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_第1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_第2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_第3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_第4页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处理,定义,传染病是有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事件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众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 传染病种类,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共有39种,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鼠疫,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烈性传染病。鼠疫被WHO规定为国境检疫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鼠疫流行趋势,世界鼠疫疫情:1980-1999年全世界有27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其中非洲有14个国家,亚洲8个国家,美洲有5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其中有9个国家几乎每年都有人间鼠疫发生。分别是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巴西、秘鲁、美国、中国、越南、蒙古(1989年后)、缅甸。20年间,全世界 90年代鼠疫病例数是80年代病例数的2.93倍。进入21世纪鼠疫流行有增无减,2000-2001年,有11个国家报告人间鼠疫。,世界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国内鼠疫疫情:80年代鼠疫病例数102例; 90年代鼠疫病例数371例;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 3.6倍) 。进入21世纪疫情形势依然严峻,2000年云南、广西、贵州、西藏、甘肃5省(区)13个县(市)报告人间鼠疫254例,死亡3例。其中云南报告122例,广西42例,贵州88例(死亡1人),西藏、甘肃各1例均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广西时隔53年重又发生鼠疫,贵州历史上无鼠疫流行记载。,鼠疫流行特点,流行范围不断扩大。 间隔多年再度暴发。 鼠疫向城市及人口密集区逼近。凭借现代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在扩大,鼠疫临床,一临床症状二临床诊断三鼠疫治疗,第一节 临床症状一潜伏期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细菌数量多少、感染的菌株毒力强弱、感染途径、病型、以及被感染者 抵抗力等因素有关。二一般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呼吸急促,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症状,意识不清,步行蹒跚, 恐怖不安,眼脸结膜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临床分型,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其他型鼠疫,肺鼠疫患者,里本,男,21岁,藏族。发病后次日死亡。,鼠疫败血症死者朋措,男,18岁,藏族,诊断原则 鼠疫病例的诊断应根据四部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1、鼠疫流行病学依据2、鼠疫临床特征3、鼠疫细菌学诊断4、鼠疫血清学诊断,第二节 临床诊断,流行病学依据,患者在发病前10天内到过鼠疫疫区,接触过疫区的疫源动物或动物制品。 接触过鼠疫病人或有被疫区跳蚤叮咬的可能。进入过鼠疫试验室或接触过鼠疫试验用品 。,第三节 鼠疫治疗,治疗原则及时治疗、减少死亡。正确用药,提高疗效。精心护理,促进恢复。消毒隔离,防止传播。,控制处理原则,疫情报告 任何人发现可疑鼠疫病人或在鼠疫流行区内发现不明原因的急死病人或病、死啮齿类及其它动物,应及时以最快的方式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疫情处理原则,病人处置、隔离、转运对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如当地不具备医疗条件,应立即用负压救护车送往传染病医院。肺鼠疫病人应戴口罩,途中禁止抛废物。护送车辆到达目的地后,要对车上所以物品彻底消毒。各型鼠疫病人应分别隔离。肺鼠疫病人应单独一室。,疫情处理原则,样品采集: 根据初步判定的鼠疫类型采集病人血液、痰液及淋巴液。医务人员防护: 进入诊室必须穿隔离衣,戴工作帽、N95口罩和无菌手套。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0.3%0.5%碘伏消毒液)消毒。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要戴防护眼镜。,控制处理原则,预防院内感染:医院内以病房为中心划定小隔离圈,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对小隔离圈内的人员及病人家属要隔离观察,并进行预防性投药。对病人所到之处进行彻底消毒。,预防控制,预防原则消灭传染源:灭鼠(獭)。切断传播途径:疫情监测,疫情报告,疫情处理。发现病死疫源动物、发现急死病人、发现疑似鼠疫病人都应及时按程序报告。,疫情出现后控制要点,根据国标GB159781995的规定,对鼠疫疫区实施封锁、隔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接触者、污染物品及污染范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严密注视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各级医疗机构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并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必要时进行交通检疫或交通封锁。,乙类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 HAV、HEV(粪-口传播为主) HBV、HCV、HDV(血液传播为主)尚未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 HGV、TTV、SENV等,引言,一、甲型肝炎二、乙型肝炎三、丙型肝炎四、丁型肝炎五、戊型肝炎,种类,HAV 小RNA病毒科肝病毒属病毒核酸 具有传染性 病毒颗粒 具有抗原性对紫外线敏感 1:4000甲醛37 72h灭活7个基因型 人源HAV株,多为A和B型,一、甲型肝炎,病原学,传染源 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为主 感染的动物(工作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急性黄疸型病人 传染性强,潜伏期末到黄疸出现后12天,病人粪便中病毒数最多急性无黄疸型病人 临床病例更多,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传播机会多重型肝炎病人 病例少,易被早期诊断和早期隔离治疗,流行过程,传播途径 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 见,输血、注射、昆虫机械携带所 致传播较少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婴幼儿期易感性最高 甲肝再次发病极为罕见,但仍有感染其他型肝炎的可能 接种甲肝疫苗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重要措施,地区分布 全球性,与社会、经济、卫生因素有关时间分布 周期性,我国春季高发,发病逐年下降人群分布 低年龄人群(高度流行区)、成人(低度流行区),流行特征,嗜肝DNA病毒科正肝DNA病毒属Dane颗粒 含病毒核酸负链DNA有4个开放读框区 ( S、C、P、X基因区)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有耐受性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检测,二、乙型肝炎,病原学,表24-2 HBV血清学标志的常见模式及意义,传染源 