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 案例分析.doc_第1页
范跑跑 案例分析.doc_第2页
范跑跑 案例分析.doc_第3页
范跑跑 案例分析.doc_第4页
范跑跑 案例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学习:从“范跑跑现象”看学校管理的问题中央电大学校管理课程主持教师邹峻在今年的汶川地震大事件中,通过网络文化的发酵,“范跑跑现象”在各种媒体的鼓躁下,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道德良知,形成了人们心灵间的一连串余震反应。而这事儿,偏偏就发生在一个受人争议的中学教师的身上,发生在一所私立名校。社会上的一系列强烈的情绪,直指学校管理的现状,让我们学校管理课程的学习者感受到:在多元价值的背景下,这件事情已然显现出学校管理的诸多危机。从学习学校管理这门课程的角度,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但根本的一个,应该是如何透过“范跑跑现象”及风袭而来的各种议论,正视清楚我们实践中面临的诸多困惑与矛盾,如何从学校管理的一般要求出发,坚守职业理想,同时调整社会适应策略,将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在为全体师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之中。我们可以从“范跑跑现象”看到的学校管理问题可能是全方位的,但就本次事件争议中心的问题来讲,主要还是涉及到教师管理的问题,具体看,下面的个方面,值得我们在学习中加以深入思考:一、 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二、 教师的劳动特点问题三、 教师的待遇报酬问题四、 教师的资格认定问题五、 教师的聘用管理问题六、 教师的评价标准问题为方便大家结合课程学习来加深对现实热点事件的认识,这里提供如下案例学习材料,请认真阅读后,与身边的同学朋友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后,可以登录我们的课程平台,将你的意见发表在课程论坛上面。材料一:“范跑跑”其人其事“跑得比兔子还快”的都江堰教师范美忠最近成了网上的新闻人物,这位老师出名不仅是由于他毕业于北大,还由于他在地震中,不是像其他教师一样,带着学生往外跑,而是一溜烟,弃学生不顾,第一个跑到了学校的操场上。 更大的争议发生在范老师自己发帖“揭短”之后。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表示自己“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之后,范美忠又发表了一篇我为什么写那一刻地动山摇,说“你有救助别人的义务,但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从利害权衡来看,跑出去一个是一个!” 就此,网友展开了激烈交锋,不少网友质疑范美忠先跑掉不但没有尽到教师的职责,而且还“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实在过分。但也有网友认为不应该对他过于苛刻:毕竟老师也是普通人,遇到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而且,范美忠能在网上公开自己的所做所想,至少说明他是个诚实的人,勇于直面自己的人。材料二:对话“范跑跑” 我更爱我的生命 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但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 长江商报:为什么要在网上写这篇文章呢? 范:我是北大历史系毕业的,在这种重大历史事情发生之后,我希望能用语言记录些什么,所以在网上写下了这篇文章。 长江商报:网友说,你可以跑,但不应该这么高调,你是怎么想的? 范:既然我跑没有错,那写出来又有何错呢?是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但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我一个人跑了,没有违反国家法规。只是挑战了大多数人传统的教育和道德观念。他们认为老师应该为人师表,在灾难面前,学生是弱者,老师应挺身而出。 但事实是,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刹那,老师也是弱者,我本人也没有经历过,国家和学校没有教过我任何逃生、营救技能,我没有这个能力营救全班的学生。