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摘要培养实践型教师队伍是高职学院专业教师队伍职后教育的关键。比较了当前不同类型的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专业教师;实践型教师;模式Abstract:Trainingspecializedteachersorientedtopracticeisthekeyto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ersinvocationalcolleges.Acomparativeresearchondifferenttrainingmodestospecializedteachersorientedtopracticewillbeofgreatsignificanceintheconstructionofteachersteam.Keywords:specializedteachers;teachersorientedtopractice;trainingmodel高职院校实践型专业教师是指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是高职专业教师能力结构中的重要构件,是当前高职专业教师亟待提高的关键能力之一。培养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实践型教师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关键环节。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类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制度保障和方法指导。各类高职院校也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本文对建设实践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予以比较研究,以期能为高职实践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启示。一、实践型专业教师队伍培养的基本模式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1高职专业教师是一类具有特殊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实践能力只是教师能力之一。因此,笔者认为以上建设方法实际是只是总结出了实践型教师培养的三种基本模式。1.企业实践模式企业实践模式是针对在职教师进行的,指教育主管部门或高职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派遣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工作,从而使专业教师获得良好的实践岗位工作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该培养方式灵活,便于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培养模式。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都积极鼓励、支持和要求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努力拓宽教师企业实践的途径。主要途径有三种:一种方法是政府或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一种是教师在校办企业兼职;一种是让教师自己在外兼职,学校给予政策上的照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要求其必须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顶岗工作。在一线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了解一线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了解一线人才的成长规律,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做好准备。2.企业引进模式企业引进模式是指学校从企业调入具有一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这类技术人才已具备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可以减少教师培养成本和缩短培养周期。因此,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把企业引进模式作为专业实践教师建设的主要途径。在德国专业理论教师必须具有企业经历并获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后方可任教,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通过师傅资格考试后方可任教;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不能够直接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2。国内也有一些学校,开始要求引进的新教师必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于从企业引进技术人才,一方面应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资格等级,另一方面还需要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后,还需要培养其基本教学技能,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等。3.校企组合模式由于学校教师紧缺、资金紧张等原因,培养专业技术更新快的专业教师就需要较高的成本;还有一些高技能人才,学校难以培养也难以引进,一些学校就聘请在职企业技术人员或企业退休技术人员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从事专业理论教学,这样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组合成教学联合体3。和企业引进技术人才一样,也需要培养他们的基本教学技能和职业精神。此外,还需要学校组织他们和专业专任教师之间沟通与合作,培养其合作精神与能力,才能够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统一。二、三种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实践型教师培养模式,都重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应该说抓住了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但是,不同培养模式在培养针对对象、培养内容和影响因素上都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比较不同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将有利于学校在教师培养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培养模式。(1)不同培养模式适应对象的差异企业实践模式主要是对在职教师的培养。由于在职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技能或实践技能退化或过时,因此需要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在教学中能够将实践技能知识融合到教学知识之中。企业引进模式主要是针对新教师的引进。由于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进入任教学校后还必须参加实践工作;而从生产企业一线引进学历高、职称高的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高技能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校企组合模式针对专业技术更新快的专业教师和高技能教学人才。由于这类教师培养成本高或学校就根本没有能力培养,学校往往就在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人员兼职从事实践教学。(2)不同培养模式受影响因素的差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往往直接影响到教师培养效果。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法和培养方式,以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效果。企业引进模式主要受待遇和企业需求影响。由于一线技术能手往往在企业中比较受重视,如果企业效益好,自我价值认同度高或者是企业紧缺人才,往往难以引进这些人才。尽管如此,该模式能够低成本、快速、有效地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低下的问题,应该成为培养实践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校企组合模式往往受地域、行业、时间、待遇和教师与企业人员合作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普遍实施,同时也不利于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只能作为培养实践型教师的一种补充模式。(3)不同培养模式建设内容的差异在企业实践模式中,企业是教师培养的管理者,专业教师进入企业,需要安排到一线顶岗工作,获得或提高操作技能,了解一线人员需要的职业能力、必备素质以及技术或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在企业引进模式和校企组合模式中,学校是教师培养的管理者,学校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培养企业引进或聘请人才的基本教学技能,使之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三、对高职专业教师培养的启示(1)把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作为当前师资培养的首要任务专业教师参加一线生产与管理活动,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自己职业技术教学能力。当前,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学校认识不到位、教师紧张、资金缺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当前高职专业教师培养的首要任务。(2)因地制宜、因校而异选择,不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由于高职院校的类型、培养人才的类型、教师队伍现状等存在差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都有不同的要求;此外,由于学校的经济水平、地域差异和周围环境等也有所差异,难以用一个通用模式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选择不同的培养模式,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3)在实践型教师基础上,加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建设实践型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教育心理学、职业课程与教学理论等领域的知识,建立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特殊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科研中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才能实现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4)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推动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在培养教师队伍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更为方便地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有利于学校直接参与企业实践的管理。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校的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大力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培养实践型教师提供有利条件。根据不同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模式在培养内容、受影响因素、主要适应对象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实践型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将有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参考文献1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