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3年至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_第1页
广东省2003年至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_第2页
广东省2003年至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_第3页
广东省2003年至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_第4页
广东省2003年至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03年至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广东省建设厅2008年1月2003年以来,我厅认真贯彻建设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部署,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狠抓各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落实,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深化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的突发、多发态势。现将2003年以来我厅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汇总如下一、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基本情况2003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趋于稳定。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持续减少,从2003年的112人,2004年的99人,2005年的85人,2006年的67人,到2007年的66人,全省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连续4年大幅度下降,成效显著,保持了总体稳定。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安监局的支持指导下,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针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施工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有效遏制了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的突发、多发态势,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两个同比下降”一是事故起数同比基本持平,略有下降,2007年,我省建设系统共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54起(其中较大事故2起,一般事故52起),死亡66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分别减少85和15。这些事故主要发生在建设规模较大的珠三角城市,根据事故调查结案意见,54起事故中有10起一般事故(死亡10人)已被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认定为非责任事故。扣除非责任事故后,全省建2003200420052006200732422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三三三三8591705954三三三三11299856766三三三三三三32422200320042005200620072003年起的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情况筑施工安全事故44起,死亡56人。二是大部分地区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下降,广州、佛山、江门、惠州等13个市发生的建筑施工事故起数逐年下降,其中,云浮、肇庆、湛江、茂名、阳江、潮州、汕尾等7个市2007年以来没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据统计,2007年我省的多发事故类型仍为高处坠落和施工坍塌,高处坠落23起死亡25人,坍塌10起死亡18人,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37和268。另外,跨地区经营施工企业发生事故比例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占全省的47。2003年以来,广东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抓了以下几个主要工作(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从2004年开始,省建设厅根据各市前一年的安全生产状况和本年度工程建设规模,下达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并且与各市建设局(建委)签订了施工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各地都能够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狠抓施工安全管理,严防事故的发生。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对明确和落实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从2003年起,建设厅在建章立制上下了大量功夫,先后出台以下几项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全省施工安全重大事故公示制度。凡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名单都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在全省各级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信息屏幕上滚动显示,并在广东建设信息网的工程质量安全网页上显示相关信息。二是建立全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巡查制度。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施工安全巡查组,对辖区内的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检查。三是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制度。省建设厅2004年印发广东省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工作办法,明确了各地的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形成了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网络。四是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2003年,省建设厅和广东保监局联合颁发了广东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导则,对我省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目前,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已经在在全省全面推行。五是坚持安全生产季度例会制度,及时分析和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从2003年开始,省建设厅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召集各市建设局(建委)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副主任)、建工科长(处长)、施工安全监督站站长了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情况,研究分析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各时期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下一季度的工作重点,及时做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六是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出台了多份关于施工安全生产的规范性文件包括广东省建筑安全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实施暂行办法、广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实施办法、广东省建筑安全生产联络员工作办法、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广东省建设厅建筑施工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办法、广东省建设工程井架物料提升机使用安全管理规定、广东省建设工程限制使用竹脚手架管理规定、建筑施工人员个人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等。(三)深化专项整治,狠抓安全隐患排查,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省建设厅根据建设部和省安委办的工作部署,认真制定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针对我省建筑施工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为中心,以严格依法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为手段,以施工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故多发地区和施工企业作为监管的重点,突出抓好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事故有关措施的落实。在每年元旦、春节、“两会”、“五一”、“十一”长假以及台风、汛期期间,省建设厅都及时印发预警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防事故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历次施工安全检查中,共检查在建工程22386项,排查出重大隐患8258项,发出整改通知书7660份,局部停工通知书598份。(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和建筑业企业“三类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两项行政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施工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省建设厅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积极部署,要求全省各地在工程招标投标和办理施工许可证等环节严格把关,严禁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业企业从事施工活动和未通过安全生产考核的“三类人员”上岗。