急性、慢性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为主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为常见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一般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流行过程,地区分布 全球性,分高、中、低流行区;我国已降至中度流行,但各地不一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病例报告, 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人群分布 成人、男性、医务人员、壮族藏族、家庭聚集,流行特征,HCV 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核衣壳成分为丙肝抗原 病毒核心含病毒核酸抵抗力较强,耐热, 但对化学消毒剂敏感,三、丙型肝炎,病原学,传染源 急性、慢性丙肝病人为主 常见潜伏期69周传播途径 血、性接触为主, 母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较少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常发生HCV与HBV双重感染, 丙肝高危人群:多次输血、静脉吸毒、性滥交等,流行过程,地区分布 全球性,我国中度流行 HCV基因型分布有地理差异,我国主要以1b、2a为主时间分布 散发, 我国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人群分布 青壮年高发,流行特征,(WHO 2010),HDV 沙粒病毒科病毒属缺陷病毒 (须HBV等嗜肝病毒辅助)单股负链环状RNA,四、丁型肝炎,病原学,传染源 急性、慢性丁肝病人(潜伏期37周)和HBV/HDV携带者为主传播途径 血、血制品传播为主,日常生活接触、性接触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多次输血、静脉吸毒、同性恋等人群高危,流行过程,HBV/HDV,联合感染重叠感染,地区分布 全球性,我国感染率较低时间分布 近年流行趋势变化 我国一些地区HDV感染率增高人群分布 不发达地区,如南美北部亚马逊河流域发生过多次暴发流行,流行特征,HEV 戊型肝炎病毒科戊型肝炎病毒属无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不稳定,易降解破坏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非人灵长类动物,五、戊型肝炎,病原学,传染源 戊肝患者为主(潜伏期1060天),动物(可能为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饮水污染居多 食物被污染、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抗体免疫12年,流行过程,地区分布 全球性,我国高发,HEV基因主要分为4型,我国I、IV基因型为主时间分布 季节性,雨季、夏季高发人群分布 青少年、男性多发,孕妇戊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流行特征,(Purcell et al ,2008),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流感病毒的主要基因发生重配或出现的亚型与过去几十年流行的病毒有极大差异,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发生。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被认为是新型流感病毒的多发地,是世界流感监测的前哨,中国流感监测工作在全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nm。 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病原学,图23-1 流感病毒结构示意图,(Murray et al,1990),分类,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根据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抗原结构及基因特性不同可将其分为若干亚型,HA有16个亚型(H1H16),NA有9个亚型(N1N9)。,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 变异种类抗原漂移变异机制基因突变,抗原变异,基因重配,抗原转换,抵抗力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致病性甲型 人类和多种动物乙型 感染 人 丙型 人和猪(致病性较弱),致病力,体液免疫血凝素抗体 神经氨酸酶抗体核蛋白抗体 细胞免疫 局部免疫,免疫力,全球流行概况,流行特征,流行概况,表23-2 20世纪3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特征,(WHO,2009),不可预见性,大流行间隔无规律可循,流行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病毒变异和人群的相应免疫状态新亚型出现后,人群普遍易感,波及范围广,但各年龄组发病率不同季节性流感,南方可出现夏季和秋冬季两个流行高峰,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国内、外流行的病毒抗原性基本一致,我国流感流行概况,表23-3 19531999年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与病毒型别,(李立明 ,2003),流行分布,超额死亡率,流感的超额死亡率即流感流行高峰期的观察死亡率与非流行期死亡率基线之差。研究流感超额死亡率有助于了解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及其疾病负担,掌握流感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人群和地区的流行特征,从而指导流感疫苗的应用。,时间分布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变异 人群分布 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 儿童感染率最高 年龄 发病率 地区分布 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隐性感染者虽无临床症状,但仍能短期排毒,且活动不受限制,其传染源作用不容忽视 动物传染源 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流行过程,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腔、鼻腔或眼睛获得感染,传播途径,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新生儿的易感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病死率高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感染后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人群易感性,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温度和湿度 自然灾害 动物性因素 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 居住环境,流感大流行的准备理念包括:全社会参与加强监测和信息沟通疫苗准备开展疫情初期的围堵工作严重性评估,全球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准备,预防策略与措施,监测目的掌握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掌握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掌握人群免疫水平变化情况评价疫苗效果为流感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不断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疫情监测,监测内容 流行病学监测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 流感暴发疫情监测 病原学监测监测注意事项 注意研究样本 多个研究样本是否可以综合分析临床病例的确诊 明确诊断依据,疫苗接种可以部分预防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疫苗种类 灭活疫苗 活疫苗 其他 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流感疫苗,预防策略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 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预防措施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对接触者的措施,疫情暴发的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几种重要的流感,流行概况全球流行概况 1997年,在我国香港特区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并导致了18人感染发病,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2003年2月,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 自2003年起,截至2011年10月10日,全球共报道566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332例。