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1 : 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推荐表 单位名称: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填表日期: 2014 年 5 月 20 日 论文题目 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 作者姓名 论文答辩日期 学科专业方向 施海丰 科学与技术教育 施海丰 , 崔鸿 . 将科学技术史融入科学课堂 J . 探秘 ( 科学课 ) 12) : 8 9. 施海丰 , 金奶佳 . 教材中的“科学技术史谎 言”现象及对策 J . 科学教育 ( 4) : 68 69. 发表学术论文 ( 题目,刊名 , 时间,社会影响 ) 施海丰 . “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实验改进 J . 读写算 ( 教育教学研究 ) 45) : 65 68. 论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 对作者工作及所在单位工作 ) 浙江科学教材主要以浙教版 为主,虽然从版本上来看,武汉版和浙教版在教材编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皆以 201 1版科学课标为基础,故二者在重要概念、原理等方面基本相同。因此,本论文撰写对我在浙教版科学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同样有帮助。主要表现为: 1 )加深对科学课程标准的认知 。通过分析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和宇宙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为进一步分析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过程也间接加深我对课程标准的认知。 2 )初步了解各领域内可能涉及到的环境教育内容,并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播放各类噪声、噪声对人的影响等媒体,以期利用噪声污染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出版专著 ( 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 ) 2011 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 第十四届年学” 论文三等奖(发证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日期2011 年 11 月 27 日) 优秀研究生助教(发证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日期: 2 012年 6 月) 20112 012 学年度 研究生优秀奖学金 二等奖(发证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日期: 201 2 年 11 月 20 日) “第八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学术论坛” 优秀研究生论文 二等奖(发证单位:中国教育学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日期 201 2 年 9 月 23 日) 攻硕期间及获得硕士学位后一年内获得与硕士学位论文有关的成果 获奖项目 ( 名称、等级及时间) 20122 013 学年 度 优秀研究生干部(发证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日期:2013 年 5 月) 分类号 密级 U D C 编号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编写分析 学 位 申 请 人 姓 名 : 施 海 丰 申请学位学生类 别 : 全日制 硕士 申请学位学科专 业 : 科学与技术教育 指导教师姓 名 : 崔鸿教授、 李娟副教授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 内容编写分析 论文作者: 施海丰 指导教师: 崔鸿教授、李娟副教授 学科专业: 科学与技术教育 研究方向: 科学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3 年 5 月 of A of or y _ 2013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 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即: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 华中 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 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 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 ,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同意论文提交后滞后:半年;一年;二年发布。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I 摘 要 20 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能源耗竭、物种灭绝等一些列环境问题摆在人类的面前,尤其是 2008 年中国汶川地震和 2011 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敲响着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环境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公害事件促使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觉醒并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教育也因此产生并迅速扩散到全球。在我国,环境教育虽然在 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以各种形式设置进行,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环境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尤其是在环境教育的教材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出版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标准和环境教育教材,但是真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仍然需要借助于现有的教材。 初中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开展环境教育也是我国现阶段环境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武汉版初中科学教材为蓝本,以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为依据,采用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将武汉版 科学教材分割成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与宇宙领域三大领域进行分析研究。经研究发现:武汉版科学教材环境内容的选择基本符合课标要求,环境知识编写顺序与学科知识一致,呈现形式多样。在明确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制特色及优缺点的基础之上,对武汉版科学( 2011 版)提出几点改善建议: 1)在环境教育内容的选取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平衡,并选取与时代关系密切的环境知识; 2)在环境教育内容的编制方面,应整合零散的环境知识,并使之与学科知识编制顺序相同; 3)在环境教育内容的呈现方面,应平衡 重点内容和拓展性内容的比例,同时环境教育内容的呈现也要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究。 关键词: 武汉版科学,环境教育,教材编制 2008) 2011, us In we f a is in in is an to My We is , 1)2)3) 目 录 摘 要 I 、绪论 1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1 1 2 (二)研究方法及 创新点 2 2 2 二、文献综述 4 (一)环境教育的由来及其内涵 4 (二)国外环境教育研究 5 5 5 (三)环境教育的国内沿革 6 19731983 年) 6 19831992 年) 7 1992 至今) 7 三、科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9 (一)科学课程性质与环境教育分析 9 (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中的环境教育分析 9 9 11 13 14 四、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15 (一)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15 程标准分析 17 17 17 (二)物质科学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17 程标准分析 19 19 19 (三)地球与宇宙领域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20 程标准分析 20 21 21 (四)小结 21 五、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编写建 议 22 (一)环境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22 22 22 22 (二)环境教育内容的呈现 23 23 23 24 六、结 论 25 参考文献 2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8 致 谢 29 1 一、绪 论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加速工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出现 生态破坏 、 自然资源 逐渐 耗竭 ; 20 世纪全球环境日益严重,进一步危机 人类生存 ,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公害事件促使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始觉醒并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教育也因此产生并迅速扩散到全球。