如果每个老师都像谭老师那样,舍身救学生,那就没有英雄了。我钦佩谭老师这样的英雄,但我做不到这一点,我更爱我的生命。 我没有故意做错什么 我承认我怕死,我把个人生命看得比别人重要。当时我也被吓坏了,本能反应就是往外跑。 长江商报:网友认为,你跑没有错,但为什么不喊学生一起跑呢? 范:(沉默了一会)我承认我怕死,我把个人生命看得比别人重要。当时我也被吓坏了,本能反应就是往外跑。我以为我喊了“地震了”,学生们都会跟着我跑。我到操场时,很多学生都跑出来了,但我没想到,我班级的学生一个都没跑。 在这一点上,我妻子也认为是我做得不够好。这几天我一直在反思,我当时怎么就没喊学生一起跑呢? 如果一定说我错了,那就是跑的时候没有喊学生一起跑。 长江商报:那你现在内疚吗? 范:我没有故意做错什么,为什么要内疚呢。地震发生了,死了那么多人,我也很伤心,但地震不是我造成的,我无须内疚。而且事后我回到教室后,学生们都安然无恙。 我挑战了中国传统道德观 网友们可以骂我,但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制度与技术上去反思,如果再来一次地震,我们的房子是否安全,我们能否顺利逃脱。 长江商报:当时班级情况如何,你是如何跟学生们说的呢? 范:当时只有两个学生趴在桌子下,大部分学生都蹲下了,眼神里一片恐慌。 长江商报:为什么在文章里,要说明“只救女儿,不救母亲”,网友都认为你是个不孝子。 范:母亲和女儿很难从情感上分别谁更重要,只是女儿只有一岁,救起来成功性更大。我举这个例子,只是要说明在生死抉择面前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并不是说我不爱母亲。我知道,我说了这句话,挑战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犯了众忌,招来一片骂声,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 长江商报:网友如此骂你,你想说些什么? 范:我想说,很多网友并不能真正理解我,他们用自我的道德观念来要求我,他们希望别人做得更好,殊不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跟我一样。 他们没有在制度上和技术上去考虑,如果所有的房子都严格质量按标准修建,我们会死那么多人吗?如果国家和学校平时在地震逃生方面教育、指导学生,地震了他们自然会跑,根本无需我去喊。 网友们可以骂我,可以和我争论,但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在制度与技术上去反思,如果再来一次地震,我们的房子是否安全,我们能否顺利逃脱。材料三:范跑跑,为沉默的大多数发言周五去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做嘉宾发言。讨论的议题是“范跑跑事件”。从四川回来我一般是不大看地震新闻的,从编导那里了解到,范跑跑大名范美忠,是都江堰一家私立中学的老师。地震时,他第一个冲出教室。地震十天后,他写了一个自白,不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以及内疚。他觉得人都是平等的,他没有理由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生命。除了自己的女儿,其他人甚至连老母亲,他都不会肯定自己有当然的责任去救。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此,我没有引用他的原文,他似乎是从哲学方面思考的。从第一感觉上,我觉得不是很舒服,因为他的矫情。但同时我也因为他的出现,而感到欣慰。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他为沉默的大多数发了言。自从灾难以来,中国人都进入了一场大悲剧合唱中,范跑跑无疑是这场大合唱中最跑调、最扫兴、最让人反感的人。很多人都以为这场灾难会净化这个社会的心灵,在节目当场会有很多人歌颂党和政府,我看到了人民群众朴实的一面。但这场伟大的合唱下面,还有很多人是沉默的,比如那些死于豆腐渣工程的冤魂,那些因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致残丧生的人们,还有那些作出了不那么伟大的选择的人们,他们被迫保持沉默,因为我们都假定认为,那里的人们都是伟大的,都是牺牲家,都是英烈。今天我听一次危机干预课,讲到如何安慰丧亲的孩子的时候,居然有人说:“我打算这样安慰他:你的父母死得很勇敢。”她到底是谁?上帝?为什么他的父母死都必须是“勇敢”的?他们会说:让地震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他说了真话。