截止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4740家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109028人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三年延期工作,对我省施工企业“三类人员”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据统计,培训人数超过5万人。同时,省建设厅还不断加大发证后监管和执法查处力度,据统计,近两年,对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或严重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85家本省建筑施工企业依法做出了暂扣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0至90天的行政处罚;对1家严重漠视安全生产、接连发生3起生产安全事故的建筑施工企业依法做出了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严厉处罚;对1家伪造安全生产许可证承接工程的企业依法做出罚款50万元的处罚;对1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施工公司依法做出了罚款10万元的处罚;并对在我省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17家外省企业向其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发出了行政处罚建议,并将处罚情况向全省通报。2007年底,省建设厅还组织开展对155家近年来发生过施工伤亡事故或安全生产管理状况较差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复查,对59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全省通报批评,并暂缓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五)解放思想,深入调研,不断创新监管模式。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给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拓新思路,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一是建立全省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我省建筑农民工数量庞大,安全意识薄弱,流动性强,企业安全教育不落实的状况,省建设厅通过深入调研和到香港考察,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省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广州、珠海、东莞等10个城市在建筑工地推行“平安卡”制度管理,接受安全教育和考核的建筑工人达52万多人,持“平安卡”上岗作业的47万多人,另外11个城市也分别制定了2007年底前开始推行“平安卡”制度的工作计划。目前,省建设厅已在安全措施费中补充了“平安卡”管理系统费率计取办法。我厅将出台配套文件,将“平安卡”推行与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发放、安全文明样板工地评选等工作相结合。二是全面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为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后的动态监管,促进施工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我厅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行业专家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于2006年出台了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对施工、监理单位以及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量化扣分,超过规定分值后,将依法作出暂扣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暂停个人执业资格的行政处罚。目前,全省各地已基本使用这项管理办法。据统计,全省各地2007年以来已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4586名责任人和1378家施工企业、714家监理企业实施全省动态扣分处理。建设厅已依法对安全管理严重不到位、被扣分值超过30分的16名项目经理、25名专职安全员和6名注册监理工程师作出暂停执业3个月的行政处罚,记入不良行为档案通报全省。动态管理办法的实施已初见成效,监督执法力度普遍得到加强。三是不断加强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监管力度。近两年,省建设厅把施工起重机械列为专项整治重点,先后制定了相关管理文件,出台了起重机械登记管理制度,指导各地建立起重机械一机一档案,组织开发全省施工起重机械使用管理系统,提高全省监管的合力。同时,委托省建筑业协会组织开展了起重机械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四是统一规范全省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为统一规范全省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资料,省建设厅组织全省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及施工企业的业务骨干编印了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并同时开发配套使用的电脑软件。从2004年12月1日起,凡我省新开工的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均使用统一用表,有力地推动了建筑安全管理资料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五是全省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广州市建立深基坑支护方案由建设科技委组织专家审查的制度,推行由施工安全监督站核查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到位情况并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后,现场发放施工许可证的管理制度;深圳市推行了以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综合管理排名末尾淘汰制度,建立政府工程预选承包商制度;珠海市已安全协会为依托,整合全省施工安全管理资源,规范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东莞结合本地行政管理特点,强化村镇建设工程管理。二、当前存在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在看到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更加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施工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与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面临的压力仍不断增大,如果我们思想有所放松,工作稍有怠慢,形势就有可能出现反弹。当前全省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建筑农民工数量庞大,人员素质低,企业安全教育不落实;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挂靠、转包、恶性低价中标、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普遍;三是安全监理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专项方案的审查和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四是建设单位任意肢解工程,不按基建程序办事现象普遍。政府工程不切实际,盲目赶工期现象严重;五是基层施工安全监督力量薄弱,个别地方政府安全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造成了目前各级施工安监机构编制、人员、经费满足不了新形势要求的不利局面,安全监督行为不规范,安监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六是个别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七是村镇工程、工业园区工程、市政工程和既有建(构)筑物拆除工程存在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八是在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不够规范;九是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的租赁、检测、装拆监管问题突出。三、2008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和重点2008年,省建设厅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依法行政,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把严防和杜绝重特大施工生产安全事故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1、监督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层级监管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及完成情况。2、省建设厅将成立已分管厅领导为组长的“隐患整治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建设厅安全管理处,制定全省建筑施工“隐患整治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区“隐患整治年”的实施方案,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整治年”活动,确保隐患整治工作取得成效。以“隐患整治年”为切入点,继续深入开展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和施工起重机械事故为重点的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加大隐患排查力度。3、根据2007年各地安全生产形势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多发的企业,确定全省重点监控地区和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研究制定全省重点监控地区和重点监控企业的监管办法。4、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全省施工安全大检查,在“两节、两会”期间、汛期、高温多雨时期,组织各地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检查、抽查和不定期巡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事故隐患,杜绝重特大事故。5、建设厅将在修改和完善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