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64格诱惑_第1页
国际象棋64格诱惑_第2页
国际象棋64格诱惑_第3页
国际象棋64格诱惑_第4页
国际象棋64格诱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 追逐梦想 最初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把山东的棋类搞起来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体育强省、经济大省,“山东大汉”不能不发展显示人类智慧的棋类运动。所以当 10 年前带女儿去济南少年宫学下国际象棋时,会鬼使神差地被从没接触过的 64 格世界所诱惑,并开始为这个不熟悉的项目倾注心血。后来又搞了围棋,而且越弄越大,就渐渐有了梦,有了野心,并为实现一个新的理想而竭尽全能。 从为济南第一个取得棋类全国少儿冠、亚军的赵雪赵骏拉赞助开始,到请来国象“奇才”童渊铭培养孩子;从创建全国第一家新闻媒体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和棋 院,到输送 20 多名全国乃至世界的青少年国象冠军;从帮助国家队每年的奥赛前封闭集训,到一年组织五六个全国和世界棋类比赛;从创意轰动国际棋坛的世界女子明星赛,到运作世界规模最大国际象棋职业联赛;从培养出世界棋坛未来之星的“天才少女”侯逸凡,到签约中国最具潜力的男子国象“神童”卜祥志;从组建甲、乙级职业国象队伍,到女子夺冠为山东取得第一个棋类全国团体冠军;从创立齐鲁第一支围棋甲级队吸引来众多围坛顶级大腕加盟,到与国象明星诸宸、谢军、叶江川、许昱华以及国外许多棋王、棋后结下深厚友谊 真没想到,不经意间我这个“门 外汉”竟然为棋类运动闹出一些在外界看来还有点动静的事儿,而且痴迷陶醉,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成了全国惟一的不懂也不会下棋、却在管理和经营棋的一个“怪人”。为了这玩意,我整天忙得晕头转向,迷迷糊糊,丢三拉四,却又自得其乐看来,这黑白 64 格还真有点“魔法”。 以前做足球记者时,就很是“犯傻”。经常是为赶一篇好文章,看一场精彩球赛,而弄得自己神魂颠倒,彻夜不眠,被报社同事和球迷朋友称为“拼命三郎”、“报社头号马大哈“。不管是褒是贬,毕竟是在世界第一运动的领域,也是自己钟爱的一个项目上“疯”了七八年,而且经历了中 国足球最火爆的一段时期。其中的喜和悲、苦和累,我认为都是财富,从中看清了很多东西,也明白了一些事理。 也许是性格使然,我一直不习惯安于现状,喜欢冒险和挑战。当年,从工厂技术员到机关政工干部,从商店营业员到当县长秘书,从修铁路参加大会战到去宣传部门爬格子参加工作后八年,竟六换工作单位,我都成了跳槽“专业户”。当 1993 年底我怀揣 20 余万字报刊发表的足球评论,从一个沂蒙小城到省城济南被齐鲁晚报破格录取,我开始了追逐新的梦想。 应该说,足球让我变得更有激情,更有胆量。从采访一带球王马拉多纳,到与山东第一外教金 正男建立深厚友谊;从结识“双冠王”最大功臣桑特拉奇,到世界杯跟踪国足“救世主”米卢;从目睹山东足球联赛夺冠,到见证中国足球终于出线 8 年的足球采访,其中的甘苦自不用说,但更多的却是让我从中获得了快乐。 而从显示男人阳刚的世界室外第一运动,转到充满智慧的世界室内第一运动,同是黑白世界的足球和国际象棋其实有着很多的相似。只是我从一个写稿的记者,一个单纯的书生,转变成了一个经营者,一个棋类项目的操盘手。当我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新的领域时,又一次变得激情四射,活力无穷。为了棋,为了自己另一个钟爱的事业,我开始了新的 追求,新的奔波。 在齐鲁晚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我苦心经营的国际象棋就开花结果了,齐鲁晚报棋院逐步成了中国棋界的一个品牌。当看着赵骏、温阳、赵雪、魏晨鹏、安志潇、刘庆南、侯逸凡、卜祥志等国际象棋的好苗子一个个从齐鲁大地冒出来;当目睹自己棋院和俱乐部的选手不断在国内外赛场披金摘银,我真是感觉比喝了蜜还甜。 2005 年 4 月 12 日,倾注我心血的另一件大事中国国际象棋职业联赛在济南热闹开幕并受到一致赞颂时,也不知是欣喜还是激动,我一个人躲到角落里,竟暗自流泪起来 当由我参与运作的围棋、国际象 棋两支甲级队都跻身三甲并在向冠军发起冲击,我也庆幸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这使我想起了那些给我事业支持和帮助的人们。我跟很多人都讲过,我是员福将,总有贵人相助。我的幸运在于,齐鲁晚报的几任领导,自始至终都给予了我最大的肯定以及最便捷的支持,比如现在的梁洪文总经理、郝克远总编辑,还有前任晚报的总编辑张瑞云以及现在晚报、大众报业集团的很多领导。像山东三箭的王振生、火炬地产的陈岭这样的一个个企业家,像中国棋院的叶江川、曹大元等,还有山东体育局的人,我的同事,媒体的朋友,我们棋院、俱乐部的教练和棋手们,甚至孩子的 家长如果不是那么多的热心人、善良人相助,我一个人的力量又能做多少事情? 伴随着中国国际象棋的春天来临,我的 64 格之路算是初战告捷。但压在肩上的担子却越来越重,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开弓没有回头箭,按照我的性格,越有压力越有动力,越是困难还越压不跨,因为我喜欢新的挑战。 看来,我的棋路还要坚定地走下去 2005年春节,禁放多年的鞭炮在济南开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伴着我度过了最为繁忙的一个年。历经曲折地签下“天才少年”卜祥志;自己棋院 11岁“神童”侯逸凡在世界杯中国队选拔赛中获第一;筹备已久的联赛冠名也 有了眉目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让我回忆起童年在家乡过年的那种兴奋,中国国际象棋的春天也在这鞭炮声中悄然而至。 