什么职业道德,什么为人师表。拿这些大帽子扣人的家伙有没有想到,当你把必须牺牲的义务扣在教师身上的时候,你给了他们什么权利?我们在拿圣人的要求对待教师这个职业,但教师就必须做烈士、做圣人吗?我们越尊崇英雄,越说明它是整个社会的稀缺品,既然是稀缺品,那就不是普遍道德,就是过分高的标准,拿如此高的标准来要求一个普通老师,这不是道德恐怖主义是什么?在节目中,作为范先生的对立面的那位道德家,用高亢的声音,不绝于耳的谩骂,让这个节目蒙羞。然后又有中途退场这样的闹剧出现,倒是范最后主动和他握手,他居然拒绝和范握手。我不知道这样的道德到底是什么道德。如果道德就是一种绝对标准,没有对人的脆弱的基本的关怀,没有善意,没有宽容的底线,没有足够的尊重,即使是对十恶不赦的罪犯,也没有一个基本人权的保证。而是“无耻和无耻的平方不绝于耳。”这样的道德不要也罢。最搞笑的是那个道德家居然举例说,如果做节目时节目棚遇到大地震,大家的生命就要维系在胡一虎身上他有责任救大家。为什么呢?什么道理?谁规定一个人必须为另一个人牺牲?有观众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真正地震来的时候,我们真能做出英雄行为吗?道德家质问:如果你的孩子在他班上,你还会这么说吗?你知道珍惜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范就不能珍惜自己的孩子?老师凭什么比其他职业更重要?它只是很多普通职业之一,说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苛责。我说这个社会的真相是,我们的道德是一个正态分布的曲线,英雄是少数,罪人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可能在8级地震的时候撒腿就跑,都有可能见死不救,都有可能不敢见义勇为,这不是世风日下,而是普遍的人性。珍惜自己,保全自己是人性,而作英雄是超越人性,这样的超越,只有超人才能做到,大多数人都被迫站在歇斯底里的道德家的唾液中,沉默不语。于是我们这个社会就像是皇帝的新装,只有范跑跑出于或正义或作秀(WHAT ERVER!)说了一句真话。于是大家都来攻击他,连那些沉默的跑跑也被裹挟着,将矛头指向那个说真话的人。但毕竟这个孩子站出来了,毕竟我们要面对现实,一个充满道德先生的世界,必然是虚伪的,因为这种道德是一种暴力,是一种压抑,让我们否认人性,不敢于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权利,任由意识形态剥夺我们的自由甚至生命。从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到文革的狠斗私字一闪念,这种洗脑,这种对人本身权利的亵渎和剥夺,我们做得还不够吗?我们提倡像白求恩那样纯粹的纯粹利他的人,像王进喜那样为工作不要命的人,像欧阳海为了一匹马牺牲自己生命的人,甚至到赖宁这样只身冲进火海“救火”的小孩子,我们强调什么?我们在鼓励所有人,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不要自己的性命,如果你敢反抗,就要陷入人民群众口水的汪洋大海中。而所谓的为人师表、老师必须保护孩子这样规定都是这种道德强迫。老师可以保护孩子,但首先要在能保全自己性命的条件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逃生,但前提也是他是否愿意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比所谓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生命的伦理。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现实,即使在抗战时期,我们大多数人在占领区还是做亡国奴的,因为比起伟大的抗日精神,我们大多数人会选择活着。这没有什么好羞耻的。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在渣滓洞坚持下来的,只是少数人,我们尊敬那些英雄,但做一个普通的,脆弱的,珍惜自己生命的人,也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如果那道德沙文主义者的眼光,我们大多数人的祖父辈的人都不该活,因为他们居然甘做亡国奴!这是我们很难接受的现实,我们一直以为这个社会我们可以人人都是雷锋,人人都做英雄,但我们都是叶公,龙真来的时候,我们都跑跑了,现在我们不打算跑了,也不打算被这种道德绑架,让羞耻和内疚封上我们的嘴,因为我们知道,珍惜生命,没有什么错误,珍惜生命是所有生命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上,人所以成为人,如果连这个底线都没有,我们要么是超人,要么就是被意识形态任意宰割的畜生。