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毫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探究体验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三、实践应用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分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方法、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以解分米与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先估计一下你们的课桌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然后四人一小组的来测量课桌的长。2、说一说你们在测量过程中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吗老师找一至三名学生回答他们的测量方法及结果。老师根据学生口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如用尺子的最大刻度连续量,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用10厘米为一份连续量,量的次数多,但计算起来较简单。3、10厘米的这一份可以用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10厘米这一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二、学习分米与米、厘米间的关系1、通过我们刚才的操作,再请同学们看看分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观察尺子,1分米中有10个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手对准尺子来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还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生的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到的三、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在数学书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用尺来量一量看看你的比划是否准确。2、举出生活中长或宽或高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3、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出来。四、巩固练习1、填写上适当的单位1把米尺长1()1把米尺长10()1把米尺长100()2、书本第4、5题填写在练习本上,老师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3、练习6,7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完成。五、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千米的认识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2、口答50毫米()厘米5米()分米60厘米()分米9厘米()毫米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铅笔的长15()门高2()橡皮长40()课桌长60()二、探究新知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4、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哪个同学能说说老师其实昨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跑完了一千米的路程,很多同学都说跑完了很累,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昨天我们跑步时的情境,想想跑完这一千米我们用了多长时间。我们的操作一圈是200米,跑5圈正好是1000米,看来1千米还是很长的。板书1千米1000米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二第1、2题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4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会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千米()米3米()分米7分米()厘米6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1000米()千米并让学生说说7分米70厘米,60毫米6厘米是怎么想的。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3千米()米2、小组协作共同完成。3、汇报讨论结果。3千米3000米,因为1千米是1000米,3千米就是3个一千米,就是3000米。4、出示题目5000米()千米5、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6、引导观察两个小题中等号两边的长度单位起了什么变化数字是怎么样变化的7、反馈练习完成课本第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巩固应用1、完成练习二第3题提醒学生看清单位名称2、完成练习二第4题,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小组讨论,对学生提出的出行方式及所需的时间的不同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作业练习二第5题,这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课后交流。4、第6题为完成作业的同学准备,提示学生早上8时出发到中午12点一共有几个小时,汽车就行驶了几个小时(共行驶了4个小时)汽车一小时行80千米,四个80千米是320千米,所以中午12点可以到达。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吨的认识学习共6课时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000克()千克5千克()克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二、探究新知1、导入,引出课题。回答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情景里告诉我们了一件什么事情限重一吨是什么意思引出课题,板书。2、认识“吨”老师问“吨是个什么单位你们知道1吨有多重吗”1吨1000千克,请同学们和教师一起读二次。我们知道了1吨1000千克,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能不能一起过桥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将四个小动物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较。4003005001001300千克,1300千克比1000千克要重,也就是比一吨要重,所以这些小动物不能一起过桥。3、那它们应该怎么才能完全的通过桥到达对岸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4、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些小动物终于顺利的过河了,再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5、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只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等。(2)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说说自己的体重,互相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几个同学的体重加起来大约是1吨重。(3)千克与吨的换算出示例题3吨千克6000千克吨让学生独立填写指名口答,你是怎样想的(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三、实践应用1、完成例7下面“做一做”中的第1题,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品还有哪些。2、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口述想法。3、练习三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连线,再全班交流,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共6课时总第6课时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及应用,巩固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及其简单的换算,加深学生对千米和吨的认识。一、整理和复习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想象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长说出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2、我们学过哪些质量单位说出相邻单位的进率。3、1吨()千克1千米()米7000米()千米3000千克()吨9吨()千克5千米()米4、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出,其余学生独立完成。(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下面各数6厘米6分米6千米6米6毫米(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2千克2500克1吨1500千克1500克二、巩固应用出示情境图“生活中的数”。“我们学过的这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举出生活中一些其它的例子。三、练习1、练习三第3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找到不同的装车方案。2、作业练习三第4题,课后同学互相交流。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加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7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掌握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317418918719716417616518312、用竖式计算3657483456294837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15页的主题图。对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2、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进行简单介绍。3、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你能看着这张统计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4、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解答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9825。”5、你会算吗试试看,让学生独立试算,再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过程。6、教师小结像这样连续进位的加法在计算时要特别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三、实践应用1、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指名说一说进位的过程。2、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连线后,再集体讲评。3、第2题,先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解答。4、第3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解答书本的第1问,再引导学生独立提出不同的问题。5、作业练习四第2、3题做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加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8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一、复习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3642877288492、结合板演对具体情况进行评议。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的内容。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2、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怎样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762843、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4、让我们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想的和我们的想法相同吗(屏幕上出现课本第18页的估算方法)5、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通常我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划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未能估计出和的范围,这一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6、下面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一下。