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论文_第1页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论文_第2页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论文_第3页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论文_第4页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论文篇一: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摘 要:古代汉语的学_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古汉语词汇的理解,而其中,对古汉语常用词的掌握程度又是学_古代汉语的关键所在。在此希望通过对古汉语中同义词的分析,找出它们的部分特点,从而对我们今后的学_和对同义词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同义词;词例;辨析 同义词是人们长期思维发展的成果,也是语言发达、词汇丰富的重要标志。同义词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维感情的细微区别,精确严密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明朗。拥有异常丰富地同义词,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同义(或近义)是同义词的重要特征,但它们又

2、是同中有异,大同小异。它们的“异”,或同义性质(范围、程度、性状等)有别,或感情色彩存异,或用法风格不同。这些差异,正是我们要加以辨析的地方。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对同义词的现象进行分析: 1. 适用对象不同 如“杀”和“拭”在表示“使人失去生命”意思上是同义词,但“杀”是指杀普通人,或把人处死。陈涉世家:“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而“拭”则谓臣杀君,子杀父母。易坤:“臣就其君,子拭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再如“唯、诺”,皆表应答词。但不同的是:“唯”,恭敬而顺从的应答,下对上,卑对尊。文选中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同时,又表顺应而不表示可否

3、。战国策秦三:“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恐”则表示大难临头时的惊慌失措。吕氏春秋雍塞:“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在这里,“恐”就表示恐慌、。再如表身体有病痛的一组同义词是“疾、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便可见其程度不同。二者连用或对用时,词义更清楚,“疾”指一般性的病,而“病”则是指病入膏育,临进死亡。“疾病”连用,则指病得厉害。韩非子喻老:“君之疾在滕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再如左传宣公十五:“初,魏武子有娶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以上我们只是从几个小的方面对部分

4、同义词进行归纳和总结,古代汉语同义词语义的差异还表现在词义的主、客观性不同,语法功能上不同等等,在此不一 一加以举例辩析。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揭示出同义词的部分特点,便于与大家一起对古汉语中的同义词进行研究,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古代文献资料,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5. 2王力.古代汉语m._:中华书局,1981. 3王力,林焘.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z._:商务印书馆,1979.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程碧英. 浅谈古汉语同义词辨析.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研究).,(4) 6曾婷. 浅谈古汉

5、语同义词辨析. 佳木斯学院学报. (1) 篇二:古汉语同义词历史现状论文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工作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古汉语研究路程,浅要分析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关键词:汉语 同义词 词义辨析 我国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学者们对同义词问题也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但直到20世纪上半叶,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始终没有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到20世纪中期,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代表,在常用词部分有一

6、些同义词的辨析。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才开始真正重视古汉语同义词的研究,出现了古汉语同义词辨析(洪成玉,浙江出版社,1987),其中对同义词的特征、辨析方法提出了系统的看法。这种研究开始虽迟,但成果却十分丰富。到了90年代又出现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古汉语同义词研究不断发展,同义词的具体研究从以个别同义词组的辨析为主,发展为目前的以专书同义词研究为主,这一趋势体现了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科学化。并且在研究专书同义词或研究具体问题的同时,进行理论探讨,使理论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研究,使实际的研究与理论建设同步进行,相互推进。 另外,同义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单音节、复音节是主要形式, 篇

7、三: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 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 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为主要代表,进入上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者开始对同义词作为重点研究,以王征白先生古汉语同义词辨析为代表。随着研究专项的深入,现已对同义词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对研究古汉语同义词及词汇有重要影响。 一、同义词界定 同义词从名称上看,是指词汇中意义相通的一组词,但是,在语言实际运用中真正意义相同、连同感情和色彩也完全相同的词是很少的。所以张永言在词汇学简论中提到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个概念,但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

8、包括和其它词的搭配关系)上则可能有所不同。而蒋绍愚认为同义词只是所表达的概念(即理性意义)的相同,而在补充意义(即隐含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却不一定相同。所以,lsquo;同义词rsquo;不是两个词意义完全等同。如果两个词意义完全等同,就叫做lsquo;等义词rsquo;,两个词意义相近而并不相同,就叫lsquo;近义词rsquo;。蒋先生提出等义词这个概念来代替我们传统的同义词概念。 我们认为,同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在理性意义上有一个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词,他们的隐性意义可以不同。例如:死、亡、卒、崩这四个词在理性意义上都表示人死,但在隐性意义色彩上却存在着差别。死