我们要回过头,对那些强迫症的道德家说,英雄,你去做吧,我乐意做个老百姓!另:我有一些多余的担心:因为范跑跑毕竟是中国人,他还多少有些内疚感的。也许内疚导致他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理性是好东西,的确可以保护他不受伤害,甚至面对滔天骂名。但这种网络的巨大攻击,其实也在另一方面满足了他的内疚需要某种“惩罚”的潜意识心愿。他是认同神圣道德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愿意接受美国式的个人主义思想,试图做一个鲁迅式的挑战传统文化的斗士。这同样是一种英雄情结,只不过是受难者的形象而已。在结束时,他的话越发理性,这和他在节目中不断剧烈抖动的腿形成鲜明反差。我觉得他这种强烈的合理化倾向,也许在压抑内心的强烈内疚感,而为了战胜这种内疚,他索性在哲学方面进行了探索,试图从根本否定救人的必要。我想他的这种强烈压制,好处是让他迅速止血,但痛感却越发强烈了。反驳1.本能与人性:在某些特定情境中,自我保护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人们骑自行车跌倒时,会情不自禁地伸手撑地。这种以手撑地的动作,就是一种本能反应。你不可能说,我是老师,我就要用脑袋撞地。同样道理,当危及生命的地震来临时,“撒腿就跑”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老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一种职业人。人人都知道地震的毁灭性。所以,范美忠在当时情形下,跑得比兔子还快,是人性使然,无可厚非。2.我们有没有权利不伟大?如果全社会都在赞颂牺牲精神,恰恰说明这种精神是稀缺的,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我们就不需要树立典型了。社会心理学上可以证明,在道德层面,我们是一种正态分布的曲线或者说是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纺锤形分布:英雄和罪人都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强迫平常人做英雄是一种犯罪。3.道德强迫症:一个老师因临难“先跑”,就遭受大众群起而攻之,竟至于失去工作。这样的社会,如果不是集体性的精神虚伪,就是缺少宽容之德。易卜生说“这个世界翻了船了,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救出来”;哈姆雷特则说“这个世界脱了轨了,偏我有责任要把它修好”。做英雄有做英雄的需要,做人有做人的需要,人都是自利的,绝不会无私。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人,都要遵守社会规范,接受道德约束。一个缺乏公德的社会,同样是可怕的。作为老师,范美忠如果带着学生一起跑,或者让学生先跑,甚至舍身救助学生,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甚或赞美。但是,任何人,都无权用剥夺某一个人的生命权,来换取另一个人的性命。范美忠先跑,也是为了保存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因为他是老师,就强迫他必须“舍己”救人。4.旁观者的视觉圣经里当一个女通奸犯被众人用乱石击打时,耶稣说,你们谁无罪,谁就去砸吧!结果,没有一个人再敢砸了。我们扪心自问,真正地震时,你一定就是英雄吗?赖宁救火以及不会游泳就去救人。当年的鲁迅面对革命党布置的暗杀任务,理直气壮地说“家有老母,恕难从命”,他是否也是范美忠?5.社会角色和生命权哪个更重要?叶公问孔子,父亲偷羊,儿子是否会举报,孔子说隐瞒者是正直的。在儒家传统道德里,人的感情是无数个同心圆,是有差别的爱。所谓推己及人,但到后来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和既然你是寡妇,就要守贞洁何其相似。我们往往因为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就想当然地制定出超乎常人的标准要求对方。结果所有人都无法完成这个标准。毛主席号召大家都做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前一阵报道有个救援队队长不救母亲去救别人。我们在干什么?