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1 *市 #区 xx水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 告 xx水利水电咨询中 心 二年一月 前 言 7-2 #溪系长江下游下段右岸一级支流,水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自六十年代以来,曾经多次进行流域规划,并由 xx省水电厅审批,部分梯级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但原规划中的 xx大 ( )型水库,因其淹没损失对湖北省利川市影响较大,至今未能实施。为尽快解决 #区五桥地区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等问题,早日建设 xx水库工程,根据 #区人民政府的决定, #区水利电力局于 1998年编制完成了 #溪上游河段 xx xx规划调整专题报告,同年 12月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同意调整 #溪上游河段规划的批复中,原则同意将原规划的 xx水库规模调整为中型水库,并要求尽快开展建设前期工作。为此, #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于1998年 6月委托: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承担本工程的前期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 *勘测研究院承担工程地质工作。设计单位遵照水利部1993年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要求,开展了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xx水库工程位于 *市 #区五桥境内,距 #区 83km,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1330km2,占 #溪全流域面积 3167km2的 4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26.2m3 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8.26亿 m3。 xx水库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同时工程建成后还可增加灌区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容量和减轻水库下游洪水灾害。 根据水库开发任务要求 ,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 620.00m,死水位610.00m;总库容 6850万 m3,正常 水位库容 6480万 m3,调节库容 3650万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 xx水库坝址选择在小溪坝,坝型为重力坝,枢纽布置自左至右为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左岸灌溉取水口和右岸非溢流坝后设地面式厂房的总布置方案。 灌区工程取水口设于左坝肩上游 120m处,正常取水流量 13.0m3 s,干渠以隧洞为主,自方斗山南翼经老瓦屋穿方斗山背斜至北翼布置,干 7-3 渠总长 39.71km。新乡、白羊、太龙支渠沿山脊布置,支渠总长 50.34km。设计灌溉面积 17.70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 10.88万 亩、改善灌溉面积 6.82万亩。设计年要求 xx水库提供灌溉毛水量 6406万 m3。 水库为五桥移民开发区新城和灌区乡镇、农村 2010年毛供水量 3804万 m3。 坝后电站装机容量 150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 5575万 kwh,年利用小时 3717h。 工程静态总投资 34685万元 ,分摊水库投资后 ,其中灌溉工程投资25993万元,供水工程投资 3002万元,电站工程投资 5690万元。 xx水库工程的建设,对促进 #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灌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积极创造条件,促其早 日建设。 目 录 前 言 7-4 1 综合说明 1.1 概 述 1.2 工程自然条件 1.3 工程任务及规模 1.4 工程选址、基本坝型、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5 工程施工及投资估算 1.6 经济评价及综合评价结论 1.7 今后工作的建议 2 河段开发方式 2.1 #溪流域规划概述 2.2 河段开发方式 3 水 文 3.1 流域概况 3.2 气 象 3.3 水文基本资料 3.4 径 流 3.5 洪 水 3.6 泥 沙 3.7 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 3.8 水 (雨 )情站网规模 4 工程地质 4.1 概 述 4.2 区域地质环境 4.3 水库工程地质条件 7-5 4.4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4.5 初拟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4.6 推荐坝址主要建筑物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7 天然建筑材料 4.8 灌区渠系工程地质条件 4.9 结论及建议 5 工程任务和规模 5.1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5.2 工程开发任务 5.3 灌区规模及灌溉水量预测 5.4 供水范围及供水量预测 5.5 灌区扩大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5.6 供电范围和负荷预测 5.7 水库水位选择 5.8 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5.9 