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_第1页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_第2页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_第3页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_第4页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套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数学教案(人教A版必修全套)【必修5教案全套】目录第一章解三角形1111正弦定理3112余弦定理11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18121解决有关测量距离的问题24122解决有关测量高度的问题30123解决有关测量角度的问题40124解决有关三角形计算的问题4513实习作业50第二章数列5421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54212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60221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642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6823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7223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77241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81242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8725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91252求数列前N项和知识的运用96第三章不等式103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103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10832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133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应用一11932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应用二126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13433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44341基本不等式2BA的证明157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一)163第一章解三角形本章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解三角形”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数学必修五的第一部分,位置相对靠后,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使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了比较多的工具,某些内容可以处理得更加简洁教学中应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要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1教学内容全章有三大节内容第一大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通过初中已学过的三角中的边角关系,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重点是正弦定理的概念和推导方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可以向学生提出用向量来证明正弦定理,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探究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形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教科书则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第二大节应用举例,在应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的解三角形和测量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也常常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对于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比较对于一些常见的测量问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应用的程序,得到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算法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虽然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但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章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第三大节实习作业,适当安排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作用与地位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而如今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为解决此问题,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3学习目标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4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三角形5课时安排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课时)12应用举例(4课时)13实习作业(1课时)本章复习(1课时)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1正弦定理从容说课本章内容是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1正弦定理的概念;2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基本应用教学难点1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一个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3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能力,通过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如右图,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师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生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师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师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右图,在RTABC中,设BCA,ACB,ABC,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A,SINB,又SINC1,则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ABCCSIMBAINSISIMCINSI推进新课合作探究师