人性是自然的,自己的性命,自己家人的性命是不是高于其他人,如果我们连这个都不能承认,我们就是否认我们最基本的情感。我觉得这不是伟大,这是泯灭人性。到底那个救援队长怕什么?他怕的东西比他母亲还重要吗?前一阵我看24小时,讲美国一个专门与恐怖分子战斗的特工组织,在这个美国式的主旋律电视剧里,男主人公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要在自己的亲人和国家之间做出选择,但他每次都先选救家人再去救国家。我想那个救援队长会一直生活在不能先救母亲的内疚中,就因为他怕天下人的唾骂。关于泰坦尼克:我相信这是一种训练后的体现,而我们根本没有人知道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我们该做什么。关于伦理:我觉得只有国家强制机关会有义务。教师不是保安,不能所有责任都推给他。为人师表,这对教师来说要求太高。涉及到渎职方面的问题:他应该做到,但却没做到,牺牲生命不是一个人必须做到的。6.宽容的社会救人的人的确让人佩服,但不救人的人同样也有自己的空间。如果这个社会只允许一种人存在,不按这种标准的人就要失业,就要钉上耻辱柱,这就是一种暴力。材料四:“要是诚实而不知耻,那你就没救了”访北大哲学系教授王海明实习生 韩妹 肖舒楠 “我们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是比以前更诚实了,但不能由这一点就说我们道德在爬坡,在上升。因为一个社会的品德是好是坏,取决于道德的总原则善恶,是善多还是恶多,不是取决于诚实和虚伪。诚实和虚伪不是道德原则,是道德规范。”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多所学校倒塌,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都江堰某中学教师范美忠选择了独自逃跑,把学生丢在了后面。 5月22日,范美忠将这段经历在博客中公开,成为舆论焦点。随后他再次发表言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一言论再次将范美忠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人认为他是不道德的,违背了职业伦理;也有人认为在危急时刻选择自己的生命,是一种本能,不应该苛责。 6月6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海明接受了本报专访。 中国青年报:对于范美忠逃跑这件事,你怎么看? 王海明:作为一名教师,他享受了权利,如工资、福利等等,却没有履行义务和责任。这就是只索取不奉献,这就是不公正。 职业道德最基本的境界是责任,高一点的境界是“分外善行”。救助素不相识的路人是“分外善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教师,在地震的情况下救助学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是“分外善行”,是分内的事情。这种境界固然高尚,但它属于公正的范畴,属于履行责任的范畴。逃跑这种行为本身,属于最严重的不道德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中国青年报:但有人认为,在那种非常状况下,人们本能的求生欲望做出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王海明:其他教师都没有临阵脱逃啊,也就这么一个范美忠。这说明什么呢?在大地震中的其他教师都没逃,说明这是基本的道德,而范美忠的行为已经越过了道德底线。 亚里士多德讲“公正是最重要的道德”,一直到现在,没有人否认他。亚里士多德和亚当斯密说过“仁爱是社会大厦的花环,公正是社会大厦得以建立的栋梁”。所以违背公正是不可饶恕的。教师正在上课,完全是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学生面临着生死,你跑了,就是临阵脱逃。 中国青年报:这就是范美忠被公众强烈谴责的原因吗? 王海明:对。其实他在博客上把自己想的东西说出来,是言论自由。就诚实这一点是可取的;但他不知耻,这是不可取的。所以王夫之讲,诚实而不知耻不如虚伪而知耻。 虚伪而知耻,就是说你知道这是可耻的东西,还能有改正和拯救的希望;要是诚实而不知耻,那你就没救了。你都不知道那是可耻的,你还能改正你的错误吗?你还能提升你的道德境界吗?不能只看他诚实的一面就说好,也不能只看他虚伪的一面就说他完全坏。 因为一个社会的品德是好是坏,取决于道德的总原则善恶,是善多还是恶多,不是取决于诚实和虚伪。诚实和虚伪不是道德原则,是道德规范。 中国青年报: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了一条新规定,高考期间若碰上余震,教师比学生先跑的将被处罚。