水利和动 能 5.10 水库淤积及回水计算 6 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1 工程类别和标准 6.2 工程选址 6.3 坝型选择 6.4 推荐方案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7 机电及金属结构 7.1 机 组 7.2 电 气 7-6 7.3 金属结构 8 工程管理 8.1 管理机构 8.2 管理办法 8.3 库区土地和水面利用 8.4 工程年运行管理费 9 施工组织设计 9.1 施工条件 9.2 施工导流 9.3 主体工程施工 9.4 施工交通运输 9.5 施工总布置规划 9.6 施工总进度 10 水库淹没处理和枢纽工程永久占地 10.1 水库淹没处理设计标准 10.2 淹没实物指标调查 10.3 主要淹没对象实物指标 10.4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 10.5 专业项目复建规划 10.6 淹没补偿投资估算 10.7 枢纽工程永久占地 11 环境影响评价 11.1 环境现状 11.2 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及环境保护措施 7-7 11.3 工程兴建产生的环境效益 11.4 评价结论及环保投资估算 12 工程投资估算 12.1 编制依据和原则 12.2 基础资料 12.3 估算结果 13 经济评价 13.1 概 述 13.2 国民经济评价 13.3 财务评价 13.4 综合评价 *市 #区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集 附件一:有关工程的重要文件 附件二:水文分析报告 附件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附件四: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附件五:灌区规划报告 附件六:工程投资估算 xx水库工程附图目录 序号 图 名 图 号 7-8 1 xx水库工程上、下坝址总平面布置图 综 01-01 2 水库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附图 04-01 3 坝址区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附图 04-02 4 上坝址 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地质附图 04-03 5 上坝址 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地质附图 04-04 6 下坝址 工程地质横剖面图 地质附图 04-05 7 下坝址 工程地质纵剖面图 地质附图 04-06 8 引水隧洞及压力管道 G-G工程地质剖面图 地质附图 04-07 9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枢纽平面布置图(推荐方案) 水工附图 06-01 10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溢流坝、非溢流坝、厂房坝段剖面图(推荐方案) 水工附图 06-02 11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下游立视图(推荐方案) 水工 附图 06-03 12 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方案坝区平面布置图 水工附图 06-04 13 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横剖面图( -) 水工附图 06-05 14 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上游立视图 水工附图 06-06 15 下坝址砼面板堆石坝坝肩溢洪道、泄洪洞剖面图 水工附图 06-07 16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灌溉引水首部工程布置图 水工附图 06-08 17 上坝址浆砌石重力坝方案枢纽布置图 水工附图 06-09 18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剖面图 水工附图 06-10 19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上游立视图 水工附 图 06-11 20 下坝址浆砌石重力坝下游立视图 水工附图 06-12 21 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取水口、压力钢管纵剖面图(推荐方案) 水工附图 06-13 22 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 1/5 水工附图 06-14 23 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 2/5 水工附图 06-15 24 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 3/5 水工附图 06-16 25 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荐方案) 4/5 水工附图 06-17 26 下坝址坝后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推 荐方案) 5/5 水工附图 06-18 27 引水式电站方案引水系统平面布置图 水工附图 06-19 28 引水式电站方案引水隧洞纵剖面图 水工附图 06-20 29 引水式电站进水口、调压室剖面图 水工附图 06-21 30 引水式电站方案压力钢管纵剖面图 水工附图 06-22 31 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 1/5 水工附图 06-23 32 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 2/5 水工附图 06-24 33 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 3/5 水工附图 06-25 34 