图像,显示L5S1突出物向后椎管内,并挤压硬膜囊,手法复位后突出物基本回纳。左侧椎间孔已清楚,26.4X7.0mm硬膜囊已无受压,囊外脂肪层亦清楚,王某,男,28岁,腰4、5间盘左右型突出,突出物约大小,CT值58Hu,左侧椎间孔被部分填塞,硬膜囊被挤压,手法复位后突出已不明显,左侧椎间孔之填塞 物已消失,硬膜囊已无受压征象,李某,腰4、5间盘右后型突出,突出物约11.3X4.8mm大小,CT值65Hu,相邻之右侧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手法复位后突出物大部分回纳,突出物约9.3X2.3mm大小,CT平均值63Hu,相邻之右侧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已明显减轻。,腰5-骶1间盘中央型突出,突出物约19.0X5.2mm大小,CT值75Hu,复位前,腰5骶1左侧突出挤压相邻的硬膜囊和左侧神经根,手法复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