消息一出当即引起广泛争议,有网友质疑规定“强人所难”,不顾教师生死。你怎么看? 王海明:就规定本身来说没有错。严格来讲道德规范和法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诉诸法律,可能遭到非议。这个规定显示了我们国民的品德比较低下,使我们自身可能显得很丑陋。 中国青年报:法律需要对人们的善行做出规定吗?这不是道德约束的范畴吗? 王海明:比如说捐献,在涉及民族兴亡,中国人生死存亡的时候,每个人的捐献都不是“分外善行”。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善行升格为义务和责任,是有强制性的。每个人都要捐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享有权利,当然也应该履行义务。 中国青年报:你的意思是对于这次大地震每个人都必须捐款吗? 王海明:是呀。很多人是把捐款当成善行,没有理解成责任和义务。他们不知道在特殊情况下,在非常时刻,为国家做贡献更是一种责任,而不仅仅是善行。 同时,捐献还要跟收入成比例,收入多的人多捐献是你的责任和义务,收入少的人也要履行捐款的责任和义务,不捐献是不履行责任和义务。 中国青年报: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捐款,46.8的公众认为爱心捐款量力而为就可以了,46.4的公众认同“爱心捐款,1元与100万元没有实质差别”的说法。你认为需要看重捐款数和收入是否成比例吗? 王海明:我个人认为,那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正常情况下,捐与不捐是你有没有爱心的问题,但在非常时期,捐献不仅仅是爱心的体现,它是一个责任心的体现。收入、权利的享有和义务、责任的履行应该是成比例的。有的明星,收入上亿,捐了50万,收入和捐献不成比例,就是没有很好地履行义务。公正在这里要求每个人的收入和他履行的捐献义务的比例应该对等。 中国青年报:这个比例如何确定? 王海明:国家不可能做这么细的规定,这个靠经验的积累老百姓心中都有杆秤。比如说乞丐,他捐5块钱,相当于把全部收入都捐了,5块就是100,人们就很肯定他。为什么人们觉得有的明星和企业捐得少?他们本来捐得不少,但是和收入不成正比。你更多地利用了社会提供的资源,你就应该多捐,否则就违背了公正原则。所以,人们在网上对他们进行通缉声讨。但这是低的强制,还应该有其他强制,比如说有关组织、机构是否应该进行权力强制。 材料五:范跑跑是道德意义上的芙蓉姐姐范跑跑在人们的争议声中成为名人。一开始多数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错了一名老师,灾难发生时不首先想到保护学生,而是只顾自己逃命,不仅如此,他还在网上大放厥词,为自己的自私和怯懦寻找借口,这哪里像一个老师?可是,当人们仔细研究“范跑跑”表现、分析他的观点,要去和他争辩的时候,却发现问题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媒体的发酵,争论越久,一些首先从直觉上反感范跑跑的人反倒疑惑了:他究竟错在哪里?一些网友说,开始理解和同情范跑跑了。互助友爱、舍己为人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人们谴责范跑跑,是因为他的言行偏离了这种道德理想。可是,自私、怯懦又是人性中真实的另一面,客观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正因如此,有人理解范跑跑,认同他的所作所为。范跑跑以他的行动展示出了我们不敢或者不愿正视的另一种人性幽暗,他可恶、可怕,却又可信。我们拒绝范跑跑,却无法否认在我们的内心一隅藏匿着常常蠢蠢欲动的“王跑跑”、“李跑跑”“范跑跑”有如曾被公众追捧的芙蓉姐姐。芙蓉姐姐迅速蹿红成为娱乐明星,并不意味着芙蓉姐姐有多么漂亮,也不意味着公众的审美标准在降低,而仅仅是芙蓉姐姐的出现,让公众看到了另一个真实的自己。气质高雅、身材优美固然是每一个人的梦想,然而芙蓉姐姐笨拙的S造型,却令无数普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许多人其实都像芙蓉姐姐一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却又自我珍惜、自我欣赏,并且渴望获得认同,芙蓉姐姐正好让普通人产生了这种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可以说,范跑跑是道德意义上的芙蓉姐姐,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代表人性的一极。