第一章 春天消息 “今天,是我们中国国际象棋界非常值得纪念的一个日子,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因为大家期盼已久的国际象棋联赛在这里开幕了,这是国际象棋职业化和走向市场的开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棋界人士以及每一位国际象棋的选手,相信大家的心情一定很激动,很高兴,很开心,很自豪” 主席台上,世界棋后谢军的开场白一下子就 把会场的气氛调动了起来。 这是 2005 年 4 月 20 日上午 11: 00,在济南利豪大厦三楼多功能厅开始的、也是倾注我心血的首届“火炬地产杯”中国国际象棋职业联赛的开幕现场。 来了十二金钗 开幕式搞得很喜庆,主席台整个背景用的都是火红颜色;还有彩旗、鲜花、气球,布满了整个会场,预示着国象联赛的红红火火开炉。 台上主持的一位是世界棋坛大名鼎鼎的谢军棋后,一位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很多影视剧中的唐僧扮演者徐少华先生。 主席台坐着中国棋院、大众日报、山东体育局以及联赛的主办单 位齐鲁晚报和冠名商山东火炬集团的有关领导;台下是参加首次联赛的所有 19 支队伍的教练运动员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记者,黑压压 200 多人把会场挤了个满满当当。 还有更惹人眼的,来自欧美、亚洲各国的 12 位肤色各异的女明星坐在了第一排。她们可是个个貌美艳丽,气质非凡,而且身穿鲜艳的中国旗袍,一下子就让会场热闹起来。 原来她们是刚刚参加完在济南举行的也是由我具体操办的“三箭豪商杯”国际象棋世界女子明星赛后,专程来为联赛捧场的,其中的几人还成了这次联赛的外援。 欧洲冠军斯可里普琴科、全美冠军克鲁什、俄罗斯青年冠军维拉、世 界棋后中国的诸宸“厉害!不仅长得好看,还是各国的棋后呢!” 明星们的出场使整个会场沸腾不已,台上台下的人都在兴奋地议论着。随着谢军的中英文介绍,几十架照相机、摄像机的荧光灯闪个不停。咳!她们真算是赚足了记者的镜头。 “哗,哗”伴随着不断响起的掌声,男主持“唐僧”也激动起来:“人人都喜欢美丽,这么多漂亮妞儿的到来,成为我们联赛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哈哈!也让我开了眼。” “怎么?唐大哥,当年你去西天取经时,就没发现那边的美人儿,也弄回几个来养眼啊!”谢军的幽默与诙谐让会场又笑声不断。 的确,“智慧与美丽 ”是谁都无法拒绝的。为使新创立的联赛更具新闻效应,作为运作整个联赛的我和协会秘书长叶江川,可谓绞尽脑汁,用尽招数。 “美女开道”,可谓我们为开拓联赛市场而亮出第一张牌。这是我在几个月前到西班牙参加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才萌发的想法。并不太了解国际象棋市场的我,当时在赛场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肤色各异的漂亮棋手,吃惊之余也有了思路。 联想到网球、沙滩排球等一些体育项目推出的美女选手引爆观众,国际象棋又何尝不能打“美女牌”呢?而且这个项目又是一个智慧游戏,女棋手都有气质和内涵,智慧的美丽不是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吗? 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通过搞足球有了一定市场经验的我马上现场联系,圈定了一些既貌美又棋力好而且影响大的女棋手,决定组织她们到中国参加一个世界棋坛从未有过的“女子明星赛”。 明星赛的赞助也异常顺利,我找到以前已经给予国际象棋很多支持、也是我好朋友的三箭老总王振生,说服他接下了比赛。她们的到来让在国内处于“云端”的国际象棋一下步入凡间, 12 名佳丽成了国象的“推广大使”。 活动如预想的一样一炮打响,赛事大获成功,在外界也引起广泛关注。 12名绝色佳人让人形象地比喻为红楼梦大观园里的 12 金钗。那几天,有关她们的图 片和文章是占满了各大报刊的版面,自然也为联赛开打营造了很好的气氛。 美人出场的热闹场面,让见多识广的谢军也大发感慨,她用了一句“搅活国际象棋一潭春水”来概括颇有新意的联赛市场举措。连专程参加开幕式的一向严谨的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也被调动起情绪,他说:“既有美女又有外援,国象联赛的开场的确出手不凡。” 也许是太久的孤芳自赏,让国象联赛一走出深闺就别具一格。从叶江川和我坐下来商谈要办联赛开始,我俩就深思熟虑,在想一些吸引外界关注的招儿。 除了制造美女效应,我们在赛制上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决定实行男女混合比赛。这是世 界上首个实行男女混赛的运动项目,由于中国女子国象选手在世界上的成绩和影响都好于男子,所以这个规则一出台就受到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一创举也令全国的媒体连呼“新鲜”,使一些对国际象棋略知皮毛或稍感兴趣的人有了驻足赛场的理由。 其次是打明星牌。谢军、诸宸、叶江川、许昱华这些闪亮的名字,均出现在国内外赛场多年,你可能不懂国际象棋,但不会不熟悉这些明星人物。明星就是票房,就是号召力。 在欧洲,国际象棋的影响是仅次于足球的世界第一智力运动,但在中国,国际象棋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只关心输赢,但 看不懂过程。为了新开创的联赛,明星们都表示了要亲自上阵。已经不参加任何赛事的谢军却独独要打联赛,在卡塔尔刚刚生子的诸宸也大局为重,赶回国来参赛。当然,明星们除了比赛,还在担当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扫盲”,就是靠他们的“明星效应”来吸引更多不懂国际象棋的人关注联赛。 另外,在其它体育项目中难得一见的“夫妻对阵”、“六代同堂”的壮观景象也出现在了这次的国象联赛中。这些联赛的亮点使其首次“设宴”,就远远超过了围棋、象棋联赛初期的规模。 其实,在开幕式之前,很多媒体就对联赛的市场启动有了很多评价。 4 月 7日北京出版的 法制晚报上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竖起耳朵,听到首届国象联赛要用美女棋手先打头阵,然后再选国象宝贝,对主办方不禁伸出大拇指: 用美女助阵,高,实在是高。