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由学生讨论、分析)生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右图,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ASINBBSINA,则,同理,可得从而BBASINIBBCCSINICCBBAASINISI(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解法类似锐角三角形的情况,由学生自己完成)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CCBASIINSI师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生可以作ABC的外接圆,在ABC中,令BCA,ACB,ABC,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来证明这一关系CBASINISIN师很好这位同学能充分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此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证法在ABC中,已知BCA,ACB,ABC,作ABC的外接圆,O为圆心,连结BO并延长交圆于B,设BB2R则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以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以得到BAB90,CB,SINCSINBRCB2SINIRC2SIN同理,可得RBBAA2SIN,SICCIN这就是说,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上述关系式均成立,因此,我们得到等式BASINISI点评上述证法采用了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将任意三角形通过外接圆性质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而求证,此证法在巩固平面几何知识的同时,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消除了学生所持的“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定理是唯一途径”这一误解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为下一步用向量方法证明正弦定理作了铺垫知识拓展师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虑用前面所学的向量知识来证明正弦定理从定理内容可以看出,定理反映的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在向量知识中,哪一知识点体现边角关系呢生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式AB|A|B|COS,其中为两向量的夹角师回答得很好,但是向量数量积涉及的是余弦关系而非正弦关系,这两者之间能否转化呢生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COS90进行转化师这一转化产生了新角90,这就为辅助向量J的添加提供了线索,为方便进一步的运算,辅助向量选取了单位向量J,而J垂直于三角形一边,且与一边夹角出现了90这一形式,这是作辅助向量J垂直于三角形一边的原因师在向量方法证明过程中,构造向量是基础,并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ABC而添加垂直于的单位向量J是关键,为了产生J与、的数量积,而在上面ABCB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J的数量积运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师下面,大家再结合课本进一步体会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的过程,并注意总结在证明过程中所用到的向量知识点点评1在给予学生适当自学时间后,应强调学生注意两向量的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的运用2要求学生在巩固向量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向量知识的工具性作用向量法证明过程1ABC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作单位向量J垂直于,则J与的夹角为90A,J与ACB的夹角为90CCB由向量的加法原则可得,A为了与图中有关角的三角函数建立联系,我们在上面向量等式的两边同取与向量J的数量积运算,得到ABJCJ由分配律可得ABJCJA|J|COS90|J|COS90C|J|COS90AASINCCSINACASINI另外,过点C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90C,J与的夹角为90B,可BAAB得BCSII此处应强调学生注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防止误解为J与的夹角为90C,J与的夹角为90BABCCBASINISIN2ABC为钝角三角形,不妨设A90,过点A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CABA90,J与的夹角为90CB由,得JJJ,CB即ACOS90CCCOSA90,ASINCCSINACASINI另外,过点C作与垂直的单位向量J,则J与的夹角为90C,J与夹角为90BBAA同理,可得CBSII(形式1)SIMAAN综上所述,正弦定理对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均成立师在证明了正弦定理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正弦定理的应用教师精讲(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AKSINA,BKSINB,CKSINC;(2)CBASINISIN等价于形式2CAABSINI,我们通过观察正弦定理的形式2不难得到,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中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这类问题由于两角已知,故第三BABASIN角确定,三角形唯一,解唯一,相对容易,课本P4的例1就属于此类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此类问题BBASINI变化较多,我们在解题时要分清题目所给的条件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师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评析来进一步体会与总结例题剖析【例1】在ABC中,已知A320,B818,A429CM,解三角形分析此题属于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所对边的问题,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求出边B,若求边C,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180320818662根据正弦定理,B801CMOA032SIN8194SIC741CMOI6IAC方法引导1此类问题结果为唯一解,学生较易掌握,如果已知两角和两角所夹的边,也是先利用内角和180求出第三角,再利用正弦定理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CM)分析此例题属于BSINAAB的情形,故有两解,这样在求解之后呢,无需作进一步的检验,使学生在运用正弦定理求边、角时,感到目的很明确,同时体会分析问题的重要性解根据正弦定理,SINB08999204SIN8SIOAB因为0B180,所以B64或B116(1)当B64时,C180(AB)180(4064)76,C30CMOA40SIN762I(2)当B116时,C180(AB)180(40116)24,C13CMOA40SIN2I方法引导通过此例题可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但是都不符合题意,可以通过分析获得,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当然对于不符合题意的解的取舍,也可通过三角形的有关性质来判断,对于这一点,我们通过下面的例题来体会变式一在ABC中,已知A60,B50,A38,求B精确到1和C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