对于他丧失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的言行,有人理解、有人认同,未必就意味着社会道德底线的滑坡。人们抱以复杂的情感争议他,更多的是对于自我的反思,对于复杂人性的审问。材料六:争议“范跑跑”“范跑跑”事件已过半月,网络上形成“生命重于道德请原谅范美忠”的“挺范派”和“教师伦理重于个人自由”的 “反范派”,仍在激辩,但主张宽容范美忠的言论往往一出来即被口水淹没。可以想见,强大的舆论压力一定会让范美忠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但相信不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范美忠将来的工作、生活和命运。面对新闻事件当中的人或事,只要不是人身攻击,每个人都有权进行评价。但在做评价的同时,我们是否真心实意、不欺骗自己地做了换位思考?或许每个人都有过大难面前英雄幻想,可一旦真的遇到了,腿肚子朝前的也不是少数。中国人历来对于道德评价看得较重,但当道德被集体无意识地当成批判个人自由的武器,其后果也是非常可怕的。“不要再过多责难他了”新世纪周刊:您认为范美忠激怒公众,这个事件的要害在哪里?刘松萝:对范美忠来说,糟糕的是他后来的说辞。在这个时候,范美忠什么都不说是最好的,也是对他最有利的。他后来的言论不够好,对社会和自己都不利。新世纪周刊:现在的态势是,挺范派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有人出来为范说一两句就被骂得很惨,您怎么看?刘松萝:有人受到很大压力,也有人在别处有相反的感触,这反映出社会共识有待重建。知识分子对基本社会规范的质疑最好表现在研究中,不要表现在宣传和行动中。有影响力的人物也要考虑社会影响,考虑社会的需要。讨论民间对范美忠的责难,不要简单地以“暴民”和“站在道德的高度”来描述。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人们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即使这些责任在法律和制度上没有明文规定。大众提出这些要求,也是对社会还有信心的表现。新世纪周刊:灾后有很多大事值得关注,为什么一个“范跑跑”却被揪着不放呢?刘松萝:这样问有一定道理,大的问题是不应该放过的。过去,我很欣赏庄子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以及列宁的 “小贼流放西伯利亚,大贼逍遥法外”的说法。这样的批判,在古今中外都是有价值的,只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例外。为什么?因为我们被痞子文化武装起来了,我们在窃钩的时候,在做小贼的时候已经理直气壮了。新世纪周刊:在危险面前,范美忠选择了生命放弃了道德,惹来众怒,“道德”绑架了“自由”。刘松萝:现在,“有人动辄站在道德的高度”已经成为了惯用语言。我想问的是,我们现在还有道德吗,或者说我们的道德还有高度吗?古人站在道德的高度,那是站在土堆上面,也就是亭台楼阁中的台上面,是坚固无比的。我们现在要想站在道德的高度,则是站在豆腐渣高楼的屋顶上面,不仅会恐高,而且是要冒险的。范美忠事件告诉我们,已经有很多人在自由的名义下面,把临阵脱逃作为灾难来临时的主要选项。在评论中,还有人把驾车撞人之后逃逸作为重要的选项。我想,这是比“道德杀人”更加危险的倾向。对于范美忠来说,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做才对他真正有利。既然很多人谈到了勇敢,还说过范美忠勇敢,那么我想说,战胜自己是最大的勇敢。现在,范美忠应该出来说一声对不起,这样做不仅要比他过去的行为勇敢得多,而且对他是有利的。 新世纪周刊:在这场讨论过程中是不是也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误区?刘松萝:为了观点的传播,精英人物不要直接地与大众的主张相悖,特别是有些主张还算正确的时候。抗灾期间,把范美忠从需要辩护的人变成应该学习的人,给他冠以“诚实”和“勇敢”,将会损伤知识分子的公信力。大众会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些胆怯的人,自私的人,会临阵脱逃的人。还有,参照大众的主张不仅是策略的需要,而且还可以修正自己的观点。总的看法,知识分子在汉奸问题和逃跑问题的推论上,走得太远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要轻率地向一个方向论述。新世纪周刊:回头来看,您怎么看范美忠这类人?刘松萝:总的说,现在范美忠是一个可怜的人,需要休息,需要帮助。