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关系学考试小抄全集_第1页
电大公共关系学考试小抄全集_第2页
电大公共关系学考试小抄全集_第3页
电大公共关系学考试小抄全集_第4页
电大公共关系学考试小抄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判断1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生产先与消费的增长而增长,先于消费的下降而下降,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能源生产健康发展的机制已经成熟。()2艾萨德研究的主要是在人口分布均匀条件下的中心地模式。()3北京市提出首都意识的概念,体现了地区形象的继承性。()4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5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6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表现。()7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关于“产业内”与“产业外”的结构问题,即产业内与产业外企业如何实现资源的分配。()8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9城市化对工业的促进和推动包括促进工业化进程和高工业化质量。()10充分就业、稳定增长和均衡过程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中心论点。()1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同属于外向型经济。()12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债券是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13从总体上看,1978年以前的中国城市化水平低、波动大、进程缓慢。()14当企业作为区域合作主体时,通常把获取短期的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目标。()15地区产业的聚集形成的个别企业平均成本下降属于外部规模经济效益。()16地区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功能与实现方式上是不同的。()17第二产业具有无限吸纳劳动力的能力。()18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19对于资源型的区域经济地区,应在资源开发的中后期阶段进行支柱产业的开发与发展。()20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21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结构的变化说明在世界范围内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下降。()22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23根据赫希曼非均衡增长理论,政府投资的重点应是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劲的制造业。()24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新开发的地区,行政原则起着主要作用。()25根据两个地区的内部的相同性和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域的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形成的区域是系统区。()26古典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27股权式合资企业是按照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确定风险与收益的享有与承担。()28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是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比重。()29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相比较,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更强。()30基础设施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充分条件。()31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同属于第三产业。()32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不仅取决于基础设施总量,还与基础设施结构密切相关。()33基础设施属于基础产业。()34极化效应导致经济增长极自身的增长与发展。()35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生产是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36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共同之处在于加工方都不择市场开拓和盈亏。()37聚集效应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效应。()38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39均衡增长强调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即所有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和速度增长。()40可操作性是检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否能落实的试金石。()41劳动力的数量是产业进行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是综合性的。()42劳务合作的形式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加工贸易合作等。()43廖什认为工业布局的原则是实现最大收益和成本最低。()44贸易条件不断下降,反映区域贸易条件改善。()45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46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47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48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49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重工业的转移形成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的第一次转移浪潮。()50评价一国以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均衡,不能只看在地理分布上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看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是否相适应。()51企业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指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时,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52企业家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53企业在进行跨区域投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投资收益的高低。()54企业作为区位布局的主体,其驱动机制表现为成本最低,收入最大。()55区位理论通常认为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因素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56区域动态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是动态技术差异的产生。()57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58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59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60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61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区域经济增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6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是区域谋求发展的最高概括和总纲,对发展战略影响是长期性和全局性的,因此,指导思想一经确立就必须保证其稳定性,保证其固定不变。()63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64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物质商品贸易和无形精神商品贸易的统一。()65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的内涵尽管不同,但二者的行为方式和效果是相同的。()66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趋势是综合与分化。()67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68区域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规模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侧重于经济质的提高。()69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是同质的,因此其增长机制和宏观经济增长的机制也是一致的。()70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71区域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72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靠地方政府的主动行为。()73区域经济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和区位资源,一般而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经济资源越丰富。()74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75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是有明确的主体实现,因此两者是一回事。()76区域开发就是区域经济发展。()77区域开发主要是工业开发。()78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直接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79区域性是自然资源最根本的特点。()80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81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82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83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84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即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85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86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聚集与分散的关系。()87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存在正向关系。()88市场区位论产生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89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的选择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定布局的点的重要依据。()90水平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91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是指在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92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与城镇规模成正比关系。()93提高区域经济总产值的途径是在主导部门总产值一定时,降低部门之间的消耗系数。()94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95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内外部因素的综合。()96外部经济利益取决于聚集的产业或企业的种类与结构和聚集的规模。()97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98现代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99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国内生产总值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100研究人力资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开发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竞争力。()101雁行产业发展理论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02一般而言,区域产值的增加意味着区域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03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增长的周期和宏观经济发展周期总是相一致的。()104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105一个地区自我循环比率越高,经济发展越封闭,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越低。