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 4/5 水工附图 06-26 35 引水式电站方案厂房布置图 5/5 水工附图 06-27 36 系统地理接线图( 2001年) 机电附图 07-01 37 主接线方案比较图 机电附图 07-02 38 电气主接线图(推荐方案) 机电附图 07-03 39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附图 09-01 40 施工导流布置图 施工附图 09-02 41 控制性施工总进度表 施工附图 09-03 1 综合说明 1.1 概 述 7-9 xx水库是 #溪流域干流第一级跨流域引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位于 #区走马镇和中山乡交界 的 #溪上游莲花滩至小溪坝河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 1330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8.26亿 m3。 为解决 #区江南和方斗山北西翼间长江河谷区大片耕地的灌溉缺水及城镇、农村供水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长江委、水电部成勘院、xx省水利院、原成都工学院、 xx地区水电院等单位都先后对 #溪干流进行过较多的规划、勘测和设计工作,认为在 #溪干流上游的 xx河段兴建以灌溉为主的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是解决 #溪流域和长江河谷区农田灌溉与城乡供水及调节下游梯级电站径流的关键。 六十年代中期由原成都工学院设计, xx地区建成长滩水电站 ,装机容量 0.624万 kw。接着 xx省水利院对 #溪上游河段进行选点规划,编写了 xx#溪 xx、 xx、石板滩规划报告。七十年代初期,原成都工学院完成 xx水库 (电站 )小溪坝坝址重力坝方案的初步设计,水库正常蓄水位620.70m,正常蓄水位库容 6810万 m3,调节库容 4930万 m3,坝后电站装机容量 0.96万 kw。七十年代后期省水利院对 xx水库进行规划,编写了 xx#溪 xx水库工程规划报告 ,并提出 #溪干流沿河八级开发方案。随后 xx地区水电院在长委指导下完成 xx水库(电站)的初步设计工作,工程开发任务以 灌溉为主,调节径流兼顾梯级电站发电。灌溉面积 30.35万亩 , 其中田 20.75万亩,土 9.6万亩。水库正常蓄水位 643.70m,汛期运用水位 639.70m,死水位 623.70m,正常蓄水位库容 2.64亿 m3,死库容 0.73亿 m3,调节库容 1.91亿 m3,电站装机容量 2.625万 kw,年发电量 8950万kwh,灌区干支渠总长 289.5km。水库淹没耕地 7108亩,迁移人口 5360人。由于水库淹没和移民数量大,虽建设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效益较好,初设已经审批,但因淹没移民问题无法解决,难于实施兴建。以后 xx地区 水电院、成勘院,先后对 #溪上、中、下段进行梯级调整规划,基本确定局部跨河七级( xx、 xx、双河、赶场、长滩、向家嘴、门坎滩)开发方案, xx省水电厅以“川水发 19921089”和“川水发 1996规 176号”文批复梯级调整规划报告 ,期间建成中游段 xx、双河、赶场三级电站,总装机 8.15万 kw。 7-10 1997年 #区计委和水电局编制了 #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通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期需供水量分析, 2010年供需水缺口较大,规划兴建 xx水库新水源点后,基本解决发展期缺水问题。同年 *市计委、水电局以“ 重计委国 1997867号”文验收了该规划报告, #区政府以“万府函 199786号”文批复该报告。 随着 *市的直辖和三峡工程库区大规模开发性移民的迁建及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特别是 #区建设高效农业开发区和移民新城的崛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蓬勃发展提出对水量水质的要求,为 xx水库工程的兴建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根据 #区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综合利用要求、河流开发现状、限制淹没移民数量、行政区位特征、灌区范围的调整等情况, 1998年 #区水电局编制了 #溪上游河段 xx xx规划调整专题报告,在明 确工程开发任务以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兼顾发电,同时具有扩大三峡库区移民容量和滞洪削峰减灾效果的前提下,将 xx水库原规划大( 2)型规模调整为中型规模,调整方案得到 *市计委、市水电局的大力支持, #区政府以“万府函 199862号”文批复该报告,原则同意原规划大型 xx水库调整为中型水库,要求开展并做好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近期三峡水电院编制了 #溪流域规划报告,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原则下,重点进行了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质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进一步确定了 xx水库为本流域综合利用的龙头 水库, #区政府以“ #府 2002124号”文批复该报告,同意修建xx水库工程,尽快组织实施。 1997年 9月 #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 *勘测研究院进行 xx水库工程区地质调查、天然建材调查、坝址区地质勘察等外业工作, 1998年 3月提交工程地质有关资料。1998年 7月根据 #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 xx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的指示精神, #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承担 xx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工作。