9、,是贵族的死亡,亡,是百姓的死亡,卒,是大夫的死亡,崩,是天子的死亡。 二、同义词形成原因及途径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对古汉语中具体同义词关系进行考察、分析,可以总结出语言内部发展变化是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同义词产生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词义的分化、引申 词汇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而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义的不断变化。如有些词本来没有同义词,由于词汇的引申的结果,出现同义词。词汇的引申主要有两类: 第一,引申之后,一个词的引申意义与另一个或多个词的本义重合,构成一组同义词。如箭矢,箭原义是一种竹子的名字,由于它适合于作矢的杆后来渐渐地被人们用以指称原先由矢所指称的那种

10、兵器。扬雄方言卷九:箭,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 箭矢成为同义词。此外,还有如皮肤,皮原指兽的皮,肤指人的皮,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皮的引申意义不断增加,也有表示人的皮肤的意义,从而二者构成同义词。 第二,引申之后,一个词的引申意义与另一个或多个词的引申义重合,构成一组同义词。如士卒是一组同义词。士的本义是未婚的男子。说文middot;士部士,事也。段玉裁注:士、事叠韵,引伸之, 凡能事其事者称士。士成为少男的代称。 诗middot;卫风middot;硕人:庶士有朅。孔颖达疏:士者,男子之大称。男子义引申指战车上的士兵,区别于作为步兵的卒。左传middot;僖公二_年:子玉使斗勃请战,曰:lsq

11、uo;请与君之士戏,君冯(凭)轼而观之。rsquo;后用作士兵的通称。兵的本义是兵器、武器。说文middot;部:兵,械也。 老子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由兵器义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即兵士。左传middot;襄公元年:败徒兵于洧上。徒兵就是步兵。后泛指士兵。由此士-兵就成为同义词。此外还有兵卒、杀戮、玩弄等同义词的形成。 (二)方言差异 在现代汉语中,因为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方言区,而事实上,在古代汉语中,由于地域等原因不同就存在方言。统一概念,由于方言的差异,地域不同,当一个地方的方言词在进入另一个地区方言的词汇系统中,而被当地人所理解、接受和运用,那么,指称同一对象或表达相同

12、概念的方言词就可构成同义词。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以 及语言的自身选择,后来,一部分方言词进入通语。方言词汇刚刚进入通语时,可能还带有方言色彩,但_用既久而不察,方言词就融入通语,与通语并用,从而构成同义词。如杇槾,说文middot;木部:杇,所以涂也。秦谓之杇,关东谓之槾。 根据许慎的记载,当时对于用来涂抹的这么一种工具,秦方言称之为杇,而关东则称之为槾;舟船,二词都指舟船,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说文middot;舟部:舟,船也。又船,舟也。但二词来自不同的方言。 船是关西的方言,舟是关东的方言。但随着战国后期,秦国不断强大,对东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船这个词就逐渐渗透到中原

13、文化之中,逐步与舟形成同义词。 (三)特定的社会环境 我们知道语言是用来交际使用的,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语言,换言之,语言就有社会性。因为我国古代是封建王朝受到儒家学派的深深影响,往往在词汇的使用上就存在礼和法的约束,由于不断的使用,有的就逐渐固定下来,区别特征的大量使用,在古代汉语的同义词,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别地位。同样表赠送的词,君主给臣子叫献,下级送上级叫奉。同样表死亡,帝王叫崩,士大夫叫卒、平民叫死。同样是表示坟墓帝王叫陵,其他人叫墓等等,这些都体现出来古代人与人的地位差别。 2、区别感情色彩。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将以人为本,强调君主君明

14、,体现出个人主观意识在现实中的作用。往往对事物的评判都有都具有感情色彩,体现出个人的褒贬。如同样是表示杀死意义, 诛就带有惩恶扬善的正义褒扬的味道,而弑就有贬义的味道。 (四)修辞手法运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使某些本来无关系的词语构成同义关系。古代人在书写文章为打动读者,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修辞的使用而产生的意义往往是临时的,一般不应作为一个义位来看待。但是一种修辞手法长期使用,词义就逐渐固定下来。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因而构成同义词。 1、比喻修辞手法。手足是兄弟的同义词。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骨肉是亲人的同义词。此外,还有坟墓这对同义词,坟本义:筑土隆起、像高出地面土堆的坟墓。说文middot;土部:坟,墓也。段玉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