如今这个美女经济盛行的时代,这样的战略一定会给联赛增色不少而且绝对推波助澜吧。只要能推动一项运动的发展,我看美女上阵,挺好! 4 月 8 日的工人日报用了“三大棋国象后来居上”作标题,认为尽管国际象棋是中国继围棋、象棋之后最后一个推出联赛的,但她就像一个先天发育很好的婴儿,联赛尚未出世就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4 月 18 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则用了 整整一大版来这报道 12 位中外明星和即将开始的联赛,题目是“人养眼,棋耐看”,并用多幅照片衬托。中国体育报也刊发了多个专版来介绍国象联赛的启动和有关赛事的情况。 联赛开幕后,各大媒体更是不惜版面报道这一呱呱落地的“新生儿”。 4 月21 日的新京报用了“美女牌、明星牌、性别大战、拿来主义国象联赛处子赛季有看头儿”作引题;北京晚报的标题是“ 12 金钗大红大紫,国象联赛热闹开锣”;中央电视台用了“国象喜筵口味佳”为题来重头介绍了刚刚开张的国象联赛;河北日报则是“苦菜花变成迎春花”的大标题,称赞国际 象棋迎来真正的春天。 媒体的推波助澜自然使联赛大获收益,开幕式就吸引了山东之外的 30 多家媒体前来采访,如此阵势在历次国际象棋赛事中鲜有,也是一个刚刚诞生的体育项目联赛上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了媒体对国象联赛的情有独钟,也证明这次活动的组织成功和预示着国际象棋未来的良好市场前景。难怪作为主持中国国际象棋工作的叶江川,开幕式上自始至终脸上就一直挂满了微笑。 19 支队伍参赛、赛会制和主客场并举、时间跨度七八个月,这个联赛的规模和档次,也绝对称得上是国际象棋世界第一联赛了。所以不光有女明星来捧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佳 宾 国际棋联青少年部主席、来自土耳其的国家棋协主席阿里。 阿里先生可是一位热心人,他还是一位国际棋坛的出色外交家,他把中国的这次联赛通过户联网每天向世界各大网站发布新闻和图片,将中国的国际象棋活动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联赛,很值得敬佩。 还有一位更重量级的人物也来了,就是国际棋联副主席、阿塞拜疆的著名棋手阿兹曼,他虽然是以温州队外援身份来参加联赛,但他带来了现任国际棋联的主席、也是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的伊柳穆尔诺夫对中国联赛的亲笔贺辞“在中国国际象棋联赛开赛之际,我代表国际棋联也代表本人表示热烈 地祝贺,衷心祝福中国联赛和中国的国际象棋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并希望中国能为世界国际象棋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阿兹曼的贺辞念完后,会场再一次沸腾起来。 主席台上坐着一位帅气的年轻企业家,别看他一直不露声色,但却是这个联赛最有力的资金支持者。作为山东房地产界的一员新兵,火炬集团掌门陈岭的确很有魄力,提出一冠名就是 5 年,表现出对国际象棋的全力扶持。 每一位棋界的人士,都应该记住陈岭这个名字。 “ 冠名国象联赛,说明我们 对这一项目的前景是看好的。 这么多体育项目,为何选择在中国并不普及的 国际象棋?正因为不是中 国人的传统项目,所以更需要我们来发展和突破。”陈总的话很实在,他认为中国的国象队员付出了很多,世界大赛又有成绩,但待遇却很低,条件很艰苦,所以需要社会的支持。 “这次冠名对火炬地产也是个机遇,一个这么高雅的体育项目,能让一个民营企业参与,也是我们的荣誉。这个项目需要有人帮助,所以我们要长远打算,准备用 5 年的时间来打造联赛这个品牌。” 陈岭的讲话和他本人性格一样,干脆豪爽,富有激情。 陈岭也是个“怪人”,之前我对陈总已经有点了解。可以说,他是个很前卫的人,喜欢时尚的东西。一个已经有了几十亿资产的大老板,平时却 时常穿着有洞的“乞丐服”到处“逛悠”,有时还会开着自己的法拉力赛车到马路上“撒野”。听说上海 F1 开幕式上,他就驾车到赛道上风光了一回。他可能还绅士般地开着劳斯莱斯,去赴一个朋友的宴会。他把大名鼎鼎的香港巨星成龙请到自己的公司,据说还成了“拜把兄弟”。 陈岭喜欢运动,经常自己骑辆赛车上下班,有时还来个长跑,或者到水库里打打鱼,游游泳。听说最近他又还买了两艘游艇放在了海上,要抽空去驾驶着“疯一疯”。来到他诺大的办公室,满屋的书籍、字画、古典家具和典雅装饰,又感觉到他像一个渊博的学者,也是一个有修养的老板。 他的 歌唱得也蛮不错,还是美声,歌厅一亮嗓,绝对够得上“准专业”,把那一天在场的大美女诸宸和法国美人斯科里普琴科都崇拜的不得了。更绝得是,一谈起流行的东西,什么影视明星了,歌坛逸事了,没有陈岭说不上来的,比上中学的少男少女们还懂得多。 其实陈总的年龄也不小了,和我同岁, 1965 年出生。他还和我一样不会下国际象棋,有的只是一片热情。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现代派老板,竟“忽悠”起古老的国际象棋来。回想春节前我们第一次的情景,至今都觉得好玩。见面 当时就在我那堆满书籍资料、屋顶还漏着水、一切都杂乱无章的简陋 办公室里(和陈岭的办公环境反差实在太大),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主动登门的老板。就在我自己都觉得比较难堪,一再解释办公室的杂乱而希望对方不要取笑时,没想到陈岭反“夸奖”起我来:“这至少表明了你的忙碌哎,我觉得你对工作很投入,是不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能和你这种人合作,我应该是比较放心的。” 真是怪怪,还有这样的理论。不过,倒是这席话一下子把我俩的距离拉近了,我们有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甚至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了。