随着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 *市计委重点办、业主和设计单位几 经研究分析,认为 xx水库正常蓄水位在 620.00m左右较为适宜。 *勘测研究院根据调整后的水位于同年 8月对库区地质进行复核调查,对坝址区补充了勘测工作, 1999 7-11 年 6月初完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于 1999年 4月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同年 12月 *市计划委员会以渝计委农 19991635号文批复项目建议书,原则同意兴建 #区五桥 xx水库工程,要求做到近期开发与远期开发相结合。在项目建议书及批复的基础上,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于 2000年 1月完成并提交 xx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的水文分析 报告、灌区规划报告、工程投资估算等技术文件及有关设计图纸; #三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完成提交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 1.2 工程自然条件 1.2.1 流域概况 #溪系长江干流上游下段右岸的一级支流 ,其地理位置介于 E10814 109 01、 N30 11 30 56之间,源于 *市石柱县武陵山北麓的杉树坪,流经湖北利川市建南镇至 #区石板滩与官渡河汇合,在xx右岸纳入罗田河至赶场右岸汇入龙驹河后称 #溪,再流经长滩、向家嘴入云阳县至龙角镇右岸纳入泥溪河于新津口注入长江。主河道长170km,平均比降 5,全流域面积 3167km2。 #溪为山区性河流,河谷深切,滩多水急,断面多呈“ V”型或“ U”型。流域上游边缘部分植被较好,中、下游河谷两岸多耕地,植被较差,水土流失较重,汛期河道水流浑浊,沙量较重。 xx水库以上流域呈扇形发育,整个流域为羽状,支流较多,除源头分为三支外 (主支建南河、支流官渡河和罗田河 ),其余支流多分布于右岸,如龙驹河、泥溪河等。 1.2.2 气候特征 #溪流域位于清江暴雨区西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交替影响,具有气候温和、四 季分明、雨量较丰、冬暖春早、夏热多雨、伏旱频繁、秋多绵雨的气候特征。根据流域内外气象(雨量 )站网资料统计,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1100 1300mm,且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暴雨中心多出现在 xx以上地区,一次较大暴雨亦可笼罩全流域,雨强大、持时长,最大日暴雨量可达 300mm左右。 7-12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 17.9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 42.1和 -3.7;多年平均年蒸发量 994.5mm(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值 );多年平均风速0.5m/s,最大风速可达 33.3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1293.5h;无霜期 325天以上。 1.2.3 水 文 水文测站及资料整编 xx水库坝址下游 14km和 82km处分别有 xx水文站及龙角水文站, xx站控制流域面积 1386km2,较 xx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1330km2略大4.21,自 1967年 4月设站,积累了 1970 1991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龙角站控制流域面积 2268km2,自 1958年设站讫今,集累了 1959 1998年连续实测水文资料。由于 xx站距 xx水库坝址较近,区间无大支流加入,连续实测水文资料较长,本阶段以 xx站为设计依据站,龙角站为设计参证站。 xx站和龙角站历年水文资料由 xx水文分站整编后交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文总站审查汇编刊印,经资料复查和上、下游站水量对比分析,两站流量成果比较可靠,可供设计使用。 径 流 #溪径流源于降水,由于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相似, xx站和龙角站同期年、月径流相关关系很好。根据 xx站和龙角站同期年月径流相关定线,插补延长 xx站缺测年、月径流,使 xx站具有 1959年 4月 1998年 3月计 39年 (水文年 )的径流系列,将此系列按 xx水库与 xx站面积比的 1次幂推算 出 xx水库坝址 1959年 4月至 1998年 3月径流系列。系列中包含了丰、中、枯水年组,其代表性较好。根据该径流系列统计 , xx水库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 26.2m3/s,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8.26亿 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21.2mm, Cv值 0.27。径流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径流最大、最小值分别为多年平均径流的 1.70倍和 0.63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丰水期 (4 9月 )径流约占年径流的 81.1,平、枯水期 (10月翌年 3月 ) 径流约占年径流的 18.9,最枯 1月份径流仅占年径流的 1.1,盛夏伏旱也常出现小流量。 经频率计算和 P型曲线适线,其 xx水库坝址年和时段径流 7-13 特征参数及设计径流成果见表 1.2.3-1。 