7、学生独立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8、教师小结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现实性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所以,在加法计算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9、反馈练习,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就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三、巩固练习1、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2、第二题,要求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进行订正。3、作业,练习五第9题。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2、师总结。加法综合练习课共9课时总第9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复习检测1、口算下面各题7815916413917519612、笔算下面各题649273786245392508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二、课堂练习1、练习五的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并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1)学生列式计算(2)集体订正2、练习五第4题,指名学生读题,出示本题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3、练习五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板演。结合板演情况进行评议。4、练习五的第6题,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提醒学生看清数字,认真计算。5、练习五的第7题,找出这几题中的错误,指出该如何改正。说一说平时自己计算中常用的错误有哪些。6、练习五的第8题,要求把和是1000的两个数连起来。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前位凑9,后位凑10)7、练习五的第9题。指名读题,理解题。说一说你的走法。通过计算,找出最近的路。让有余力的同学做选作题和思考题。三、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减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计算法则,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2、学会结合具体的试题进行估算。3、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快乐小学组织学生游玩昆明、大理、丽江。师简介后,大家上车出发去大理喽2、师说车先行了159千米,让同学们在途中吃了午饭,接着,又行了189千米,到达了大理。你们想一想,昆明到大理的路一共有多长二、合作学习,探求新知1、同学们到达大理后,这时,有一位同学问导游“我们游玩过大理,去丽江,还有多远”导游说“从昆明到丽江,一共517千米,我们到大理,行了348千米,你说还有多远呢”教师板书部分线段图昆明大理丽江2、听了导游的话,你可以在图中标出哪些条件(请学生继续板书完整线段图。)3、教学估算(1)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家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3)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两种估算的方法,你同意哪一种呢(4)同学们说的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道理,等我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出准确答案后,再来比较这两种方法。4、教学笔算(1)小组合作,探究517348计算方法。(2)学生汇报交流后总结算法。5、师生总结计算中,你认为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呢6、比较一下,两种估算结果中谁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呢三、巩固练习,合作进步1、游过丽江同学们去了生态果园,园里栽植了三种果树。(如图)(1)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问题吗先提一个给自己,再互相提一个数学问题做一做,最后交换批改。批改时注意竖式的格式,答案是否正确。(2)果园里还藏着不少数学问题呢,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果园为超市运去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减法学习共9课时总第11课时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朋友。415228556379538893621352691809104612181297475202、如果把218129改为208129,计算上有什么不同3、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计算208129(1)指名板演,余生齐练。(2)2人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请板演学生把计算过程叙述一遍。(4)师生齐小结计算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2、学生在书上自主完成第26页例2。3、学习例3。(1)出示例3500185(2)独立思考怎样计算(3)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各自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列竖式,也可以4、师生齐小结被减数为0,且已被借时,一定要先从前一位退1,然后看作9再减。三、实践应用1、小组比赛完成25页第1题,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2、独立完成25页第4题。3、完成2526页第3、6题在练习本上。四、全课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加减法的验算学习共9课时总第1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2、出示挂图,观察图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3、生汇报交流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4、指名板演,余生齐练。板书13548183(元)135481835、师看小精灵说什么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6、导入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2、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1)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3)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27页做一做。2、数学门诊部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17532925962464148137843307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加减法的验算学习共9课时总第1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2、生汇报交流。3、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出示挂图2)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应怎样计算呢4、指名板演,余生齐练。板书20018317(元)200183175、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导入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2、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1)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3)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生汇报交流,师生小结。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2、比一比,看谁聪明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3、完成练习七第1题。四、全课总结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2、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减法的验算练习共9课时总第14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比一比,谁最快打开金锁链(小组合作)2、在正确的计算结果下面打634359663404869239182471282186578571552830845318291800()()()()()()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的原因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3、选择。在正确答案的格里涂上黄色。56352869624170260991837330108193723010911037267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教科书30页第6题。小精灵说再开船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2、教科书31页第8题。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钱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并计算。三、全课总结1、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你知道了什么(自己总结,小组交流)。2、作业(1)第29页3、4题。(2)第30页5、7题。3、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共9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师昨天同学们回家对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小组1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小组2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小组3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3、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板书课题。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则。(1)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2)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3)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4)订正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呢在计算的时候,还有哪些特别要注意的地方(5)生汇报交流。2、反馈测试,灵活掌握。1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33页第1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反馈)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2)啄木鸟诊所比比谁当小医生又快又好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42350050130134945338984762157880227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生独立完成33页第2题。四、全课总结1、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2、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四边形的认识学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3)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学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3、折一折、剪一剪。(1)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2)生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1)小组讨论。(2)生汇报交流。三、巩固平行四边形。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周长学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总结概念1、活动一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出示课本第41页图形。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4、周长的概念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说一说汇报交流。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概念,探索方法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3、汇报交流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实践应用,概括总结1、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2、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3、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19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3、学生思考,出主意。