()106一个特定的企业,其利润大小取决于投资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107运费成本最低的区位选择,代表了区位理论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108在城市化动力机制中,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推力起着决定作用。()10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110在区域经济中,重工业越多越好。()111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并不是唯一的运行主体。()112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运行不仅是政府行为,同时包括企业行为,但主要是政府行为。()113在推进我国城镇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城镇规模的建设,同时必须做好城镇质量的提高。()114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是表现其对资源的所有权,市场对资源配置则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效益。()115政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的主体。()116政府是区域开发的第一主体。()117政府追求的公共利益最大化也必然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118支柱产业不仅在区域经济中占较大比重,而且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119只要人均GDP大于零的地区都可以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120制造业内部资本集约化过程的普遍实现,标志着工业化社会将向后工业化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过渡,这个社会将发展到更高层次。()121中国城镇体系是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在城镇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行政要素起着重要作用。()122主导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123主导产业是体现地区特色、代表地区利益的产业,合理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是实现劳动的与分工的基本途径。()单选1(A)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A统一原则2(A)的存在,是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的前提。A区域贸易3(A)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A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4(B)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B利益驱动5(C)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C工业赶超6(C)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C要素密集度7(D)不属于新产业区。D经济特区8(D)城镇体系又称城市金字塔或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D顺序规模分布型9(D)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D熊彼特10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柏出版的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书中,首次系统阐述了(A)A国际相互依赖理论11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A)A规模经济12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A)的约束。A布局目标13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是(B)B利益驱动机制14成熟的城市社会中,城镇人口比重(C)C大于6515城市化的阶段性规律表现为(A)AS形16城镇体系域城镇群的最大差别体现在(A)A关联性17传统工业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B)B运输因素18从(B)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B空间角度19地区差异贸易的理论基础是(A)A绝对成本论20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A),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用的具体行动。A信息化改造21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D市场因素22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且多布局在科研单位附近区域的属于(B)产业布局指向。B高科技23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A)A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24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B)。B要素禀赋理论25恩格尔系数是(C)的比值。C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支出26发展模式中最好但并不多见的模式是(D)D综合型27防止区域经济的区位性衰退的关键是(A)A区域产业多样化发展28各产业(A)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29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C)的地区差异。C相对劳动生产率30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A)在城镇体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A市场原则31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的提出。C市场区位论3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的标志是(A)A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33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A)。A城市化水平34后工业化社会阶段,(C)的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C技术密集型产业35胡佛在(B)中最早构建了区域经济学体系。B区域经济学导论36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A)A递减的37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是(A)A资源38科技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通过(A)来体现的。A技术进步39那克斯认为经济增长中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A)A资本的不足40纳克斯认为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增长的根本是(B)B创造需求41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D)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42前、后时期增长率双高的部门是(B)B成熟部门43区域规划的主体是指(A)A政府44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城市人口比重大体稳定在(C)C708045区域经济发展中进行智力型资源开发的条件是信息经济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A)A5046区域经济基本运营模式是(A)。A人力资本运营47区域经济实现非均衡增长的前提是(B)B区域贸易的存在48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概括而言,包括(A)A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49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B)B制度环境中的产权50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的(A)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A经济51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的(A)活动的总称。A商品交货52人力资源主动地与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过程表现在(B)B选择职业53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区域。D资源缺乏型54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首先提出来的。B科林克拉克55实现地域合理规模,就是要处理好(A)的关系。A聚集与分散56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A提高资源利用效益57市场因素是对(C)影响最大的因素。C第三产业58索洛认为因要素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是(C)。C水平效应59下列不属于区域科技合作内容的是(D)D科技发展贷款60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D)。D电力61下面关于贸易条件的论述错误的是(D)。D如果一个地区的贸易条件减少,说明该地区可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62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C)C20世纪50年代6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B)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B人力资本64熊彼特认为(C)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应该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要素被引入生产函数。C创新65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C)。C创新理论66雁形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一般要经过(B)个阶段。B三67一业兴百业旺的经济发展效应属于(C)C旁侧关联效应68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的发展模式为(A)A纯自然资源型69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D)D小城市70在工业化后期阶段,(C)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C第三产业71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城市化呈现出(B)增长的态势。B快速72在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中,(A)通常具有重要的意义。A最大的城市73在下列概念中属于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的是(D)D河北省74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A)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75在整个工业化时期,(B)处于决定性的地位,始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导部门。B第二产业76在知识经济时代,(B)是企业最基本的要素,是企业竞争的基础。B智力资源77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A)A产权理论78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A)A科技进步多选1产权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BC)。A决策B责任C利益2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包括(AB)A企业的合理规模B地域的合理规模3城市化水平衡量的指标主要包括(ABC)A城市成长力指数B城市化水平C城市化速度4城市社会化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B商品化C规范化D法制化5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BCD)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C双中心型D网络型6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A关联性C整体性D层次性7从产业组成的分类上看,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ABC)A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B新工业区C现代农业园区8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察产业布局的机制,可以揭示产业布局变化的规律,一般而言,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ABCD)。A目标驱动机制B利益驱动机制C宏观调控机制D市场调控机制9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贸合作B资金合作C劳务合作D科学技术合作10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其资金的来源包括(AD)A内部积累资金D外部投入资金11反映区域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指标是(BC)B影响力系数C感应度系数12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在现代化社会的特征表现在(ABC)。