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摘要:本文提出了在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要满足企业“订单”的要求,满足学生个性的要求,满足教育自身和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提出了在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传统的刚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转变为现代的柔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将传统的大批量的服务转变为现代的大众化的服务。这个柔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主要由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衔接课程(桥梁课程)构成。最后提出了实现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条件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分制;课程改革一、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所需满足的基本要求1满足企业“订单”的要求长期以来,企业所需员工主要是通过组织调配实现的,企业一般无权拒绝上级组织或人事部门派遣的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它所欢迎的和不欢迎的员工。在这样的人员配制状态下,职业院校当然可以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培养毕业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需员工主要是通过市场配制实现的,企业在用人问题上开始拥有自主权,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就会被录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员工,就会被企业拒之于门外。在这样的人员配制状态下,职业院校就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培养毕业生,职业院校必须倾听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努力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企业对未来员工的需求集中地反映在企业用人的“订单”上。2满足学生个性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大学毛入学率在低位徘徊,高中阶段入学率甚低,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任务还很繁重,职业教育也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人民群众期待的是他们的子女能够获得一个学习岗位,不管这个学习岗位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教育。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岗位,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学习岗位并不向往常那样令人羡慕了。学生和家长更多的是选择,普通教育当然是首选,而后选择优质的职业院校和专业。某所院校如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和家长就会选择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院校。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一致的,经济效益较好、工作环境较好、有利于个性较好发展的企业往往会成为学生的首选;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还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别。例如,机械加工和汽车维修人才是当前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紧缺人才,但是不少地区的学生就是不愿意就读这两个专业;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和会计人才,市场已趋于饱和,但学生和家长却往往对此情有独钟。职业教育,具有双重服务的功能。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服务既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它的出口就会出现问题,它所培养的学生就会找不到就业岗位;如果仅仅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的进口就会出现问题,它就招不到足够的学生。职业院校必须同时兼顾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3满足教育自身和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除了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之外,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服务还要进一步满足教育自身的要求,满足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满足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是实现教育立交桥的前提条件。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的教育,而是终身教育中一个既相对独立但又与其它教育类型互有联系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学分制度条件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的内部,还要十分关注职业教育与其它各级各类教育的接口问题。二、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需求,教育自身的要求和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如下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传统的刚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转变为现代的柔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将传统的大批量的服务转变为现代的大众化的服务。这个柔性化的课程框架结构主要由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衔接课程桥梁课程)构成。1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的框架结构(1)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三部分构成。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保证某一专业的基本规格要求的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由基础数学、基础语文、基础英语、基础计算机和政治、体育等核心课程构成。所有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年轻人必须首先学习这部分课程。此后。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某一大类专业学习,或是机电大类或是信息技术大类,或是商贸大类或是药学大类,或是艺术大类。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支持本大类中所有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大类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如商贸大类由经济学基础、会计学基础和管理学基础等课程构成;机电大类由工程制图、机械基础、电气基础等课程构成;药学大类由药用化学基础、药学基础、医学基础等课程构成。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具有宽和浅的特征,课程门数大多在34门之间。所有选择该大类专业学习的年轻人都必须学完这些课程。此后,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属于本大类的相关专业,如商贸大类可选择国际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现代物流专业等等。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支持本专业的所有专门化方向课程。专业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如商贸大类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为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以及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所有选择该专业学习的年轻人都必须学完这些课程。