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3、生汇报师板书。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7、生汇报师板书。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三、实践应用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3、作业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20课时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集体订正。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图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全班汇报交流。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估计学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21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板书课题估计。二、探究体验1、教学例5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三、实践应用1、完成46页做一做第1题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2、完成46页做一做第2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四边形复习设计共7课时总第22课时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进一步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复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完成P47页第2题。(1)指名说一说题意怎么才能知道奖状能不能放进镜框就是要知道它们的什么(2)你准备怎样计算小组讨论。(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2、完成P48页第4题。(1)学生分组在钉子板上围一围。(2)分组展示,看看哪个组围的种类多。(3)在方格纸上画一画。3、完成P48页第6题。(1)同桌讨论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图形的周长长(2)组织汇报交流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三、实践应用1、独立完成P47页第3题。2、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在P48页表格中。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教后反思有余数的除法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3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学过程一、复习乘法口诀。二、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教学P49的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思考问题A、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B、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A、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B、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C、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D、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4)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分小组讨论。(5)学生汇报交流。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1)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2)生自由回答。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2)生汇报交流。三、实践应用。1、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2、摆一摆,填一填。(1)【】【】【】63(2)【】【】【】73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有余数的除法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4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理解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在()里最大能填几5()()6()826二、探究体验。1、教学教材P50例1。(出示挂图)(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155(组)(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15被除数155和3的乘积0(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2、学习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54(组)3(盆)(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A、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B、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P51“做一做”。(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2、完成教材P53第1题。3、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四、全课小结1、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注意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有余数的除法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5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卡片上最大能填几657743538431826960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教学P52例3。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1553(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3、生列出算式,分小组列竖式计算。4、指名板演,汇报交流。5、小组讨论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6、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余数除数。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2、完成课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3、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四、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师总结。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6课时练习目的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练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4728345648242、根据题意写出横式。(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计算(用竖式计算)3744963252574、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1)48593()(2)33752()(3)63877()(4)564342、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把计算卡片分一分。(P54第7题)8、求彩带的长度。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三、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四、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7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837558728246795674971834269445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教学教材P55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口算3265(组)2(人)学生2,笔算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实践应用1、做教材P55“做一做”。(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2、完成教材P56第2、3题。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师总结。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设计共6课时总第28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回顾一下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什么内容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1、完成P57第4题。(1)观察图,你找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数学问题(2)怎样解答问题生独立完成。(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2、完成P57第5题(多种方法解决问题)(1)出示情景图,观察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文字信息(2)指名说一说。(3)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从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每张桌子可坐4只小动物)(4)生独立列式,师巡视指导。(5)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开放性题目,讲出道理既可。)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P58第6、7题。2、集体汇报交流,订正。3、学生完成P58第8题。(1)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3)集体讲解、订正。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师总结。教后反思秒的认识学习设计共4课时总第29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描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1、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伴随着“滴答”声进行倒计时。2、象刚才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它。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探究体验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秒”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然后汇报交流。3、体验1秒钟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就是1秒。生随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小结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能做很多事情呢。(举例说明)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4、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你是怎么知道的(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若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什么变化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3、学生汇报交流,师生齐小结秒针走L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三)练习体验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1分钟能做什么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三、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并补充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小明跑100米要用19()。2、活动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生整理,教师报时)。3、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如练习十四第3题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时间的计算学习设计共4课时总第30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