分析此题属于AB这一类情形,有一解,也可根据三角形内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这一性质来排除B为钝角的情形解已知BB的情形,有一解,可应用正弦定理求解角B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排除角B为钝角的情形解SINB06186,2810SINSIOABB38或B142舍去C180(AB)22C12120SINI方法引导1此题要求学生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对于角B为钝角的排除也可以结合三角形小角对小边性质而得到2综合上述例题要求学生自我总结正弦定理的适用范围,已知两角一边或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3对于已知两边夹角解三角形这一类型,将通过下一节所学习的余弦定理来解师为巩固本节我们所学内容,接下来进行课堂练习1在ABC中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已知C,A45,B60,求B32已知B12,A30,B120,求A解1C180AB180456075,CBSINIB1675I603I2,BBAASINIA691203点评此题为正弦定理的直接应用,意在使学生熟悉正弦定理的内容,可以让数学成绩较弱的学生进行在黑板上解答,以增强其自信心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1B11,A20,B302A28,B20,A453C54,B39,C1154A20,B28,A120解1BASINISINA090911302A165,A2115当A165时,C1180BA1180306585,C12230SIN85ISB当A2115时,C2180BA21803011535,C213II2SINB05051,845SSABB130,B2150由于AB245150180,故B2150应舍去或者由BA知BA,故B应为锐角C1804530105C3845SIN10SI3,CBBSINB06546I39IB141,B2139由于BC,故BC,B2139应舍去当B41时,A1804111524,A2415SIN4IC4SINB1212120I8AB本题无解点评此练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正弦定理,同时加强解三角形的能力,既要考虑到已知角的正弦值求角的两种可能,又要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取舍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一起研究了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同时了解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并且明确了利用正弦定理所能解决的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已知两角、一边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布置作业(一)课本第10页习题11第1、2题(二)预习内容课本P5P8余弦定理预习提纲1复习余弦定理证明中所涉及的有关向量知识2余弦定理如何与向量产生联系3利用余弦定理能解决哪些有关三角形问题板书设计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证明方法3利用正弦定理,能够解决两类问题1平面几何法1已知两角和一边CCBBAASINISIN2向量法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112余弦定理从容说课课本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设置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通过向量知识给予证明,引起学生对向量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简便之处教科书就是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在证明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以后,教科书从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比较中,提出了一个思考问题“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指出,“从余弦定理以及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由上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还要启发引导学生注意余弦定理的各种变形式,并总结余弦定理的适用题型的特点,在解题时正确选用余弦定理达到求解、求证目的启发学生在证明余弦定理时能与向量数量积的知识产生联系,在应用向量知识的同时,注意使学生体会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向量数量积等多处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及其基本应用教学难点1向量知识在证明余弦定理时的应用,与向量知识的联系过程2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时的应用思路3勾股定理在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中的作用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两张第一张课题引入图片记作112A如图1,在RTABC中,有A2B2C2问题在图2、3中,能否用B、C、A求解A第二张余弦定理记作112B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形式一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形式二COSA,COSB,COSCC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2会利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3能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通过实践演算掌握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2通过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关系,来理解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一节,我们一起研究了正弦定理及其应用,在体会向量应用的同时,解决了在三角形已知两角、一边和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对角这两类解三角形问题当时对于已知两边夹角求第三边问题未能解决,下面我们来看幻灯片112A,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两直角边及直角可表示斜边,即勾股定理,那么对于任意三角形,能否根据已知两边及夹角来表示第三边呢下面我们根据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来研究这一问题在ABC中,设BCA,ACB,ABC,试根据B、C、A来表示A师由于初中平面几何所接触的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所以应添加辅助线构成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通过边角关系作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故作CD垂直于AB于D,那么在RTBDC中,边A可利用勾股定理用CD、DB表示,而CD可在RTADC中利用边角关系表示,DB可利用ABAD转化为AD,进而在RTADC内求解解过C作CDAB,垂足为D,则在RTCDB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2CD2BD2在RTADC中,CD2B2AD2,又BD2CAD2C22CADAD2,A2B2AD2C22CADAD2B2C22CAD又在RTADC中,ADBCOSA,A2B2C22ABCOSA类似地可以证明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另外,当A为钝角时也可证得上述结论,当A为直角时,A2B2C2也符合上述结论,这也正是我们这一节将要研究的余弦定理,下面我们给出余弦定理的具体内容给出幻灯片112B推进新课1