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目 录,背景重要性 发展对策,背 景,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民族医药作为有关知识和实践,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德格印经院,背 景,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进入了名录。其中有: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正骨疗法;针灸;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藏医药(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和“佐塔”工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同时,全国各省自治区还有如壮族民间医药、彝族医药、羌族医药、畲族医药等传统医药类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项目正在筹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藏医药,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实践经验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学之一。藏医药学到公元12至15世纪,产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为代表的北派藏医药和以舒卡娘尼多吉为代表的南派藏医药。,玉妥宁玛云旦贡布,四部医典,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和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水银加工的实践方法始见于公元8世纪藏医药祖师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已故的西藏著名藏医学家措如才朗在实践基础上撰写了金属药物的加工与珍宝成药的实践、水银洗炼法等著作。,藏药佐塔,藏药袋,仁青常觉,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在继承藏医药精华的同时,善用草药,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晶珠本草。,南派藏医药擅长推拿、按摩、发汗、藏灸、放血等综合治疗。长于治疗脾胃疾病、肝胆疾病、缺血性中风、痛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帝玛丹增彭措,晶珠本草,彝医药,毕摩,法器,彝族医药简介,彝族医药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有上千年的历史,与许多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一样,经历过“巫医一体”的时代。,人体脏腑图,哎哺理论,羌医药,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早在3000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便有所记载。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大禹就是羌族的后代。史记曰:“禹兴于西羌。” 羌民族特征对于研究广大的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将“羌族”从被遗忘的边缘再次拉至了人们的眼前。,羌族区域图,震区分布图,在地震中,羌族受灾惨重,遇难人数约占全省的一半,约达全国羌族总人口10%。传统羌族聚居区的地形、地貌都受到极大地损毁,对其所民族生境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都养性都造成严重的破坏。,羌医理论举要,石、水、火、风,自然,人体,病因,诊断,看、问、听、闻、脉、摸及综合辨证,石、水、火、气、血以及精微物质,石、风、气、水 、火、雨,羌族医药肇始于2世纪初,具有其独树一帜的特色医疗理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羌族药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羌族药用资源分布情况,经普查,羌族地区有中草药2301种。羌族民间习用药510种,其中民间常用羌药264种,来源于114科220属,包括植物药238种,隶属于103科202属;动物药22种,隶属于11科18属;矿物药4种。羌药本身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和明显的高原特点,在264种羌药中,高原种类约占70%。,羌族地区主产药材,羌医特色疗法,由于缺乏规范民族文字,羌医药主要是以经验医学的形式传承:以家传或师承方式,通过言传口授,方药对换等方法传授给后人。因而形成了许多以家族或者师门为传承单位的特色疗法。特色羌医疗法包括:羊皮疗法、熏蒸、刮痧、放血法、提背法、酒火疗法等。,羌族骨伤疗法,蔡光正医生(四川省汶川县羌医骨伤医院)的“雏鸡接骨法”,始自传统羌医骨伤疗法,经现代临床医学验证,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释比”、“许”,是羌族宗教上唯一执行人神交往的人,尊称“ 阿爸许”,汉语称“巫师”,在古羌族中占有极高的社会和宗教地位。,巫医结合于一身的“释比”,“释比”在羌族村寨中不仅要主持祭神还愿、占卜打卦、婚丧嫁娶、还要负责为村民们驱邪治病,继承和传播羌族历史文化,是羌民们的精神领袖。,“释比”现状调查,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于2009年8月对四川省羌族“释比”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共追访羌族“释比”10位,其中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26岁。,羌医药的多元一体化,羌族医药的渊源与其独特的“巫医一体”的“释比”宗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与汉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医药理论对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代羌族地区,西方医学也逐渐深入羌人民的生活。,包希福院长兼任羌医药研究所副所长,曾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第三批文献整理研究课题,收集羌族医验方整理羌医药单验方118个,对羌医药的发掘有突出贡献。,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羌医骨伤科医院蔡光正院长,是汶川、茂县等周边几个县知名度最高的羌族骨伤科专家。 他拥有以血竭以及三七、蜈蚣七等组成的一种祖传羌医药酒的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 01101782.1)。,杨福寿(羌名:祚穆喏姿擀布),羌族。四川省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茂县雅都人。出生于古老而文明的羌族民间医学世家,主要研究羌医药之特色治疗骨伤科疾病。,成都金牛福寿羌医药研究所,目 录,背景重要性 发展对策,重要性,中国民族医药对维护少数民族人民健康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具有光辉的历史价值,同时也具备重要的现实价值。 民族医药在西医和中医的影响下,正在逐渐衰落。 “申遗”是搞好民族医药保护工作的良好契机。 民族医药申遗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传播和发展的过程。,目 录,背景重要性 发展对策,发展对策,一、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加快制定“十一五”时期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尽快制定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保护规划 制定支持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培养和引进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成立相关机构,加强相关科学研究 组织部分高校、民族医院和各专业研究所等的专家学者,成立中国或西部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构。 加强对藏医放血疗法、藏医药浴疗法、壮族民间医药、彝族医药、羌族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抢救和保护。 绘制中国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图,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谱系,制定传承人资助办法。出版民族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专著。,发展对策,发展对策,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的要求,需要广泛深入的进行调查研究,特别对无文字的少数民族医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