xx水库坝址径流成果表 表 1.2.3-1 项目 时段 统 计 参 数 不同频率流量 (m3/s) Q(m3/s) Cv Cs/Cv 5 10 20 50 75 80 90 95 水文年 (4月翌年 3月 ) 26.2 0.27 2.5 39.0 35.6 31.8 25.4 21.1 20.1 17.8 16.1 丰水期 (4月 9月 ) 42.5 0.34 2.5 69.2 61.8 53.7 40.5 32.0 30.1 25.8 22.7 枯水期 (10月翌年 3月 ) 9.88 0.38 2.5 16.9 14.9 12.7 9.29 7.14 6.68 5.61 4.87 洪 水 #溪为山区性河流,洪水系暴雨形成,暴雨量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河谷深切,山坡陡峭,洪水具有汇集快、过程陡涨陡落、峰顶持时短的特点,遇连续暴雨也常发生复峰洪水。一般单峰洪水过程历时 1 2天,涨水段 6h左右,峰顶持时 30分钟左右。复峰洪水过程历时2 3天。洪水年际变化较大, xx站实 测最大洪水流量 3620m3/s,实测年洪水最小流量 495m3/s,最大值为最小值的 7.3倍。 流域每年 4月开始进入汛期, 5 8月为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多发季节, 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常发生在此时期,而 8月常有伏旱,若遇暴雨也常有较大洪水出现, 9月后副高南移,降水多而强度较小,一般不会形成大洪水。 百余年来曾发生 1870、 1896、 1912、 1921、 1946年历史洪水,近期发生 1982年大洪水,经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在历史洪水中 1870年洪水最大, 重现期定为 128年; 1896年洪水次之,重现期为 64年;实测 1982年洪水排序第三,重现期为 43年; 1921年洪水排序第四,重现期为 32年。历史洪水峰、量,通过 xx站综合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及峰、量关系推求。 xx站有 22年洪水系列,龙角站有 40年洪水系列,通过两站同期峰、量相关定线,插补展延 xx站缺测年份的洪水峰、量,经插补展延, xx站具有 1958 1997年年最大洪峰流量及时段洪量系列。将此系列加入历史洪水组成不连序系列进行统计计算,经适线计算 xx站洪水峰、量特征值及各频率设计洪水峰、量。 xx水库坝址设计洪水峰、量采用面积比的 2/3 7-14 次幂和 1次幕推算 ,其成果见表 1.2.3-2。 xx水库设计洪水峰、量表 表 1.2.3-2 项 目 频 率 洪 峰 (m3/s) 24h 洪 量 (亿 m3) 三日洪量 (亿 m3) P 0.1 5260 3.157 5.377 P 0.2 4870 2.868 4.849 P 0.33 4580 2.655 4.460 P 0.5 4350 2.485 4.152 P 1 3940 2.195 3.625 P 2 3530 1.902 3.100 P 3.33 3220 1.686 2.713 P 5 2970 1.513 2.406 P 10 2520 1.215 1.882 P 20 2050 0.912 1.361 P 50 1340 0.497 0.677 根据 xx站历年实测洪水资料分析,选择具有峰高、量大,对工程防洪安全较为不利的复峰洪水 (1982年 7月 17日、 1978年 6月 24日 )和单峰洪水 (1975年 6月 25日、 1980年 8月 28日 )作典型,按 xx水库坝址设计峰、量同频率控制放大,推求坝址各频率设计洪水过程线。 分期洪水 根据 xx水库施工期要求及 #溪洪水特性,将全年划分为主汛期 5 9月,非汛期 2月、 3月、 4月、 10月、 11月、 12月翌年 1月及 12月翌年2月、 11月翌年 3月共九个分期。分期洪水 5 9月直接使用设计洪水成果,其余分别以 xx站实测资料取样进行频率计算,适线确定各分期洪水设计值。 xx水库分期洪水 2月、 12月翌年 1月、 12月翌年 3月按 xx水库与 xx站面积比的 1次幂推算,其余分期按面积比的 2/3次幂推算,其成果见表 1.2.3-3。 鉴于实测年最大流量在 4月 18日和 9月 30日出现,为施工安全,建议主汛期设计洪水成果提前或推后 10天使用。 xx水库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7-15 表 1.2.3-3 分 期 使 用 期 各种频率洪峰流量 (m3 s) P 1 P 5 P 10% P 20% P33.3% P 50% 2月 2月 121 64.2 42.2 23.4 12.4 6.28 3月 3月 458 249 166 92.9 47 19.8 4月 4.1 4.20 1580 1030 801 573 408 275 5 9月 4.21 10.10 3940 2970 2520 2050 1810 1340 10月 10.11 10.31 870 582 458 339 250 182 11月 11月 560 335 241 153 91.5 48.1 12月翌年 1月 12月翌年 1月 78.6 42.2 28.8 17.1 10.3 6.41 12月翌年 2月 12月翌年 2月 151 85.3 58.5 35.1 27.2 11.4 11月 翌年 3月 11月 翌年 3月 651 390 285 186 147 70.5 河流泥沙 xx站实测有 1971 1990年悬移质泥沙资料,经统计多年平均悬移 质输沙量 139万 t,多年平均含沙量 1.52kg/m3,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约 1000t/km2。悬移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最大年输沙量分别为多年平均输沙量的 3.4倍和最小年输沙量的 13倍。输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 5 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 90,沙峰和洪峰对应,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几次沙峰过程中,最大一日输沙量一般占年输沙量的 15 30,最大达 41.5。根据 xx站1971 1990年实测悬移质月平均含沙量和年输沙模数推算 xx水库同期年、月输沙量。 xx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 133万 t,汛期 5 9月多年平均输沙量 121万 t。 