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在幻灯片112B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两种表示形式形式一A2B2C22BCCOSA,B2CA22CACOSB,C2A2B22ABCOSC形式二,CAAOS22,BB2CACCOS师在余弦定理中,令C90时,这时COSC0,所以C2A2B2,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另外,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我们也可以仿照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二采用向量法证明,以进一步体会向量知识的工具性作用合作探究2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1证明思路分析师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由于余弦定理中涉及到的角是以余弦形式出现,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由于涉及边长问题,那么可以与哪些向量知识产生联系呢生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AB|A|B|COS,其中为A、B的夹角师在这一点联系上与向量法证明正弦定理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区别首先因为无须进行正、余弦形式的转换,也就少去添加辅助向量的麻烦当然,在各边所在向量的联系上仍然通过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而在数量积的构造上则以两向量夹角为引导,比如证明形式中含有角C,则构造这一AB数量积以使出现COSC同样在证明过程中应注意两向量夹角是以同起点为前提2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过程如图,在ABC中,设AB、BC、CA的长分别是C、A、B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BCA,COS2180COS22222ABBCBCACAC即B2C2A22ACCOSB由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ABCB222222COSCOSABABACCB即A2B2C22BCCOSA由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得,BACB,COS2COS22222ACBBCACCBA即C2A2B22ABCOSC方法引导1上述证明过程中应注意正确运用向量加法减法的三角形法则2在证明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注意的是两向量夹角的确定,与属于同起点向量,则夹角为AACB与是首尾相接,则夹角为角B的补角180B与是同终点,则夹角仍是角CABC合作探究师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生(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出)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BACCACBBBCAA2OS,2OS,2COS师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生(学生思考片刻后会总结出)若ABC中,C90,则COSC0,这时C2A2B2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师从余弦定理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从上可知,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现在,三角函数把几何中关于三角形的定性结果都变成可定量计算的公式了师在证明了余弦定理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余弦定理的应用给出幻灯片112B通过幻灯片中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我们可以得到,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这类问题由于三边确定,故三角也确定,解唯一,课本P8例4属这类情况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这类问题第三边确定,因而其他两个角唯一,故解唯一,不会产生类似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所产生的判断取舍等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例题来进一步体会一下例题剖析【例1】在ABC中,已知B60CM,C34CM,A41,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边长精确到1CM)解根据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60234226034COS4136001156408007547167682,所以A41CM由正弦定理得SINC05440,41SIN3IAC6503因为C不是三角形中最大的边,所以C是锐角利用计数器可得C33,B180AC1804133106【例2】在ABC中,已知A1346CM,B878CM,C1617CM,解三角形解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COSA05543,A562071682347222BCCOSB08398,B325313422AC180AB180562032539047知识拓展补充例题【例1】在ABC中,已知A7,B10,C6,求A、B和C精确到1分析此题属于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的问题,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意在使学生熟悉余弦定理的形式二解,72506120COS2CBAA44COSC08071,4037222ABC36B180AC1804436100教师精讲1为保证求解结果符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用余弦定理求出两角,第三角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2对于较复杂运算,可以利用计算器运算【例2】在ABC中,已知A2730,B3696,C8228,解这个三角形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1分析此题属于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的类型,可通过余弦定理形式一先求出第三边,在第三边求出后其余角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利用余弦定理的形式二根据三边求其余角,二是利用两边和一边对角利用正弦定理求解,但根据111斜三角形求解经验,若用正弦定理需对两种结果进行判断取舍,而在0180之间,余弦有唯一解,故用余弦定理较好解由C2A2B22ABCOSC2730236962227303696COS8228,得C4297COSA07767,29746330922BAA392B180AC18039282285830教师精讲通过例2,我们可以体会在解斜三角形时,如果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都可选用,那么求边用两个定理均可,求角则用余弦定理可免去判断取舍的麻烦【例3】在ABC中,已知A8,B7,B60,求C及SAB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先由正弦定理求出角A,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边C,而三角形面积由公式SABCACSINB可以求出21若用余弦定理求C,表面上缺少C,但可利用余弦定理B2C2A22CACOSB建立关于C的方程,亦能达到求C的目的下面给出两种解法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60SIN7I8AA1818,A2982,C1382,C2218由,得C13,C25,SIN60I7SABC或SABC361BA310SIN2BAC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2CA22CACOSB,72C8228CCOS60,整理得C28C150,解之,得C13,C25SABC或SABC36SIN1310SIN2BAC教师精讲在解法一的思路里,应注意由正弦定理应有两种结果,避免