A第三产业开始分化B智能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C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追求个性13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1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AC)。A水平合作C垂直合作15古典区位理论的创立者是(AB)A杜能B韦伯16判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的指标有(AB)。A影响力系数B感应度系数17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的标准是(ABC)A成本最低的选择B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C获得聚集效应的选择18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CD)。A成本最低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益19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BCD)。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20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B合作对象C合作的利益2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ABCD)。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22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BD)。B独资D合资23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2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25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ABCD)。A区域性B预见性C综合性D可操作性26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目前研究的重点是(ABCD)A区域发展差距问题B区域分工协作问题C区域冲突的协调问题D区域贸易问题27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A工业贸易合作B资金合作C劳务合作D科学技术合作28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为(BCD)。B区域发展理论C区域关系理论D区域政策理论29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ACD)。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30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特点包括(AC)。A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C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31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中心是(AB)A产权安排B交易成本32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BCD)A科技研发合作B技术贸易C技术转让D技术援助33通常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包括(ABC)A城市化水平B城市化速度C城市成长力系数34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包括(BCD)B国家开发银行C中国进出口银行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5我国区域经济学界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A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B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C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D区域经济政策E区域开发模式36狭义的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B)A区域经济发展B区际关系37下面对于城市化五阶段论中描述正确的是(ABC)A城市化过程最直接表现为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化人口增长的对比关系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基本的比例关系B城镇人口增长规模超过乡村人口的增长规模是城镇化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C城镇人口总规模超过农村人口是城市化发展的第二转折点38下面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贸易内涵的不同B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比区域贸易更为长期、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行为C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贸易是行为方式和效果完全不同的两种经济行为D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一般是政府,而区域贸易的主体一般是企业39下面关于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A区域开发始终有明确的主体存在,不管该主体是否为发始者B区域发展是在区域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活动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40下面关于主导产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CD)A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只有主导产业才能在地区经济中起主宰作用,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C主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D主要产业一般是具有高收入弹性的产业41下面关于资金合作中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CD)。A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和间接投资合作两种形式B股权合资企业是直接投资合作中最重要的形式C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股票是最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证券D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贷款及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42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C区域管理学派43新工业园区包括(ABC)A工业园区B出口加工区C专业性产业聚集区44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理论基石主要包括(ABC)A收益递增B不完全竞争模型C运输成本45新要素学说主要包括(ABC)。A人力资本学说B研究与开发学说C创新学说46影响和决定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BC)。A产品需求收入弹性B产业技术进步C技术结构特征47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BCD)。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48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呈现出(AC)的趋势。A多样化C复杂化49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包括(ABCD)A目标驱动机制B利益驱动机制C市场调控机制D宏观调控机制50与农业社会相比,城市社会新秩序的基本特征表现在(ABCD)A社会化B商品化C规范化D法制化51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区域合作三要素是指(ABC)A合作主体B合作对象C合作的效益52在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构成中,不属于的(CD)。C工业园D现代农业园区53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BC)B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C南南合作54在下列理论体系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有(ABC)A区域发展理论B区域关系理论C区域政策理论55在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含义的是(DE)。D人文素质的提高E数字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56在下列情形中,属于地区差异引起的贸易是(ABC)A海南的椰子与湖南的橘子之间的贸易B山西的煤与河北的粮食之间的贸易C美国的计算机软件与日本的家电之间的贸易57在现代区位论中,主要包括(ACD)。A市场区位论C中心地理论D区位经济学58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BCD)。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59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C)。A综合平衡法B区域分析法C定量分析法60中国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特点表现在(ABC)A经济发展的自我循环性B区域市场的封锁性C地区贸易的冲突性61中国区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BCD)A规范政府职能B培育大型企业集团C加强宏观调控力度D实现经济协调增长62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条件是(ABCD)A应当有很高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63自然资源的特点包括(AB)A稀缺性B区域性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C)。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首先提出来的。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D)区域。A纯自然资源型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A)A建筑业B农业C采掘业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CD)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CD)。A中心地理论B农业区位论C工业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C区域管理学派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AB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AB)。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C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2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3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将区域经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2)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3)区域管理学派在区域管理中引用管理学的内容,区域管理分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包括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论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C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D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2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不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3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4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5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ACD)。A成本最低B环境最优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益2(B)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A目标驱动机制B利益驱动机制C宏观调控机制D市场调控机制3根据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两个区域进行贸易的基础是(C)的地区差异。A绝对成本B绝对劳动生产率C相对劳动生产率D生产要素禀赋4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一书中提出了(C)。A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创新理论D人力资本学说5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BCD)。A科技研发合作B技术贸易C技术转让D技术援助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区位因素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3生产要素禀赋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4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5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内容。