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济论文-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1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2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3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4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经济论文-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以漳州市为例,研究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中心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将研究结论应用于漳州市,提出漳州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而发挥中心城区强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是实现漳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探讨了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形式,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心城区;服务业;漳州市1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是漳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1)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漳州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现实选择。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发达国家乃至福州、厦门、泉州等先进地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启示,也是漳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发达国家乃至福州、厦门、泉州等先进地市近年来经济发展历程显示,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由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服务业共同推动。“十五”期间漳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6%,均高于全省的14.1%、泉州的14.4%、福州的14.7%,但由于漳州服务业增长一直乏力,制约着漳州经济的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0.5%,低于厦门15.3%、泉州12.3%、福州11.5%)。2006年服务业增幅回升到11.8%,但仅高于三明、宁德而居全省第7位,依然是漳州经济快速增长的软肋。纵观近年来漳州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漳州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尤其是工业)、三产业共同推动的,1992-2006年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49.4%(工业为46.2%)、33.1%。今后发展也只能靠第二、三产业两轮同时驱动最后达到由第三产业为主推力。但2006年漳州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4.1%,低于全国的39.5%、全省的39.1%,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壮大地方财力的现实要求。2006年漳州地方级财政收入仅为泉州的36.9%,其中营业税也只占泉州的36.2%。(2)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构建小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动漳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尽快有序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对于农业地市的漳州来说相当重要;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的整治,都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漳州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3%与46.6%,分别比2000年下降7.5、5.1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的39.3%与45.3%、全国的35.8%与43.0%。(3)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利于降低能耗和增加就业。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漳州服务业吸纳了49.1%新增从业人员。而目前漳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达48.2%,同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会下降,服务业必将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二是要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降耗12%的目标,也要依赖服务业比重的大幅提高。2006年漳州单位GDP能耗下降2.1%,没能完成下降2.4%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工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规模工业单位能耗是服务业的6倍多)。同时近年来漳州工业投资呈高速增长,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增加,为此,漳州节能降耗不仅需要从工业等单耗中挖掘潜力,更要依赖服务业比重的大幅提高。(4)加快服务业发展可助推漳州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现实条件下,利用优惠政策把投资欲望强烈的社会资金引向发展服务业,这既可摆脱投资困局又能刺激消费需求上升,从而起到培养和带动消费需求增长的作用,最终是经济增长在平稳发展中完成投资与消费两大力量的转换。这对于消费率远低于全省、全国的漳州而言尤其重要。2发挥中心城区强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是实现漳州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1)中心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中心城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心脏所在。因其特殊的区位、交通、文化等良好条件,对于生产要素集聚、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市场发展起着“磁吸”作用。可以对外部区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即“极化效应”。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城市对周边区域辐射半径也不断扩大,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即“扩散效应”。2006年漳州市区服务业占全市的比重从1985年的17.7%上升到2006年的35.1%,GDP所占比重也由15.5%上升到25.2%。(2)中心城区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服务业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基地,2006年市区服务业比重达49.0%。城市具有组织城乡商品流通,向外辐射流通服务的功能;科教文卫体等服务部门聚集在作为科研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医疗中心的城市、城镇;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都以城市、城镇为基地。2006年市区批发贸易业、科教文卫体及公共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37.2%、36.3%、31.3%。(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影响力大大增强。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显示,服务业的差异越来越大,已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发展差异最大的产业。服务业的产出增长对GDP增长的影响远远大于农业或工业的影响,且服务业增长速度对GDP增长速度的影响也大于农业和工业。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加大经济发展差距。(4)漳州中心城区已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期。经济学研究中普遍认为,人均GDP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临界点。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2006年漳州市区人均GDP达到3946美元,经济增长进入由工业带动逐步转向由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服务业将逐步成为推动城市向纵深推进的后续动力。3中心城区服务业规模小层次低,制约着辐射与带动作用的发挥自1985年撤地设市以来,漳州这个闽南中心城市致力于改革与发展,加快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区在推进海峡西岸生态港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气息与古城风韵融合,城市经济的特色彰显。但由于中心城区规模不大,服务业量小层次低,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不足。(1)经济总量偏小,对县域带动作用不够明显。2006年市区GDP仅为厦门的15.5%、福州的22.5%44.4%52.5%,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四个市区的17.7%、20.0%、53.1%、86.0%;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占厦门的13.1%、福州的18.8%、泉州的48.8%,居第4位,经济影响力还较小,核心地位不突出。同时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中心城区,而二、三产业发展偏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回落,影响辐射力与带动力。(2)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综合竞争支撑不够。一是金融保险业规模偏小,支撑力不足。2006年市区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仅为厦门的5.7%、福州的8.3%、20.8%带动力仍不够。2006年市区房地产业增加值只占厦门的12.5%、福州的15.6%、泉州的44.4%,由于市区地域空间的狭小,公共设施建设受到影响。市区的剧场影剧院、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客运总量分别居全省各市区的第7、5、8、9位。三是高技术领域进展较慢,推动力不强。市区普通高等学校3所、低于泉州市区的10所。2006年市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3.2%61.2%、87.9%,与福州、厦门更不可比。(3)空间狭小人流量不大,消费拉动作用较为有限。近几年漳州中心城区在规模扩大和城市框架拉开进展较为缓慢,2006年市区常住人口58.87万人,仅高于南平居全省第八位,而且城镇人口扩大的速度大大低于泉州与莆田。空间狭小使得贸易规模不大,2006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仅为泉州的46.8%、厦门的25.1%、福州的14.3%;旅游消费辐射力不够,接待过夜旅游人数与福州、厦门、泉州、南平较快增长形成鲜明对比。3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推动漳州服务业发展(1)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一是要继续围绕建设海峡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步伐,重点在龙文区培养一批物流园区,整合建设一批功能全、档次高、辐射广的大型专业、综合批发市场。二是积极构建以滨海渡假旅游为龙头,形成以市区文化商贸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朝圣旅游为辅助,以特色旅游为重点的漳州旅游产业格局,提升漳州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是进一步提升环境吸引力,加快人才的培育和集聚,要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电子信息、船舶修造、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的人才,为做大做强临港工业、落实依港兴市培育人才,聚集人才,提供智力支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2)按照“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尽快做大建成区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要按照漳州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定位(闽东南花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做好城市建设,以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强化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建设与发展市区小城镇,尽快做大市区建成区规模,建设大漳州。争取在较短时间内,配合实施新市中心东移的发展战略,抓住新市行政中心即将东迁的契机,龙文区4个城镇建成区要严格按市区规划,以自身功能定位,主动成为新市区的有机组成部分。(3)加快工业产业集聚,重点培育总部经济,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漳州市区目前有产业集群7个(全市13个),但规模小、具有带动能力的大型名牌企业不多。为此,要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加快产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