当下,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就 2011 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来说,此次核事故与 1986 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并列为 7 级,对福岛地区环境和人员造成巨大影响,受灾人数超过 10万,不仅如此,因为受风向、洋流等因素影响 , 中国 多 个省区市 也 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 。人类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也会面临各类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就是一种以人类与环境关系为核心的教育活动。 2003 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 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环境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材,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渗透”于各具体学科教材之内,即通过结合当下具体学科教材(如科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来开展环境教育。由于缺乏系统教材,中小学在开展环 境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些许不足,如环境教育内容略显功利,侧重选取与人类安康相关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环境观念;中小学环境教育内容衔接问题;各学科中环境教育相关内容的编制较少等。教材是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核心媒介,因此,编制环境教育与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教材,是中小学校能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前提。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之间进行相互渗透和整合。因此,初中科学课是初中生认识身边事物和环境最直接的一门学科,与环境教育存在密切联系。 如何利用科学课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针对初中科学有利于环境教育实施的特点,对武汉版科学中环境教育的内容选取和编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此次武汉版科学教材改编提供一些建议,促进教师能更好利用科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开 2 展积极有效的环境教育。 ( 1)理论意义 自教育部 2003 年颁布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以来,环境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对中美初中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符合当前趋势。初中阶段是开展环境教育的关键时期,选取什么样的环境教育内容,如何在教材中进行体现等,只有通过分析研究当前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现状,才能找到合适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有效的途径。本文立足于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之后简称课标),从教材编制的角度对武汉版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选取和编制进行分析研究,为当下环境教育研究添砖加瓦。 ( 2)现实意义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是中学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目前教师对教材中环境教育的认识和利用还有待提升。本文通过对武汉版科学( 79 年级)中环境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抓住当下武汉科学教材正在改编这一机遇,为其提出一些建议;同时,更期望能促进教师能更好利用科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开展积极有效的环境教育。 (二)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环境教育相关资料,全面了解国内外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武汉版科学( 79 年级)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特征,从而为本文研究提供服务。同時就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和武汉版科学( 79 年级)中环境教育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环境教育内容在武汉版科学教 科书中的编制现状,发现其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等相关资料发现,有关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及编制方面的研究总体偏少,以初中科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及编制为对象的研究更是寥寥无 3 几,本文以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科学教材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教育和教材编制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研究 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 2011 版) 和武汉版科学中环境教育内容现状,分别从环境教育理念、内容选择和编制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整体把握中国学生在初中阶段接受环境教育的现状,最终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武汉版科学 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及编制,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 4 二、文献综述 (一)环境教育的由来及其内涵 环境指我 们周围 的 地方与有关事物 ,具体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环境。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环境基本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奴隶和封建社会时期,伴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断扩大,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 18 世纪,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逐渐遭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些列环境问题,典型的如 1930 年比利时马斯河 谷烟雾事件、 1952 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3日本水 俣 病事件。环境教育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1948 年巴黎会议首次使用“环境教育”一次, 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提出了首个环境教育的国际申明。此后,随着各国对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环境教育的内容不断完善。 尽管环境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但如何科学定义环境教育的内涵仍然是众说纷纭。 1970 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美国内华达会议上首次对环境教育定义: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弄清概念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一定的技 能和态度。