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就是如此有趣,但双方都很愉快。办事干脆的陈岭在简单问了我一些国象联赛冠名的情况后 ,马上就想拍板定夺,与我全面合作,而且提出干就干个轰轰烈烈,决定冠名联赛 5 年。 一向以擅长拉赞助有名的我,都有点吃惊了。自从决定和叶江川一起搞联赛,胆子虽然很大,但也一直心存疑虑,所以想先搞个两三年,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签订的协议也是 3 年。陈总这一喊 5 年,竟把我“逼上梁山”,只得去和叶江川重新商谈修改协议。 为何会看上国际象棋?当时陈岭的理由就很“另类”。他说看重的是那个第一,。“没有人搞过才更有挑战性,就像我当年搞房地产起步时一样,不冒险咋行?权当赌一把吧!将来联赛搞大了,搞火了,我的火炬地产跟着受益,如果 搞砸了,我自认倒霉。不过,我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有齐鲁晚报作后盾,肯定不会赔本。” 他当即表示,要和我共进退,用 5 年的时间来下“赌注”。 陈岭的举动令人感动,怎么和我的性格一样古怪呢?我算遇到了知音。以前我就跟 很多人讲过,别看我是一个丢三拉四的“马大哈“,但我是员福将,困难时候总有贵人相助。这次又是贵人助我成就了这番事业,看来我也真够幸运的。 其实,在陈岭找我之前,也已经有几家企业在和我商谈联赛冠名的事宜,其中不乏有实力的企业老板。但他们大多还不够了解国际象棋,害怕投资打了水漂。倒是陈总的大度和豪爽让我吃了 定心丸,并激励我更加下定了决心。 和陈总见面的那一天,是农历的腊月 24,还有 5 天就是春节了。尽管我们还没有开始商谈冠名联赛的细节,但那时我已经决定要和火炬合作了,并向晚报领导梁洪文和郝克远两位老总都作了汇报,他们也都非常支持我的选择。 之前的几天,我一直在忙碌另一件山东棋界的大事,就是酝酿成立山东的国际象棋队,汇聚了卜祥志、赵骏、侯逸凡等好手。 很快,队伍的冠名有了眉目,就是财大气粗的山东三箭董事长我省房地产界的另一名大亨王振生明确表示要支持该队,并许诺投入巨资成立俱乐部运作这支职业队伍。 而已经准备冠 名全国联赛的陈岭似乎还觉得力度轻了,提出也要建一支队伍打联赛。由于三箭已经在先提出搞省队,我不能食言,只好又将自己棋院培养的一些有希望的二线选手组建成第二支山东队,由火炬冠名征战联赛。这样,在春节前又有这两件大事落到实处,之前一直忙碌的我,心情也一下变得舒畅起来。 这时,从北京传来了参加世界杯中国队选拔赛的我们棋院 11 岁“神童”侯逸凡夺得冠军并获得世界杯入场券的消息,她也成为参加正规国际大赛的世界年龄最小的棋手。两个被誉为中国国际象棋很具潜力的男女棋手卜祥志、侯逸凡一同在我们棋院帐下,我心中的喜悦自不待言。 看来,这次我真要过个踏实的好年了。 正巧,禁放多年的鞭炮也在济南开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我回忆起童年在家乡过年的那种兴奋。我在想,也许中国国际象棋的春天,就会在这“驱年”的鞭炮声中到来了。 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一项事业的发展,肯定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社会的扶持帮助。齐鲁晚报作为这次联赛的主办单位,应该说功劳很大。 回想自己这几年在棋路的发展,又哪儿离开过齐鲁晚报的支持?离开大众报业集团的关心?如果没有报社这颗大树支撑,哪有我今天的成就?尤其是晚报总经理梁洪文、总编辑郝克远,以及以前的晚报总编辑张瑞 云等报社领导,还有大众报业集团的社长许衍刚以及董事长付绍万等,他们每个人都非常关心棋院和俱乐部的发展,时常叮嘱我做好这项公益事业,并都在全力扶持我。 说起这次国象联赛的创办来,特别想提一下晚报主管棋院的老总梁洪文。 在起初叶江川找到我商议办联赛时,我觉得这事得先向报社领导汇报。在一贯全力支持棋院工作的梁洪文办公室里,当我们提出举办联赛的意想后,没想到梁总比我还有信心。当着江川的面,梁洪文当场就打了包票,由齐鲁晚报作后盾,一定把中国的国际象棋联赛做起来。 “中国的三棋中的围棋和象棋都已经有了联赛,那在世界大赛 上创造佳绩的国际象棋也不能落后啊!作为齐鲁晚报,我们一直是和国际象棋有缘分的,所以才和你、谢军、诸宸你们这些国际象棋功臣有了这么深的友谊。”粱总发自内心地对江川说:“以前我们都为国际象棋做了那么多事情了,现在你们要走市场了,创办联赛了,齐鲁晚报肯定还要出力,而且由我们帮助寻找冠名商。” 为了让江川放心,梁总还当场许诺说,如果找不到总冠名,就是齐鲁晚报冠名也要先把联赛启动起来。 听着梁总的一席话,叶江川自然是感动不已。作为具体操作的,我更是倍受鼓舞。梁总都有那么大决心,我还能不全力以赴?回想这么多年自己走的棋 路,从 1998 年成立国际象棋俱乐部,到以后成立棋院,培养孩子,组建围棋职业队和举办每个比赛,哪一次不是梁总鼎立相助?还有郝总、张总等很多报社的领导们,也都在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实实在在地帮助中国的棋类事业。可以说,没有他们,没有强大的齐鲁晚报作后盾,就没有我们棋院和俱乐部今天的繁荣。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触。 别看平时梁总工作那么忙,但只要牵扯到棋的事情,他都认真办理,非常仔细。他一直兼任着棋院院长和俱乐部董事长,表现出对这项事业的认真态度。对梁总为棋所做的贡献,我心里最清楚,也最有体会。所以当在开幕式上听到梁总那段动情的讲话时,我更是感动不已。 “ 我们从请来培养孩子的童渊铭开始,就与国际象棋结了缘。我们培养输送了 20多名全国青少年冠军和世界冠军,而且和中国国际象棋队的功臣们成了好朋友。我们被他们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一次次请他们到山东作客和参加活动,并在多次的世界大赛前帮他们到山东封闭集训,可以说为他们夺取世界冠军尽了一份力量。” 谈到联赛,梁总说:“现在,齐鲁晚报又一次发挥作用,由我们的棋院来总承办,实实在在地为中国棋界作贡献。我们也真诚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和我们一同努力,加大对国际象棋的宣传,共同 把联赛这块蛋糕做大做强。