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加强职高《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加强职高《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加强职高《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加强职高《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加强职高《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加强职高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论文关键词环境监测活动探索式教学开展和实施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改革中,要求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高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产教结合。环境监测是职高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教学要求是必须能让学生学会理论运用于实践。根据教育学原理,结合职高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活动探索式教学方式应用于环境监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运用实践机会,获得了知识和能力的双重锻炼,而且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联系实际讲理论,为学生创设培养实践能力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环境监测是职高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课堂教学的“三中心”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忽视与课外实践的相互结合,局限课堂和书本内容,导致学生缺乏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一、对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活动探索式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活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它有以下特点:1、师生的互动性活动探索式教学中,学生作为“认知学习过程”的主体在教师导引下,与教材、学生和周围的环境等要素发生多元的、和谐的互动关系,形成师生与生生,课内与课外,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等多层面的互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2、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实践证明,主导充分参与的,或充满情趣的,或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都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活动探索式教学中学生不再只是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老师的导引下,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学习和探索,通过活动和探索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3、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没有创意的活动就没有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探索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在精心营造的环境中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创新冲动,增长创造才华。4、教师的观念必须先加以转变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事物的指导者;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不能局限于教,而应放眼于引导,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引导学生转变观念。二、实施活动探索式教学的理论依据1、活动探索式教学就是教人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真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从而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提高。2、职高生双基不如普通中学学生,厌学情绪重。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参观活动、环境状况调查、实验活动、热点环境问题辩论等活动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施活动探索式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3、环境监测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是一门特别注重实践需要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4、活动探索式教学符合职高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职高生在心理和生理上接近成人,思维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实施活动探索式教学有适应性和预期的实效性。三、活动探索式教学在职高环境监测教学中的开展和实施1、教材使用本校在2005年开始,采用李弘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环境监测技术,属于国家规划教材。新教材突出环境监测的特点,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强调实践,注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每章前后,分别设置了学习指南和本章小结,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监测实验安排在有关各章的后面,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套可以与活动探索式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教材。2、活动探索式教学的活动内容(一)、实验活动内容:噪声监测、河水监测、食品监测等。(二)、讨论活动内容:环境问题辩论、环境问题论坛,例如铁路列车垃圾的收集处理设想方案、洗涤剂引起的水污染与危害问题讨论等等。(三)、课题研究内容:水质监测科技小论文、环境现状社会调查、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调查等。(四)、参观活动内容: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等实地的参观,以及农村环境观察等。3、活动探索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六阶段”=1*GB3导学阶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控制者。教师先对学生的双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案。导内容:教材内容、知识要点、学习目标、学习方案的初步设计等。导方法:引导互动,小组合作等,而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社会调查、问卷、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资料;指导学生查阅和保存资料;以及实验药品、实验器材、计算机网络以及老师帮助等等各方的支持。关键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小组及人员分工,自愿组合,每组确定人数,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这一节内容为例)内容主题: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余杭大运河塘栖段,苕溪在余杭的部分水域为例)A、采样前的现场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B、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采样频率的确定;C、水样容器的洗涤方法,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水样的运输和管理,水样的保存方法;D、对监测结果提出定量要求,如何结合调查掌握的资料,将监测数据与有关标准比较,如何加以分析得出结论等。方法途径:在教材和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选用网上查询、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活动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各方的支持如实验室试剂和设备、实验技术规范的支持,计算机网络以及教师的支持等。