此后,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属于本专业的所有专门化方向,如商贸大类市场营销专业根据营销方向的不同,分设商品营销、房地产营销、保险营销等专门化方向;根据商品的类型,分设汽车营销、家用电气营销、服装营销等专门化方向;根据商品的业态,分设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百货经营,甚至移动商务等专门化方向。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一般应由国家制定,通过法规颁布,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的主要法律文本。为了有效的控制教学质量,国家有权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实施统一测试。(2)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由陶冶学生情操的选修课程、跨系跨大类的选修课程、专业横向拓展的选修课程、专业纵向延伸的选修课程、工具类的选修课程、文化基础加深的选修课程等六类课程构成。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满足企业和学生的特殊要求。陶冶学生情操的选修课程陶冶学生情操的选修课程,是供学生任选的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可以是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可以是唐诗、宋词、元曲方面的,可以是球、棋、艺术体操方面的,也可以是心理、思想品德、职业指导方面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工具类的选修课程工具类的选修课程,是供学生任选的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指外语、计算机、数学、哲学等课程,比基本要求更高、更深的那部分课程。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又有兴趣,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多选修这部分的课程,以便提高自身的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文化基础加深的选修课程文化基础加深的选修课程,是供学生任选的选修课程。职业教育很难给所有的学生都提供较高层次的文化基础课程,但这并不妨碍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实现学习较高层次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愿望,他们可以选修这部分课程,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跨系跨大类的选修课程跨系跨大类的选修课程,是供学生任选的选修课程。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它大类的课程。如机电大类的学生选修信息技术大类或商贸大类的课程,商贸大类的学生选修信息技术大类或艺术大类的课程,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横向拓展的选修课程专业横向拓展的选修课程,是供学生限定选修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相邻专业的部分课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学部分电气或电子专业的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部分国际商务或现代物流专业的课程,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纵向加深的选修课程专业纵向加深的选修课程,是供学生限定选修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指本专业涌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方面内容的课程,学生在修完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再选这部分课程,可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距离,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的好坏多少,是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是职业院校满足企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满足教育自身需求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职业院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重点。开设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给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舞台。职业院校开设什么样的拓展课程(选修课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业院校自身,并不是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开设什么课程,就开设什么课程,而是主要取决于企业和学生的需要。凡是企业和学生需要的课程,职业院校都有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去开设,凡是企业和学生暂不需要的课程,职业院校即使有条件开设也不应开设。拓展课程(选修课程)是动态的,今天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并不意味着明天就一定受欢迎,当前暂时不受欢迎的课程,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一定不受欢迎。它犹如一个活跃的股市,不断地增发新的股票,同时又不断地将某些业绩不好的股票摘牌。当然,最终所能保留的课程无疑是本校乃至本地区的精品课程。(3)衔接课程(桥梁课程)衔接课程(桥梁课程)满足各级各类教育衔接转换的要求。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点,衔接课程(桥梁课程)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衔接转换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衔接转换课程主要是指公共基础课程的衔接,特别是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之间的衔接转换。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之间的课程衔接转换是双向的。中职向普高课程的衔接转换,主要以普高课程为依据,在中职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一部分未学的知识点;普高向中职课程的衔接转换,主要以中职课程为依据,在普高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一部分未学的知识点。追加的那部分课程就是衔接课程(桥梁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转换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转换课程主要是指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转换。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转换是单向的。中职向高职课程的衔接转换,主要以高职课程为依据,在中职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一部分未学的知识点。追加的那部分课程就是衔接课程(桥梁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衔接转换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衔接转换课程主要是指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转换。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课程衔接转换是双向的。职业培训向中职课程的衔接转换,主要以中职课程为依据,在职业培训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一部分未学的知识点;中职向职业培训课程的衔接转换,主要以职业培训课程为依据,在中职已学技能点的基础上,再学一部分未学的技能点。追加的那部分课程就是衔接课程(桥梁课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可以通过衔接课程(桥梁课程)的联系实现相互间的自主转化: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衔接课程(桥梁课程)实现有机沟通;岗位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可以通过衔接课程(桥梁课程)实现相互间的融会贯通。衔接课程(桥梁课程)将两类既独立又有联系的课程有机的沟通起来,学习者就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尽可能少的重复前提下,从一类教育灵活地转换到另一类教育。