推移质输沙量不多,经计算分析为 3.14万 t。 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xx水库坝、厂区无实测水位流量资料,采用调查洪水水位与 xx站水位相关搬移 xx站高水外延的水位流量关系线经流量修正至坝、厂区,作 7-16 为坝、厂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xx水库小溪坝河段目前已建专用水位站,待收集一定资料后,初设时进行修正。 1.2.4 工程地质 区域地质环境 xx水库工程位于盆东边缘与川东褶皱山地“平行岭谷”方斗山和齐曜山之间的马头场 石柱槽谷内,地形地貌受构造和岩性控制,山势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长条状、梳状展布的中低山,山岭海拔高程,低山 1000 1200m,中 山 1500 1800m。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中、上统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和蓬莱镇组、遂宁组地层,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呈零星分布。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准地台 xx台坳川东南褶皱束边缘,区内地质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背向斜为主,背斜形态呈长条状,两翼不对称,南东翼陡,北西翼缓。向斜开阔平坦,北西翼产状较陡,南东翼相对平缓,发育次级褶曲。区域断裂一般分布于背斜轴部地带。多为逆断层,走向同褶皱轴向,外围发育马落池、楠木垭大垭口、茨竹垭、走马岭等四条断层,晚更新世以来,以上断层无明显活动迹象。新构造运动表明该区地壳 运动减弱,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据地震资料,部分断裂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但影响到本工程区地震烈度小于度。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0),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xx水库坝址上游主支建南河和支流罗田河、官渡河,正常蓄水位620.00m,建南河、官渡河、罗田河回水长度分别为 7.4km、 22.3km、 6.2km, 水库为一多叉河道型水库。库区处于方斗山和齐曜山之间的马头场 石柱向斜槽谷内,属中、低山深丘地貌,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上遂宁组、蓬莱镇组砂、泥岩互层 ,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库区地层连续完整,相对稳定,无缺失、尖灭现象,产状均一无突变,无断层分布。水库两侧分水岭浑厚,由砂、泥岩及背斜核部三迭系岩层组成,封闭条件良好,库水不会向长江和清江远程渗漏。坝址河段弯曲,分水岭较为单薄,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相间分布,砂岩中 7-17 裂隙较发育,存在库水通过砂岩中孔隙、裂隙向坝下游渗漏可能,但渗漏条件清楚,处理工程量不大。 水库多为岩质岸坡,较为稳定,除已有变形体和古滑体将继续变形失稳外,泥岩上伏的砂岩在裂隙切割重力作用下局部崩落,但库岸再造轻微,不会对水库构成威胁。库区有几处耕 地集中且比库水位略高的局部阶地可能产生浸没影响,但可采取措施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浸没。库区除耕地淹没相对较多外,无重要工矿集镇、交通道路及名胜古迹被淹。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区河段呈“ S”形,长约 8km,上坝址莲花滩、下坝址小溪坝,两坝址相距约 2.4km。 坝区位于条形山岭间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河谷狭窄呈“ V”型,两岸临江峰顶高程 710 850m。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夹岩屑长石砂岩,第四系松散堆积物零星分布于河谷两岸的缓坡地段。 坝区位于马头场向斜翘起端,轴线呈北东 向,岩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仅砂岩和粘土岩界面间存在层间剪切错动现象。 莲花滩坝址 坝址河谷为横向谷,两岸坡 35 40,呈阶梯状倾向河谷,上游右岸叶舀子和下游左岸牛项颈分别为一垭口,高程各为 718.0m和 670.0m。河床及两岸基岩裸露,枯水位 584.7m时,谷底宽 70m,水深 0.5 1.6m,正常蓄水位 620.00m相应谷宽 170m。 岩层产状平缓稳定,倾向下游微偏左岸,倾向 210 250,倾角 510。岩层中发育两组裂隙,顺河向裂隙走向 40 60,倾向 SE,倾角70 90,长度 40 60m,裂隙间距 1 3m,切割深度 5 10m,裂隙宽1 3cm,裂面平直无充填,砂岩中裂隙经风化、卸荷作用,张度可达 2050cm,部分地段形成危岩体。垂直河向裂隙走向 300 330,倾向 NE, 倾角 70 90,长 5 20m,裂隙间距 2 3m,裂隙宽度达 10 20cm,充填少量粘土。在 123sJ层底部及 13sJ层顶部见发育少量石膏脉充填的缓倾角裂隙,石膏一般厚 0.1 2mm,深部岩体中石膏脉未见溶蚀现象。硐室 7-18 围岩为类岩体,具 有一定的成洞地质条件。 坝基岩体 523sJ 123sJ层中见有 8条软弱夹层,总厚 0.52 9.5m,其中一条软弱层分布较连续 ,余皆呈透镜状分布。夹层中 523sJ、 323sJ、 123sJ为厚层砂岩中的粘土岩夹层 (类 ) ,共有 5条,为不连续的透镜状,与上下层多呈突变接触,结合面胶结好,岩性较软弱,少数呈碎块状,埋深较大。层间破碎夹层 (类 )多 呈透镜状,一般厚度 0.12 0.36m。 3-4破碎夹层较连续,分布于 ZK110、 ZK112及竖井 SJ1、 SJ2中,埋深 2.34 7.3m,高程 577.54 581.81m。泥化夹层 (类 ),多呈透镜状,断续泥化,厚度变化大。