=2*GB3实践阶段实践可以分为课外实践和课内实践。根据导学阶段确定的探究途径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课内实践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环境问题辩论、环境问题论坛、科技小论文、游戏、比赛等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课外实践可以采取学生小组活动。社会调查,如环境现状社会调查、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调查等。网上查询,用google、baidu等收索引擎收索所需内容,并打印或制作电脑文档。根据课题需要,对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厂、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农村环境及城市社区环境等实地进行观察。最后,将学生收集、调查的资料在组内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整理、进行解释,形成初步学习成果,并制成卡片、演示文稿、小报等形式以供全班交流。(以“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这一节内容为例)课外实践:1、实地和社会调查、网上查询:水体沿岸村落分布和污染源分布与排污情况;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分布;2、水样的采集:采样点共4个,其中余杭大运河塘栖段2个,苕溪2个。每种水样分别取500ml,装于500ml聚乙烯样品瓶中。课内实践:实验室中利用已学的测定方法,在老师帮助和引导下完成水质分析,测定pH值、水色、透明度、总硬度、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3*GB3课堂交流阶段各组展示本组实践学习结果,共享实践成果。学生代表演示自制的调查结果等,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发表不同观点,提出质疑,台上同学给予解释进行组间交流、互相促进。=4*GB3总结阶段通过上述各环节所得知识是零散的、感性的不成系统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整合,教师既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提炼概括;而且引导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归纳,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识,但也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教师精讲点拨,释疑解惑。=5*GB3反思与评估阶段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与评价。知识方面,获得了有关“水质监测”的知识,学生走出校园,获得大量课本以外的知识,知识面大大扩展。能力方面,学会了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课上汇报形式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科研意识。觉悟方面,培养了学生关心环境和关心社会的意识。=6*GB3能力提高阶段学生获得了一些必要的环境科学知识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活动探索”。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考察、观察,启发学生联系身边所见所闻,寻找课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课题确立后,还要设计实施方案,教师应根据可行性、科学性原则指导学生来进行设想和完善实施方案。课题和方案可以运用思维冲击法让学生在明确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自由发挥想象,无顾忌地发表意见、想法,教师只应起指导、归纳、协助、评价的作用。事实证明,学生们都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潜能,通过互相的思维冲击,可以把创造潜能激发出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获得的信息,进行讨论、归纳、完善。有时可能需要重复实践探索过程,甚至多次,这时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进入最后的环节是达标验收。验收采用口答、科技小论文、电教手段、电脑文档等多种形式;验收要求是紧扣教学目标,具有典型性且突出重点;验收办法主要是学生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如在“固体废物”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课题余杭区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议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具有典型性,也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实践内容的安排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启发思维,激发起求知欲。尽量创设视觉情景,比如农村环境等实地、图片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应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学会如何动手动脑,培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活动过程采用“发现法”。创造条件让学生到环境中去发现和观察现象,得出总结性知识。例如在“噪声污染”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对象,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道路交通干道、建筑工地等地区。各小组的学生分工后带上让学生几个一组定好范围带上噪声仪、地图、纸、笔等走入社会中去观察、发现、记录,当他们带着平时可能未注意的发现回到教室时,再指导他们展开讨论,把发现归类、概括;并让小组代表上台叙述,最后就能分门别类地把环境现状描述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经测试他们的知识掌握较好,而且因为是亲身参与后获得的,不易忘却,能灵活运用。说明“发现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及知识的掌握运用度。四、实施活动探索式教学取得的成效1、活动探索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为检测其效果,我们对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两个班的9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在掌握知识方面,有76的学生认为,由自己或师生交替操作实验,更有利于掌握实验技能。有70的学生感受到通过活动探索式教学活动课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活动探索式教学活动课;(3)在发挥自身潜力和培养能力方面,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参与活动探索式教学活动课的锻炼,实验操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2、在活动探索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环境标准等知识,而且学会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培养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一些的成果。比如,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余杭区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议获得区重点立项课题,学生科技小论文余杭境内部分主要水系的水质测定获得杭州市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活动二等奖,还有良渚文化保护区环境现状调查等学生调查小论文。总之,在环保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实现了从理论向实践的倾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专业理论的讲解与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有目的组织专题社会调查,可使学生接近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生存意识,树立危机感,从而增加学习动力。3、活动探索式教学转变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了教师教学过程与实践的联系。活动探索式教学教案通过交流和培训等途径在教师间推广,反响良好,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