答雁行产业发展形态是立足于后发国家发展的需要,论述了如何接受发达国家传递下来的,技术相对成熟的产业,并且将它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的理论。它经常用于通过扶持幼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2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1033简述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经济条件。(1)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2)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所说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也高。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城市的主要特征是集中,集中能产生聚集经济效益。聚集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和工业的大量集中产生了市场经济。大规模的本地市场能够减少生产费用。基础设施可以集中建设并广为分享利用,如交通运输业。某些工业在地理上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有利于促进一些辅助性工业的建立,以满足其进口的需要,也为成品的推销与运输提供方便。同类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使资本、劳动力趋于集中,从而为企业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便利。有才能的经营家和企业家的集聚也发展起来。城市集中带来的更广泛的娱乐、社交、和教育设施可以吸引高级管理人员。在大城市,金融与商业机构条件更为优越。企业的集中可以使工商业者面对面地打交道,增进信任,自由交流思想。地理上的集中可以加强企业的创新动机,促进企业的发展。4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科学技术合作。(1)工业贸易合作包括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2)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投资合作(信贷、证券)。(3)劳务合作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旅游业。(4)学技术合作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试论述城市化的内涵与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2城市化的测度指标包括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和城市成长力。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的作用力。(1)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2)规模化和积聚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3)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区域经济学作业三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2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是指在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2243基础设施属于基础产业。()4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5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CD)A关联性B特殊性C整体性D层次性2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划分为(BCD)A层级型B顺序规模分布型城C双中心型D网络型3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C)在城镇体系的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A行政原则B交通原则C市场原则D中心原则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的(D)249A能源消费量与GDP的比值B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C能源生产量与GDP的比值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5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ABCD)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城镇体系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2、区域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3、区域经济核心区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4、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分为三大类即顺序规模分布型、双中心型、网络型。其中顺序规模分布型是指在城镇体系中,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在顺序规模分布的城镇体系中,城市的规模越大,城市的个数越少。从个数的分布看,随着规模的减少,个数越来越多,个数的排列如同金字塔,首位城市在塔尖,众多的建制是塔基。因此,又称城市金字塔,或金字塔形分布的城镇体系。双中心型是指在一些地区的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与第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镇体系被称为双中心城镇体系。在双中心型城镇体系中,两个最大的城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两个城市分工合理,相互协作,则可以产生112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带动整个地区城镇体系的发展;相反,如果两个中心城市相互盲目竞争。都搞“大而全”,城市之间必要的经济技术合作也难以开展,那么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和低效率。2为什么在“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在“严格限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指导下,中国的大城市规模却增长很快是由于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因其特殊的集聚效应和吸引力而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加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生产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服从于比较利益原则而不断调整空间布局,先进的生产要素仍然突破充斥行政障碍,不可阻挡地向大城市集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城市具有巨大的魅力,对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居民有着挡不住的诱惑。3简述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在投资、生产、运营和消费上都有自己的特征(1)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2)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能够反映时代技术特点(3)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4)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4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2401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2)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3)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4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对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的评价。(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经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1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2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3区域经济学发展与分化的趋势是综合与分化。()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制定区域经济规划的方法主要有(ABC)。A综合平衡法B区域分析法C定量分析法D定性分析法2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ABCD)。A区域性B预见性C综合性D可操作性3C主张以发展工业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A进口替代战略B出口替代战略C工业赶超战略D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4区域规划的制定原则(BCD)。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5区域经济产业政策可分为ABD。A产业结构政策B产业组织政策C投资政策D产业布局政策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2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持、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3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4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有哪些(1)初级产品出口战略。初级产品出口战略的特点是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最大的局限性就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2)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就是利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是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应付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现代工业的一种内向型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长期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使本国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等,它是一种发展处于低级阶段时所采取的战略。(3)出口替代战略。出口替代战略是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片面强调出口替代战略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对国际市场的强烈依赖,等等。(4)工业赶超战略。出口替代战略主张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战略的局限性,在于单纯追求工业增长,忽视农业基础,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较慢,但也建立起来了完整的工业结构,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出口替代战略是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的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都采取这种发展战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发展战略。2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作用。第一,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加快区域经济的要素流动;第三,调整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第四,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第五,加快区域社会发展,振兴文化、教育和科技。3简述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2)开发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到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二是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流通。(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地方政府调节经济活动,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并通过职能部门贯彻这些命令,达到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5)做好扶贫工作。4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内涵。(1)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反映(2)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形象的扩大和延伸(3)地区形象塑造是区内与区外关系的集中反映(4)地区形象塑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反映五、论述题(每题24分,共24分)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实现宏观经济在空间层面上的均衡发展,在依靠市场作用的基础上,还需辅之以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即由政府制定各种区域政策,借助行政、经济杠杆调控区域经济运行,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