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谈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摘要现代教育要求高职教育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这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使课程设置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在对各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设置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的四个对策。关键词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后教育的一个组成部有别于传统的本科类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它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自己的主要目标,有着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职业教育对实用性的注重。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种实用性却往往被等视为以功利性为主导的实用主义,并以放弃或部分放弃人的全面发展、片面追求技术技能知识的传授为代价体现出来。即便在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才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这种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仍在职业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尤其表现在对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设置上,本文将从这一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中加强人的全面发展观的重要性,在全面发展观指导下设置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一、全面发展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的全面发展已被确立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而这一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之上的。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和人的本质观,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理性的自然展开,也不是人的生命本能的自我扩张,或是文化的简单内化,而是人在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本质力量的极大发挥,人的个性的丰富完美。也就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虽然有关专家将现代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并为每一型人才确定了较为具体的培养方向,但只要把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被忽视。而纵观历史,对这一目标的追求也是贯穿于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的。早在奴隶社会,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和谐发展教育的主张,在这个主张里面就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意味,而与此同时,在梦幻般的雅典则已实践着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着身心和谐发展的最张扬个性的人(尽管这种实践因其历史的局限性而不可能与现代教育中所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等量观之)。经历了压抑人的理性与美感发展的中世纪,人类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终于把人从上帝那里解放出来,并逐步确立了现代教学目标的雏形让大多数的人获得身心和谐发展。随之而来的机器大生产时代则告诉人们,机器生产依赖技术,而技术是在不断更新与革命的,这就必然导致劳动的变换、职业的更替、人的流动,人的全面发展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进入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使各国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于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更多、更全面发展的人,一些素质越来越被强调,这就是更富创造性、更加成熟化、更有适应性、更具个性化。二、树立全面发展观在高职教育中的紧迫性熊丙奇先生曾先后与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近30位高级管理人员就人才观、教育观、职业观等问题展开对话,并结集为天下无墙世界500强给求职者的11条建议,笔者在这里仅引述其中两段跨国企业的经理人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评价。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铭潜是这样说的:“我在GE(通用电气)工作时,招聘来的新学生,学东西非常快,给他一个项目,在一定时间里都能很好地完成。相对来说,这些学生对专业范围内的工作比较胜任,适合做专才,却缺乏比较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意识,综合看问题的能力不足,要深不能深,要广不能广”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谢克海则是这样评价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方面是不错的,这主要指书本知识,商务知识和市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从能力角度说,大学生喜欢变革,比较积极主动,愿望很强,但缺乏沟通能力客观上说,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这是缺乏沟通能力的表现。”这两段话虽不能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所有不足全部道尽,但是也能让我们看到在现有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单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非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当下,这一重专业技术技能知识、实用工具类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等综合素质培养的现象在我国教育界是普遍存在的,而高职教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使这一弊端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对苏南地区高职师生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352的老师对人文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只有13的学生了解人文教育的内涵;在大学期间,85的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人文社会方面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真正投入精力去学习,以至于毕业后对文、史、哲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有80的学生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缺乏深入的认识。除此之外,在对高职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8的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是自恋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更大,有超过80的学生承认存在着人际冲突并因此产生过各种心理问题。上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在高职教育中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它不能成为精英教育的特权,只要是学生,我们就应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个“工具人”。三、高职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的具体原因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型”,即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校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紧密型”,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或本身就是由企业的子弟学校改制而来),学校直接为企业培养学生;“松散型”,即学校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毕业时,企业优先选择使用该校学生。当然还有就是在此三种模式基础之上的一些混合型,如“自主”当中有“紧密”,一些学校中的定向班、定向生就属于此类。因此,学校的教育课程设置也因办学模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样式。“紧密型”模式之下,一般是由企业和学校双方依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课程设置;“松散型”,一般是由学校进行企业走访,在征求业界人士的意见之后,确定课程设置;而“自主型”,则是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对市场的估计,选择课程设置。无论是哪一种办学模式,在选择课程上大多数学校都会从实用性的角度上进行考虑,因而职业定向性是高职课程设置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却使课程设置呈现出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有如下几个因素:1唯自然科学主义对我国教育的长期影响。唯自然科学主义把实证科学当做科学的全部,学校也把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惟一重心,专业类课程在总课程中占压倒性优势。2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从属于资本而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往往使功利主义思想介入了高职教育,如为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进而增强学校的经济效益,而迎合企业当下的需求,无视教育规律或要求,在没有应有的论证的情况F,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尤其是对于公共基础课程,如果国家教委没有明确规定要开设,又不属于高校评估中要检查的课程,学校就掌握着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利了。3无视教育规律,盲目扩大办学规模的后果。盲目打大办学规模,致使师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往往优先考虑专业教师的配备,忽视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即使开设出来,由于师生比严重失调,而使公共基础课授课班级的规模超大,造成教学效果的丧失。与此同时,学生本来就由于学校教育思想的整体导向而轻视公共基础课程,加之教学效果的恶劣,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于是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质量评估中无法过关,学校就可名正言顺地去掉该课程。4学校对各类课程功能的不明确。我们都知道,公共基础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与专业类课程的功能是不一样,它最主要的是承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任务。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当前必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从这个角度设置的课程体系,势必使岗位技术知识所占比重偏高,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满足从事单一职业岗位的要求,但高等职业教育毕竟不能等同于职业培训。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快,职业的变换,跨专业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单一的专业或职业能力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人们在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增强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开拓能力、相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承挫能力等等。这样学生才可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只着眼于短期的利益,必将影响甚至最终阻碍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上述能力的提高和加强不是专业类课程和工具类课程(外语)能独立达到的,它们更依赖公共基础性课程(如文史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传统的“两课”、体育课程等)得以实现,但目前大多数高职类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都是在夹缝当中求生存。四、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合理设置高职课程的对策1.高职院校的领导要加强对全面发展教育观的认识。这一点是合理设置高职课程的关键之处,绝不能只把全面发展观放在口头上、书面上。因为学校各级领导在学校发展方向上起着主导的作用,如果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全面发展对于一个学生的重要性,而摆脱那些急功近利思想的诱惑,就会为学校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2加强教师对全面发展教育观的认识。学生德、体、美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不是由哪一门课的教师可以单独完成的,所有教师都要有对学生全面负责的意识,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等。3坚持教育主体性的前提下,改进教学管理,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如使人文类课程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更加紧密,使学生在专业背景下强化对人文知识的认识,可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写作课(以应用文为主)、沟通礼仪课、企业文化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增加公共基础课方面的选修课,配备得力的教师,限制授课规模,并建立弹性选课制度。4从评估这个角度提高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视。如提高公共基础课的学分数。又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母语写作水平的大滑坡,毕业前加设写作水平考试,并使之成为与2005年以前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本科学院学生具有同等意义的考试。参考文献1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2孟宪平。简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3凌云,李尚群高职课程选择的基本原则J中国职业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