这些技能和态度对理解和鉴别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是必不可少的。1977 年,第比利斯环境教育大会提出环境教育定义如下:环境教育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其目的是解决问题和着眼于当地环境,包括普通和专业的、校内外等所有形式的教育过程。 80 年代初,美国环境教育法指出:环境教育是一种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 ,认识人口、污染、技术等与人类关系的教育过程。我国学者徐辉和祝怀新在其所著的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进一步指出:环境教育是一门跨学科活动的教育科学,其目的在于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 ,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教育蕴含两层意思:一方面,环境教育是一门理论科学,其目的在于探索环境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环境教育更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传授环境知识和培养环境保护技能,提高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能力。 5 (二)国外环境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其所用的教材之中可见一斑。小学阶段比较典型的有哈考特布雷斯乔瓦诺维奇公司出版的科学;初中阶段比较典型的有 编科学探索者和霍尔 特莱茵哈特和温斯顿公司出版的现代科学;高中阶段的教材更加丰富,比较典型的有斯科特福尔曼公司出版的地球科学、霍尔特莱茵哈特和温斯顿公司出版的现代生物学以及 境科学。 例: 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探索者是美国初中阶段比较典型的一套教材,共分为环境科学、从细菌到植物、动物等 17 分册。其中在环境科学中,系统的探讨土壤、空气、水资源、环境生物以及能源等几个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土地资源方面,通过土地与土壤保护、固体垃圾和有 害垃圾等章节,系统的探讨土壤及资源保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除了环境科学中系统的呈现环境知识外,从细菌到植物、动物等其他分册中也渗透着环境知识,例如从细菌到植物中探讨病毒、细菌与健康、农业生产与基因工程等等。 小学阶段,有关自然环境内容渗透在理科教材之中,一、二年级注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环境知识和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从三年级起,理科课程细分为三个部分:有生命体及其环境、物质欲能源、地球与宇宙,环境教育便渗透在这三部分之中;初中阶段,环境教育主要渗透在理科 和社会学之中,其中初中理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物理学和化学,包括环境资源、能源等环境知识,第二部分包括生物学和地球科学,包括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知识;社会学又分为地理学、历史学和公民学,其中环境教育集中于地理学和公民学之中,地理学注重呈现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公民学主要注重对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高中阶段的环境教育途径也更加的丰富,高中理科设置 13 个选修科目,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开展环境教育。 除此之外,日本环境协会更是编制了一套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教材,具体目录如下: 6 表 2日本环境协 会出版的环境教育单元教材 对象 单元名称 科目 教学时间 小学低年级 水与我 社会 4 小时 小学低年级 生物探险 理科 5 小时 小学高年级 学校附近的历史 社会 6 小时 小学高年级 森林与我们 社会 7 小时 小学高年级 孕育万能的大地 理科 7 小时 小学高年级 银杏变色时节 理科 4 小时 国中 地理的分布 南亚 社会 4 小时 国中 个人的生活与地方社会 社会 3 小时 中学 河川污染 理科 7 小时 中学 金鱼缸世界探索 理科 4 小时 (三)环境教育的国内沿革 20 世纪 50 年代后,我国 大规模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以致在一些城市地区逐渐开始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在国际环境教育大背景和国内酸雨、沙尘暴、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严重的情况下,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环境教育也因此应运而生。回顾我国环境教育历史,主要包括如下三个阶段: 芽 阶段( 19731983 年) 1973 年 8 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指出:“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此次会议也揭开了中国环境教育的序幕。 1978 年颁布的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指出:“普通中小学要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相关教学内容。”环境教育内容开始写入相关学科大纲和教材,并于次年在广州等地区进行试点工作。 1981 年国务院在关于国名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小学要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概而言之,此阶段中,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源于环保法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教育途径以环保宣传为主,学校教育为辅,参与部门总体上是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环境教育对象主要为公众和学生。 7 熟 阶段( 19831992 年) 1983年,环境 保护在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正式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小学环境教育也因此成为贯彻和落实这一国策的重要措施。 1985 年,国家环保局、教委和环境科学学会相互配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交流及学术讨论会”,并在会议上建议:环境教育不宜单独开设课程,可采取将环境保护内容渗透到各相关课程的形式。 1987 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 ”的颁布,进一步强调能源、环保、生态等内容在各相关学科中的地位。 1989年,国家环保局、教委和环境科学学会再一次召开中小学环境教育座谈会,进一 步充实中小学环境教育内容。 1990 年 , 全国各省市积极贯彻落实对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的要求,在普通高中开设环境保护选修课。次年,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再次强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同年,“全国环保试验小学”和“全国环保实验中学”先后在本溪市和青岛市成立。 此阶段,我国环境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就参与部门而言,逐步摆脱环保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与教育部门及国内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就环境教育途径而言,逐步由单一的宣传和讲座,转变为多样化的手 段,如相关科目的渗透、开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等;从影响层面来讲,环境教育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和部门之中,期间媒体发挥着积极作用。 1992 至今) 1992 年,国家教委审定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各学科教学大纲,明确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同年 11 月,在全国第一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并充分肯定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993 年,“全国中学校长、教导主任环境教育培训班”在北戴河正式开班。同年秋季,全国中小学开始逐步执行九年义务制教育课 程计划和新编各科教材,这些新教材以不同角度和形式,渗透着相应环境教育的内容。 1995 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了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环境教育优秀教材表彰大会,此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 1996 年 12 月颁布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未来 15 年我国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并提出逐步开展“绿色学校”活动,标志着环境教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97年,“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协议书在北京正式签署,标志着为期三年( 1997)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培训项目 正式启动。 