遗漏而解法二更有耐人寻味之处,体现出余弦定理作为公式而直接应用的另外用处,即可以用之建立方程,从而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解决,故解法二应引起学生的注意综合上述例题,要求学生总结余弦定理在求解三角形时的适用范围已知三边求角或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同时注意余弦定理在求角时的优势以及利用余弦定理建立方程的解法,即已知两边、一角解三角形可用余弦定理解之课堂练习1在ABC中1已知C8,B3,B60,求A2已知A20,BB29,C21,求B3已知A33,C2,B150,求B4已知A2,B2,C31,求A解1由A2B2C22BCCOSA,得A28232283COS6049A72由,得B90CABB2COS02190OSB3由B2C2A22CACOSB,得B2332222332COS15049B74由,得A45AS23S2A评述此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余弦定理的基本形式,要求学生注意运算的准确性及解题效率2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11A31,B42,C272A9,B10,C15解1由,得06755,A48BCAA2OS27431OSA由00442,B932731C2BC180AB1804893392由得08133,2BCA509OS22A36由07630,192OS22CABB40C180AB1803640104评述此练习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余弦定理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同时,增强解斜三角形的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一起研究了余弦定理的证明方法,同时又进一步了解了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并且明确了利用余弦定理所能解决的两类有关三角形问题(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已知三边求三角;已知两边、一角解三角形布置作业课本第8页练习第1(1)、2(1)题板书设计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2证明方法3余弦定理所能解决的两类问题1平面几何法1已知三边求任意角2向量法2已知两边、一角解三角形4学生练习113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从容说课本节课中,应先通过分析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指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相通的,凡是能用正弦定理解的三角形,用余弦定理也可以解,反之亦然但解题的时候,应有最佳选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对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问题进行归类,列表如下解斜三角形时可用的定理和公式适用类型备注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B2A22BACOSC(1)已知三边(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类型(1)(2)有解时只有一解正弦定理RCA2INISIN(3)已知两角和一边(4)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类型(3)在有解时只有一解,类型(4)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三角形面积公式BSI21BACSNCI(5)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同时应指出,在解斜三角形问题时,经常要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转化的主要途径有两条(1)化边为角,然后通过三角变换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2)化角为边,将三角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加以解决一般地,当已知三角形三边或三边数量关系时,常用余弦定理;若既有角的条件,又有边的条件,通常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将边化为角的关系,利用三角函数公式求解较为简便总之,关键在于灵活运用定理及公式教学重点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2三角形各种形状的判定方法;3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互换时的转化方向2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寻求;3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综合运用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第一张课题引入图片记作113A正弦定理;RCCBBAA2SINISIN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COOCO2第二张例3、例4记作113B例3已知ABC,BD为角B的平分线,求证ABBCADDC例4在ABC中,求证A2SIN2BB2SIN2A2ABSINC第三张例5记作113C例5在ABC中,BCOSAACOSB,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2三角形各种形状的判定方法;3三角形面积定理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三个典型例子,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及三角形有关性质求解三角形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时沟通了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关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可能,从而从本质上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内容,并且接触了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有关题型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正、余弦定理的内容给出幻灯片113A从幻灯片大体可以看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实质上反映了三角形内的边角关系,运用定理可以进行边与角之间的转换,这一节,我们将通过例题分析来学习正、余弦定理的边角转换功能在判断三角形形状和证明三角恒等式时的应用推进新课思考在ABC中,已知A22CM,B25CM,A133,解三角形(由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解答过程)从此题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在某些条件下会出现无解的情形下面进一步来研究这种情形下解三角形的问题【例1】在ABC中,已知A,B,A,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师分析先由可进一步求出B;则C180AB,从而ABSINIACACSIN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两解、一解、无解三种情况1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B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2当A为锐角时,如果AB,那么只有一解;如果AB,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1)若ABSINA,则有两解;(2)若ABSINA,则只有一解;(3)若ABSINA,则无解(以上解答过程详见课本第9到第10页)师注意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为锐角且BSINAAB时,有两解;其他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1)A为直角或钝角(2)A为锐角【例2】在ABC中,已知A7,B5,C3,判断ABC的类型分析由余弦定理可知A2B2C2A是直角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C2A是钝角ABC是钝角三角形,A2B2CA是锐角/ABC是锐角三角形。