我们齐鲁晚报也将一如既往的、不遗余力的继续支持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发展” 梁总的讲话的确很感人,大家的一遍遍掌声就是明证。叶江川的一番话更是肺腑之言:“作为每一个棋界人士,都应该感谢齐鲁晚报这么多年来对中国国际象棋的贡献,他们在培养后备人才、帮助中国队世界大赛创造佳绩、运作这次联赛等很多国际象棋的大事上都功劳莫大,让人铭记。” 尽管单位里和工作中的梁洪文,时常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但在棋后谢军眼里,他却是一个友善和蔼的好大哥。记得上世纪的 1999 年,谢军在准备重夺世界冠军前来到济南练 兵,那时她和粱总刚刚结识。为了使棋后有个好的心情,梁总推掉了手头繁忙的工作,专程陪着她去了一趟泰山作放松。 在梁总的陪伴下,一路上谢军心情舒畅,她不停的问这问那,快乐的像个孩子。梁总呢,则是不厌其烦地讲解,让谢军了解到齐鲁大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俩人竟然徒步爬山,还虔诚地烧了香,拜了佛,冀望谢军在随后沈阳举行的世界冠军争夺战中取得成功。 那一天谢军也真是高兴,吃着小摊的当地煎饼,卷着山东大葱,那个香甜劲就别提了。也是在这次的爬山中,谢军和梁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成了好兄妹。谢军为有一个这么支持国际象棋的媒体老总 大哥而高兴;梁洪文也为添了一位世界冠军的妹妹而自豪。 这就是最早接触国际象棋的梁总。当时,他还支持我安排了自己俱乐部教练童渊铭和谢军进行了一场特别对抗,为谢军不久的沈阳夺取世界冠军尽了一份力量。 春节过后,联赛筹备进入倒计时。我和江川几乎是每天通一个电话,互相通报联赛的进展情况。由于最重要的总冠名顺利拿下,尽管最后我和陈岭在签订协议时也是一波三折(后有详述),总的来说还是顺顺当当,联赛一切如先前预料的那样如期开张了。 看来,对联赛感慨的人很多,开幕式上发言的也是一个接一个。土耳其客人阿里讲了几句后,轮到外援 代表斯科里普琴科发言。这位我通过棋后谢军帮忙联系到的、也是我在西班牙奥赛场瞧上的第一名联赛女外援,现在已成了我们山东队的一名主力。之前媒体有关她的报道已经连篇累牍,她的人气之大也超出想象。一名来自法国的欧洲冠军,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参加漫长的联赛,这本身就说明中国联赛的吸引力。 和她艳丽的长相一样,斯科的发言也很擅情,她说:“来到中国参加联赛,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只是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中国到处都是人,但每个人都很友善。这几天走到哪里,都有人在瞧我,跟我打招呼,好像早都跟我认识似的。”斯科的幽默,又 为会场又带来了一片笑声。 她还表示,作为一名外援,也是一个国际象棋的推动者,真诚的祝愿中国的联赛能够办红火。“我希望自己能超常发挥,不但为我的队伍山东取得好成绩,也让更多的人关注我,不要认为我是来游山逛水的。” 叶江川的发言最动情,他的每句话几乎都带着感激和感谢,尤其说起联赛筹备历经的曲折和艰辛,台下的我最有感触。从冒险决定开创联赛遭到很多人不理解,到启动时参赛队伍不够;等队伍凑起来各队又缺乏参赛资金,以及更困难地寻找冠名商 刚刚起步的国际象棋毕竟没有围棋和象棋的好市场,关注的人又不是那么多,困难可想而 知。但不管怎样,我俩对联赛的信心始终没变,为了干一项事业,有点困难,有点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江川有时就给我讲,他 18 岁才从一名象棋手转为国际象棋手,在国象棋坛20 多年所遭受的困难和煎熬,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那么大的苦都吃过,那么大的罪都遭过,还怕联赛搞不起来。我知道,他是在给自己添动力,也是在给我树信心。 “国际象棋能走到这一步很不容易,她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而作为走向市场标志的联赛创建,是我们这些国际象棋人的第二次创业。改革是迟早要进行的,职业化也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越早一天来到,对这个项目的发展越有 利。” 这是叶江川的心里话,也是我愿意和他同甘苦的原因。 从一个顶尖棋手,转到中国国象的行政长官,叶江川的角色转换也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上任协会秘书长一年了,他的确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既要抓国家队的成绩,又要通盘考虑全国各地的国象发展,还得操作一切没有头绪的联赛,江川这一年干得事情也的确够多的。他人都瘦了,脸也黄了,但却一直在硬撑着。今天的联赛顺利开幕,他总算喘口气了。所以,听着这位大不了我几岁的老大哥在开幕式的感慨,我心里也热乎乎的。毕竟最困难的一段已经熬过去了,我们的联赛受到了外界的一直好评,联赛的 轰动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也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了信心。 棋手代表章钟的发言很简短,但的确代表了参赛棋手的心里话。作为一名很有天赋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章钟一次次在世界大赛上创造佳绩,为中国的国际象棋作了很大贡献。他的话也实实在在:“作为一名棋手,总是想参加更多的比赛,联赛的举办给年轻的棋手创造了舞台,也给老棋手最后的机会。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下好每盘棋,为走向职业化的国际象棋更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教练代表童渊铭也站到了台上,这位曾被誉为极有天赋棋手的前国家队队员,在激流勇退后来到我们齐鲁晚报俱乐部带孩子,与我并肩作 战,开始了对原本荒漠的山东国际象棋市场的开发。