人禽流感疫情已波及越南、印尼、泰国、中国、土耳其等15个国家。,中国流行概况 卫生部追溯诊断的结果证明,中国大陆目前已知最早的经实验室确诊的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在2003年,截至2011年8月9日,中国大陆确诊病例达39例,其中死亡26例。,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哺乳动物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禽类、人禽流感患者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任何年龄人群均具有易感性。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流行过程,控制传染源 阻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预防策略与措施,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加强对病例的管理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疫苗接种药物预防个人防护,甲型H1N1流感流行概况全球流行概况 2009年4月1123日,墨西哥、美国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疫情在数日扩散至11个国家。WHO于2009年4月27日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别从3级提升到4级,4月29日提升至5级,6月11日提升至6级,这是41年来WHO首次发布最高级别的传染病流行警告,意味着甲型H1N1流感进入全球大流行。 截止到2010年8月1日,此次流感大流行全球共214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确诊死亡病例达18449例。,中国流行概况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发生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病例,5月29日,广东省发现内地首例二代病例。在6月11日中国内地出现不明原因本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确诊病例陆续增多,并很快扩散至全国各地,并在不同流行阶段呈现出相应的特点,56月以输入性病例为主,68月开始出现本土感染和传播、社区扩散和蔓延,910月疫情快速上升,1112月达到高峰。 截至2010年8月10日,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8033例,死亡805例。,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人无症状感染者,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接触传播经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物品传播,普遍易感慢性病患者、孕妇、肥胖者、婴幼儿和老人等易 成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预防策略与措施疾病监测药物干预疫苗接种增加社会距离国境检疫信息沟通和公众健康教育,门诊日志(内、儿、急诊、传染病等科室) 门诊日志的内容: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复诊项目至少9项。,传染病病例登记,传染病病例登记,出/入院登记本 内容: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至少10项。检验科、放射科要有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的内容:应比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多三项(报告时间、报告人、订正时间),儿科应加家长姓名一项。,传染病病例登记,传染病病例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传染病登记资料的完整性:,登记完整率=传染病人项目填写完整人数/检查人数100%,服务内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管理,报 告,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卫生局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信息的订正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报告,报告,补 报 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 例,应及时补报。,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分四级进行预警和响应特别重大(级) 红色重大(级) 橙色较大(级) 黄色一般(级) 蓝色,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传染病,鼠疫、霍乱:发现 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 2 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30 人及以上或死亡 1 人及以上。发生急性职业中毒 10 人及以上或者死亡 1 人及以上的。 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3 例及以上的事件。 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 3 例及以上。 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 1例及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 3 例及以上。,暴发疫情的界限,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流感发生30例;流行性腮腺炎10例;风疹10例;水痘10例均属于暴发疫情,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时限为2小时内报告。,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要妥善保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接触者是指接触过病人、受染人员、动物或污染的环境并有可能受感染的人。他们是潜在的传染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留 验:又称隔离观察,将与甲类传染病病人的接触者隔离于专门场所,限制活动,不准与他人接触,同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对接触者每日进行视诊、问诊和测量体温。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可照常工作和活动,适用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接触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一般而言,流行病学调查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评价控制措施效果;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根本目的是及时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