(注意A是锐角/ABC是锐角三角形)解725232,即A2B2C2,ABC是钝角三角形教师精讲1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2正弦定理,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转化例如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经常把A、B、C分别用2RSINA、2RSINB、2RSINC来代替3余弦定理的主要作用一是解三角形,二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边角之间的转化(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2)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4用方程的思想理解和运用余弦定理,当等式A2B2C22BCCOSA中含有未知数时,这便成为方程,式中有四个量,知道三个,便可以解出另一个,运用此式可以求A或B或C或COSA师下面,我们来看幻灯片上的例题给出幻灯片113B例题剖析【例3】分析前面接触的解三角形问题是在一个三角形内研究问题,而角B的平分线BD将ABC分成了两个三角形ABD与CBD,故要证结论成立,可证明它的等价形式ABBCADDC,从而把问题转化到两个三角形内,而在三角形内边的比等于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故可利用正弦定理将所证继续转化为,再根据相等角正弦值相等,互补角正弦值也相等即可证明结论DBCBSINSI证明在ABD内,利用正弦定理得,即,ABDSINIABDSIN在BCD内,利用正弦定理得,即,SNCBD是角B的平分线,ABDDBCSINABDSINDBCADBBDC180,SINADBSIN180BDCSINBDCDCBABDSINSIC评述此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正弦定理将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并且注意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这一特殊关系式的应用例题剖析【例4】分析此题所证结论包含关于ABC的边角关系,证明时可以考虑两种途径一是把角的关系通过正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若是余弦形式则通过余弦定理二是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一般是通过正弦定理另外,此题要求学生熟悉相关的三角函数的有关公式,如SIN2B2SINBCOSB等,以便在化为角的关系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证明一化为三角函数A2SIN2BB2SIN2A2RSINA22SINBCOSB2RSINB22SINACOSA8R2SINASINBSINACOSBCOSASINB8R2SINASINBSINC22RSINA2RSINBSINC2ABSINC所以原式得证证明二化为边的等式左边A22SINBCOSBB22SINACOSABCARBACRBA2222CCBCARBSIN2教师精讲由边向角转化,通常利用正弦定理的变形式A2RSINA,B2RSINB,C2RSINC,在转化为角的关系式后,要注意三角函数公式的运用,在此题用到了正弦二倍角公式SIN2A2SINACOSA,正弦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由角向边转化,要结合正弦定理变形式以及余弦定理形式二三角形的有关证明问题,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边和角的三角函数展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类问题就是有了目标的含边和角的式子的化简问题【例5】分析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可以根据角的关系,也可根据边的关系,所以在已知条件的运用上,可以考虑两种途径,将边转化为角,将角转化为边,下面,我们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解法一利用余弦定理将角化为边BCOSAACOSB,B2C2A2A2C2B2A2B2ACBCA22AB故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解法二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BCOSAACOSB,又B2RSINB,A2RSINA,2RSINBCOSA2RSINACOSBSINACOSBCOSASINB0SINAB00A,B,ABAB0,即AB故此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评述1在判定三角形形状时,一般考虑两个方向进行变形,一个方向是边,走代数变形之路,通常是正、余弦定理结合使用另一方向是角,走三角变形之路,通常是运用正弦定理要求学生要注重边角转化的桥梁正、余弦定理2解法二中用到了三角函数中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但应注意在根据三角函数值求角时,一定要先确定角的范围另外,也可运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在等式SINBCOSASINACOSB两端同除以SINASINB,得COTACOTB,再由0A,B,而得AB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熟悉了正、余弦定理在进行边角关系转换时的桥梁作用,并利用正、余弦定理对三角恒等式进行证明以及对三角形形状进行判断,其中,要求大家重点体会正、余弦定理的边角转换功能(1)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2)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方法布置作业1在ABC中,已知,求证A2、B2、C2成等差数列SINICBA证明由已知得SINBCSINBCSINABSINAB,COS2BCOS2CCOS2ACOS2B,2COS2BCOOS2ACOS2C,22COS1CS2COS122SIN2BSIN2ASIN2C由正弦定理,可得2B2A2C2,即A2、B2、C2成等差数列2在ABC中,A30,COSB2SINB3SINC1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提示BC752设D为ABC外接圆的直径BE与边AC的交点,且AB2,求ADCD的值答案1略;213板书设计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一、三角形形状判定二、三角形问题证明思路三、学生练习1等腰三角形AB或1向边转化利用正、余弦定理四、布置作业AB2向角转化利用正弦定理2直角三角形A2B2C2或C903钝角三角形C9012应用举例121解决有关测量距离的问题从容说课解斜三角形知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航海等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解斜三角形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在理解一些术语(如坡角、仰角、俯角、方位角、方向角等)的基础上,正确地将实际问题中的长度、角度看成三角形相应的边和角,创造可解的条件,综合运用三角函数知识以及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决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的例1、例2是两个有关测量距离的问题例1是测量从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例2是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距离的问题对于例1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问题,从而可以用正弦定理去解决对于例2首先把求不可到达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转化为应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的问题,然后把求未知的BC和AC的问题转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