强行把他变成反传统的英雄,会给他带来更多的困难。对突变之中范美忠的表现不要做过多的责难,对于教师在灾难中的职责,以后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可以把范美忠当成反传统的英雄,这对他不利,对知识分子的形象不利,而且会培养不良社会风气。新世纪周刊:震后陆续出现了几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王石,比如范美忠,在您看来他们哪根软肋被公众戳着了? 刘松萝:我坚持个人自由的价值,只是认为在社会需要实力人物和知识分子做出贡献的时候,不要过于挑战社会舆论。不论是王石还是范美忠,遭到指责的地方主要是他们的言论。应该说,王石的言论对企业也是不利的。而对于范美忠,需要恢复正常的生活。因此,他最好不要在目前的状况下说过多的话,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一些帮助,同时让他归于平静。在这个非常时期,如果实力人物和书生能够多做一些,会增进各阶层的相互理解。要理解社会的需要。最低限度,捐款少一些的人,胆量小一些的人,发言权暂时就要小一点。王石在捐款问题上考虑的是企业的利益,范美忠在地震来临的时候考虑的是自己的安全,他们都不是战士。以他们的名义扩大事态,借以宣传自己的主张,至少对他们是不利的。特别是在范美忠事件中,硬要说他没有错,而且还伟大,是自由主义的典范,对他来说是很危险的。把他放在不适当的高度,比如勇敢,势必让他成为靶子。有人说,指责范美忠是用道德杀人,那么我就不得不说,你是在用主义,也就是自由主义来杀人了。新世纪周刊:您在博客里对这事一直态度比较温和,并主张爱护范美忠,舆论旋涡下的“范跑跑”肯定也焦虑,又该怎么做?刘松萝:说范美忠没有过错的人是很无知的。引用国内和国外的例子,情况对他都很不利。为他呼吁,不如有条件的人私下为他求情。范美忠的校长还没有把话说死,态度还很温和,这时策略就很重要。当然,支持者中如果谁有实力,不妨给他找一个位置。我想,经历了地震灾难的范老师,首先需要的是安定。如果出于爱护的目的,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淡化处理这件事情。什么对,什么错,社会是有分寸的。为他辩护的人,应该仿照鲁四老爷的句式:“可恶!然而”也就是说,要小骂大帮忙。应该让范美忠的生活归于平静,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帮助。“教师角色决定义务”新世纪周刊:在你看来“范跑跑”的过失是什么?陈永苗:一个人逃命,我想这是很自然的,可是一个负有“作为”义务的人,例如消防员,例如老师,在灾难中逃命,那是要追究责任的。有的时候,不仅追究道德责任,还要追求法律责任。例如“范跑跑”,如果没尽义务造成伤亡,至少要负行政责任,要被开除。在法律上,不履行这种作为义务,甚至可以构成杀人罪。新世纪周刊:范老师事后诸多挑战公众的言论是他遭到大面积批判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型文化下,你认为他是道德暴政的受害者吗?陈永苗:逃命就逃跑,被学生鄙夷质问,拿一些大话为自己遮羞,也可以理解。可是还要拿到网上来,作为一种价值来启蒙,这就不可以原谅了。这就是干坏事还要咄咄逼人了。我不认为“范跑跑”是大多数人道德暴政的受害者,相反是一个主动侵犯他人的道德罪犯。道德在我的眼里,是私德的意思。不要把别人的私德,也当作公共事件。不要讲道德,就是不要干涉别人的道德灵魂领域。例如“范跑跑”这样,已经可以超出私德范围,我赞同对范老师进行道德批判,并且阻挡那些用讲真话反对大多数人道德暴政的说法。新世纪周刊:突变中的范美忠肯定没有料到自己的跑会遭来这么多的责难。陈永苗:道德并不是对一个公共政策的言说,而是对私人品行的言说。“范跑跑”事后试图用自己的言论启蒙别人,就属于公共层面。这种批判,就像法律审判,并没有构成对人格的否定,而是对行为的审判。而道德批判,是以小指大,以行为来推倒人格。范美忠的逃跑,因为有“作为”义务的存在,并不是私人事务,而且又拿出来当作美德启蒙批评别人,更不是私人事务。“范跑跑”信仰不信仰自由主义,都与他作为老师的“作为”义务无关。这种义务,是老师这个角色决定的。当人们原谅“范跑跑”在生命危机中的软弱,并不意味着取消了他身上的这种“作为”义务,而是被宽容和被谅解。新世纪周刊:“反范派”批评范美忠的角度各有不同,道德讨论最多,你是什么方向?陈永苗:不是道德批判,而是一种自然法批评。“作为”这种法律义务,有其“基础”自然法原则。当民众的指责并不入侵“范跑跑”的私人领域,而是在公共事务领域的时候,这种批判往往是好的。这里是否遵守群己分界是好坏的标准。这里的问题还是值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