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新时期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及干预对策摘要:教师职业心理枯竭是衡量个人工作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探讨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总体特征、危害,重点分析影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相关因素,提出科学的干预对策,对于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心理枯竭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因素;对策教师职业心理枯竭(jobteacherpsychologicalburnout),就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务中所表现出来的由于工作的压力、紧张的心情及较低的成就感而导致的情绪低落和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心理学家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2022名教师的心理枯竭情况,发现有20%的教师受到“职业枯竭”的困扰,16%的教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教师职业心理枯竭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正视和重视。一、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总体特征患有心理枯竭的教师往往具有以下六大特征:1.生理耗竭。经常产生疲劳感、耗尽感,总是感觉缺乏精力,对疾病抵抗力差,体质下降。一旦教育教学上有突击性任务,就会出现连锁的生理反应,如紧张、眼花、头痛、耳鸣、失眠、体重下降等,女教师有时还会出现生理紊乱等。2.才智耗竭。平时会出现知识阶段性的丢失,以前记忆的东西模糊,不敢确定。有时虽然反复备课但在课堂上还是出现“卡壳”的现象。对新的知识和方法很难掌握或运用,教学水平出现高原反应,甚至教学质量有所下滑。3.情绪衰竭。经常表现为烦躁、失望、焦虑、易怒、神经过敏。对教育教学活动感到厌倦,情绪波动大,稳定性差。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沮丧、抑郁、苦闷。妒忌心强,缺乏热情和活力,精神委靡不振。4.价值枯竭。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率低,备课不认真或不备课,教学质量不高;丧失理想、信念,感到前程渺茫,一有机会就想调动岗位。5.人性冷漠。对领导、同事、学生麻木冷淡,不信任他人,无同情心,冷嘲热讽,把学生看成是没有感情的动物,随意贴标签,在身体和心理上开始疏离学生,和学生关系异常紧张。6.攻击性行为。表现为行为冲动,言语过激,易激怒,好发脾气,人际关系磨擦增多,有时会体罚、打骂学生,对刺激物依赖性增强,抽烟酗酒,不愿参加集体性活动,极端的枯竭状态会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调查显示,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是非常有害的。教师出现职业心理枯竭后,会对个人、学生和学校都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危害很大。二、影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因素探讨我们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心理。研究表明,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对教师职业心理枯竭产生直接影响。教师面对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全新的教学方式,由于长时间的“重复”工作,缺乏积极主动应对的能力,容易产生职业的冷漠感,缺乏教学兴趣,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心理,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往往对职业产生反抗情绪,产生自信力下降等一系列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导致整个心理状态的混乱,从而造成教师心理枯竭。2.人格魅力。理想教师人格是社会期望的、要求的完美人格,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必须具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师表模范的高洁品德和严父慈母般的爱生之心。这种高的社会期望对教师自身的人格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更容易造成职业心理枯竭。3.归因方式。教师对负性事件进行归因时,若一味强调外部的背景、运气因素,归于外在的局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时,其职业心理枯竭发生率低;把失败归于内在的、整体的和可控的因素时,其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职业心理枯竭的几率增加。已有的有关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也证明了类似的结果:如果一个人倾向于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则极有可能表现出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障碍症状,从而出现职业心理枯竭。4.自我效能。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他们根据自身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认知、情感、能力水平方面的经验,对自己即将实施的行为的一种能力判断和有关这一行为实施过程中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教师职业心理枯竭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的不足或者客观的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增强正向的情绪体验,使其更加努力,在积极努力的过程中避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产生。自我效能较低的教师,耐挫力低,在遇到挫折时,便失去信心,自我否定,产生焦虑等不利于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情绪,教师职业心理枯竭发生的概率高。5.保健意识。因心理健康而导致的有些教师出现的“过早死”的现象,实际上是有些教师尤其是生活水平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教师对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健常识和方法所致。有关调查表明,有65.39%的教师对于自己的心理健康的认识还不太清楚,有20.39%的教师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39%的教师不知道遇到心理障碍该如何调整。导致一些教师有了心理压力,既不能自我调节,也不会寻求心理帮助,结果更容易导致职业心理枯竭。6.社会期望过高。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值同教育投入与产出反差之间的矛盾,大大增加了教师的精神压力。从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看,教师要充当“学者”、“教育者”、“爱的播撒者”和“家长的代理人”等诸多角色。教师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一旦教师犯了错误或者做了常人不可理解的事,就会招来方方面面的指责。面对社会上的一些指责和误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及教师理想产生怀疑,并为此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心理枯竭的产生。7.角色冲突。作为社会成员,教师在生活中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主要和基本的角色是教育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对学生起着教育管理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在一定时间要负责照顾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朋友和知己,是学生心理的调节者或者心理医生,需要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思想情感;同时,教师在学校之外,在自己的家庭中充当多个角色,要应付家庭生活中的多种人际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转换极易引起角色错位和冲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的神圣感和实际社会地位间存在较大反差,这样的反差容易造成教师社会角色和自然角色之间的冲突。