2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结构的运作如上所说,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框架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静态的、刚性的、相对稳定的,是用来保证一个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和一个职业的基本人才规格;一部分是动态的、柔性的、可变化的,是用来满足企业、学生的特殊要求的。每个学生所学的课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每个学生所学的课程都深深地带上自身的和将要从事就业的企业的烙印。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结构的运作详见下图。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将专业依次分为大类专业、专业、专门化方向等三个层次,目的是理顺现有设置专业中的逻辑关系,改变当前专业设置的无序状态。该课程框架结构设立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等三个平台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自主选择大类专业、主干专业、专业化方向预设接口,学生可在尽可能少的重复学习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该课程框架结构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课程的相对稳定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也为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此外,这部分课程的稳定为国际、国内学分的互认和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与转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框架结构中的选修课程(含专业方向课程),可根据企业“订单”要求设计,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也可根据学生的要求设计,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当一个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首先学习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及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完之后就有选择大类专业的机会;当进入大类专业后,接着学习大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及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完之后就有选择主干专业的机会;当进入主干专业后,接着学习专业主干平台课程及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完之后就有选择专门化方向的机会。这样就能在职业院校内顺利实现对专业和课程的选择。再如,满足企业“订单”的要求,假如某地区的商业业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市场急需大量的连锁业态从业的员工。按照该课程框架结构,我们无需从零开始进行新的专业课程设计,只要在原定的三个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部分专门化方向课程,如连锁企业现场管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连锁企业资产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课程就可以了。其它如电子商务,也同样如此。只要再增加一部分专门化方向课程,如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信息学,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课程就可以了。三、学分制度条件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的基本条件1尽快构建职业教育的大类专业、专业和专业化方向系列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距离经济界、企业界最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直接承担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经济的发展往往先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如何同步于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在办学模式上就要满足企业“订单”的要求。在一些情况下,企业的“订单”是在现有的国家专业目录范围之内,但也有一些情况,企业的“订单”是在现有的国家专业目录范围之外。特定企业的某些特殊要求,可能只是某一专业要求的一部分,可能是某两个专业要求的各一部分也可能是某三个专业的边界部分。显然,现有的国家专业目录还很难满足所有企业的所有要求;同样,事实上也很难做到,有一个需求就能马上诞生出一个新专业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会不断涌现新的专业,最初的专业往往是不完善、不规范的,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规范到规范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自然,职业教育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淘汰旧的专业。为了使职业教育的专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为了使职业教育的专业自身有序的发展,我们建议:尽快构建职业教育的大类专业、专业和专业化方向系列。专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元素。专业化方向则是专业的下位概念,一个专业又可细分为若干个专业化方向,若干个专业化方向的集合就是专业。相对于专业而言,专业化方向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更能满足企业的特殊要求。大类专业则是专业的上位概念,一个大类专业涵盖若干个专业,若干个专业的集合就成了大类专业。相对于专业而言,大类专业的基础更为宽广,更趋稳定。2尽快实现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一直是全体职教人追求的目标,但目前职业教育的质量还很难处于有效的监控状态。由于国家颁布的是指导性的教学计划职业院校有权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因而在同一专业的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院校之间、地区之间和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为了监控教育质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也动了不少脑筋比如说公共基础课程的统考、各种类型的评估等等,但往往收效甚微。由于执行的是不同规格的教育计划,同一专业在教育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差异,客观上为职业教育和其它类型教育的衔接和沟通、职业院校之间的转学、转专业和学分互认、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为此,我们建议:尽快实现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是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应由教育部主管职业教育的部门牵头,组织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在充分听取经济界、企业界建议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优秀课程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并通过相关的法规向全国颁布。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在教育计划中的比例、课程数量、课程名称和相应知识点,以及考试大纲。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在整个教育计划中应占多大的比例?答案是不确定的,不同的专业类型应有自己的不同比例。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比例不宜过高,过高会使计划内容划一,缺少地方特色和个性;当然也不宜过低,过低则会影响到专业人才规格的实现。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的国家课程在整个教育计划中的比例在5060之间是比较恰当的。在国家课程之外,各地区和各职业院校可根据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其所能地创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