这一呆就是 8 年啊,耐得住寂寞的童渊铭勤勤恳恳地在济南和青岛两地播种国际象棋,并且神速的培养了一批批有希望的好苗子,输送了一个个全国甚至世界的少儿冠军。 在外界看来,童渊铭性格孤傲,是一个不好打交道的人。但惟有我最清楚,他心底很善良,是一个不计较名利的人。之前他转过很多地方,到山东却没提任何条件。他自己在济南花钱买房,而且带来了同是专业棋手的女朋友周敏。为示诚意,小童当时就跟我约定:“我在这里干三年,三年不行我就告退。” 也许外界看上去很风光的俱乐部,也惟有我俩知 道,在山东这几年是多么的艰难和不容易。没有场地,缺少资金,一切从头开始,还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还被打击只是我们从来就没有退缩。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经济大省,山东应该发展棋文化,应该有自己的专业棋手。懵懵之中,我们知道是在做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改写的将是历史。 “从 10 岁开始下棋,离开老家在外闯荡,也一直在为自己钟爱的国际象棋忙乎,今天站在这里,却是最激动的时刻,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棋手最为向往的职业联赛。就像七十年代末我国的恢复高考,学业荒芜很久的人都来到考场,展现自己的实力。 相信在座的很多老棋手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这一天的到来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所以我们还想试一试,到赛场上与年轻人比一比,也是把我们的经验,把我们这么多年对棋的理解,奉献出来,为中国的国际象棋事业发挥一点余热。”童渊铭的讲话的确很感染人,也很让人受启发。 来山东 8 年,已经把自己当作山东人的童渊铭这次在家门口,自然比谁的感慨也多。“当年之所以退出国家队,就是觉得对自己没信心。我们国象的男子棋手和世界的差距那么大,就觉得要赶超他们只能靠下一代了,所以选择了到基层带孩子。没想到这条路走的也真是艰辛,我们是酸甜苦辣咸都尝到 了。我们棋院冒出了那么多希望之星,我们没有专业体制和国家的编制,却在山东组建起好几支专业队,所以今天站到这里才感到一些自豪,也才有了敢讲话的底气。这得感谢山东的环境,感谢齐鲁晚报给予的全力扶持,感谢很多人对我们棋院的关心。就是因为也有很多干事业的人,有很多善良的人,一直在暗中帮助,我们才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也是我和刘玮总算可以自慰的了。”话讲到这里,我看到童渊铭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而台下正在忙碌的我,这时再也拟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个人偷偷跑到了会场外,任凭眼泪夺眶而出 小童的心声自然也是我的心声。从 10 年 前我介入国际象棋,并请他来一起创办俱乐部,到今天为中国国际象棋承接这么大的联赛,我的确应该感到欣慰了。想到这里,把眼泪一抹,又笑眯眯的走进会场。 寒冬已经过去,中国国际象棋的春天不是已经来了吗?我今天应该是最开心的一个人。我和江川、小童,还有谢军、诸宸、许昱华、卜祥志这一个个中国国际象棋的功臣们,还有支持这次联赛的齐鲁晚报两位老总郝克远、梁洪文和火炬集团的陈岭,以及每一位从事国象和关心国象的人们,都应该笑逐颜开,喜唰唰啊! 第二章 走上棋路 那是 1996 年的一个春季,跟很多孩子的家长一样,为让孩子有 个一技之长,我带着 4 岁多一点的女儿刘梦圆到济南少年宫报兴趣班。 报什么项目呢?我小时候学的是乐器,小提琴水平还不错,也懂点书法,因此总觉得琴棋书画应该是现代孩子需要通一点的。之前梦圆练过一段书法和绘画,并学过扬琴和单簧管,也蛮有了点样子,惟有“棋”,我们家里还从没人捣鼓过。再说,起源中国的围棋还是国粹,又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很高雅。对,就让她学点起围棋吧! 在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我俩就来到了少年宫的围棋教室。只是没有料到,非但孩子没学成“围棋”,我们父子俩却双双与“国际象棋”结了缘。 被袁教练拉下水 事情的起因非常有意思。那时,已经开始组织围棋培训的齐鲁晚报老体育部主任李思民,给我女儿推荐了一名启蒙围棋的教练,可当我带着梦圆来到少年宫的围棋班,不料她丝毫不感兴趣。也许是围棋太深奥了,还难吸引一个 4 岁多的孩子感兴趣,一堂课下来,孩子对围棋没有一点概念,并嚷嚷着说不来了。 刘梦圆出生时,我还在一个沂蒙山区的小城里工作。因为自己喜爱足球,而且成了“铁杆球迷”,总盼望着中国足球冲出亚洲的那一天,所以在孩子出生后就取名为“梦圆”(正赶上那天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盼望着中国 足球梦圆的那一天。只可惜一个女孩又不舍得她去踢球,所以让其学学动脑子的围棋,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只是那是女儿非常调皮,属于坐不住的那种孩子,让她一下子静下来去理解围棋老师那深奥的“一口气”、“两口气”,也的确有点勉为其难。 下完课正好经过一个国际象棋班的教室,顺便溜了一眼讲台上挂着的国际象棋棋盘,那上面有马有后有象有兵,立体状的棋子很是形象。心想,要不让孩子试试这种棋?又是个意外,没想到那看上去更深奥的黑白 64 格,竟一下子把梦圆给迷住了。 那时候,我在齐鲁晚报体育部跑足球,已经是位小有名气的体育记者了。所以当我向教课的那位叫袁新生的业余教练递上自己的名片时,袁教练很是惊讶,他说平时很关注体育版,看过我写的很多文章,并很有兴致的和我攀谈起来。 之前我对国际象棋可是了解甚少,只在脑子里朦朦胧胧地感觉这个东西非常高雅,在欧洲国家很普及,好像国内特别是山东,并没见多少人下国际象棋。