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_第1页
《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_第2页
《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_第3页
《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_第4页
《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目录教材分析,1)1)、 学生学情分析 ,1)三、 教学结构与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二)课文分析 ,三)小结 , /411,四、教后感悟,1)2)3)4)詹天佑教学思考与教后反思一、教材分析詹天佑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 讲述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 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 施工的京张铁路, 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 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选材典型,是 一篇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思想相结合的好教材。二、学生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爱国题材的文章主题并不陌生, 且具有一定 的自主读书的能力。 在

2、本次课前, 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关于詹天佑的 资料,并让学生在预习中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引导在阅读中主动探 索,感悟我国伟大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杰出及其高尚的爱国之情, 为 学生在课堂中的进一步学习和对文章更深入的理解做好充分的预习 工作。三、教学结构与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课前我们对詹天佑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 下詹天佑?可以是书本中的, 也可以是从课外搜集到的, 还可以是你 自己的心里话。 ”此处对话旨在引导学生回顾预习时自主获得的知识 信息,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并可让学生在展示 中获得认可与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让我们跟随着时光老人去看看京张铁路修筑

3、的艰难历程。 ”出 示相关资料,引出京张铁路始建于 1905年,到现在已经有 100 多年 的历史,并通过资料让学生大致了解 2005 年在北京市和河北省举行 的一系有关京张铁路诞生 100 年系列庆祝活动。“了解了这些, 你有什么想法?一条铁路的诞生, 为什么会那么 重要呢?为什么京张铁路在咱们中国人心头有这样重的分量呢?就 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自由读文,边读边寻找关键的信息,作 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情?课程标 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 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此从组织学生交流关于詹天佑的信息入手, 并从中为进入新课作了适当的

4、铺垫。(二)课文分析精读课文重点部分( 46 小节),再现动人情景,让学生在对 全文朗读中,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在 1905年到 1909 年这近一千四百个日子里, 詹天佑在修筑铁 路的过程当中 , 一定有许多的细节让我们难以忘怀,就让我们通过课 文走进 100 年前的施工现场,捕捉那一个个动人的场景。 ”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哪些细节, 让 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重点交流詹天佑的言行与想法的句子, 并 作适当的想像补充 (比如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困难, 并想 像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除了课文中的词句, 还有鲜为人知 的困难。)此处

5、旨在让学生看到一个与工人同甘共苦的, 不怕困难, 坚韧不 拔的詹天佑,爱国的詹天佑,还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詹天佑。所以在这 个环节教学,我主要采取的是读感悟。在分析第 5和第 6自然段中的铁路设计方案 “开凿隧道”和 “人字型铁路”部分,我采用的是绘图演示比较法,让学生通过直观 对比“开凿隧道”和“人字型线路”,使学生理解詹天佑这种设计的 巧妙之处,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 先以讨论交流, 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 再请讨论小组推举从组 内推举一名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最后我们再师生一起相互补 充,并再次在文字中读读品品, 交流这样的设计的好处既缩短了 工期,还需要大

6、智慧,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成 就,也是当时世界铁路建设中的一项杰出创举。(三)小结“京张铁路默默无言, 但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宣告: 中国人 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班的同学 中一定会有像詹天佑一样的仁人志士活跃在祖国的各行各业。 为中国 走向世界贡献力量。我坚信,你能行! ”通过总结全文, 让学生对文章的核心思想进一步体会, 以此为基 础再加以小结,深化对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和自信心的树立。 四、教后感悟詹天佑这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位爱国的杰出的工程师的高 大形象,课文层次清楚,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全文围绕“杰出

7、 、爱国”而展开。我在设计教学时 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抓住具 体事例,结合关键词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 学生通过展示交流自己在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表现 出了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反应了学生对自主探索这种创新型学习方式 的浓厚兴趣。 在课堂上, 学生通过按重点分层次的精读文章的各个段 落,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与点拨, 使学生 加深了对课文思想的理解。 此外,在引导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过程 中,除了完成本学科的知识教学外, 同时适当的把该文章作为一个德 育素材,培养了学生爱国情操,激发了学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但在本次教学中也还尚有一些遗憾之处, 如:在讲“人字型铁路” 的设计时,如果能在与“开凿隧道”对比的基础上再结合“连外国的 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 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引导学生看 詹天佑的设计,可能更能引起学生对詹天佑这项完美设计的赞叹之 情。在遗憾中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