长期的心理负重和矛盾冲突是教师出现职业心理枯竭的主要原因。8.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和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已全面开展,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大,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广泛推广,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许多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少有进修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应对教育改革的新局面。9.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的评价系统往往造成教师内心的矛盾冲突。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式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解聘、降级、晋级、加薪或者增加奖金挂钩。同时,目前的基础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异化为升学教育,学生的分数成为评价教师相当重要的指标。评价方法简单划一往往给教师的心灵造成沉重的伤害,因为不合理的评价体系而陷入身心枯竭的状态之中。10.人际关系。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三种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教育提倡建立以生为本、新型民主化的师生关系。但实际中由于学校撤并,随班就读以及扩招政策的实行,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加上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结果却不能“立竿见影”,从而形成了一种持续性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和学生发生冲突最终责任往往由教师承担,学生难管越来越成为教师的共识。同时,受社会追求功利趋向的影响,师生间的情感日渐淡薄,在这种情景下,教师又要加倍用心于教学上,但所获得的报酬却又相对减少,不仅易使教师心力交瘁,也易导致职业心理枯竭。另外,现实中有些领导工作方式不当,管理方式简单,专断独行,缺乏民主气氛;有些学校内部没有积极健康的竞争氛围,教师之间不是相互帮助,尊重谅解,而是嫉妒,互相拆台,造成教师关系不和谐,甚至恶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能使人陡增烦恼,情绪低落,缺乏归宿感、安全感,这无疑会给教师造成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耗竭感。三、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干预对策1.明确认识,正视心理枯竭。在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之前,首先要对心理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应该明确认识到,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自己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一种人人都可能会体会到的正常的心理现象。面对职业心理枯竭,了解并及时调整自己与工作有关的信念,化消极回避为积极应对。当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问题发生时,要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明确调整职业心理枯竭的目标,增强克服职业心理枯竭的自信心。2.提高心境,加深对教师职业意义的理解。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实际上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个体是否生活得幸福,不仅要看物质生活的质量,更要看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从事教师职业,要与学生打交道,与同事沟通,要经常感受人的智慧、情感和个性的多彩,并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所以,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很正确的。教师应当以开阔的心境、高涨的热情看待自己的职业。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培养健康人格,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水平。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进行积极的情感投资,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提高和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格。同时有关领导部门还应在健全心理培养、职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加强对教师的指导,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工作、生活,去获取成功,去体验成就,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预防教师职业心理枯竭。4.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创造独立自我。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应该注重创造自我,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不断增强教师工作的魅力感和成就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的价值,增强教书育人的自信心,充分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创造教师的独立自我,避免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发生。5.自我反省,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作为教师,应明确和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性与限制性,立足实际,而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与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应当首先承认自己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存在,会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能因为自身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大而导致理想破灭。在工作中正确估价和评价自己,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对自己苛求,也不要对学生强求。要正视自己,更要热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断反省自己,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合理的专业期望。6.建立健康的集体氛围,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作为教师这一特殊职业,其本身就是存在于诸多的群体之中的,并与周围的许多个体或群体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健康的集体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的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外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同时,还要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推行人性化的管理,倡导民主协商,疏通交流渠道,为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和发展机会等。努力为教师提供较为宽松、优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和谐的发展。7.树立健康观念,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