只是不曾想到,袁教练的一番话,让我一下对国际象棋动了真情。 “现在山东不仅有很多孩子在学国际象棋,而且还学得相当不错。就说我们济南,就有两个不错的棋手,一个女孩赵雪,才 11 岁;一个男孩赵骏,只有 10岁。” 袁新生介绍说,赵雪刚刚在年初的“ 李成智杯”全国少儿冠军赛上拿了 12岁组的冠军,赵骏则获得了 10 岁组的亚军。这可是我们济南的棋类项目中第一个取得全国名次的,但现在他们的家里却在考虑是不是让孩子继续下棋? 我进一步从袁老师那里了解到,赵雪是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父母亲的收入都很微薄。而赵骏的父母也是工薪层,都是省吃俭用供孩子学棋。而外出比赛要花费很多的钱,家庭都快负担不起了。“因为不是奥运、亚运项目,体育部门没有专项的经费。社会上又很少有企业赞助当时并没有影响的国际象棋,所以在济南有很多下棋的孩子,正面临着没有比赛经费而不得不半途而废的问题。 ”袁老师非常失望地对我说。 听着听着,我浑身打了个激灵,内心深处似乎被强烈地触动。 懵懵之中,我认定这是个大事。山东是个大省,从古至今诞生了那么多文化名人,又是经济大省,体育强省,怎么会埋没了这么有潜力的棋手呢?那时,体现体力优势的足球、篮球、田径、举重等体育项目,山东都已在全国领先,难道“山东大汉“只有干体力活的份儿?显示智慧的棋文化也该发展啊!而且我也相信,山东人的聪明智慧,不会比别省的人差。 想到这里,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来帮助这些能够成才而且渴望成才的孩子们。当时的想法就是那么简单,就想以自己的能力 来做点事情。也许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我竟然很容易的就被袁教练“拉下了水”。 回到报社,我立即向当时的齐鲁晚报副总编辑、也是主抓经营的总经理张瑞云汇报了这件事。应该说,张瑞云是第一个支持我发展国际象棋的报社领导。记得张总在听了我想通过社会赞助来扶持那些下棋孩子的想法后,马上回答说:“你去做吧,报社会全力支持你。需要舆论的呼吁,或者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张总的一席话,让我心里感到莫大的温暖。 联想到 1994 年,当我怀揣 20 余万字的足球评论来到齐鲁晚报报考记者时,也是张瑞云接待了我。他当时就决定,要破格让并不完 全具备条件的我先参加了公开考试。一个月后,晚报正式录用了我。应该说,齐鲁晚报对我是有恩的,没想到在我决定介入棋文化后,又是张总和报社坚定的支持,让我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项新的事业中。 尽管得到张总和报社的支持,但我还是不想开始就给报社添麻烦。多年的性格使然,不论做任何事情,最好先自己去做,等有了成绩后才有资格提条件。 这样,在记者工作之余,我开始了为孩子们拉赞助。 我拉到的第一笔赞助来自地处菏泽的鲁西制药厂,这还是靠我来济南租住房子的房东帮忙联系的。其实,那家制药厂的厂长也不会下国际象棋,当我把资助下棋孩子 外出比赛的想法提出来后,感动了厂领导。由于担心人家不了解这个项目,我也不好意思多要,拿了制药厂 2000 元钱,作为孩子比赛的启动经费。 这也是赵雪和赵骏学棋以来得到的第一笔外来赞助,靠着这点经费,他俩 5月份一同到天津参加了由很多大师参加的全国个人锦标赛。面对的都是成年对手,两个小孩都表现不俗,尤其赵骏,年仅 10 岁就先后击败了两名大他很多的专业棋手,这很给我争气。 记得我当时在晚报发了一片文章,题目是:赵骏,好一匹小骏马。 文章是这么写的: 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第五轮大战,山东小棋手赵骏面对比他大 20岁的高手陈延俊 ,一点也未胆怯,赛前他自己打气说:“我感觉今天能赢。” 下到 24手时,他瞅准对方马步走错,便弃象攻兵,然后打将逼对方白丢一车,取得胜局。比赛仅用 40分钟,令在场的专家连连称奇。 作为这次参赛年龄最小的棋手,赵骏的最大心愿不是夺名次,而是能跟大师们学上两招。幸运的是,首战就能碰上了大名鼎鼎的国际大师戚惊萱,并与他周旋了 38回合,惊得老戚直摇头。小赵骏虽然输了,却来了信心,第二轮果然击败了也比他大好多的全国冠军沈思远。 更幸运的是,他在第 4轮又碰上目前积分排在全国第 6的特级大师林卫国,大战四小时,下了 70余手竟 不分胜负,只是经验不足把本应下和的棋丢掉了。林大师不无称赞,说这么小的棋手有如此水平,厉害。他告诉教练袁新生:“好好培养,三年后定成大器。” 赵骏也许是天生下棋的料。 6岁被爸爸送到济南少年宫学国际象棋仅一年,便拿了济南第五届棋童杯国际象棋赛冠军,去年参加全国少儿冠军赛,摘得银牌,与赵雪为我省三大棋取得突破。 由于父母均为工薪族,没有经济实力供他继续深造,这是他最苦恼的。由于齐鲁晚报鲁西国际象棋队成立,才让他有幸参加这次成年全国比赛,他很珍惜这次机会,表示要好好学习,好好练,长大了也能像谢军那样风光。 这应该 是济南那帮学国象的孩子们能够见报的第一篇大块文章,给他们很大的信心,记得赵骏的家长还专程上门来感谢过我呢! 有了第一次赞助,而且随着赵雪和赵骏在全国的比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我也逐渐有了信心。我开始计划组建一支少年队伍,并代表齐鲁晚报出去比赛,这样以来既可以扩大晚报的知名度,也可以通过晚报的影响来吸引企业和社会的支持。 以后,曾拿过山东省国际象棋和象棋双料冠军的青岛教练王青伟被我请到了济南,受聘这支少年队。除了赵雪赵骏,又有了许多孩子陆续加盟到我们这个小团体,包括颇有潜力的温阳、魏晨鹏、薛康、房硕、侯育唅等。 这一帮济南最早的国际象棋小棋手们,也开始了相对正规的训练,代表我们山东外出比赛。 过了两个月,为备战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分龄组赛,国家国象少年队在天津组织集训,我们的赵雪和赵骏都榜上有名。由于赵雪年初获得了全国少儿冠军赛的第一名,将免选参加这次世界赛事,而赵骏则要通过选拔才有晋级的机会。 在天津集训了 3 个月后,赵雪如愿获准赴西班牙莫尼卡参加世界少儿赛,她也是山东有史以来第一个出国参加正式国际赛事的棋类运动员,意义自然很大。 