钻孔揭示较连续泥化夹层 2条,发育于 323sJ岩层中, 3-5泥化夹层分布于 ZK110及竖井 SJ1、 SJ2中,埋深 0.96 3.3m,高程 580.88582.88m,局部面附泥膜,延伸较小。 3-3泥化夹层为大坝抗滑稳定的主控弱面,连续性好,分布于、 勘探线及两岸,河床部位分别埋深1.31 1.82m和 7.11 8.98m,断续泥化,仅 ZK116、 ZK117及竖井 SJ2有 13mm泥膜。坝基浅层夹层多属开挖范围。 坝址区地下水赋存条件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两大类,钻孔吕荣试验表明,存在坝基和浇坝渗漏的地质条件。叶舀子和牛项颈单薄分水岭亦存在库水通过岩层面及裂隙面向下游渗漏条件。 坝址基岩强风化层厚一般 0 4m,最厚 6.96m,弱风化层厚一般 010m,最厚 27.05m。据两岸平硐揭示,硐深 28m至硐口段,发育一组与岸坡大致平行的卸荷裂隙密集带,裂隙 长大,间距 1 3m,多松驰张裂,宽 1 10cm,倾角约 80,为黄泥及石膏充填,将砂岩切割为块体,卸荷带宽一般 18 25m,最大达 28m,常构成危岩。 小溪坝坝址 小溪坝坝址河床及河谷基础裸露,为横向谷,两岸谷坡基本对称,左岸坡 45 55,右岸坡 45,呈阶梯状展布,枯水期谷底宽约 60m,水深 0.5 1.5m,有两处 2 3m的跌坎,河床堆积砂卵石夹碎块石,厚 14.05m,正常蓄水位 620.00m相应谷宽约 170m。 坝址出露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 223sJ 13sJ)地层 ,为岩屑长石砂岩、细砂岩、 粉砂岩及粘土岩组成。岩层产状倾向上游略偏右岸,倾角 5 9, 7-19 发育横河向和顺河向两组裂隙,前者走向 300 320,倾向 NE,倾角80 90,后者走向 30 50,倾向 SE,倾角 60 90。河床部分较大裂隙张度 0.1 5cm,为砂砾石及泥土充填。两岸由于卸荷作用裂隙张开最大宽度达 40 50cm,形成危岩体,裂缝多为粘土及碎石充填。 坝址基岩强风化层厚一般 1 2m,最厚达 4.5m,弱风化层厚一般 2 5m,最厚达 8.4m。主勘探线上游左岸 140m是风北头 2危岩体,发育于 523sJ层砂岩,山坡走向约 50,长约 50m,高程 580.0 590.0m。坝址下流吊嘴松散变形体由粘土夹碎块石组成,厚度 5 7m,长 100m,前后缘高程分别为 632.0m和 662.0m,目前处于稳态,坝址上、下游两危岩体对工程影响不大。 小溪坝坝址岩层倾角平缓,地质条件简单,无大的崩塌体及滑坡体,具有建坝地形地质条件,硐室围岩多为类岩体,成洞条件一般。据钻孔揭示,仅 4个钻孔发育少量石膏细脉,建坝岩体 323sJ层仅有二个钻孔发育 2条石膏细脉。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坝基岩体存在软弱夹层,在 423sJ、323sJ 、 223sJ 岩层中分布 5条软弱夹层,总厚 0.49 5.04m,其中有一条软弱夹层较连续,余皆呈透镜体分布。粘土岩夹层 (类 )主要发育于 323sJ、 123sJ砂岩中 , 单层厚度 0.08 2.79m,岩性较软弱。 3-1夹层较连续,河床中埋深由上 游勘探线 (孔深 17.6m)向下游勘探线 (孔深 12.72m) 渐变浅,至勘探线尖灭, 1-2、 1-1呈透镜状,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层间破碎夹层 (类 )仅分布于 423sJ层粘土岩与砂岩接触面,厚 0.07 0.33m,挤压破碎较强,表层未见擦痕,无泥化现象。泥化夹层 (类 )发育于粘土岩与砂岩接触面,见有两条,分布不连续,多断续泥化。 坝基 123sJ砂岩河床蚀余厚度 8.18 10.65m,发育顺河向裂隙 , 3-2夹层有局部泥化现象,下游形成跌 坎,存在临空间,不利于抗滑稳定。 坝肩 423sJ岩体为粘土岩、粉砂岩互层,左坝肩 ZK2孔深 7.5m,见一厚 5mm泥化夹层,右坝肩 ZK5孔深 19.5m,见一厚约 1cm 4-1泥化夹层。两夹层呈鳞片状风化,断续夹泥。两坝肩 523sJ砂岩层中分布 3-1粘土岩夹层,高程 561.92 565.85m。 坝址为单斜地层,地下水不丰,钻孔吕荣试验表明,坝基坝肩有渗 7-20 漏可能。库首叶舀子河弯地块也存在渗漏条件。 溢洪道工程地质 莲花滩坝址左坝肩溢洪道岸坡自 然坡度 40 45,近河边崩塌块石堆积厚约 2 8m,岩层产状 220 230,倾角 5 9,与坡向相反,边坡处于稳态。人工边坡岩体主要为 323sJ砂岩层及 623sJ粘土岩、粉砂岩, 923sJ砂岩层分布高程 625.0 655.0m,发育走向 34 55顺河向卸荷裂隙,多切穿砂岩层,另一组走向 300 320高倾角裂隙多闭合,切割较浅, 523sJ砂岩层中发育 5-2、 5-1粘 土岩夹层,分布高程 639.67 646.65m和630.0 634.04m,钻孔揭示夹层岩心呈碎块和饼状,但上、下岩层结合较好。 423sJ岩层水平卸荷宽度约 28m,卸荷带中粘土岩、粉砂岩破碎,并见有岩层软化现象。牛项颈垭口溢洪道构成边坡岩体为 823sJ、 723sJ、 423sJ粘土岩、粉砂岩相间岩层。岩层产状 225 ,倾角 9 ,西侧边坡坡向与岩层产状相反,较稳定;东侧边坡坡向 与岩层产状相同,且 723sJ砂岩中夹有厚 4 6m粘土岩、粉砂岩,易发生滑移。岩层中未见层间挤压破碎及软弱夹层,砂岩中发育走向 305 315裂隙,张宽 1 3cm,延伸 4060m,开挖后被卸荷裂隙追踪,易造成边坡岩体垮落。 小溪坝坝址右坝肩溢洪道人工边坡由 423sJ及 623sJ组成 ,底板为 523sJ厚层细砂岩,该岩层中发育倾向 NE顺河向卸荷裂隙,一般切穿砂岩层,隙宽 5 10cm,顺河向延伸 20 50m, 623sJ岩层中裂隙多短而闭合,高程633.14m见厚约 0.1m泥化夹层,受挤压呈鳞片状,表层云母密集,泥化强烈。 523sJ砂岩中于高程 607.73m见厚 0.15m粘土岩夹层,粘土岩夹层与上、下岩层结合较好,呈条带状。边坡岩体强风化下限 5 10m,岩体坡深大于 50m, 边坡稳态受制于平行岸坡陡倾裂隙及层间少量软弱夹层控制。 泄洪洞、导流洞围岩属类岩体,具备一定成洞地质条件。 厂区工程地质 厂区出露 423sJ粘土岩、粉砂岩,厚 5.15m,弱风化下限高程 576.09577.84m,于埋深 6.62 19.5m发育 4-1泥化夹层 ,分布高程 567.15575.02m,挤压呈鳞片状,局部泥化。埋深 11.4m见厚约 0.6m 3-1粘土岩夹 7-21 层,岩性为粘土岩夹少量粉砂岩,岩心较破碎,分布高程 570.24m。 厂区右侧岸坡 40 45,岩层缓倾上流偏右岸,自然边坡稳定,坡顶 523sJ细砂岩厚约 25m,砂岩中卸荷裂隙发育,最大张宽 40 50cm,为粘土、 碎石充填,延伸较远,易造成岩块垮落。