2000 年 11 月,在深圳召开 8 了关于“绿色学校”的研讨会,再次强调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2003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系统全面的指出环境教育的性质、目标、学习内容等,进一步为环境教育提供方向。 与之前开展的环境教育相比,此阶段显现新的特征。从国家层面,教育部更加关注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制定出环境教育实施指南;从环境教育途径层面,环境教育方法逐渐发生变化,如学生参与学校环境教育管理;从环境教育范围层面,有环保拓展到人与人的关系分析和教育,并且可持续 发展教育这个词汇逐渐替代环境教育的称呼;从高校层面,开始培养环境教育方面的高级人才。 9 三、科学课程标准 ( 2011 版) 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一)科学课程性质与环境教育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根据课标,科学素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过对课程内容的整理和比较可以看出:初中科学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存在非常紧密的练习;科学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更加强调学生对自然的整体认识和保护自然 意识的养成。 初中科学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课程。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方面的内容,与其他生物、物理、化学等分科课程相比,课程课程能够更加有效的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相互渗透和综合。 (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11 版)中的环境教育分析 本文以课标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蕴含的环境教育内容。课标将初中科学课程分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其中除了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两部分内容以综合形式渗透到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这三个部分内容之中,如施旺、施莱登与细胞学说的建立,这一科学技术史料渗透生命科学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主题;如牛顿的生平及其成就,这一科学技术史料渗透物质科学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如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到板块学说,这类科学技术史料渗透地球和宇宙 人类生存的地球主题。因此,本文仅研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和宇宙这三部分内容之中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具体如下: 课标将生命科学部分内容细分为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 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以及人、健康与环境五个主题,其中每个主题内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各有差异,主要表现为生命的延续和进化、健康与环境这两个主题涉及更多的环境教育内容,详见表 3 10 表 3生命科学部分中的环境教育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观察校园中生长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注生物圈的保护 微镜等观察工具观察给类生物 用放大镜观察池塘或土壤中的微小生物;用显微镜观察常见微生物。 查询、展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照片资料,讨论工具和技术的创新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观察当地植被 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主题 2 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转换 参观无土栽培蔬菜基地 主题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性现象 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及对外界其他刺激的反应 主题 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菌的繁殖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知从事科学工作应有的社会责任 收集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相关资料 调查优良品种对生产发展的作用 收集近亲结婚危害的资料 收集基因工程药物、转基因动物和植物等基因工程的成果资料 专题 5 人类、健康与环境 可能遇到的有毒物质和防御措施 调查环境毒物的传播及其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调查常见的中毒现象(农药、食物、有害动物和有害植 11 物中毒) 水、异物堵塞器官、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解自然环境的人口承载量 调查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制作生态瓶,讨论影响瓶内生物生存时间的因素 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 收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收集珍惜动植物的资料;收集濒危灭绝和已经灭绝动植物的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课标将物质科学部分内容分为常见的物质、物质的结构、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与能源四个主题,其中常见的物质和能与能源两个主题涉及更多的环境教育内容,详见表 3 表 3质科学部分中的环境教育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主题 1 常见的物质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阅读有关文章,讨论水质对健康的影响 氧层破坏与环境污染,关注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收集臭氧层与人类健康有关的资料; 讨论温室效应的利弊 12 响 要防治方法和空气质量指数的主要内容 收集、收看当地或全国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调查当地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和造成的影响。 进步的作用 调查本地区的金属回收和利用情况,并提出建议 调查日常生活中的有机物。等 主题 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调查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调查氮肥的种类及使用情况 主题 4 能与能源 ,并用他们解释一些生活实例 讨论人体运动中的简单机械原理 道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多媒体展示或网上查询链式反应和热核反应;查阅有关放射性发现的史料 解不同能源对社会、环境与生态的影响 调查住宅的供能系统(如供电、供气系统等) 识能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 立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 的意识 收集不同能源的优点、缺点及其用途的资料,调查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带来的社会问题 13 课标将地球和宇宙部分分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人类生存的地球两个主题,据统计,其环境教育内容集中于人类生存的地球主题,详见表 3 3球与宇宙部分中的环境教育 课程内容 活动建议 主题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道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收集我国和其他国家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关注天文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 星的演化、地球的演化、生命的演化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题 2 人类生存的地球 观察和记录正午太阳高度角 观察电子地图和遥感图像 注人类如何提高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