但是,又一个问题来了,赵雪出国的费用怎么办? 由于赵雪是少年棋手,那时中国棋院还没有专 项的经费来解决孩子的经费,只给点交通补贴,所以赵雪需要解决一万块钱的出国参赛经费。在 1996 年,一万块钱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来说,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按赵雪当时的家境,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怎么办?难道因为经费不足就不去了?好不容易的一个锻炼机会,而且是为山东体育争光的事。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谁让咱热心管上这个事呢?我又一次找到了鲁西制药的人。 人家的厂领导倒是很痛快,答应帮忙。实际上当时鲁西制药厂的效益并不算太好,他们也是硬着头皮答应的。最后的答复是,厂里先拿出 5000 元钱,如果赵雪在西班牙取得佳绩,再支 付剩余的 5000 元。 已经不能再要求人家了。由于当时我正忙于体育版的足球报道,搞国际象棋是自找的业余事情,我当然也不好意思让报社解决,只好回家给妻子商议。没想到妻子小孟非常大度,同意先拿出我们家的 5000 元积蓄给垫付上,让赵雪先参加比赛再说。当然,如果她这次比赛拿不到好成绩,这 5000 元我们家可就搭上了。 这么多年了,本来我一直没对外界讲这件事情。现在的赵雪已经成了世界冠军和中国女队的领军人物,才觉得也许说出来能让人知道当年起步的赵雪是多么的不容易。 有了这一万块钱,赵雪顺利踏上了赴西班牙的征程,第一次出国 参赛自然心情激动。记得当时赵雪临行前和他妈找到我,表达了对我的感谢,并表示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下出好成绩来回报我。 赵雪出征的第二天,我在齐鲁晚报体育版发了两篇有关赵雪的文章。因为有其它体育赛事,记得当时的版面很紧张,我在向当时担任体育部主任的马军鸣请示时,他很痛快,说这种事应该支持。当时的值班编辑赵瑞征也是积极配合,把两篇文章发到了体育版的头条位置,并处理的很醒目。这应该是齐鲁晚报第一次就少年棋手刊发如此重头的文章,表现出齐鲁晚报对这项公益事业的支持。 除了那篇赵雪出过参赛的消息,另一篇我用了“她有一个梦 ”作标题,第一次全面介绍赵雪。发表的文章如下: 两年前,小赵雪在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时,就曾给陪同自己的妈妈说,她有一个梦:就是将来也能像大姐姐谢军一样,到世界上夺冠军。妈妈望着还不满10岁的天真女儿,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赵雪可不是说着玩的,她非常自信,也非常刻苦用功,她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付出比别人多许多的努力。她在上学之余,每天晚上都要花费 2、3个小时潜心钻研棋谱,攻读有关国际象棋的书籍。为提高棋艺,放学后她自己挤公共汽车跑到十几里外的齐鲁棋校,向教棋的教练请教,一周 3次,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 由于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境很不宽裕,拿不出多少钱供她外出学棋和参加比赛,她就用家里省吃俭用买来的一台电脑棋,一个人在家默默地苦练。由于天生聪颖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赵雪很快便脱颖而出,学棋一年便大见成效。 1994年首次参加全国夏令营少儿比赛,就夺得第 3名,同年获亚军; 1995年夺得“李成智杯”全国少儿冠军赛第 3;今年又上大台阶,获全国冠军,从而有幸参加这次世界大赛。 说起赵雪现在的成绩,不能不提教她学棋的几个老师和教练。省体育中心的朱锡实是她的启蒙老师,赵雪 7岁刚学棋时,他没少下功夫。赵雪到铁四小上学,又 师从阚星;以后到济南少年宫,又碰上袁新生和李伯秋两位教练。正是这些教练的辛苦执教,才帮她走上了全国冠军的领奖台。还让赵雪感激的是,正是齐鲁晚报和鲁西制药厂的资助,才使她有了更多全国比赛的机会,并有了这次西班牙之行。 赵雪年龄虽小,但下棋棋风硬朗、泼辣,擅长进攻,中盘博杀能力强,颇有大将风度。国家队教练刘文哲曾评价说:“这孩子善于思考,基本功扎实,将来很有希望。”而赵雪知道自己现在的水平,离她那个梦想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只有在今后更加努力,刻苦训练,才有希望再迈进一步。 莫尼卡比赛结束,赵雪的成绩并不很理想, 取得了的年龄组的第 11 名,但这已是我省棋类项目取得的最好成绩了。 沿着时间的轨迹,从 1997 年起赵雪终于开始发力了,获得了当年 12 岁组世界少儿冠军,两年后再夺 14 岁组世界少年冠军; 2000 年晋升为女子特级大师,2002 代表中国参加奥赛取得女团冠军,并获最佳女棋手称号; 2002 年获的世青赛冠军, 2004、 2006 年再次以中国队主力身份参加奥赛,为中国女团取得四连冠立下大功。 赵雪的成功很不容易,与她自己的刻苦是分不开的,我自然也很欣慰,而且每次赵雪取得佳绩,我都很高兴,并尽力在自己所在的齐鲁晚报上给予宣传。当然,除了有曾帮过她的那段情结,主要是作为山东人应该有的自豪,因为齐鲁棋坛终于有了自己的世界冠军。 1997 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如火如荼的时候,我身为专职足球报道的体育记者,得不停地奔波于各个赛场,而且每天几乎都有数篇文章见报,辛苦可想而知。 而另一头,我只能利用跑足球的空隙,靠着一股热情来继续帮助那些下棋的孩子。小棋手们也真争气,开始不断地出成绩,我们这支少年队在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当时齐鲁晚报已经有了一个围棋俱乐部,是晚报的一位老同志李思民在那里管理着。我就在想,是不是也该成立一个国际象棋俱乐部,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