该层中间夹少量薄层粘土岩,发生边坡软化易造成岩体错落。 灌区渠系工程地质 灌溉渠进水口岩层为 123sJ粘土层、 粉砂岩,覆盖层厚 2 5m,零星崩塌块石。渠首隧洞穿过 523sJ、 423sJ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 523sJ厚层砂岩完整性较好, 属类岩,该层中间夹 3.5 7.7m粘土岩、粉砂岩。 523sJ岩 层间夹少量砂岩,属类岩,发育少量裂隙。隧洞埋深 60m以上,上覆粘土岩、粉砂岩、砂岩间层,具备成洞地质条件。 干渠穿越方斗山背斜经北翼至凉水乡小洞,方斗山背斜南、北翼段地层为侏罗系隧宁组 (J3s)至下沙溪庙组 (J2xs)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组成,南翼岩层产状走向 300 340倾向 SW,倾角 45,北翼岩层产状 40 60,倾向 NW,倾角 35 5,渠尾岩层产状近于水平。干渠通过的此两段地层,构造简单,无大断层切割破坏,岩体完整,砂岩强度高,透水性弱,属类围岩,成洞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岩和粘土 质粉砂岩强度相对较低,属类围岩,具备一定的成洞条件,隧洞最大埋深 335m。 方斗山背斜地段主要出露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至三迭系下统大冶组等岩层,核部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相稳定,两翼砂岩、粘土岩岩相变化较大,大的地质构造为茨竹垭正断层和走马岭平移断层。隧洞穿过砂岩、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深灰色与紫红色页岩,并夹有相对软弱煤层。砂岩、灰岩、白云岩所占比例大,为类围岩,成洞地质条件较好,其余岩层具备成洞条件。渠段通过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层,势必遇到规模不等的溶蚀洞穴。隧洞最大埋深 480m。渠段通过喜陵江组灰岩 ,存在规模不等的溶蚀洞穴。 隧洞进出口地段边坡稳定性好,多为逆向、侧向坡,自然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基岩裸露,未见不良地质现象。 7-22 明渠段通过地层为嘉陵江组、上下沙溪庙组、珍珠冲组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岩、粉砂岩,大多数渠段基岩裸露。边坡稳定性好,无不良地质现象。仅 m2通过走马岭平移断层,但明渠后缘山体不高,地势开阔,属低丘地貌,对工程影响较微。明渠段 60为顺向坡, 40为逆向坡,自然坡角小于岩层倾角,基础多为厚层砂岩,或砂、泥岩互层,零星崩坡积厚度小于 1m。 渡槽段出露地层为三迭系嘉陵江组灰岩、白云岩和侏罗 系上、下沙溪庙组粘土岩、 砂岩,基岩裸露,沟谷狭窄,覆盖碎块石,厚 1.5 2m,墩基地质条件较好。 天然建筑材料 本阶段初查人工骨料场 3个,储量 31万 m3;石料场 4个,储量 900万m3。人工骨料场其一分布于走马至新田公路旁,储量质量均能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距坝址约 35 40km;其二位于自生桥附近 318国道旁,但场地狭窄,开采条件较差,距坝址 55 60km。还可选用游家坝、跳渔洞块石料场的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粉碎后制取。 块石料可在游家坝、跳鱼洞、石板滩、川北水库等地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 层中采取,运距在 10km以内,开采较为方便。 坝址区粘土料奇缺,工程所需土料可采用粘土岩松动爆破反复浇水,使其快速风化后使用。 1.3 任务及规模 1.3.1 开发任务和作用 #区位于渝东低山丘陵区,幅员面积 3457km2。 1996年总人口 162.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32.8万人,非农业人口 30.17万人。耕地面积 102.7万亩, 农业人均耕地面积 0.77亩。农业以粮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柑桔、烟叶、 麻类等,粮食总产量 53.2万 t。全区现有水利设施 16636处,有效水量 13775万 m3,农业人均有效灌面 0.331亩,旱涝保收面积 0.157亩。工农业总产值 55.9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37.52亿元,农业总产值 18.45亿元。 #区交通方便 ,历来是渝东商贸集散地 ,各级公路通车里程达 890km。 7-23 #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带,是 *市联系华中、华东的前沿,在国家实施开发大西南的战略决策中,该区将成为对外联络的重要商贸城市和中转地, *市的直辖及三峡工程大规模开发性移民建设与城镇迁建,将对 #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 影响。预计 2010年国民经济年均递增率达 14%。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农业缺水、城市需水、电力供需矛盾更为明显。预测2010年灌溉年均缺水达 12864万 m3, 城市需供水量达 9000万 m3,电力负荷达 64.71万 kw。同时还有大量的三峡库区移民待以安置。因此, xx水库工程开发任务是以灌溉为主,结合城镇乡村供水、兼顾发电等,同时具有扩大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容量和滞洪削峰减灾的作用,是振兴 #经济不可替代的希望工程。 #区是 *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而五桥则是该区主要的粮经作物生产基地,由于地处渝东干旱频繁 发生的山丘区,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格外突出,伏旱尤以为重,十年九旱,夏旱接伏旱,已是农业生产发展、特别是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