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试论高职学分制的弹性摘要: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和精髓在于学生有学习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的大小就是学分制的弹性,目前弹性过小是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未能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可以从课程体系的弹性、学习方式的弹性、选择专业的弹性、选择教师的弹性以及学制的弹性等方面着手,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拓展学分制的弹性。关键词:高职教育;学分制;弹性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和精髓在于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课程)、学习方式、学习进程等,而这种可选择性,就是学分制的弹性。学生的可选择性越大,学分制的弹性越大,反之弹性越小。学校可提供给学生的选择机会的大小,受到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社会认可程度、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办学实力,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学校学分制改革深入与否及成效大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的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学分制改革起步也较晚,学分制的弹性普遍不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分制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和激励功能。因此,理清学分制弹性的内容及制约因素,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探讨学分制弹性的拓展途径,对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课程体系的弹性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课程体系的弹性是学分制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体系的弹性是指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规定及开出的各类课程中学生选择空间的大小。课程体系的弹性主要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开出的频率及课程的层次性等。(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必修课是为了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而开设的学生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基础课、主干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课程)。选修课是学生可以有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限选课是指学生在学校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按规定要求选修的,明确专业方向或深化、拓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任选课则是指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选修的,扩大知识面、提高适应能力、发展潜能的课程。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越小,课程体系的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课程体系的弹性越小。目前各高职院校实施的学年学分制,是在以必修课为主体的基础上,适当增设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总体上说,课程体系的弹性普遍很小,主要表现在必修课所占比例过高,一般达7090;选修课中限选课设置不尽科学,且选择余地不大;任选课的比例普遍也较小(一般在510左右)。适当调整各类课程的比例,增加课程体系的弹性,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各高职院校需努力的方向。(二)课程的层次性主要指能够开出多少适应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发展方向(升学或就业)及不同专业要求的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基本上属于一个层次,不同文化基础和专业要求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相同的内容并达到相同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学习不同专业知识的要求。(三)课程开出的频率课程开设周期越短,学生的可选择性越大,学分制弹性也越大,反之弹性则越小。目前各高职院校这些课程的开设大致上仍与实行学年制时一样,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开设周期。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更谈不上提前修完课程,这是目前许多高校有学分制而没有弹性学制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课程体系的弹性过小是目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成效的主要原因。在目前条件下,高职院校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课程体系的弹性: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情况,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和权重,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权重,努力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努力拓展专业面向,挖掘专业内涵,研究和开发不同专业方向及不同专业深度的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成组全选”(按专业方向设置限选课程组,学生只能选修其中的一组)或“分组各选”(在若干组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各选修一定学分的课程)等方法,拓展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方向和就业岗位的学生的需要,这也是高职学分制课程体系的主要特色及客观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及专业限选课程的“全天候”开设,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又可以为不及格课程的重修创造条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向性、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决定了高职课程体系的弹性并不是越大越好,且这种弹性应主要体现在限选课的设置上。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时,应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专业的定向性或专业转移的跨度)、社会需求(社会需求的变动性及紧迫性或毕业生的适应性)及自身条件等因素,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和灵活掌握课程体系的弹性。二、学习方式的弹性学习方式的弹性主要是指学分制管理制度是否允许或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学生自主地选择在校学习或校外学习、课程学习或自学等不同的学习方式。目前,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必须选择课堂学习方式,如规定缺课数达到或超过总课时数的13就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基本上没有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更谈不上自主地加快学习进程或学习第二专业。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学分互认机制和科学的学分互认方法,再加上经济利益驱动等原因,校际间以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学分很难得到互认,学生失去了选择各种优质社会教育资源的权利。学习是个性化的劳动,教和管的目的都是为了学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提高学的质量。因此,忽视甚至无视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的教育,既不是人性化的教育,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大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但这决不能成为学生只能选择课堂学习方式的理由。相反,过度的课堂学习方式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失去个性和进取心。应该看到,高职生多数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确立以人为本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把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要积极探讨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教学管理办法和学生管理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把精力投放到自主学习上来,真正提高学的质量。实行开放式办学和学分互认是学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学校在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构建教育“立交桥”的前提。高职院校要进一步确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研究和实施学分互认制度,同时建立学分补偿机制,使学生有比较和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当然,学分互认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又非常复杂的工程,必须在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在目前条件下,高职学分互认的重点可以放在鼓励学生参加本科或第二专业的自学考试、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学习和取得社会认可的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等方面。三、选择教师的弹性选择教师的弹性是指在学习时学生是否有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或导师的权利。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除了任选课(公选课)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教师的权利外,必修课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由教务部门安排好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高职院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时,应积极尝试在必修课中引人选修机制,尽量把覆盖面较大的同一必修课程(可在师资力量比较强的普通文化课中试行)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上课,努力开出不同层次(内容深浅不同或等级不同)、不同类型(面向不同发展方向)、不同教学风格的课程,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科学、内容深浅适当、能够适应自身发展要求并且教学风格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师。同时,在实行导师制时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选课指导教师。四、选择专业的弹性选择专业的弹性是指学生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和修学第二专业。专业是课程的集合。对于学校来说,专业就像自己的产品,需要不断开发、改造和创新,以提高其质量;对于学生来说,选择了专业基本上就意味着选择了职业领域或就业方向。可见,专业对学校和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来说重要性更大。但是,由于教育成果(包括专业发展)相对于生产发展来说总是滞后的,再加上目前的招生工作还存在优质专业供给不足、招生信息不对称及操作透明度不高等客观问题,不少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的选择准备不足、盲目,甚至是无奈的。今天,高职教育应当也能够在专业选择上给学生提供第二次、第三次机会。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选择专业的弹性既受制于政府的教育政策,又受制于学校优质专业的供给能力及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能力。随着国家对专业限制的逐步放开,选择专业的弹性大小将越来越取决于学校自身。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学校定位和专业定位都非常明确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特点,加强名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优质课程资源和优质专业的供给能力。同时,要认真研究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专业大类为单位,按照小型化、综合化、层次化和模块化的途径,构建起不同专业之间共同的文化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在此基础上优化课程结构,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互通及课程资源高效、可持续的利用。五、学制的弹性学制的弹性是指学生能不能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年限,其主要内容包括最高和最低修学年限的长短及工学交替的弹性。学制的弹性是学分制的重要内容和优势之一。正是有了学制的弹性,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的目标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才能发挥。学制的弹性既涉及国家的有关政策及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理,也需要社会其他部门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程体系的弹性、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弹性及教学管理的效率。因此,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高职院校在推行学分制改革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目前国家尚未下放学制管理权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管理办法,拓展学制的弹性。一是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放宽政策,鼓励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尖子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各种学习方式,以少于基本学制的时间修完必修课及选修课,取得规定的总学分,具备毕业的条件,从而缩短学习年限,提前就业或选学第二专业。二是允许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