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摘要:“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以此为基础,可将未来职业教育的创新趋势全面纳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提出来来职业教育创新趋势的个人建构,即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关键词:技能为本;生命发展;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趋势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的纲领性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种新的发展观包括持续性、公平性两大基本原则,持续性强调现在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公平性强调发展是主体的平等权利和发展因素之间的协调性。“所谓人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实质是指个体生命开发的长度之持久、广度之均衡、深度之透彻”。人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个体生命的各要素及其整个发展过程。从个体生命的组成上看,它把人看成是立体的、多维的;从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上看,它把人的发展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时间上;从个体生命的发展质量上看,它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完美性。这种发展观不仅重视对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之锻造,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目前流行的对职业教育的界定多以职业为目的或实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界定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一一把人看成经济的工具,职业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掩盖了人的其他一切可贵的禀赋。然而,“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世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的使命,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由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技术与职业教育设计为“成为每一个人的普通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解科学技术、职业领域和人的价值以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打下基础”,“允许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应理解为: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中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教育。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职业教育内涵的新界定,笔者认为未来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的创新趋势:一、培养目标一一从培养分裂的人走向培养完美的人所谓人的分裂,就是指“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任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反观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偏重的就是所谓“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理念是按照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的“能力”特指岗位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或专业领域发展的特殊能力。“从本质上讲,教育首先要以尊重和发展个体生命作为其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实践活动的逻辑始点,乃至最终归宿,既不是工具之役,甚至也不是人才之用,而是塑造充分光大的主体精神和意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导致个体生命固着于某种特殊能力,束缚于某种特定职业,束缚于某一简单的劳动工序上,究其实质,就是生命功能的固着,生命价值和个体精神的被漠视。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无法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从物质层面看,这样的个体生命势必不能适应劳动力流动市场,不能适应职业和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由此导致的将是个体获得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手段职业活动的丧失。从精神层面上看,其个性和潜质得不到充分发挥,作为人,他的个体精神和生命价值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事职业活动是人们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即将步人社会的人来说,获取一定的就业能力是他们的第一需求,因此,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应该废除的。只有赋予“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中适当的权重,与人的其他方面特质的培养达到有机的协调和组合才能体现它的作用。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分裂的人”的职业教育势必会被一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完美的人”的职业教育所取代。什么是完美的人呢?作为一个完美的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掌握研究与表达思想的工具,还具备“观察、试验和对经验与知识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从事系统怀疑的能力;不断进行阅读的能力;把科学精神和诗情意境相结合以探索世界的能力”。从这一定义上看,这种个体生命能真正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看,只有这种所谓“完美的人”的个体生命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完美的人”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那么基于“培养完美的人”这一理念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什么特征呢?最为本质的特征表现为:个体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还原,潜蕴的生命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持续后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从能力上看,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和协调的发展,能真正“学会做事”;从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具备了合理的、浑厚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使他们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与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发展达到动态的平衡。从智力上看,他们具有杰出的思维能力,怀疑和批判的思维品质,独立和自主的思维立场,开放的和多向的思维形态,具备强大的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从人格上看,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他们也懂得尊重他人的存在和社会的价值;作为完美的人,利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二、受教育者的生命活动从机械性的适应走向创造性的适应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新的本质属性中包含“适应性”,笔者认为这个“适应性”可表现为:机械性的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性。所谓机械性的适应是指:受教育者只能简单地去适应,而不能创造环境,不能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身生命的各要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潜质。创造性的适应则是指:个体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能达到充分的预见性,能自我发现和自我定向,能创造环境和重组自身生命的各要素以达到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对环境和社会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自己的一切潜质来适应环境和社会,这种个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具备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教育的本质功能不是如同物质生产领域那样批量地“复制”人,不是让年轻一代仅仅满足于适应和继承人类既有的文明,而是激励他们在承继既有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先贤,创造人类史上新的文明成果。使受教育者具备机械的适应性并没有发挥教育的本质功能,它只是基于现有的岗位,使每个个体都具有同一性的岗位能力,个体生命的差异性、自主性被抹杀了,个体被机械地束缚于某一特定的岗位。当这种岗位消失后,个体那种固有的机械性并没有消失,那么随着岗位的消失,他们就只有下岗或失业了。这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实现。无论其某一特定领域具备多么强的专业能力,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相应地,他们就缺乏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推动力,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其发展也势必成了“强弩之末”。要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生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受教育者的职业教育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时间和更宽阔的空间,用一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受教育者,它所要实现的是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创造性的适应性教育表现出了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受教育者,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个体在创新创业中真正谋求到了个性的发展;创业者必有业,创业者必乐业;个体如能做到成功创业,就是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那么他也就尽到了服务社会之义务;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前进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创新和创造中前进的,国家及世界生产力的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基本组成细胞个体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及其和谐坚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生命,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总趋势,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学习目的从终结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总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知识的半衰期在不断缩短。技术也日新月异,新的岗位和工种层出不穷,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终结性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执著于终结性学习的人,其生命内部各要素无法达成动态的平衡,无法获得持续性、全面性和协调性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个体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保持一种和谐性,离不开“终身学习”。从人的个体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层面看,他都是一个未完成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这是赞成终身教育、反对终结性学习的一个主要沦点。可见,终身学习是2l世纪的生存概念之一,它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为的过程。知识和技能是人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学习就是这个过程的引擎,它使入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源塬不断地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呢?由于终身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它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出现不协调,人们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学习。既然如此,要实现终身学习,就必须“学会学习”,“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个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谁是教育的主体提出了新的见解:“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未来职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强调的是怎么学,而不是学什么;是在技能训练中教会技能迁移,教会融通、贯通,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技能强度上的训练。所以,学会学习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生存概念,也是推动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四、个体生命的开发从单纯的技能开发走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开发所谓技能开发,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某种岗位技能的教育,使其成为某种社会劳动的工具。纯粹的技能开发不能使人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也被无知地抛弃,人的生存智慧已经被生存技能所掩蔽,人性也将被冰冷的机器所异化。本着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不仅重视对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之锻造,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发每个人潜蕴的智慧和才能,促进个体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使生命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可持续发展的人将会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而呈现出奋发进取的主体精神,具备了发展、再发展并长远持续发展的明朗前景。从人的智力因素组成上来看,思维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人的思维系统从其系统品质、立场和维度上得到全方位和谐、健康的发育,才能拥有终身享用的长盛不衰的思辨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没有浑厚的智力基础作为支撑,个体就无法做到融通、潜通、贯通;没有浑厚的智力基础作为支撑,离开智力这块沃土,个体技能发育是不良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思维形态的开放性和多向性,在两个相似的工种或岗位间进行简单技能的迁移都是无法实现的。持续的发展必然要求善于调适自我情绪、化解人际矛盾、恰当地与人合作共事。在创业的艰难进程中,如何冰释人为阻力、顺应周边心理走势、形成团队合力,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技巧,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个体获得生命的独立和自主,锻造强大的人格力量,提升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远大的理想,为他的发展指明方向;强大的人格力量,使他能洞穿坎坷人生之旅;常葆奋发向上的激情与活力,会使他的人生充满诗意和亮色。这些是单纯的智力因素开发所不能达到的。因此,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所找到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寻求生命的发展它应该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出发点,也更应该以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长度之持久、广度之均衡、深度之透彻为自身的终极目的。惟其如此,方能将“创新”的功能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